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花》對女性職場指導意義:用時間和努力開出改變命運的花

2020-12-21 胡小v

一、

這是一部根據現實名人事跡改編的電影,豆瓣評分8.7分。

華莉絲·迪裡,1965年出生在索馬利亞。她的名字,在當地的語言中意為「沙漠之花」。她出身名門望族的母親,希望她能像沙漠中開出的花兒一樣,堅強美麗。她在80、90年代紅極一時,成為最炙手可熱的黑人超模,是第一個登上著名時尚雜誌《VOGUE》的黑人模特,為香奈兒、露華濃、hm代言。

不僅登上時尚界聲望最高的倍耐力年曆,甚至被選為女人眼紅、男人垂涎的邦女郎,出演了1987年的《黎明殺機》。而更多的人,是因為2009年根據她的親身經歷改編的電影認識了她。

電影講述了華莉絲·迪裡成名的故事,3歲被迫接受割禮,十二歲時父親為得到五匹駱駝將她嫁給六十歲的老頭。為了跟命運抗爭,她選擇夜裡出逃,穿越茫茫非洲沙漠,抵達外婆家。年邁的外婆傾儘自己所有的力量,把她送上了去倫敦的飛機。

在倫敦做著苦力活的華麗絲收穫了友誼和事業的貴人。著名攝影師將她引入模特行業,助力她成為世界超模。好朋友帶她做了恢復手術,讓她從思想上和生理上徹底重生。

成名之後,她沒有將名氣耗費在掙錢上,而是利用自己的名氣站出來反對殘忍的割禮,維護女性的權利。在事業如日中天時,她終止了自己的模特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到女性解放事業中。華麗絲後來被非洲聯盟任命為和平大使,她的努力得到了來自家鄉的認可。

人類的苦難從未停止,不同的世界裡的人承受著不同的苦難。

堅定而又勇敢的人,往往在完成自己救贖的同時,還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電影裡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人無意志薄弱之時,絕不臣服天使,亦不服從死神。

二、

《沙漠之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勇敢的女性用一生與封建陋習抗爭的故事。

同時也是職場女性在各方麵條件都不好的情況下,努力與命運抗爭,一步一步抵達職場巔峰,實現個人價值的故事。

華麗絲生在非洲貧瘠之地,她抓住了命運的機會,讓自己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工作在倫敦。

語言不通、沒有學歷,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所有職場發展最基礎的條件她都不具備,思想上和時尚文化也有著巨大的鴻溝,但她依然靠努力闖到了世界級舞臺,抵達模特職業的巔峰。

生活上,受到家人的幫助,被朋友關愛;工作上,得到貴人的指引,被客戶認可。本片展現的職場女性逆襲之旅也是一大看點。

本文從三個方面分析《沙漠之花》對現代職場女性的啟示

第一、現代女性職場發展中會遇到的困難

第二、面對偏見,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讓自己強大

第三、從《沙漠之花》看成長型思維對女性職業發展的意義

現代女性職場成長會遇到的困難

生理上的弱勢

割禮是非洲的許多國家文化陋習,在他們的文化中,割禮是女性貞潔的體現。原始宗教的禁慾戒律認為「女子兩腿之間有骯髒的、致使男人墮落的東西」,認為「女子不應該對性有興趣,這是恪守貞操的根本」。女孩子在成年之前必須接受割禮,也就是去除女性生殖器。當她們結婚以後,丈夫再用刀割開來,作為禮物。

其實在東方文化中,也曾經有類似的行為,就是貞操鎖、硃砂痣。

同樣帶來痛苦的習俗是裹小腳。

女性生理上的弱勢在近幾十年來才被慢慢縮小。

現代女性子職場上依然要面臨這生理性的弱勢,比如產假。

產假是沒有辦法被替代的,一旦女性休產假,那就意味著職場成長到了停滯期。基本上所有的職場女性休產假回去上班後,待遇和薪資都是下降的,不會上升。

中國的女性有多怕休產假呢,樂華娛樂總裁杜華在節目中講述教育兒子的經歷,自曝「懷他9個多月才請了產假,在產床上快生他的時候老闆還給我打電話,讓我處理工作,我就跟老闆說,能不能給我幾個小時我先把小孩生下來」。

