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花》:有些苦難,我們本不該忍受

2020-12-21 小黃小說遊戲

電影《沙漠之花》是根據出生於索馬利亞的黑人模特華莉絲迪裡的自傳暢銷書改編。

華莉絲·迪裡拍攝香奈兒廣告

43歲的迪裡曾因拍攝香奈兒廣告而出名。

當選福布斯30位全球女性典範之一。

被譽為「非洲女權鬥士」。

1996年,她發起了抵制女性生殖器切割的活動。

電影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真實的,卻又因為真實使人更覺震驚和心痛,每一幀的鏡頭都在向世界發聲:「看!還有人這樣活著!」

華莉絲(莉亞科貝德飾)出生在索馬利亞的沙漠和母親過著遊牧民族的生活,那裡的生活荒涼卻也有簡單的快樂。

在三歲時,華莉絲按照索馬利亞習俗就被施以女性割禮。

十二歲時父親為了得到五頭駱駝,要將華莉絲嫁給六十歲的老叟。就在出嫁前夜,華莉絲在母親的默許下,投奔摩加迪沙的外祖母。

去往摩加迪沙的路要在沙漠中徒步很久,在穿過沙漠的途中,她腳被磨破,沒有水喝就只能咀嚼樹葉和根莖,一個人晚上睡在風沙中,差點在沙漠中喪命。

她終於到了摩加迪沙,在外祖母那裡獲得了去給當時索馬利亞駐英國大使夫人的姨媽作女傭的機會,在大使的家裡她不被允許和別人一起看電視,所以她就只能躲在門外偷偷聽。

她也是在這裡第一次看見自來水,她好奇而又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在沙漠中水是十分珍貴的,她每次做家務時用水都小心翼翼的。

因為被排擠,即使她在大使家中,也並不太會說流利的英語。到英國後不久,索馬利亞爆發戰爭,舊政府被推翻,華莉絲趁亂再次出逃大使館而流浪英國街頭。

華莉絲在街頭邂逅了收留自己的瑪麗蓮(莎莉霍金斯Sally Hawkins飾),瑪麗蓮是一位舞蹈演員,因為沒有被皇家舞蹈團錄取而居住在一家旅館裡,她發現了躲藏在廁所中的華莉絲,並在她即將被人趕出去的時候好心的收留了她,幫她找到了一份在快餐店打掃的工作。

在工作時有一個著名攝影師對華莉絲表示她非常漂亮,如果她願意,他可以為她拍照片,並將自己的名片給了華莉絲,但華莉絲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在她的印象中家人一直告訴她拍照是不好的。

偶然的一次華莉絲發現瑪麗蓮正在房間裡和一個陌生男子親熱,便跟瑪麗蓮生氣地說:「只有經過割禮的女人才是好女人。」

瑪麗蓮十分不理解這是什麼意思。

華莉絲解釋:「只有經過割禮才能保證自己的清白之身,並且只有到了新婚之夜由丈夫來打開,難道不應該這樣嗎?」

瑪麗蓮依舊不理解割禮的意義。

華莉絲又問:「你難道沒有受過割禮嗎?」

瑪麗蓮似乎明白了什麼,便追問道:「你被做了什麼?」

華莉絲說不清楚,就把自己的衣服掀開,讓瑪麗蓮看。

瑪麗蓮震驚的問:「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華莉絲說:「在我三歲的時候,她們為我做了割禮,並且我的姐姐妹妹都要這樣做,會有專門的割禮師來進行,難道不是每個女人都要這樣做嗎?」

瑪麗蓮連忙否認:「不,並不是每個女人都要這樣。」

在這件事後不久,華莉絲因為肚子痛被送到當地的醫院。

醫生發現華莉絲經受過割禮,告訴她自己沒有辦法將它還原,但可以幫她止痛,為了更好的溝通(華莉絲的英語不好,醫生也不會說索馬利亞語)醫生便找來了在當天值班的會索馬利亞籍的一位男護士。

可是,醫生想要告訴華莉絲,她的割禮縫合的太緊了,需要馬上做手術。

這個索馬利亞籍的男護士卻用索馬利亞語告訴華莉絲:「你難道不感到羞愧嗎?你被白人男性看光了,我們的傳統與外人沒關係。」

醫生又說,她這些年一定備受折磨,她不該忍受這麼久,告訴她,別擔心,我們一定會治好她的。

可男護士又說:「你要改變就是背叛你的父母和民族,這真的很可恥。你有問過你母親的意見嗎?」

莉絲猶豫了。

但當她走在英國的街道,想到自己曾經忍受的種種,她最終還是勇敢地決定去做手術。

手術十分成功,而在手術後,她去找了那個攝影師,告訴他:「我有興趣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她的美被世界發現,她從沙漠走向了世界的舞臺。

