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渴求不賣貨的直播間

2020-12-13 虎嗅APP

就在廣大學子於電腦前琢磨著怎麼在上網課逃開老師的監管開小差時,羅永浩因為看了招商證券的報告決定要做帶貨一哥。不便出門的漫長疫情期間,百度、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馬不停蹄地滿足著用戶直播賣貨、直播做飯、直播遊戲、直播健身、直播擼貓、直播課程、直播旅遊、直播看展……的種種直播需求。

2020年伊始,移動直播自2016年後第二次成為了網際網路風口,它是網民的生活方式,也是巨頭的神仙鬥法。

突發疫情催熟直播產業

QuestMobile 3月發布的《2020中國移動直播行業「戰疫」專題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網民對移動網際網路依賴加大,網際網路的使用時長比日常增加21.5%。

移動網際網路的日人均使用時長為6.8小時,同比2019年春節時期延長了1.2小時。春節過後,這一數字還在上漲,達到了7.3小時。結合這一點,報告也專門指出,疫情爆發初期,由於網民普遍信息焦慮,以百度為代表的信息資訊類APP的疫情直播和新聞報導等成為獲取最新資訊最快的途徑,用戶規模和使用時長均明顯上升。

另一個明顯上升的趨勢是視頻類直播的「份額」佔比。1月24日,全網用戶每日使用總時長一天之內就從50億小時飆漲到57.6億小時(火神山直播)。除了時長,報告顯示通過這一輪疫情,對不同直播模式的催熟效應也相當明顯——

第一類,「直播+遊戲、直播+泛娛樂」,是此前就已經很成熟的模式,此次進一步爆發;第二類,「直播+內容」,邊界擴展到雲蹦迪、雲綜藝、雲音樂會、雲遊玩,溜到飛起;第三類,「直播+電商」,進一步從農貨,延展到車、房、教育等場景。

用戶群體性投入的時長增長,會推動行業以不同模式進行結構化分流;而逐漸清晰的模式,反過來會成為時長可持續增長的保證。當兩者開始進入正向循環,一個行業的收穫期也就正式開始了。

萬物皆可播:超級APP通行法則

如果把時間的指針撥回到被稱之為「直播元年」的2016,因為智慧型手機、4G網絡在中國全面普及而雨後春筍般湧現的1000多家直播平臺,正沉浸在狂喜之中:眼前是火箭般攀升的3.5億用戶,背後是趨之若鶩的資本追捧。

沒有人會相信僅僅一年後,對直播「從一種娛樂到一種生活方式」的深信,在2017年就眼睜睜地變成了「從爆炸式增長到爆炸式衰退」的紅海。2018年B站、虎牙、映客的上市,也沒能扭轉「千播大戰」後外界對於直播行業進入瓶頸的認知,那一年直播答題APP還沒井噴就被廣電總局《通知》叫停,甚至都沒來得及被驗一驗有幾分風口的成色。

歸根到底,當年以創業公司為主,建立獨立直播App的模式,雖然憑藉著網紅經濟紅利有一時熱度,但過於浮誇的數據造假,以及直播內容的同質化,讓熱度很快流失。

之後,直播界更多流傳的是超級網紅,而非超級App,沒有哪一款直播App可以真正成為大眾所必須,只有網紅們頻繁跳槽的新聞吸引眼球。

直到李佳琪、薇婭將直播網紅的帶貨傳統藝能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大家開始重新思考起直播的價值。其中羅永浩有樣學樣,義無反顧將「直播=帶貨」發揚光大,也有對於直播更底層的思考:既然在電商平臺上直播能成為售賣的最後一擊,那麼作用到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乃至整個信息分發入口這些同樣手握巨大流量的百度、微信等超級App上,會有怎樣的效應呢?