京東高管杜爽,向劉強東報告懷孕喜訊。劉強東說:「這是好事兒呀,恭喜呀,你該休息啊!好好保胎,也給兄弟們點機會呀!」10個月後,這位女高管從京東離職。

職場女性到了高管級別,生育就是阻礙進一步發展的大坑。而現在有的城市還計劃給女性放一年的產假,這個決定遭到了眾多女性的反對,因為這就意味著,有著一年產假的女性更加理所應當地要承擔更多的育兒任務,而父親則可以更理直氣壯地拒絕參與到家庭建設中來。

而正是因為這個弱勢,讓女性在求職的時候失去了很多機會,因為用人單位會考慮到女性在職場的穩定度。以前以為女性生了孩子以後會穩定一些,而現在開放了二胎了,用人單位就更擔心了。所以天然的生理配置讓女性在求職中失去了更多的機會。

顏值高在職場中不是優勢而是弱勢

高顏值在職場意味著被侵犯的概率更高。

如果領導是女性,高顏值會被打壓,領導是男性,高顏值很有可能被侵犯。

而如果一切順利,高顏值女性取得了職業成績,還會被評價為跟實力無關,全靠顏值。

人脈關係圈小,不能轉化為職場所用

不同於男性善於搭建職場人脈,女性由於時間和精力的原因,很少會有意識建立職場有效人脈。

很多人的職場成就不是來自於強關係,而是弱關係,女性的親密好友,很可能幹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必然也很接近,更多的好友都在職場上停滯了發展,如果你不知道有一個這樣的工作機會,她們又怎麼會知道?而「弱聯繫」才有可能告訴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Granovetter把這個理論推廣成一篇叫做《弱聯繫的強度》的論文,這篇文章被引用大概超過了兩萬次。現在「弱聯繫」這個概念已經進入勵志領域,2010年有人出了本書,Superconnect: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Networks and the Strength of Weak Links,其中大談弱聯繫的用處。中文版說的更直接,叫《超級人脈》。

社會學家已經證明,那些完全或主要依賴於緊密聯繫的人往往是孤立的,他們不知道很多有價值的信息,而且無法改善他們的生活。在貧困社區,處處都要依賴於緊密聯繫,而富人或中等收入的人群則不是這樣的。

其實想一下,現在我們在職場中獲得的很多機會都是來自於弱關係。

創造直播帶貨交易額記錄的是主播們的弱關係——觀眾。他們素未謀面,只是在直播的過程中有所交集。買東西的時候互相交流,買完後各有各的生活。

做自媒體,給到第一批作者啟蒙的不是身邊的朋友,而是不曾熟悉的網友,大家被官方拉到同一個群裡或者因為某哥活動而認識,從而互相交流、學習,進步。

脫不花說,創業者的一個重要標誌是沒什麼老朋友。原因不是他們的勢力、財富和地位,而是因為他們的時間維度概念和之前很多不是創業者的老朋友不一樣了。

而現代女性缺的,就是利用弱關係辦事的能力。她們更擅長用逛街、購物、交流育兒來搭建親密關係,並且持續維護親密關係。

從《沙漠之花》引發的女性職場成長思考

給自己賦予強大的自我驅動力

給自己樹立一個職場目標,堅定不移地執行。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完成一件事情,更多的理由是因為這不是剛需。

為什麼我們的中文可以說的很好但是英文口語就是不行,因為說英文不是剛需,但是外企的人她們是剛需自然而然就習得一口流利的英語。

為什麼很多人嚷嚷著減肥沒成功往往是不吭聲默默鍛鍊的瘦下來了,因為瘦身對於它們來說是剛需。當一件事情無法影響到你的生活時,這件事情就很難完成。

如果你真心喜歡一件事情,並且感受到了這件事情的好處,自然而然地就會去做。

華麗絲在接受修復手術的時候,面臨著語言不通和來自索馬利亞男醫生的語言侮辱的情況下,依然堅定不移地完成了手術。原因就是,她有足夠強大的驅動力,經歷了覺醒後,她再也不想遭受來自割禮的痛苦。

