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名女子參加喝水比賽,數小時後被發現死在家中,法醫初步認定她死於水中毒。喝水比賽由當地電臺主辦,要求選手在不上洗手間的條件下,在15分鐘內喝下儘可能多的瓶裝水,獎品是一臺新款遊戲機。
這名女子的死因讓許多人吃驚:喝水也會把人喝死?看了這則新聞的人,開始有些惴惴不安了。
昨天,辦公室裡一位同事喝了兩杯水後頭有點暈,就大呼自己可能水中毒了。喝水多真的會有生命危險嗎?
杭州市紅會醫院腎病科醫學博士於健寧對此付之一笑:喝水是好事,只要健康飲水就不用太擔心,水中毒在臨床上並不常見。
水中毒是因為體內電解質紊亂
水中毒在醫學上的解釋是這樣的:短時間內過量飲用水會導致人體鹽分過度流失,一些水分會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使細胞水腫。開始會出現頭昏眼花、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痙攣、意識障礙和昏迷。
於健寧博士說,實際上,水中毒是由於短時間內喝入太多的水,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從而引起腦水腫,使細胞正常的功能無法維持,超出了自身的調節能力。
有些人在輸液過程中,可能會由於體內電解質紊亂而出現抽搐、精神異常等水中毒的症狀,於健寧說,這些屬於醫源性的水中毒,並不多見。
正常人一天喝二十杯水沒問題
水是生命之源,為了清潔皮膚、排除毒素、減少疲勞等,人們都知道要多喝水。之前有說法「一天喝八杯水」,那么喝八杯以上的水,會不會有危險呢?於健寧博士說,別說是八杯,就是一天喝二十杯也沒事。前提是不要短時間內全部喝下去。
正常人每天水的攝入量和排出量處於動態平衡。當人體飲入大量的水時,血容量增多,通過腎的有效血容量也增多,腎臟通過各種機制進行調節,使尿量增加,將機體內多餘的水排出體外。正常人一次飲用1000毫升水後,約過半小時,尿量就開始增加,到第1小時末尿量可達最高值,隨後尿量減少,2-3小時後恢復到原來水平。
於健寧解釋說,如果腎功能健康,又沒有在短時間內集中喝下大量水,一般是不會給腎臟增加負擔的。只要不是一杯接著一杯不停地喝,健康的腎臟完全能夠承受人體喝下的大量水。多喝水對身體有益,不必要為喝水事情增加心理負擔。
劇烈運動後大量喝水會中毒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由於體內電解質需要保持平衡,所以在大量出汗後,不能光喝純淨水。「因為這樣不足以恢復體內的水分,不能迅速補充電解質以及流失的一些微量元素」。於健寧建議說,大量出汗後喝些淡鹽水比較好,或者喝些礦泉水,因為汗液中氯化鈉流失太多,這些水可以補充電解質。
比如足球運動員,他們在球場上喝的是含有大量電解質的運動飲品,而不是普通的白水。
於健寧說,有些人在急劇運動後喝大量純淨水,會有乏力、噁心、嘔吐等症狀,這是輕度的水中毒,如果發展到昏迷、抽搐,就比較麻煩了,可能會造成死亡。
水中毒是指機體攝入水總量超過排水量,以致水在體內瀦留,引起血液滲透壓下降和循環血量增多。水中毒較少發生。正常人每日供給1500~2000毫升水就可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隨著體力勞動的強度和氣溫等改變,出汗量和尿量也改變,每日飲水量也不同。在正常情況下,如多飲水,除造成尿頻、多尿外,一般不會水中毒。
喝茶或咖啡不能代替喝水
水雖然是組成人體的重要成分,而且在體內擔任重要的運輸和平衡工作,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多喝水有利於健康」。以下這幾類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須控制飲水量。
腎臟病患者:有慢性腎臟機能不全、腎病的患者,不宜多喝水。慢性腎機能不全或腎臟衰竭病人由於其腎臟機能逐漸喪失,無法正常地排洩水分及鹽分;腎病患者因體內蛋白質會經尿液大量流失,降低了血滲透壓,如果過量地喝水,就會使水腫變得更加嚴重。
心臟病患者:心臟病患者,特別是心臟衰竭的病人,會因腎臟血流與灌注功能不正常,無法使身體水分順利排出,因此全身容易產生水腫。如果飲用過量的水,就會增加心、肺等臟器的負擔,甚至誘發低血鈉症,出現噁心、嘔吐、全身抽搐、昏迷等危險症狀。
肝功能異常並伴腹水者:肝功能異常的人,除了本身不能合成身體中的血蛋白之外,其他原因也會造成水腫。因此,血滲透壓降低,水分容易堆積在組織中,常會有腹部、胸部積水的現象。此類患者不宜多喝水,以免加重水腫症狀。如果身體一旦出現水腫,應根據水腫的實際情況限制日常攝取的水量。
相關
中國人喜歡喝茶,常常是一天沏上一杯就反覆喝,畢竟有些茶是越到後來才會出味,但是喝茶並不能補充身體裡的水分,茶裡面含有很多不同的物質,人體代謝的過程中就需要消耗身體本身的水分,喝茶反而造成了身體缺水。
從西方舶來的咖啡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寵兒,咖啡裡面所含的咖啡因進入到人體內部的代謝,也需要消耗大量水分,所以在喝茶喝咖啡的同時要喝水。畢竟茶、咖啡只是飲品,並不能夠代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