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物種為葫蘆科植物木鱉 Momordica cochinensis(Lour.)Spreng.
多年生草質藤本,具膨大的塊狀根。莖有縱稜;卷鬚粗壯,與葉對生,單一,不分枝。葉互生,圓形至闊卵形,長7~14釐米,通常3淺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長卵形,全緣或具微齒,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3出掌狀網脈;葉柄長5~10釐米,具縱稜,在中部或近葉片處具2~5腺體。花單性,雌雄同株,單生葉腋,花梗細長,每花具1片大型苞片,黃綠色;雄花:萼片5,革質,粗糙,卵狀披針形,基部連合,花瓣5,淺黃色,基部連合,雄蕊5,癒合成3體;雌花:萼片線狀披針形,花冠與雄花相似,子房下位。瓠果橢圓形,成熟後紅色,肉質,外被軟質刺災,種子略呈扁圓形或近橢圓形,邊緣四周具不規則的突起,呈龜板狀,灰棕色。花期6~8月。果期9~11月。
圖. 木鱉
喜溫暖潮溼的氣候和向陽的環境。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宜選擇排水良好、肥沃深厚的砂質壤土栽培。
常生長於海拔450~1100米的山溝、林緣及路旁等土層較深厚的地方。分布於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也有。
【木鱉子】
本品呈扁平圓板狀,中間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徑2~4cm,厚約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網狀花紋,在邊緣較大的一個齒狀突起上有淺黃色種臍。外種皮質硬而脆,內種皮灰綠色,絨毛樣。子葉2,黃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採收:冬季採收成熟果實,剖開,曬至半乾,除去果肉,取出種子,乾燥。
炮製:【木鱉子仁】去殼取仁,用時搗碎。【木鱉子霜】取淨木鱉子仁,炒熱,研末,用紙包裹,加壓去油。
圖. 木鱉子
苦、微甘,涼;有毒。歸肝、脾、胃經。具散結消腫、攻毒療瘡之效。主治瘡瘍腫毒,乳癰,瘰癧,痔瘻,乾癬,禿瘡。
【主編】李軍德 【編校與組稿】葉楊玉 張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