第一層驅動力來自生存衝動,即生物性驅動力,幾千年來人們忙碌多是為了解決衣食住行以及繁殖等基本需求,就像馬洛斯需求理論中最基礎的生理和安全需求。這種模型的驅動多表現為簡單粗暴的控制、命令式管理。第二層驅動力來自外在驅動(胡蘿蔔加大棒),人們為了尋求獎勵或避免懲罰或做出特定行為,如提高成績、提高生產力、追求卓越等,對應馬洛斯需求理論中的社交和尊重需求。這種模型的表現形式為制度約束的獎勵、懲罰式管理。真正驅動我們前進的力量來自第三個激勵層面:如果工作能夠讓人可以做出自主選擇,發展自己的技能,做有意義的事情,那麼人們往往會非常努力並取得良好業績。新系統所必需的核心不是胡蘿蔔加大棒,而是要具備三大要素:自主、專精和目的。

是什麼讓華麗絲敢於反抗?

是來自本能的對命運的服輸。

嫁給老頭做第四任妻子僅僅是活著,這樣的生命質量,華麗絲不想要,當時的她還沒有認識到世界上女性可以活成什麼樣子,所以她的驅動力是,不要過現在的生活,要改變命運。於是才有了後續的一次一次對命運的反抗,與困難的對抗。

華麗絲最終選擇了終止能給她帶來財富和聲望的超模事業,投入到女性自由運動事業中,原因就在於,她的驅動力已經是,做有意義的事情了,解決了生存和生活需求後,華麗絲追求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職場女性很多時候想不明白自己工作是為了什麼,所以才會在職業不溫不火的時候,使勁折騰情感。花費時間在情感糾纏上,思慮戀愛對象是否足夠愛她,是否給她想要的安全感,是否會持續對她好。如此白白浪費了許多時間。

如果實在想不到自己在職場要有什麼目標,不如算一算,想要更好一點的生活需要多少錢,如何在工作中能力可以獲得這些錢,需要薪水作為自己下一階段的目標。買更多的化妝品,換個近一點的房子都可以成為職場成長的驅動力。

挖掘專業深度

華麗絲開始努力模特的部分非常燃。

不會穿高跟鞋,就學,在狹小的走道裡走出光芒萬丈的步伐;

不會擺動作,就學,直到可以駕馭任何風格;

不會語言,就練,直到英文熟練,助力自己闖蕩世界時尚圈。

敢於求助

在索馬利亞,跟外婆求助,獲得了到倫敦的姨媽家工作的機會。

看到瑪麗蓮是一個善良的女孩,就立刻求助,機關瑪麗蓮再三拒絕,但她可憐兮兮的樣子打動了瑪麗蓮,獲得了在餐廳的工作。

居住的旅館老闆娘不同意她和瑪麗蓮一起住,華麗絲就主動去哄老闆娘,甜言蜜語和賣慘雙管齊下,終於讓老闆娘破例允許她住下來。

在沒有獲得永久居留權的時候,她敢向對自己有好感的酒店電工求助,與其成為紙面夫妻,直到自己獲得了永久居留權。

你要說出你需要幫助,世界才知道怎麼幫你。

敢於嘗試

在那樣的年代,華麗絲敢從索馬利亞到倫敦,進入到陌生的地域。

收到了攝影師的名片以後,敢於進入到完全陌生的領域。

得知割禮的危害後,敢打破文化的桎梏,接受修復手術。

開始做模特後,又敢於挑戰不同的風格,走秀,拍雜誌,拍電影,一一都嘗試了並且做的很好。

堅定的信念

要成事兒,就需要有堅定的信念。

生命給你苦難,是因為對你另有安排

電影裡有一些溫暖的鏡頭,即便是在困難的人群裡,也不缺給自己希望的溫暖。比如華麗絲的外婆說:受一些苦一定是為了一些值得的東西。

真實的故事裡,華麗絲四歲時遭到侵犯,父親非但沒有懲治惡人,還認為這是因為華麗絲沒有進行割禮造成的。在她逃離那片荒漠時,遇到了一頭獅子。獅子在遠處瞪著她,她也瞪著獅子。因為兩天沒吃飯,她早已沒有了逃跑的力氣,兩腿發軟倒了下去。可是不知為何,獅子並沒有要吃掉她的意思,圍著她繞了幾圈,便轉身離去了。這次的死裡逃生在她看來,是一種指引:「我知道,那獅子不吃我,是因為上天另有安排,要讓我活下去。」

