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娛樂圈戲最多的編劇,寫的小作文永遠比劇本精彩!

2020-12-15 8號風曝

在娛樂圈風平浪靜的日子裡,於正堪稱是勞模。

這不,6月剛過去了一半,於正就已經有三篇小作文「發表」,一周一篇,屬實典範。

要麼不指名道姓地爆料一通讓網友好生猜測,要麼為自己澄清反黑,自帶誇誇效應。

說來也怪,作為一個編劇,他的小作文卻永遠比作品好看。

01未觀其劇,先見其文

昨天,於正又雙叒叕寫小作文了......

一大早醒來搜了搜自己名字的他,發現竟然有人在編自己的料。於是立馬澄清了這些虛假消息,誇了自己一把——

「我籤藝人不為賺錢,就為自己的夢想」。

還順帶夾帶不少內容:《尚食》配置豪華,《傳家》剛剛殺青,吳謹言沒有不受寵……

不過回想一下,距離他的上篇小作文,也就剛過去一周而已。

6月8日,為了給自家演員趙弈欽做宣傳,於正寫了條微博,稱曾有某部頂流卡司大戲來找小趙,但被自己拒絕了,大戲雖然有一線大咖,但很老套也尬。

大家就此事討論了一天,究竟是哪部大戲,又究竟是什麼大咖……

於正晚上卻跑出來指責,總是幻想別人的作文是「宣傳新劇」「炒作」,多麼幼稚、多麼低俗?

有一說一,大家老覺得你在炒作,還不是因為前科太多?

比如再往前推上一周,這篇小作文裡的ABCDE,還讓人一頓好猜呢。

簡單看一下6月這幾篇,好像都有共同點——全部都是因戲寫文。

昨天是《尚食》《傳家》,上周是《99分女朋友》,上上周則是「女演員A新劇剛剛官宣」。

生怕劇名不夠明顯,於正還要特地加上微博話題。

說來說去,原來不過是換了個形式的廣告。

02「金牌編劇」的小作文,比劇好看

這幾次小長文雖引起不少討論,但是卻沒有什麼人對他的做法詫異。

畢竟於正愛寫小作文,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寫著寫著,大家也就漸漸摸清了他的套路——

小作文看似花樣繁多,形式豐富,但都殊途同歸,提前鳴笛——噢,原來於正又有新劇要播了!

萬變不離其宗,目的大多是為了給新戲或旗下藝人炒熱度。

不如,先一起來看看那些年於正寫過的小作文——

①點評天下型

這類小作文特點比較明顯,每天娛樂圈都有大事小事發生,雖然和自己沒太大關係,但於正總要去摻上幾腳,點評幾句,最後成功把戰火引到自己這邊。

比如剛被貼上「敢說」標籤的寧靜姐姐(考古姐姐們的金句,各個都是虎狼之詞…),雖然很敢,但向來還是保存了一定分寸。

2018年,她在微博上吐槽個別演員太輕狂↓

言辭犀利,但從頭到尾都沒有透露出到底這位「半老不老的演員」是誰。

可能是cue到了得意之作《延禧攻略》,於正坐不住了,跑到寧靜微博底下評論,還帶上另一位演員胡靜出場。

等到大家吵個底朝天,於正又出面總結陳詞↓

哎呀,寧靜懟的應該是杜若溪,結果誤以為是殷桃,大家都散了吧!——順勢把另一位演員也拖出來。

全程自導自演,寧靜反而成了最小氣的事兒媽,另外三位演員也無辜躺槍,還把熱度完全引流到了自己微博。

高,實在是高。

類似的操作還發生在《流浪地球》上映後,主演屈楚瀟各種黑歷史被扒了個底朝天,於正立馬發博——

「正處在叛逆期的小孩其實不適合紅」「沒有演技」......

雖沒有指名道姓,但最後「今日看新聞有感」和配圖,已經算是明示。

②爆料娛樂圈型

這種小作文呢,顧名思義,就是打著娛樂圈各種內幕各種勁爆大料的幌子,但絕不指名道姓,但除了名字以外的細節統統寫上。

如果被猜出來了,也沒關係,於正一定會堅決否認!

