俗語: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是什麼意思?為何借三不借二?

2020-12-23 小小嬴政

借錢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誰都有個急難的時候。所以常常會有人向別人借錢,等到自己手頭寬裕了,再把錢還上。可是關於借錢,農村卻有這樣一條諺語,叫「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

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有三種情況可以借錢出去,有二種情況是堅決不能借的,而且還要秉承只救急,不救窮的原則。那麼哪三種情況可以借錢呢?第一肯定是親戚朋友生病了,這借錢是為了救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個錢無論如何也得借。

現在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醫療保險已經全覆蓋了,所以向別人借錢看病的情況大大減少了。但是不排除有個別特殊情況,急需要錢,這個時候,找到了你,你無論如何也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別人。

第二是上學的錢必須借。孩子的教育是一輩子的大事。過去農村常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孩子很努力,考上了大學,卻因為家裡拿不出學費而不得不放棄。這是很讓人悲傷的事情,因為一個孩子考取大學,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農村。

所以一旦有哪家孩子考上了大學,需要你出錢的時候,你必須義不容辭地借錢出去。因為這關係到一個家庭未來的希望,也許你的善心,就可以改變一個孩子未來的命運。曾經看到過一篇新聞,有一個人曾經在自己困難的時候拿出一萬元資助鄰居的孩子上大學。後來這個孩子出息了,賺大錢了,直接回饋了恩人整整一百萬。

第三是婚娶的錢必須借,農村孩子娶個親不容易呀,有的時候,往往遇到對方開出的天價彩禮。如果拿不出來,孩子就可能打一輩子光棍,事關孩子的終身幸福,所以這個錢必須要借。當然近年來政府也在大力整治天價彩禮,但是本著促成一門婚姻不易的原則,借點錢還是應該的。

那麼二不借呢?一是二流子不能借,什麼是二流子,就是混跡於農村,到處竄來竄去,整天不務正業的農村青年。把錢借給他們,包管是肉包子要狗,一去不回頭。而且他們拿了錢,絕少去做正事,不是賭博就是鬥雞。二是有劣跡的人不借,特別是那種在村子裡口碑極差,常常借錢不還的人。

那什麼又是借急不借窮呢?誰都有個急的時候,比如我的股票被套牢了,偏偏家裡有病人,急需用錢救命,這種就叫做緊急情況。這種情況是要借的,但是如果一個人窮困潦倒的話,你就不能把錢借給他。

過去窮,大家都窮,沒有什麼話好說,但是現在窮,就是他們個人的問題了。通常是不願意付出努力,總想著坐享其成,這樣的人,你把錢借給他,他用了一段時間之後,錢花光了,窮根沒有除掉,還會來找你的。所以,關於借錢的俗語,雖然簡單,但是背內的含義十分豐富,值得我們慢慢品味。