可當她在成名後接受採訪時,記者問:「是不是被發掘的那一天是改變她命運的一天?」

華莉絲卻說:「改變我命運的是我三歲的一天,我被多分了一些飯,然後母親將我帶到一片石崗,抱著我坐在一片大石頭上,緊緊地抓著雙腿不讓我動彈,割禮師割掉了我的一部分性器官,將傷口縫合了起來,只留下火柴頭大小的空,沒有任何消毒措施,傷口感染我發了高燒,差點死掉,等我長大再去那片石崗時,什麼也沒了,可能是被鳥吃掉了。」

影片中的割禮場景

記者聽到這裡泣不成聲。

而正因此,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了割禮,她為這些女人發聲,也為自己因割禮而喪命的姐姐妹妹發聲。

其實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割禮,可華莉絲是第一個敢公開站出來討論的女性,聯合國任命華莉絲為特邀大使來反抗這一暴行。自此之後,很多國家明令禁止這一行為,但每年依舊有許多女性被進行割禮,所以反抗還在繼續。

電影用真實的藝術手法、廣闊的視覺背景和細膩的人物之間情感的刻畫,來表達女主角從懵懂的接受「習俗」到知道真相的震驚和糾結以及最後的反抗。她的覺醒絕不是渺小且無意義的,而是一束火光從文明燒到了落後,她希望女性能夠明白:有些苦難,我們本不該忍受!

幾乎看電影的每一個人都會被這其中一個殘忍的習俗所震驚,那就是——割禮。

割禮是什麼?

女性的割禮是一種儀式,大多歲至八歲間進行,目的是割除一部分性器官以免除其性快感,並且確保女孩在結婚前仍是處女,即使結婚後也會對丈夫忠貞。

一般估計,全球大約有一億三千萬名婦女接受割禮,而且每年還以二百萬人次成長。衣索比亞、厄利垂亞以及甘比亞等三國,幾乎所有女性都必須接受這項痛苦萬分的手術,在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與菲律賓,接受割禮的人數也很多。

割禮的目的之一,是提供給男人可靠的「驗貞」方法。他可以通過檢查新娘的外陰情形來判斷她是否處女。性交時女人傷口被撕裂,然後癒合,然後再撕裂,就這樣周而復始、苦不堪言。當丈夫外出放牧或務工時,這種割禮功能亦可用於他回家時來檢驗妻子是否忠實。