前文提到的「ABCDE」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再舉個例子,去年9月,於正靠「揭露娛樂圈的套路」成功熱搜第一,營銷號、對家、黑料、帶節奏等詞語看起來很內行,相當唬人↓

但拉到最後,#優酷演技派#的話題赫然矚目,這是於正參與的一檔綜藝。評論區更是直言,就是寫給節目中新人演員的!

原來說了半天還是在這兒啊,宣發目的,立顯無疑。

還有爆料自家藝人分手後被前女友威脅;女演員請去看她的電影,自己真實評價了演技差對方卻不領情;吐槽希望某演員來演《鬢邊不是海棠紅》商細蕊,但對方不接受邀請來《延禧攻略》試戲,還欺騙自己……

③小說型

比起上一種,這類小作文好歹讓男女主都有了姓名,只不過是小X這樣的化名,最後還要有模有樣,為全文取一個看似貼切又略帶非主流的名字。

比如今年1月,於正說自己在寫劇本,全部取材於真實故事。

這次的小說叫《緣》,說的是男孩和女孩因戲生情,後來各自成家,但男孩仍深愛著女孩。

《緣》一出,娛樂圈已婚夫婦們恐怕受到了不少困擾,高票答案陳曉和趙麗穎更是被推上了輿論中心。

當天下午,趙麗穎就分享了單曲《我是來揍你的》疑似表示不滿。

掛在熱搜一天後,於正果然又堅決否認,哎呀,我只是想介紹新人,都怪你們腦洞太大啦!

而這樣的小說,可不要太多。

比如《延禧攻略》開播前,於正寫了篇千字小說《紅人》,一句「願你的人品和修養跟你的成就相匹配」,疑有所指。

《紅人》說的是繡娘小麗上位史,她既有和三位情郎「織郎」「戲子」「楊業」糾纏的情節,還有面對捧紅自己的恩師「一鳴」時,再相逢卻仿佛不曾認識的喟嘆。

這一通下來,就差公開@楊冪了。當然於正是不會輕易承認的,而是文採飛揚,繼續寫上三天三夜。

寫了小說《髒水》,回憶了當年沈泰打他的事件;又寫了《詭戲 》,蹭了一把範冰冰稅務新聞的熱度。

以及《鬢邊》開播前一天,又撞上張檬和小五公布戀情,於正靈感大發寫出了《茉莉》(原來小三才是正宮?!),從張檬初入娛樂圈到捲入小三門等重新回憶了一遍。

不去當八卦博主,真是可惜了於正!

03本末倒置,也就沒了編劇的內核

為了宣傳新作,於正可謂是次次操碎了心,激情創作,博人眼球。

說到底,還是希望作品能多一點關注度,當網友們對他的新劇產生好奇並貢獻了一二播放量時,於正的目的就達到了。

但這也不奇怪,不管是寫小作文的於正,還是寫劇本的於正,其實都是商人於正。

商人逐利,流量至上,不擇手段。

1998年,機緣巧合之下於正成了TVB實習生,開始跟著《新龍門客棧》導演李惠民工作。

在TVB的大環境影響下,於正很快便有了自己的劇本寫作之道——

要想一下子抓住觀眾的眼球,必須要敘事緊湊、矛盾鮮明。

所以快節奏、大信息量的寫作風格,便成了早期於正劇最明顯的標誌之一。

在接受專訪時,於正就表示,其他劇或許是兩三集講一個故事,但自己的劇是三個事情交錯進行。

而為了「快」和「滿」,劇集的質量便自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這些,對于于正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我收視第一就可以了」。

收視至上,自然得琢磨出觀眾們最喜歡的題材。

翻看於正早期作品不難發現,《美人心計》一炮打響後,《宮》系列、《美人》系列等都是當年大火題材,先是宮鬥,後是清穿。

而這些作品,永遠以曲折離奇的劇情為賣點,以女性觀眾為目標受眾。

再細究一點,2015年前於正的劇,無論故事置身於哪個年代、什麼環境,內核大都是女性視角的愛恨情仇,從萬人之下苦女人到宮中富貴娘娘都有涉及。

《宮》是宮女經歷一番宮鬥,以及與一眾皇室子弟的情感糾紛,最終與八阿哥在了一起;

《宮2》是深宮女子步步為營,經歷各種明爭暗鬥後,為自己創出了一片天;

《陸貞傳奇》是官商世家的大小姐,從被追殺到一步步成為高級女官,最後與皇帝相戀;

......