當她帶著一身暗無天日的宿命,跋山涉水走到這裡,碰到的野獸也是神靈,是自然的悲憫。這樣的對比有一種慘烈的、孤注一擲的美。

如果你在困難裡,試著想一想,也許是因為命運對你安排了重任。

童年裡充滿苦難的華麗絲也是在她在萬人矚目的舞臺上才明白,自己居然成為了四千年歷史上第一位對割禮這一陋習宣戰的非洲女人。

要廢除殘酷的封建陋習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廢除人們對女性的偏見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堅定的信念是不會迷茫的。

正是因為有勇敢的女性的努力,未來才會有更多的一朵又一朵的沙漠之花綻放。

從《沙漠之花》看成長型思維對女性職業發展的意義

華麗絲一直在與偏見做鬥爭。

身為非洲人,她的模特之路更是一路充滿著偏見。

在索馬利亞,來自性別的偏見,在英國,來自種族的偏見,在t臺上,來自專業度的偏見。

面對偏見,最怕的是失去抵抗的勇氣。

偏見是別人的,而自己是什麼樣子,只有自己知道。抵抗偏見的解決之道就是堅持做好自己,當自己的力量強大到可以發聲的時候,說出你的想法,影響並改變世界。

華麗絲逆襲的思維方式,叫做成長型思維。

華麗絲付出了比常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換來了舞臺、金錢、豪宅和講臺。換來了肯定、尊重、名氣和弱者發聲的機會。

你感到抑鬱的時候會怎麼辦?會更加努力去工作還是放任不管?下一次你感到情緒低迷的時候,將自己放入成長型思維模式——考慮一下如何學習、挑戰以及勇敢地面對障礙。把努力想像成一種積極、有建設性的力量,而不是一個大累贅。嘗試著從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可以變成促進彼此理解、提升親密度的工具。讓你的伴侶說出不同意見,仔細傾聽,然後耐心並真誠地討論問題。這種做法給兩個人的關係帶來的親密感可能會讓你感到驚訝。——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

在現實生活中,我真的非常容易陷入到負面情緒裡。

多年前在小城市工作不順利,一心一意覺得自己要完蛋了,關在家裡哭了一個月,直到陰差陽錯,獲得了五百強企業的工作機會。

而轉型自媒體作者後又是困難重重,收入不穩定又遇到疫情,生活的壓力和年齡的危機接踵而來,讓我整整一個星期都無法正常工作。

直到今天不得不寫一個書評才讓我再次打開電腦,無意中看到了這部電影。

感到抑鬱的時候怎麼辦?當然是要更加努力的去工作。最差的結果不過是窮,但如果不解決,問題只會越來越複雜,而當你更努力去工作的時候,興許就會獲得新的機會。

將障礙逐步拆分,一點一點去處理。

現在想來,過往的危機裡往往隱藏著轉機。若不是在南昌工作不順利,我就不會想到換工作,換城市。若不是跳槽十天後就遇到了管理層大震動,我不會開啟職場領域自媒體寫作之路,更不會有現在的九萬粉絲。若不是生意上出了問題,我不會耗盡心思研究如何通過圖文帶貨從而涉足書評領域。

困難一直都在,人生就像是通關,關關難過關關過。

我們在現實中的職場中,除了增加實力之外,也要主動的消除別人針對自己的偏見,以下幾點可以作為參考:

1、接受自己的平庸。當我們確定自己是普通人,能力有限必然會面臨困難的時候,就不會把所有的偏見都歸納為對自己能力的否定。現在的自己是在某些方面不夠勝任工作的需要,但成長中的我們可以自我迭代,努力學習獲得相匹配的進能。未獲得和做不到是兩件事情,從時間的維度來看自己的發展,現在沒有的以後會有。