事實上,「萬物皆可播」,直播所能承載的內容遠遠不止帶貨,能夠在直播中引發用戶興趣的也遠遠不止「OMG,買TA」。直播平臺對帶貨直播的扶持力度,背後其實是商業轉化變現的要求。而正如能在帶貨時活色生香地激發剁手的欲望,直播最大的優勢其實是比以往的圖文呈現更豐富、比小視頻更靈活,更有利於幫助用戶理解一些相對複雜、枯燥的東西。而這樣的邏輯對於百度APP、微信、淘寶……這些超級APP來說,幾乎是不需要證明的。因為這就是分分鐘都可能發生的事情。

一位普通的政法大學教授憑藉在線講解法考知識要點,短短數月成為「現象級網紅」。牢牢抓住觀眾眼球的,是他永遠雲淡風清的語氣和永遠各種脫線的案例。一位普通的西安碑林博物館講解員,不進展館、沒有文物,只在自家客廳用手機直播、用平板呈現文物照片。脫口秀般的效果使得一場直播觀看量達30多萬,點讚數超過340萬。疫情持續的兩個多月,當娛樂刺激溢出、在線買到手軟之後,用戶對於知識和信息的多樣化需求就開始在各個層面浮現。關於這一點,一個小的佐證是上述教授講司考,刷彈幕的滿是遊戲玩家、動漫愛好者;而更大的佐證則是根據公開數據,疫情爆發後,百度已經推出了上百場行業級直播,覆蓋了健康、旅遊、文娛等各個領域。對於眼下提到直播,就只能想到帶貨的人來說,這足以讓他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OUT了。

作為信息分發入口的百度App,直播內容的比例也在明顯增長,比如基於「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已有的全世界300多家數字博物館,拓展出《行走的文明》等直播形式,使優質的知識不僅視頻化,而且互動化。知名財經大V吳曉波的直播欄目「大咖來了」欄目,2月12日至今已連做14場。他連麥財經專家、企業家,從企業管理、經營策略、政策應用等維度為疫情之下中小企業、實體經濟出謀劃策。受疫情影響未能如期舉行的亞布力論壇,也在百度APP開設「空中亞布力」頻道,馮侖、郭廣昌、劉永好等企業家輪番上陣,發現那是一種「比現場交流更加新鮮、順暢的體驗」。

所以說,直播就是一個形式、一條渠道、一類載體,能否吸引到受眾,各自憑本事吃飯。直播可以幫助社交體質的微信朋友圈就加強私域流量的活動,也可以幫助電商基因的阿里完成帶貨任務,而信息入口屬性的百度,則藉助直播實現多元互動信息的再次分發,百無禁忌。

這就是「萬物皆可播」賦予百度、淘寶等超級App的價值,它對用戶注意力的吸引,較低的內容生產成本,以及高效的信息獲取,成為了巨頭們爭相湧向直播賽道的原因。

直播行業下半場,還是BAT的巨頭遊戲

新興領域經歷了最初的喧囂期之後,巨頭們就會開始收割戰場,這是從PC時代、移動時代延續至今的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基本規律。

大風吹過,長草伏低,於是原本被拂動的草葉吸引的眼光,開始向著那幾塊風吹不動的巖石聚攏。對於巨頭們來說,直播是一種追求與用戶達成最大程度交互的通道,無論是資訊、視頻、電商、社交,還是娛樂、教育、文化、旅遊,有太多東西可以藉由直播產生供求關係的反轉(如社交電商從「人找貨」變成「貨找人」),巨頭們又怎麼可能會錯失讓各自的超級APP伸出觸角的機會?

對於任何一個超級APP來說,用戶、需求和場景都是行走江湖、吞食天地的利器。

從2013年開始,中國網際網路網民的成長速度連續7年慢於中國GDP的成長速度,網際網路用戶紅利已經被消耗殆盡。對於用戶和時長的爭奪成為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領域的生存常態。在這方面,已經完成用戶積累、日活躍數以億計的超級APP們表示沒有壓力。目前正火的直播平臺,就算不是巨頭自身平臺的產物,基本上也站在了巨頭們的肩膀。除了資本的因素,BAT巨頭們手中超級APP的海量用戶也是左右天平的關鍵砝碼。看看熊貓直播出局時的黯然與不甘,再看看如今虎牙、鬥魚、企鵝電競合併消息滿天飛,事實簡單而殘酷。

用戶就是需求。用戶在百度等超級APP的聚集,在外人看來是輸送令人羨慕的超高流量,對於巨頭們來說,更重要的其實是用戶使用行為背後的需求洞察。這是巨頭們產品和業務邊界拓展的核心邏輯,直播也不例外。國內疫情爆發初期,用戶對疫情信息需求呈幾何增長,搜索成人們了解信息的第一選擇。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用戶通過百度搜索、瀏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信息日均超10億人次。很快百度健康開啟了"戰疫直播間",幾乎每天都有權威專家或一線醫護人員通過直播,實時解答網友問題並傳播疫情相關的知識點。你看,搜索的田裡就這麼收割出了一茬直播的稻子,感受還那麼絲滑。