選擇了這種女性觀眾最喜歡看的故事走向,下一步做法是讓橋段又多又密,因為——「觀眾愛的就是狗血」。

於正說,他的電視劇,一定要讓觀眾有種過山車的感覺。

雖然於正曾苦口婆心告誡自己,寫民國劇千萬不能落入俗套,諸如「鐵達尼號式開場」「男主或女主自幼有不尋常的經歷」「女主萬能,總是想救萬民於水火」「女主總要經歷家道中落」等寫了千次的橋段要避開。

但在他的作品裡,依舊慣於把男女主虐到底,更是不少這些雷人橋段。

耳熟能詳的故事設定、極快的節奏、又多又密的橋段,雖然劇情雷人,但是這樣的組合確實能讓作品有非常不錯的收視率。

至於故事的內核,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畢竟在於正理念裡,一部劇最重要的就是吸眼球、提收視。

為此,他的另一標準是——畫面好看,觀眾才會覺得電視劇好看。

這在他從編劇逐漸轉為製作人之後更加明顯。

2016年,於正作為編劇的《半妖傾城》放棄了「於正劇」一直以來的「阿寶色」,轉向了更加含蓄、肅穆的質感追求。

儘管故事質量、口碑都不算好,但開始擔任藝術總監的於正,繼續把重心放在了新美學風格的嘗試上。

《鳳求凰》的極簡主義,《延禧攻略》的「莫蘭迪色」,《烈火軍校》的暗色調......

視覺質感確實會改善整部劇的觀感,對於已經有一定話題度的劇來說,是加分項。

但若是故事內核爛了,視覺質感再好,也無法拯救。

比如《皓鑭傳》,沿用和《延禧攻略》同樣的「莫蘭迪色」,精緻到任何細節都不放過的服化道,對戰國時期秦國日常風俗的還原,都讓整部劇籠罩著一種「高級感」。

但是,劇情俗套又和歷史真實情況巨大出入,觀眾口碑走低,最後豆瓣評分都沒有及格。

確實,經於正之手出了不少爆劇,他的名聲早已打響,商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是,「於正劇」某種程度上也已經成了」爛劇「代名詞,聲譽早已如山崩般不可挽救。