相關焦點

  • 沙漠之花:你當勇敢,卻有力量
    在廣袤無垠的非洲大漠上,樂觀堅韌的沙漠之花頑強地開著,給這片荒漠帶來一線生機。在這個黃沙漫天的國度,出生了一個小女孩兒——華莉絲,看似平凡,但她卻改寫了非洲的歷史!而割禮後的她,由於疏於照顧,傷口感染、高燒不退。要照顧12個孩子的媽媽,騰不開身去照顧剛剛經受了劇痛的華莉絲。然而痛苦並沒有結束,因為五隻駱駝,12歲的華莉絲即將被父親嫁給一個60歲的老叟,而婚後的華莉絲,註定要淪為一個生育機器,終身忍受割禮帶給她的疼痛。於是華莉絲逃走了,在母親的默許下。
  • 《沙漠之花》從牧羊女到世界名模,她的一生布滿苦難,又寫滿榮耀
    文/雪妮情感我不勸你善良,我只教你強大「因為我們雙腿之間的東西,是不潔淨的,所以一定要割除和縫製,來作為貞潔和美德的證明。」這是根據世界名模華莉絲迪裡的同名自傳改變的電影《沙漠之花》中的臺詞。如果不是看了這部影片,我幾乎不敢相信,世上居然還會有女性「割禮」這樣慘無人道的陋習。
  • 沙漠之花:你根本不知道她們在經歷什麼苦難,自己有多麼幸運
    《沙漠之花》是雪瑞·霍爾曼執導的劇情片,製片於英國,由莉亞·科貝德、莎莉·霍金斯等主演。該片根據索馬利亞黑人模特華莉絲·迪裡的自傳暢銷書改編。講述了華莉絲從索馬利亞沙漠中走出到成為世界頂級名模的故事,評分高達8.7。看完她的故事你就會知道這個世界有太多的骯髒、陰暗,即使生活再難,對她們來說我們都生活在天堂裡,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強大的國家,文明的社會吧!
  • 《沙漠之花》:從牧羊女到超級名模,揭露1.3億被割禮殘害的女性
    《沙漠之花》根據索馬利亞黑人模特華莉絲·迪裡的自傳暢銷書改編,講述了華莉絲從索馬利亞沙漠中走出到成為世界頂級名模的故事,於2009年在英國上映,影片名沙漠之花取自華莉絲在索馬利亞語中的含義。未受割禮的女孩不能結婚,不進行割禮就是不潔,不受割禮會被等同於被當作妓女對待。瑪麗蓮和採訪的女記者聽到講述以後都萬分震驚掩面留下淚水,這是對遭受苦難女同胞的最深切同情,在華莉絲公開發聲前無人知曉她們的痛苦和默默忍受。同樣身為女性,有些人從一出生就面臨著殘酷傳統的摧殘,無法躲避,只能忍受,這是她們的不幸,也是我們的萬分幸運。
  • 華莉絲·迪裡:割禮中怒放的沙漠之花
    身世悽慘的牧羊女但是看了《沙漠之花》這部算是她的自傳電影之後,卻讓我們了解到即使是光環榮耀加身的模特,背後也會有其抗爭的一生。華莉絲·迪裡在索馬利亞沙漠裡出生,祖輩是放牧遊民。四歲時,她就被父親的朋友侵犯。
  • 沙漠之花——華莉絲·迪裡
    索馬利亞產生了沙漠之花-華莉絲·迪裡,在本地意思是「沙漠之花」,把美麗的名字寄給了她的母親,希望她能像美麗一樣強壯,像沙漠中的花一樣強壯。然而在繼續傳統割禮的地方,這朵花幾乎在綻放的花之前就死在血淋淋的搖籃裡了。
  • 歷經苦難,美好最是那不經意間
    是的,不經歷磨難的一生是輕佻的。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練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古今凡有成就之人,無不在苦難深重的人生百態中體驗到了生命的意義和真諦,無不在苦難歷練中發現了生命中的美好。
  • 《沙漠之花》:每朵玫瑰都有荊棘
    《沙漠之花》一直被我放在電影推薦的前TOP10之中,這部影片不僅僅讓我們知道割禮這個殘忍的封建宗教習俗,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堅韌勇敢的女孩華莉絲。電影的情節並不波動,只是敘述了一個女孩的成長,但卻讓我有很多的震撼,影片可以從很多個角度看,今天就讓我們看看這個在沙漠中開出花來的女主成功的原因。
  • 沙漠裡怒放的花:華莉絲·迪裡(續)
    迪裡成立了多個慈善機構,旨在呼籲世界關注索馬利亞女性以及有類似經歷的女性的苦難,為她的同胞籌建醫院和學校。也是在這一年,她被任命為聯合國消除切割女性生殖器官的特別大使。第二年,也就是1998年,迪裡創作了一本自傳《沙漠之花》,她的代表作之一。迪裡將自己親生經歷寫入這本書中,將自己童年經歷的錐心之痛公布於眾,震驚了許多人。2009年,迪裡的《沙漠之花》被翻拍。
  • 《爐石傳說》沙漠之花卡背怎麼樣 沙漠之花卡背介紹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其中沙漠之花的卡背介紹。 爐石傳說沙... 爐石傳說中除了卡牌外,還有許多奇奇怪怪的卡背,這些卡背都非常的有意思, 其中也不乏一些絕版或者特殊的卡背,那麼具體爐石傳說卡背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其中沙漠之花的卡背介紹。
  • 《沙漠之花》:你應知道自己多幸運,因為有人還在經歷割禮陋習