2、想達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確的關注點、全身心的努力、無窮無盡的策略,還有一路的伴侶。這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夠給予人們的,也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幫助人們發展能力並結出豐碩果實的原因。學會求助,學會接受別人的幫助。貴人往往之所以是貴人,是因為他們的認知和能力都比我們強,對他來說舉手之勞的事情就讓讓你轉危為安。當你的人生走進死胡同的時候,記得敲一下貴人的門,告訴他,你需要幫助。

接受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不能接受自己是懦弱的人,努力到無計可施的時候,才能對生活束手就擒。

這是《沙漠之花》傳遞出來的職場成長價值,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相關焦點

  • 沙漠之花:女性人權戰士Waris Dirie
    2009年,一部傳記式電影在全球三十餘個國家上映,將人們的視線瞬間聚焦到了索馬利亞這個擁有複雜文化和歷史的國度,它便是《沙漠之花》。她憑藉著自己頑強的毅力,歷經艱難終於走出了沙漠,就在出嫁前夜,華莉絲在母親的默許下,在沙漠中徒步很久投奔摩加迪沙的外祖母,當她外婆看到這個命途多舛的孫女時,她說了一句話:「受這些苦一定是為了些值得的東西。」 起初華莉絲在姨媽家當一名傭人,後來另一個姨父將要出使倫敦,她意識到這將改變她的命運,於是她努力爭取,當上了一名隨行的僕人。
  • 《沙漠之花》:每朵玫瑰都有荊棘
    電影的情節並不波動,只是敘述了一個女孩的成長,但卻讓我有很多的震撼,影片可以從很多個角度看,今天就讓我們看看這個在沙漠中開出花來的女主成功的原因。華莉絲無疑前半生充滿了悲劇,出生在索馬利亞過著遊牧生活,五歲時被迫接受了女性割禮,十二歲時父親因為五頭駱駝要將她嫁給六十歲的老頭成為其第四任妻子,她因為不滿意這場婚姻選擇了逃婚,她赤著腳逃出茫茫沙漠,遇到獅子、強姦未遂、飢餓、口渴,很難想像她是如何出逃沙漠來到倫敦的,來到倫敦她的生活也沒有一下被改變,不懂英文、籤證過期,苦難好像一直都伴隨著她。
  • 《沙漠之花》:從華莉絲的三次覺醒,來分析她改變命運的必然性
    《沙漠之花》:從華莉絲的三次覺醒,來分析她改變命運的必然性《沙漠之花》是世界名模華莉絲.迪裡的自傳,講述了她童年時代在索馬利亞的苦難生活,然後又如何在13歲的時候穿越重重險阻走出非洲,歷盡艱辛之後進入歐美時尚界,成為世界名模,繼而成為聯合國人權特使的故事。
  • 沙漠之花華莉絲·迪裡:讓世界知道並阻止女性割禮
    沙漠之花華莉絲·迪裡:讓世界知道並阻止女性割禮前言:前段時間俞敏洪關於女性的言論在微博上引起熱議,這讓小編想到一位關於女性人權的戰士,華莉絲·迪裡。華莉絲·迪裡1955年出生在索馬利亞的沙漠地帶。可能正因如此,她忍受不了索馬利亞這種女性毫無人權的社會而選擇了離家出走,創造了之後一場轟動世界的女權維護戰爭。你無法想像一個12歲的弱小女孩赤腳穿越沙漠逃離自己的國家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意志力,她創造了奇蹟!在長途跋涉的數日裡她以天為被以地為床,同時還要躲避野獸的襲擊,她自訴差點喪生獅口。
  • 電影《沙漠之花》: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向前,打破那個過去的自己
    沙漠之花,顧名思義是指原本在肥沃土壤和雨露滋潤在才能盛開的花朵,卻在沙漠介個荒蕪到幾乎不可能有生命的地方盛開了~它預示了一個生命的奇蹟……恰如電影裡所講述的故事一樣,一個從小生長在非洲部落裡的小女孩華莉絲,在一次逃婚後走出沙漠,兜兜轉轉來到了英國