評判一部劇是好是壞的標準,從來都是故事內核和想要傳遞的世界觀等,不單是精美的外表,更不是靠各種內涵、拉踩小作文烘託出來的熱鬧景象。

在這一點上,於正似乎越走越遠了。

但自詡沒做過一部賠錢的電視劇的於正,恐怕也不在乎這些。

畢竟對他來說,只要收視高,能賺錢賺名氣那就夠了。

(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於正又寫小作文,內涵肖戰只有顏值,暗指《餘生》劇情老套?
    於正,娛樂圈著名編劇,製作了許多經典影視劇,比如《宮鎖珠簾》、《陸貞傳奇》、《延禧攻略》等,每一部劇都捧紅了許多演員,成為了一線大咖和實力派演員。於正不愧是職業編劇,優美的文筆一點沒有浪費,小作文信手拈來,而且暗語用得很好。
  • 《拆彈專家2》編劇寫劇本難到躲房裡哭,劉德華把歌詞靈感寫進戲裡
    " 我覺得《拆彈專家 2》是我寫過那麼多劇本中最難的一個,因為之前和導演、華哥一起寫《掃毒 2》的時候,靈感之神很眷顧我,三個禮拜就寫完了劇本,但這次劇本挑戰了我的人體極限,難到我自己躲在房間裡哭,讓我很汗顏。"
  • 整個影視行業停工 編劇接不到寫劇本的工作就要開始寫小說了
    近日,中新經緯記者採訪了導演、製片人及編劇三位影視從業人員,聽他們講述了在疫情防控期間停止影視劇拍攝的看法和感受。來自疫區武漢的編劇劉祖光說,最近這兩年,資本在快速的撤離影視行業,2020年的疫情對影視行業更是雪上加霜。「如果疫情持續下去,影視行業復工無望,編劇接不到寫劇本的工作,那麼我就要開始寫小說了,現在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國家控制住疫情,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劉祖光稱。
  • 編劇汪海林濟南解難題:如何成為一個場場有戲的戲精?
    那麼在編劇圈中,「戲精」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態?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場場有戲的戲精呢?在「大師之光」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第五天的課程中,著名編劇汪海林,給了年輕編劇一個答案。如果編劇意識到自己進入點球時刻了,就要慢下來,這樣才是一部好戲的好節奏。 想做戲精,寫戲不是寫事 當下有不少年輕編劇經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寫了好多事,但是沒有戲。什麼意思呢?就是他建構了一個人物關係,最後結束的時候還是這個人物關係,中間沒有任何變化。
  • 於正手撕娛樂圈年輕演員,直言:狗眼看人低,他又在內涵誰?
    因為新劇熱播,編劇於正賺足了熱度,最近他也是沒閒著,除了繼續賣力宣傳新劇,還不忘給網友加餐,添上新瓜。4月8日中午,酷愛寫小作文的於正又發文了,這次他把關注點放在了演員選戲上。他談到聰明的演員只要考慮劇本和播出平臺,暗示某位年輕演員火了之後"狗眼看人低",不願和新人搭戲。在小作文結尾,於正還不忘提醒吃瓜群眾別瞎想。不瞎想是不可能的,網友在評論裡炸開了鍋,紛紛猜測他又在說誰。有網友甚至建議於正自己去演戲,直指於正的戲比他拍的戲精彩多了。
  • 《成化十四年》編劇吐槽劇組,直言導演不滿原劇本,強加女主角色
    近日,《成化十四年》的編劇直接開撕製片方,表示自己寫了一年的劇本,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不僅報酬寥寥、沒有署名,而且片方還強行加女主,讓該劇的最終效果與預期相差甚遠。為了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成化十四年》的編劇洋洋灑灑寫了1萬字的小作文。在萬字長文中,編劇多次提到製片方要求加女主的情況,更迷惑的是,在開拍之後,導演還私自更改劇本,給女主加戲,最終出現了亂燉CP的情況,以至於影視劇呈現出的效果和原著相差甚遠。
  • 直播賣劇本:編劇缺舞臺,也需要自己打造舞臺
    一些編劇並不年輕,從方言口音和直播地點陳設來看,很可能來自幾乎沒有影視行業資源的三四線城市甚至小縣城,而這些「非主流」編劇聲情並茂講述自己對創作的人物的感情,或是暢想影片上映前景的樣子,本身也像是一齣戲劇。杜紅軍毫不避諱地將來直播的大部分編劇稱之為「業餘編劇」,「業餘不是貶義詞,只是說他之前在從事別的行業,或者還沒有成功的作品,沒有人脈。」
  • 新人編劇如何入行,大神帶你駕馭自己的劇本!
    莎士比亞的戲是永恆性的,但重拍莎士比亞的戲要賦予很多現代元素。所以西方文學有句名言:永恆性存在於現代的偽裝之中。」《北平無戰事》劇照 其次,處理好同現實生活的關係。劉和平特別不喜歡聽創作者動不動說生活。
  • 小學生怎麼寫好春節作文?把握3點,孩子的節日類作文也能出彩