而需求都是特定場景下的特定需求。巨頭們的戰鬥力在於,不僅能滿足場景需求,更在創造場景需求。比如淘寶直播在疫情期間,除了有高達90%的淘寶商家直播覆蓋各種消費需求,還通過鏡頭,帶著用戶前往久違的秀水街、3.3大廈、朝陽大悅城、合生匯、國貿商城等12家商場「雲逛街」。而另一種創造場景需求的思路則類似「雲喝酒」「雲打牌」。比如百度APP的「雲相聲」「雲音樂會」"雲看展",3月18日「英雄武漢,依然花開」直播活動吸引大量用戶「雲賞櫻」。這些新形式不僅在疏解用戶受疫情影響的情緒,更是在利用直播的特性,為用戶提供心理層面的群體感和陪伴感。

直播行業發展到今天,沒有一家直播平臺會僅僅局限於發展切入行業時的單一門類,各家都在向其他直播領域擴展,從秀場、遊戲、體育到泛娛樂,包括涉足電商帶貨、品牌廣告等等。但是從多個維度滿足市場需求,意味著對新領域的開拓,而在這方面,巨頭的觸角本身就已經伸向各處;同時還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流量的投資,也更加強了直播平臺對於巨頭的依賴。

而如今,讓這些直播平臺更加感到壓力的,是巨頭們對於直播的重視與日俱增。表面上看是直播作為渠道工具對於各類業務的承載能力,而實質上,直播是在打破此前各自相對固定的商業想像。20年來劃分相對清晰的電商、社交、搜索等商業模式,正因為直播對用戶、需求、場景的打通而進一步打開原有的邊界。以直播助農為例,別管是什麼平臺,能把農產品從地裡送出去的平臺就是好平臺。尤其是對於百度APP這樣的綜合性信息平臺來說,更是在一步跨過此前與C端不夠近的煩惱,獲得與用戶面對面和收入多元化的寶貴機會,直播帶貨、知識付費、互動教育……那些原本還要拿瞄準鏡照一照的目標,忽然間槍口就可以直接懟到腦門兒上了。

這樣的態勢會隨著百度、淘寶等超級APP的進一步擴張而更加明顯,巨頭們毫無疑問因此而會變得力量更強、生態更大,垂類直播平臺也必定會感受到更大的壓力,進而尋求與巨頭的合作。比如今天,觸手直播就與百度達成深度合作,獨家運營百度旗下所有遊戲直播業務,觸手旗下百萬主播獲得千萬級別的流量入口和主播變現機遇——垂直直播都在抱緊超級平臺的大腿。

