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十三屆安徽國際茶產業博覽會將於8月28日至31日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8月11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省供銷社理事會副主任汪斌、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梁仁枝到會,介紹2020第十三屆安徽國際茶產業博覽會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發布會主要內容
↓↓↓
新聞發布會現場
NEWS
新聞發布會現場(劉煒鑫 攝)
發布人:省供銷社理事會副主任 汪斌(劉煒鑫 攝)
發布人: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 梁仁枝(劉煒鑫 攝)
主持人: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 武瀟(劉煒鑫攝)
新聞發布會主要內容
新華網記者
汪主任,您好!我是新華網記者。從剛才的通報中,我們了解到今年茶博會內容非常豐富,請問本屆茶博會還有哪些亮點?謝謝。
省供銷社理事會副主任汪斌
為切實體現茶博會的平臺作用,促進安徽茶產業的發展,增強行業內的交流合作,組委會做了很多細緻的工作,值得關注的亮點很多,除了之前介紹的,還包括有:
一是注重科技創新和技術轉化。組委會邀請到安農大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首次入駐茶博會展出,這個實驗室是全國唯一的茶學類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重點實驗室在博覽會上的展覽展示,將茶產業最新最優的科學技術方向和成果充分體現,從而為促進安徽茶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可以讓各地的茶人和來參與茶博會的市民朋友拓展眼界、增長見識。
二是特邀重量級嘉賓現場指導。中國綠茶發展高峰論壇是本屆博覽會重要活動之一,全國僅有兩位茶學方面的院士,我們將其中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邀請到會,舉辦主旨報告宣講,為茶產業從業人員提供一流的現場指導。
三是傾心助力脫貧攻堅。在本屆博覽會上,茶博會組委會聯合安徽省扶貧辦,在供銷合作展廳內,設立專門的扶貧板塊,邀請了30多家企業免費入駐參展,將有力助推貧困地區茶葉產品銷售。
四是示範影響作用較大。茶博會是我省今年舉辦的第一場規模較大的展覽會活動,對展覽業疫情後行業積極復工復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茶博會的舉辦,有利於促進茶企的產品銷售,助力企業更好地發展。
總之,本屆茶博會亮點有很多,誠摯邀請各位在8月28-31日到茶博會現場,通過你們,讓社會各界共享茶博會的精彩。
安徽衛視記者
梁廳長,您好!我是安徽衛視記者。請問安徽省茶產業發展現狀如何?主要特點有哪些?謝謝。
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梁仁枝
茶產業是我省傳統優勢特色產業。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出臺落實了一系列支持產業發展政策,全省茶產業總體態勢穩中向好。據農業農村部門統計,2019年,我省茶葉達304.2萬畝【全國第七位】,幹毛茶產量13.7萬噸【全國第八位】,幹毛茶產值145.54億元【全國第八位】,綜合產值471.44億元。全省茶葉出口量6萬噸,出口額2.48億美元,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列全國第二位、第三位。
我省茶產業發展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帶動脫貧成效明顯。我省充分利用自身生態資源優勢,通過大力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強化利益聯結,帶動貧困茶農抱團發展、受益增收。全省山區貧困村共有茶葉91.2萬畝,每畝茶園年收益約6000元,茶葉已成為貧困山區特色產業扶貧的主導產業,持續穩定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二是關鍵技術普遍應用。近年來,我省深入實施茶產業綠色增效模式攻關、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及綠色高質高效示範創建等項目,普及推廣了一批茶葉綠色生產關鍵技術。2019年,全省共改造低產茶園24.89萬畝,新建良種茶園10.63萬畝,茶葉「三品」認證面積246.75萬畝;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示範區化肥用量減少17.35%,茶葉綠色防控面積達160萬畝。
三是經營主體不斷壯大。我省已有茶葉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58家;國家級示範社31家,省級示範社77家。全省億元以上規模企業達20家。我省15家企業入選「2019中國茶業百強企業」,其中3家企業進入前20名【位居全國第三】;11個縣(市、區)入選「2019中國茶業百強縣」【位居全國第四】。
四是品牌影響逐步擴大。我省「六安瓜片」、「黃山毛峰」順利入選全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祁門紅茶」入選優秀區域公用品牌。除「四大名茶」外,作為我省地方「特色品牌」的「嶽西翠蘭」、「霍山黃芽」「涇縣蘭香」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也逐年攀升。目前,全省已有縣級以上茶葉區域公用品牌50個,中國馳名商標18個,省級著名商標167個。
五是產業融合更趨緊密。我省積極引導茶產業與休閒旅遊、科普教育、養生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直供直銷、個性定製、加工體驗、茶園認領等互動式茶產業新業態。創新推動「特色產業+金融+科技」發展試點項目,打造集金融、科技於一體的茶產業發展新模式。
安徽經濟報記者
梁廳長,您好!我是安徽經濟報記者。請問我省茶產業發展面臨怎樣的挑戰與機遇,如何推動茶產業振興?謝謝。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平利縣茶園時強調,「因茶致富,因茶興業,把茶葉這個產業做好」,為整個茶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結合安徽的情況來說,就是要把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助推農民脫貧增收的重要載體,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作為長三角農業一體化的重要內容,將我省茶產業打造成具有安徽烙印的「富農產業」「特色產業」「優勢產業」。
面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未完全消退、國內外市場競爭加劇等諸多挑戰因素,我省將繼續秉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理念,一是持續優化生產布局,調整產品結構,引導茶產業從面積增向質量優轉變,從產量增向效益高轉變;二是加大經營主體培育,特別是要做大做強茶葉龍頭企業,發揮帶動效應,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打造徽茶知名品牌;三是加快推進線上線下「兩線銷售」,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目前,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農業農村廳圍繞制約我省茶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研究擬訂了茶葉全產業鏈的支持政策,已上報省政府審定,待通過後印發,著力推動茶產業穩產提質、延鏈增值、強企創牌及融合發展,助力徽茶產業振興。
香港商報記者
汪主任,您好!我是香港商報記者。本次茶博會是疫情之後在合肥舉辦的首次大型展會活動,請問組委會在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確保茶博會順利舉辦、茶企安心參會、市民放心逛會上採取了哪些措施?謝謝。
2019為把本屆茶博會打造成一屆安全、健康、成功的盛會,切實保障茶博會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我們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疫情防控工作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宗旨,制訂了茶博會疫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整個茶博會期間,我們將堅持屬地管理,落實主體責任,堅持把疫情防控工作擺在首位,建立健全防控工作機制,將各項防控具體措施落到實處,明確主辦方、承辦方、場館方等的責任,堅持常態防控。
比如,在整個展會期間,對所有參展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及相關信息登記,做好展會期間人流管控預案,對防疫物資配備、場館環境管理、展位現場管理等均制訂了嚴格的標準,嚴格落實了職責分工,確保打造茶商、茶企和廣大市民都可以放心參與、開心投入的茶業盛會,共享美好的售茶、識茶、品茶、論茶、樂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