    01真人改編的真實故事《沙漠之花》電影《沙漠之花》中的女孩子華莉絲,仿佛一出生就已經擁有了不幸的原因傷心難過的華莉絲選擇了逃跑,獨自一人穿越了整個沙漠來到了姥姥家。她的姥姥雖然貧困,但是竭盡所能讓她過好生活,將她送去做女傭。幾年後,華莉絲所工作的人家被召回國,但是華莉絲寧願流落街頭也不願意回到自己的家。華莉絲是幸運的,因為命運也十分眷顧她,讓她遇見了善良的瑪麗蓮。
  • 沙漠之花華莉絲·迪裡:讓世界知道並阻止女性割禮
    沙漠之花華莉絲·迪裡:讓世界知道並阻止女性割禮前言:前段時間俞敏洪關於女性的言論在微博上引起熱議,這讓小編想到一位關於女性人權的戰士,華莉絲·迪裡。華莉絲·迪裡1955年出生在索馬利亞的沙漠地帶。可能正因如此,她忍受不了索馬利亞這種女性毫無人權的社會而選擇了離家出走,創造了之後一場轟動世界的女權維護戰爭。你無法想像一個12歲的弱小女孩赤腳穿越沙漠逃離自己的國家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意志力,她創造了奇蹟!在長途跋涉的數日裡她以天為被以地為床,同時還要躲避野獸的襲擊,她自訴差點喪生獅口。
  • 4歲被性侵犯、7歲受割禮,她是從牧羊女奮鬥到世界名模的「沙漠之花」
    電影的女主角是一個勇於反抗舊習俗的世界名模,其實說她是女戰士也不為過的!註:《沙漠之花》電影邀請跟華莉斯·迪裡本人(右)有相似經歷的模特莉亞·科貝德(左)出演。1998年,華莉絲髮布了第一本自傳《沙漠之花》,2009年同名電影《沙漠之花》上映。3華莉絲·迪裡出生在非洲索馬利亞,那個在新聞裡被報導盛產海盜的地方。
  • 《沙漠之花》對女性職場指導意義:用時間和努力開出改變命運的花
    她的名字,在當地的語言中意為「沙漠之花」。她出身名門望族的母親,希望她能像沙漠中開出的花兒一樣,堅強美麗。她在80、90年代紅極一時,成為最炙手可熱的黑人超模,是第一個登上著名時尚雜誌《VOGUE》的黑人模特,為香奈兒、露華濃、hm代言。
  • 娜扎化身沙漠之花,精緻溫柔又不失優雅格調
    娜扎化身沙漠之花,精緻溫柔又不失優雅格調,娜扎最新雜誌大片曝光,化身沙漠之花,精緻溫柔又不失優雅格調。娜扎化身沙漠之花,精緻溫柔又不失優雅格調,娜扎最新雜誌大片曝光,化身沙漠之花,精緻溫柔又不失優雅格調。
  • 今年的愚人節有些殘忍,希望2020的苦難都和我們的玩笑,儘快度過
    原本的愚人節是大家開玩笑、調侃、甚至是表白的好機會,但2020年的愚人節有些殘忍,有些冰冷又有些淡漠。好在苦難的三月已經過去,希望愚人節之後,那些讓人無法喘息的災難和我們開的玩笑已經結束了,讓陽光和充滿溫度的平凡生活重新回到這個世界。
  • 沙漠之花:慘無人道的陋習,摧殘了1.3億婦女,至今還沒廢除
    以上來自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沙漠之花》。女孩華莉絲出生在貧窮的索馬利亞沙漠,12歲之前,她都過著快樂的牧民生活。直到母親將她帶到一個年老的男人面前,一切都被改變了。原來爸爸為了5頭駱駝,將華莉絲嫁給了這個男人,做他的第四個老婆。華莉絲不願意,於是在一個深夜逃跑了。
  • 沙漠荊棘之花——超模華莉絲·迪裡的蛻變人生
    在1998年,Waris創作她的第一本自傳,沙漠之花,這成為國際暢銷書。她後來又寫出了包括沙漠的黎明,我的母親的信,和沙漠兒童成功的書籍,其中後者在歐洲反對切割女性生殖器官的運動發起的時候同時推出。在2009年,根據Waris的書沙漠之花改編的故事片上映,衣索比亞超級模特Liya Kebede飾演Waris,電影迄今已公映於20個國家,包括法國,西班牙,以色列,希臘,波蘭和巴西。2010年1月,影片贏得了巴伐利亞電影最佳電影獎,在德國電影獎的電影獎獲得優秀故事片提名,並贏得了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歐洲電影的觀眾獎。
  • 沙漠之花:三歲接受割禮,與命運抗爭的非洲超模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電影《沙漠之花》,這部電影是根據華莉絲.迪裡所著的自傳小說《沙漠之花》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從索馬利亞沙漠逃出來的女孩歷經艱辛成為世界超模的故事。我愛我的媽媽,我愛我的家人,我也愛非洲。三千多年以來,我們一家真心相信沒受過割禮的女兒是不潔的,因為存在於我們雙腿中間的東西是不潔的,所以一定要割除,然後縫合,以作為處女的證明。到了洞房之夜,丈夫用刀或者利器把它割開,然後進入新娘的身體。沒受過割禮的女子不能結婚,並會因此而被驅逐村,被視為與妓女同等的人,即使《古蘭經》上沒有記載,這種風俗還是持續下去。人們接受它,不管這種割禮令婦女在精神和肉體上受害終身。
  • 生命的吶喊——學會面對生活的苦難
    ;在速滑隊因為訓練骨折在醫院因為沒有補給而忍受著病痛和飢餓的折磨之時將隊裡白糖都留給家中瘦弱不堪幹不動磚瓦活的父親和一頭白髮顯得格外蒼老的母親的場景。仿佛是將苦難當成了流水,抗爭—經過苦難打磨的兩個字漸漸顯得發亮而在這光亮中命運則顯得有些暗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