這個春天,巨頭們收割直播的鐮刀畢竟已經揮起。而刃鋒過處,劃開的裂縫中透出的也將是下一個時代的光亮。

相關焦點

  • 老羅直播帶貨,薇婭賣房賣火箭,有些東西直播間給不了
    隔離商場,不隔離電子支付。疫情在全國有減緩之勢,但是直播間的帶貨生意仍然如火如荼。 1 全員直播 網絡掃貨 4月1日晚上8點,羅永浩在抖音開啟了他的直播帶貨首秀。
  • 當人工智慧走進直播間,你會買機器人賣的貨嗎?
    尤其是選品,沒有一盤好貨,想要打造高關注高銷量的直播間,基本是不可能的。這其中,初入直播間的一些明星主播能順利過關,甚至在選品方面展示出過人實力,明星背後的「助播」及員工們的價值不容忽視。 比如在其他主播忙著搜羅好物時,黃奕一眼認出了曾在逛街時見過的獵豹商場機器人,靠它提前預測出爆款旗袍。而林小宅、宋美娜選品困難時,也向機器人求助「哪些貨好賣」。機器人推薦口紅,「只要選口紅直播你最紅」,惹得觀眾直呼「開掛」「智能」。
  • 峰峰三號直播賣貨被封號,直播間搜索不到,知情人證實是永封
    現在直播行業是很多人關注的,這裡面有一些主播的熱度很高,而且現在有很多直播類型,比如賣貨直播就是大家一直關注的重點,現在很多主播和明星都來帶貨了,比如我們知道的陳赫、李湘、羅永浩等等,這些都來帶貨了。而本來就是主播的人,他們更是坐不住了,比如有一位戶外主播就加入賣貨的行列,這位主播就是峰峰三號,峰峰三號是一位戶外主播,年初因為不能出門,所以他開始做賣貨,賣了幾次貨,雖然賣了很多錢,但是評價卻很低,比如賣運動品牌被曝光都是庫存貨和瑕疵品,所以才這麼便宜。
  • 抖音直播賣貨該怎麼做 新手直播賣貨步驟是什麼
    想要在抖音直播間帶貨,先得開通抖音直播帶貨功能,才能在直播間添加購物車售賣商品,那麼抖音直播賣貨該怎麼做?新手直播賣貨步驟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 雙十二這天,至少五個「範冰冰」在直播間賣貨
    夏冰分享自己打針、整形的經歷,「你想賺哪方面人的錢,就要做哪方面的直播,這叫垂直。女孩的錢好賺,那你就要賣這些東西。」沒有接觸過直播間帶貨的人,很容易被充斥其間的廉價商品震驚。範爺冰舉著一款標註128元的眼霜,說它對標大牌萊珀妮——購物網站上,這個瑞士品牌20毫升裝的眼霜,售價接近3000元。
  • 直播賣貨系統,直播賣貨如何做到「悶聲發大財」
    直播賣貨系統的普及改變了我們的消費模式,讓用戶的購物方式也得到了改變,體驗感也變得更好。最初的直播賣貨系統並沒有現在這麼「大張旗鼓」,少數人知道、多數人不接受是直播帶貨系統最初面臨的困境,但是因為什麼讓直播賣貨系統成為現在用戶、商家都追捧的購物方式了呢?
  • 潘南奎直播賣貨,不料美顏特效突然消失,直播間瞬間炸了
    潘南奎直播賣貨,不料美顏特效突然消失,直播間瞬間炸了對於喜歡刷小視頻的網友來說,潘南奎這個名字真的是非常熟悉,她是南韓第一美女,剛開始的時候,通過街拍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之後就玩起了短視頻,漸漸的被大家熟知。
  • 假貨、山寨貨頻出,直播間真的不適合帶貨嗎?
    而與此同時,羅永浩直播間也出現了「假羊毛衫」事件,近日被人舉報的潮鞋又被人認為是山寨貨。不過羅永浩已經進行了澄清,該潮鞋是日本品牌,而且各渠道鏈路是完整的,貨源是沒有問題的。但依然有不少人,不願意買帳。於是就有分析師認為,當前的直播間更適合進行品宣,而不適合進行賣貨。
  • 溫州一男子想上薇婭的直播間賣短褲貨沒賣成,還被騙了25萬
    直播賣貨方興未艾,這不,溫州的李先生想通過薇婭直播賣短褲,不料直播不成,還被騙了25萬元。12月22日,溫州市甌海區法院判決了這起涉直播賣貨的合同詐騙案。李先生是溫州一服飾有限公司的老闆,想讓公司產品在線上直播銷售,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上海一公司的劉某。劉某答應把他的產品放在薇婭直播間裡面推廣。雙方談妥後,今年5月12日,李先生在上海與劉某籤訂了一份帶貨合作協議,並於第二天將18萬元合作費用匯至劉某帳戶。
  • 新手怎麼做直播賣貨?
    消費者通過直播購物,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商品的使用價值,作為商家而言,直播賣貨給商家帶來了更多的銷售渠道,特別是在2020年疫情防控時期,大家基本很少外出逛街,那麼對於一個新手來說,要怎麼做直播?有哪些方式?
  • 嘎子哥直播賣貨被坑,商家全送殘次品,被投訴後在直播間痛哭