相關焦點

  •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啥意思?為何衣能借而鞋不能借?
    摘要: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啥意思?為何衣能借而鞋不能借?文/農夫也瘋狂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日,也就是傳統的元宵佳節。過了今天,也就意味著春節結束了,農民又要開始準備外出打工了。出門在外,如果朋友多,遇到有什麼事情了也好有個幫襯。在和朋友打交道的時候,相互借一些東西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在農村裡,都是熟人社會,遇到誰家裡有困難了都會主動幫忙,像借東西這些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老祖宗卻流傳下來一句老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衣能借而鞋子不能借呢?老祖宗傳下來的這句話在今天還適用嗎?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俗話說「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什麼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以往社會生產力水平低,社會文明的傳播只能靠口口相傳、人際傳播,此時俗語諺語就顯得尤為重要。就是這些諺語,承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現在我們所說的這句俗語,正是老祖宗文化的體現。"借三不借二,救一不救窮",這句話大家都應該聽過,那到底是什麼情況下可以借,什麼情況下不可以借?咱們今天一起來看看分別是什麼情況,別怪老祖宗沒有提醒你。
  •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以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當人們在需要錢的時候往往都要找身邊的朋友拆借。可是當我們身邊的朋友來找我們借錢時,我們到底是借還是不借呢?
  •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是什麼意思?為何不能借鞋?
    到人家家裡或者借點米,要麼借點錢都可以。農村有句老話,叫「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裡面很有說法呢。過去農村窮,有些人家裡人口多,米不夠吃怎麼辦?不能眼看著一家人餓死呀,到鄰居家借點米吧。來年春播之後,打了糧食,再加倍奉還。你到鄰居家借米,這個沒有問題,農村人特別熱情,只要還有能夠借得出的米,他們就不會吝嗇。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俗語,從字面意思來看有口語性和通俗性兩大特徵,創作主體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因而,俗語在我國文化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流傳至今生生不息。筆者為大家說一個很有趣的俗語,即「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這裡所說的家裡有三樣,究竟是哪三樣東西?本著發展的眼光來看,這句俗語表達的內容,在當時看來可能有幾分道理,倘若放到現在究竟有沒有道理呢?第一樣東西:藥罐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藥罐是用來熬中藥的。
  • 民間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指的是哪三樣東西?
    本文由二大媽有話說原創,抄襲必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接觸到民間俗語。雖然有些說起來比較粗,但其中卻包含著許多人生智慧。可以說,俗語能夠流傳到現在,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對人生具有非常深刻的警醒價值。
  • 農村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什麼意思?這是為什麼?
    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又蘊含了怎樣的道理呢?一起來看看吧!農村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什麼意思?過去,農村生活相對比較艱苦,家裡缺米少鹽的時候,就會向關係比較好的鄰居借一點錢用用,你來我往,鄉裡鄉親的關係就親近很多。
  • 俗話說:「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柴不值錢,為何不能借呢?
    在以前的農村,鄰裡之間相互借東西也是常有的事情,一般借的比較多的都是一些生產工具之類的物件,但是也有些東西是不能外借的,比如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由此可見糧食的珍貴,但是連米都捨得往出借,為何「柴」不能往出借呢?要知道在農村,柴可以唾手可得,稍微勤快一點就有了。其實以前大多數人是沒有土地的,村裡大部分土地都是地主家的,所以以前人的夢想就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但這只是理想,大多人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很多人家裡的糧食根本熬不到第二年莊稼成熟,就只能去借一些糧食了。
  • 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
    古往今來,很多至親好友,都是因為「金錢」二字翻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金錢面前,最考驗感情,如果你珍惜一段感情,最好不要和金錢扯上關係。-04-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借米是救濟人,是為自己積福,所以一般人都不會拒絕。但是柴遍地都是,只要自己肯努力,都能去打柴。古人救窮,但是不救懶。不借鞋,是因為每個人的尺碼都不一樣,很難找到合腳的。
  •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為啥不能借鞋?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為啥不能借鞋?有道理嗎? 在農村生活,街坊鄰居的關係融洽下,真的是能夠起到遠親不如近鄰的效果。一個好的鄰居在生活之中,存在的意義是非常大的,有的時候還真的能夠幫的上大忙。
  • 俗語:「家有閒房『三不租』,家無居室『三不借』」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有閒房『三不租』,家無居室『三不借』」。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思忖了良久,但還是沒有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
    如果你身在其中,聆聽那些老人說的俗語,細細的品一品,就會感覺真的很有趣味,而且收益頗多! 比如下面這則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你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
  • 俗語:「錢不借三」,你知道「三」指的是什麼嗎
    俗語說:「錢不借三」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一下這句話,會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那麼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一、錢不借三 1、「老賴」的人不借 什麼人稱之為「老賴」呢?這種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借錢不還的人。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對於這種人,真的沒必要搭理。
  • 俗語「三錢不借三錢不花,三禮要贈三禮不隨」啥意思?有道理嗎?
    它是廣大勞動群眾在實踐中的出來的智慧結晶,雖說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有些俗語被淡忘,但傳承下來的俗語卻不失光彩,如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俗語產生了好奇心並開始學習,在農村,俗語更是被老農們津津樂道。因為有時乾巴巴的一句話,有了俗語的點綴後,瞬間讓一句話,一段故事富有生機,這是任何語言無法比擬的。
  • 老話說: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為啥不能借柴和鞋?
    大家有沒有被朋友尤其是那些親戚借過東西?如果被借東西的話自己是借還是不借呢?可能很多人都會在糾結這件事情,我究竟是借給他東西還是不借給他東西?如果我借給他東西的話,他是不會趁機佔我便宜?如果我不借給他東西,他會不會說我小氣?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中,指的是哪4樣?你借過嗎?
    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生產力低下,通常製造出來的物品並不能滿足家家戶戶的需求,因此鄰裡之間難免要互相借東西。遠親不如近鄰,即使在現在,鄰裡間互幫互助也是尋常事。但是在古人看來,有的東西絕對不能外借,就有了「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這樣的俗語,這句俗語中的「四不借」指的是哪四種東西呢?
  • 不借借
    因為其中的「不借借」太精練了,精練得讓初學的人很難理解,所以我就把它命名為「不借借」。這個公案原文是這樣的:紙衣道者來參,師問:「莫是紙衣道者否?」云:「不敢。」師曰:「如何是紙衣下事?」道者云:「一裘才掛體,萬法悉皆如。」師曰:「如何是紙衣下用?」道者近前應諾,便立脫。師曰:「汝只解恁麼去,何不解恁麼來。」道者忽開眼問云:「一靈真性不假胞胎時如何?」師曰:「未是妙。」
  • 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很有智慧
    - 1 - 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 借米是救濟人,是為自己積福,所以一般人都不會拒絕。 但是柴遍地都是,只要自己肯努力,都能去打柴。
  • 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哪4樣讓古人如此重視?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農村鄰居之間,平時經常串門,誰家有個困難,其他人都會熱情幫忙,相互之間借借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古人卻留下了一句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古人認為,哪怕鄰居關係再好,有四樣東西是不能借的,說得嚴重些,借了之後會家破人亡。
  • 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文|關關說史 其實生活了那麼久,你會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懂不明白的東西,往往都是需要從大人那邊學過來,或者看看就懂了,有些大家曾經聽到的一些俗語,一般都是從農村那邊傳過來的比較多,而且你會發現那些花覺得非常的有道理,所以今天小編也是為大家講一個農村老話常會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