    三年級的孩子要寫好節日類的作文,該怎麼辦呢?如果只是停留在吃吃喝喝、玩玩樂樂,難免落入俗套。其實,只要多花點力氣,了解傳統節日相關的歷史故事、古詩詞,就能寫出文化氣息濃厚的節日作文。具體說來,做好以下3點,就能寫出一篇比較精彩的文章。
  • 青你2完結,渡邊麻友退役,從人設和劇本看,娛樂圈故事怎麼寫?
    粉絲們的追星史和「明星」一詞被發明出來的時間幾乎一樣長,娛樂產業在文化產業中也處於很重要的位置,我們能感覺到,娛樂圈話題是很容易引發討論,吸引關注的。那麼…作為什麼都想寫、什麼都敢寫的作者,娛樂圈題材想不想了解一下?
  • 從《隱秘的角落》《上海堡壘》談起,影視劇好不好,編劇責任多少
    這是資本為劇本規定的範式,就像喜劇電影的票房天花板永遠高於恐怖電影,而編劇成為反資本範式的一個前哨站點。影視工業的源頭自編劇始,只有編劇寫出新穎的故事、不落窠臼的人物,演員、導演才有機會去打破既定的模板。那麼編劇為什麼不能大筆一揮,我以我手寫我心呢?
  • 白一驄:中國有太多編劇在幹「沒意義的創新」丨業內說
    好的編劇跟不好的編劇,在寫同一句話的時候都會有差距。我接觸過很多編劇,有的編劇技法非常嫻熟,講起專業術語和方法頭頭是道。但寫出來的劇本特別難看。我也遇到過一些非常有天賦的編劇,他們能把一場戲寫的非常好看,但技巧全無,連文本格式都不對。技巧都是可以改的,但你能不能把一個東西寫好看,確實不是訓練出來的。
  • 專訪丨編劇李瀟:我現在拒絕我的劇本裡有婚外情
    有些人說我的作品總有男性凝視在,比如《情聖》,我的確聽到這樣的聲音,但是還有一些男觀眾,跟我說他們就是這樣的,好多事寫出了他們的心聲,他們那一點點小猥瑣小油膩。其實我更多寫的是中年危機,只不過男性表現形式更加簡單直接一些,就是身體器官走下坡路的焦慮憂慮。
  • 寫作文,曲線比直線更美,有變化作文才會變得精彩
    (具體內容請大家查看上一講)這兩種方式既是一種敘事方式,也是一種作文的開頭方式。那麼今天,我們就講一下記事類作文的中間要如何寫,才能寫得精彩而生動。之前我曾經講過,一篇記事類作文是不是寫得生動精彩,重點要看中間的過程部分是不是吸引人,有沒有精彩的描寫。而開頭與結尾更多的是與主題相關。作文的可讀性與文筆,也重點體現在中間的部分。
  • 專訪《玄門大師》編劇陳十三:寫上「全劇終」三個字後,竟失控地哭了起來!(第962期)
    編劇陳十三說:「當我在劇本最後一頁寫上『全劇終』三個字後,竟失控地哭了起來。」而故事寫到最後,他已不再是陳十三一個人的故事……「大IP」「小鮮肉」「CP」「五毛特效」「辣眼睛」,這些專屬於電視劇市場的熱門詞彙,不知不覺已經成為投資製作的重要議題。
  • 任嘉倫發微博儀式感滿滿,長文分段媲美小作文,用心寫最重要
    而多字文案代表就是任嘉倫同學了,不管是自己發微博,還是給朋友宣傳,每次都是「長文派」,如果分段再好點,完全就是一篇小作文了,簡直是自帶話嘮屬性,不愧是之前出過《國超文集》的人。像是這兩天,因為劉維出了新專輯,所以他拜託很多圈內好友幫他宣傳一下,任嘉倫就是宣傳大軍其中的一員了。
  • 《誤殺》編劇楊薇薇專訪 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交流經驗
    「不要讓自己永遠躺在困境中沒有出路」  作為本次編劇高級研習班的客座嘉賓,楊薇薇與大家交流劇本創作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及在困境中突圍的經驗。  「劇本源自困境,其實不是要讓我們照搬生活中的困境,生活本身其實是有情節的,但並不能夠去湊成一個劇本。
  • 殺死「劇本殺編劇」的一百種方法
    開了九小時的長會後,她慶幸自己還有劇本殺編劇這個副業可以在創作上找到出口。「在影視劇行業裡,除非是知名的大編劇,否則地位非常低。」她說。「但在劇本殺裡,編劇就是上帝。」上帝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喜好創造世界,哪怕所有設定與現實世界毫無關聯。
  • 被拋棄的「影視民工」:劇組縮減群演人數,編劇習慣永遠在等待
    在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的那份倡議書中,明確要求全行業認真分析市場容量和觀眾需求,謹慎立項,謹慎開機,把電視劇網絡劇的數量控制在科學適度的範圍內。項目的減少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編劇賣不出劇本,演員無戲可怕,各細分工種供過於求,陷入激烈競爭。
  • 像賣口紅一樣直播賣劇本,能否能解決編劇困局
    4月3日、14日,兩場直播賣劇本大會悄然舉行,第一場7000多人次圍觀,第二場2000多人次圍觀。有人說,直播賣劇本是編劇的自救,有人說搭直播快車,是劇本困局的破局之舉。兩場直播我從頭看到尾,挺有意思的,幾個編劇拿著自己的劇本為大家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