  • 沙漠之花:你當勇敢,卻有力量
    在廣袤無垠的非洲大漠上,樂觀堅韌的沙漠之花頑強地開著,給這片荒漠帶來一線生機。在這個黃沙漫天的國度,出生了一個小女孩兒——華莉絲,看似平凡,但她卻改寫了非洲的歷史!割禮:將女性生殖器官全部割除,之後用線將其縫合,只留下一個小洞用以排出尿和經血。而由於非洲貧困的生存環境,大多數的女孩兒都是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完成的,痛苦可想而知。
  • 華莉絲·迪裡:割禮中怒放的沙漠之花
    提起黑人女性,你會想到什麼?是不是感覺腦海裡一片空白,搜索半天只冒出個問號來。在看電影《沙漠之花》前,我對黑人女性了解甚少,偶爾也只是會在新聞報導裡看到一些有點模糊的形象。於是在她五歲時被迫接受了數年前已經奪去她親姐姐生命的女性割禮。所謂割禮,就是在中東和非洲許多國家,女孩出生不久,就要用刀片割除她們的外生殖器,然後再將下體縫合,以此保證女孩的處女之身,直到新婚之夜才能由自己的丈夫用利器打開。
  • 沙漠之花:三歲接受割禮,與命運抗爭的非洲超模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電影《沙漠之花》,這部電影是根據華莉絲.迪裡所著的自傳小說《沙漠之花》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從索馬利亞沙漠逃出來的女孩歷經艱辛成為世界超模的故事。我愛我的媽媽,我愛我的家人,我也愛非洲。到了洞房之夜,丈夫用刀或者利器把它割開,然後進入新娘的身體。沒受過割禮的女子不能結婚,並會因此而被驅逐村,被視為與妓女同等的人,即使《古蘭經》上沒有記載,這種風俗還是持續下去。人們接受它,不管這種割禮令婦女在精神和肉體上受害終身。而這些婦女正是非洲的支柱,我活下來了,我兩個姊妹沒有,索菲亞是在閹割後流血過多而死的,亞敏娜是懷著孩子死去的。」
  • 黃河「幾」字灣上開出亮麗「沙漠之花」
    黃河「幾」字灣上開出亮麗「沙漠之花」 2020-07-14 11: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沙漠之花》在嚴酷的封建習俗之下,女人的自我救贖之路
    電影《沙漠之花》是根據是根據出生於索馬利亞的黑人模特華莉絲迪裡的自傳暢銷書改編而成,2009年上映,一部反映非洲女孩與落後的封建習俗做鬥爭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第一:落後的封建習俗已存在上千年,無人可以輕易改變或者推翻它,女主歷經千難萬險逃離這種困境女性割禮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流行著,它的分布幾乎是全球性的,在非洲大陸,西起塞內加爾、東至索馬利亞橫跨整個北非地區並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在內共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西亞
  • 故事比電影更震撼,《沙漠之花》喚醒女性尊嚴
    《沙漠之花》取材於真實事件,不僅讓更多人了解到非洲部分國家對女性殘忍實施割禮的現象,更可以讓政府決策者和社會大眾切實認識到女性割禮的傷害,讓這種陋習徹底根除於社會,很有現實意義。看電影覺得可怕的便是:根據原著改編。
  • 沙漠之花——華莉絲·迪裡
    索馬利亞產生了沙漠之花-華莉絲·迪裡,在本地意思是「沙漠之花」,把美麗的名字寄給了她的母親,希望她能像美麗一樣強壯,像沙漠中的花一樣強壯。然而在繼續傳統割禮的地方,這朵花幾乎在綻放的花之前就死在血淋淋的搖籃裡了。