    我們知道現在直播行業的消息是很多的,也是因為現在直播行業太火了,所以很多娛樂圈的明星也紛紛都加入了,但是不是專業的主播,做這行還是有很大的風險的。比如我們看到現在直播行業裡面賣貨主播是最火的,最近很多娛樂圈的人也開始涉足這一塊了,比如羅永浩、李湘等人,這個行業的水還是很深的,沒有深度了解過的人還是不要來參與比較好,不然容易出事。比如我們看到最近嘎子哥謝孟偉也開始直播賣貨了,但是這次他直播賣貨卻很不順利,他被商家給坑了,粉絲買完之後,商家送出去的東西全是殘次品,結果可想而知,大量的退貨,粉絲買完也是紛紛開始投訴。
  • 羅永浩、陳赫、戚薇都在賣,直播間裡的「紙螃蟹」成了搶手貨
    但在各大直播間裡,吃貨們早已預定好了這份季節限定的美味。CBNData消費站(下稱C站)發現,包括羅永浩、陳赫、我是不白吃等抖音頭部主播和明星在內,自9月中旬開始,就在直播間內賣起了「紙螃蟹」。張韶涵和戚薇兩位女星的直播帶貨首秀中,「紙螃蟹」也赫然在列。
  • 直播賣貨你還敢買嗎?有人在辛巴直播間買的燕窩,收到後全是糖水
    近日,有網友在網上曬出一段視頻,視頻中網友稱在網紅辛巴直播間買到的燕窩全是糖水,並要求對方能夠給出解釋。視頻曝光後,迅速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就說在他徒弟直播買的衣服,收到都很差,不喜勿噴,說實話而已,也有網友說捐款救人命的時候怎麼沒人噴他,暗指當初辛巴捐款1.5億的事情,不過該事情後來有人說是辛巴公司捐贈的,並且可以用來抵扣公司的個稅。
  • 雪梨直播賣貨背後:網友吐槽「貨不對版」,問題客服半個月沒解決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直播行業越來越受歡迎,從而也有了直播賣貨的新潮營銷方式興起,關鍵是許多人都樂意接受這種新潮的模購物模式。說到直播賣貨,李佳琦、薇婭是這個行業裡的佼佼者了。而作為擁有760多萬粉絲量的網紅大咖雪梨,雖然略遜於前面兩位,但也是在這個行業裡佔有了一席之地,直播賣貨能力真是槓槓的。據爆料稱,雪梨曾在一場直播賣貨的營業額就高達6100萬。僅僅是一場的直播,雪梨就能完成如此驚人的業績,可想而知她的帶貨能力還真是不一般。
  • 土播鼠電商直播開啟直播賣貨新渠道
    直播帶貨已經成了各大主播的必然進程,直播業務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直播賣貨給出了一種全新的電商交互方式,用戶在直播過程中直接向買手、品牌方或達人提問,並現場收到回答。平臺通過明星、網紅將有相似喜好的消費者聚集到一起,直播的同時品味相近的購買者隨時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同時實現類似社交網絡的效果,並提高了平臺粘度和購買轉化率。
  • 直播界的新新人類 董明珠、梁建章等BOSS抓住帶貨風口
    若以月為單位計算,董明珠今年已實現「一月一播」,並憑藉不錯的成績成為BOSS直播界的一顆明珠。作為直播界的新新人類,董明珠不僅抓住了帶貨的風口,還創造出有別於紅人主播的直播形式。在剛過去的雙十二當天,董明珠在格力電器的大本營珠海進行直播帶貨,創下25.1億元銷售額。
  • 昆凌現身薇婭直播間,明星都要需要靠賣貨生活了?
    明星直播帶來的流量和收益確實可觀,但直播行業之所以有如今這一番「盛世」,不少成名的網紅絕對是功不可沒。提起如今通過直播帶貨的「網紅」,現在隱隱有成為「直播一姐」之勢的薇婭 viya 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人物。
  • 楊冪到李佳琦直播間賣貨,展現的究竟是高情商還是低素質?
    4月28日,楊冪進入李佳琦直播間直播帶貨。全程兩個小時無剪輯的情況下,究竟展現了什麼? 楊冪作為流量女王,經常是號稱情商高代表,在各路的消息裡,總是不缺乏吹捧她情商高,業務強等等優點,甚至經常憑著一兩句話上了熱搜。出於極大的好奇心,和學習心,樂樂去瞅了幾眼她的直播。
  • 直播賣貨平臺搭建,直播賣貨APP開發,一篇搞定
    在今年的雙十一,薇婭和李佳琪直播賣貨都取得了十分高的銷售額,這也體現出直播賣貨平臺越來越受到用戶的青睞。進而直播賣貨平臺源碼也逐漸嶄露頭角。 一、直播賣貨平臺源碼能做什麼呢?
  • 女主播身著內衣,帶貨賣男裝引質疑!直播間吸引10 餘萬粉絲圍觀
    隨時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直播的概念有了新的拓展和發展,現在更多的人關注網絡直播,特別是網絡視頻直播更受關注。今年網絡直播方興未艾,各大網絡主播為了吸粉、送禮物,弄出五花八門的高尺度畫面,但亂象也如影隨形,性挑逗、裸露身體等低俗直播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