  • 《沙漠之花》:有些苦難,我們本不該忍受
    電影《沙漠之花》是根據出生於索馬利亞的黑人模特華莉絲迪裡的自傳暢銷書改編。華莉絲·迪裡拍攝香奈兒廣告43歲的迪裡曾因拍攝香奈兒廣告而出名。當選福布斯30位全球女性典範之一。去往摩加迪沙的路要在沙漠中徒步很久,在穿過沙漠的途中,她腳被磨破,沒有水喝就只能咀嚼樹葉和根莖,一個人晚上睡在風沙中,差點在沙漠中喪命。她終於到了摩加迪沙,在外祖母那裡獲得了去給當時索馬利亞駐英國大使夫人的姨媽作女傭的機會,在大使的家裡她不被允許和別人一起看電視,所以她就只能躲在門外偷偷聽。
  • 豆瓣8.7分,《沙漠之花》最可怕的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看完《沙漠之花》,我的心情是沉重的。這部影片講述了出生在索馬利亞的華莉絲悲慘波折而又光輝偉大的一生。整部《沙漠之花》採用了冷暖色調交替變化的方式,襯託出了華莉絲所處境遇的巨變和壓抑,畫面充滿了原始的粗粒影像質感,用倒敘的形式展現了華莉絲的人生歷程,充分展現了部分落後地區對女性的殘酷壓迫。
  • 《沙漠之花》:全世界有1.3億女性深受其害,看完令人窒息的電影
    電影《沙漠之花》這部電影取材於真實事件,講述的是索馬利亞姑娘華莉絲從小被實施了割禮,12歲時為了不嫁給一個可以當自己爺爺的老人,深夜獨自一人開始逃婚,一個人赤腳穿越沙漠,前往摩加迪沙的外婆家,之後在外婆的安排下,她去倫敦的索馬利亞使館當女傭,幾年後索馬利亞發生內亂
  • 輝友投稿|「第三空間」從時間縫隙裡開出了花
    那種腦洞大開的,又深以為然的感覺,就像是人生中難得一次的「Aha moment」。簡直棒呆了,於是展開了關於「第三空間」和人生要事的思考與探索。「第三空間」是指:特定時段下,能讓自己獨處的空間。特定時段說明這個空間是與時空相關,而不僅僅是一個固定的物理空間。
  • 傳奇的沙漠之花,華莉絲·迪裡,5歲被割禮,18歲成為世界頂級超模
    與許多非洲女性一樣,華莉絲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只知道1965年她出生在索馬利亞沙漠上的一個遊牧部落。四歲的時候,華莉絲·迪裡父親的一位好朋友,說要和她一起趕羊,趁機強姦了她。起初華莉絲在姨媽家當一名傭人,但她並沒有滿足,直到另一個姨爹將出使倫敦的消息傳來,她意識到這將改變她的命運,於是她努力爭取,當上了一名隨行的僕人。
  • 《沙漠之花》:從牧羊女到超級名模,揭露1.3億被割禮殘害的女性
    《沙漠之花》根據索馬利亞黑人模特華莉絲·迪裡的自傳暢銷書改編,講述了華莉絲從索馬利亞沙漠中走出到成為世界頂級名模的故事,於2009年在英國上映,影片名沙漠之花取自華莉絲在索馬利亞語中的含義。她選擇放棄了模特生涯,轉而投入到反對女性割禮的工作上。她是第一位公開談論和反對女性割禮的人。
  • 時尚來源「沙漠之花」衣索比亞「劉雯」莉雅·琦比德
    因為一部電影:沙漠之花 這位由內而外散發出獨特氣質的黑美人 莉雅 琦比德再一次被推上了大銀屏。影片中的她是那位從荒蕪的沙漠之洲-索馬利亞 蛻變出來的女權戰士,頂級模特。她那魅黑精緻的臉龐和堅定又充滿故事的眼神將影片中那位卑微女性化身世界時尚模特的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
  • 《沙漠之花》電影講述著名黑人女模特,為自己的權利而奮鬥的故事
    索馬利亞一個擁有複雜文化和歷史的國家,電影講述著名黑人女模特華莉絲的故事,講解了在現代文明社會一個出生於索馬利亞遊牧民族的女性是怎樣接受殘酷折磨的歷史同時又是怎樣一步步走出陰暗,成為了一個敢於為女性權利而奮鬥的女性戰士,影片充分真實的講述現實和體會很強的現實意義受到了世界各國觀眾的主義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