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說:「善變者,審知地勢,乃通於天,以化四時,使鬼神,合於陰陽,而牧人民。」這句話的大意是說,一個人必須順應天時地利人和,隨時調整自己。與領導相處,跟領導說話,也是如此,一個不懂得隨機應變的老實人,往往行事死板,言語僵化,是領導最不想重用的,其向上晉升的道路也是封死的。
為什麼領導最不想重用的,都是老實人?答案既殘酷又現實,就是因為老實人不懂得揣摩領導的心意,不懂得隨機應變。所以,鬼谷子認為,與領導相處,跟領導說話,你必須揣摩清楚領導在想什麼,知道領導想聽什麼,做到隨機應變,否則的話,不僅得不到重用,還容易給自己惹禍。
來看一個歷史故事:
據說,在燕王朱棣率軍掃北的時候。大軍來到了一條大河的岸邊,河水滾滾而下,湍急如箭,而且還沒有任何舟橋,不能過河。那時候又不到季節,離河水徹底封凍的日子還有一段時間呢。
燕王在岸邊看到軍心渙散,士氣很低,一著急之下,就派一個人出去察看河水是不是封凍了,那個人跑到河邊一瞅,水面上一點冰凍的跡象都沒有,於是跑回去稟報:「回燕王,河水沒有冰凍。」
燕王聽了,勃然大怒,喝令:「拉下去,砍了!」
結果,那個人馬上被推到營帳外面砍了頭。燕王接著又派出一個人去河邊察看,那個人來到了河邊。河水翻滾著,仍然奔騰著,沒有半點封凍的跡象,那個人回來以後據實稟報:「回燕王,河水真的沒有凍冰的跡象。」
燕王聽了,大喝一聲:「推出去,砍了!」第二個人又被砍了頭。
然後,燕王又命第三個人去查看,第三個人來到河邊看了看,河水依然奔騰著,他來到燕王身前,卻沒有據實稟告,而是撒謊道:「賀喜燕王,河水早已封凍,冰層竟然厚達幾尺,就像大地一樣堅固,大軍能夠渡河。」
燕王聽了十分高興,笑著說:「給我重重賞他,留待重用,傳令三軍,今天夜裡渡過冰河。」
第三個人不僅活命了,並且還獲得了重賞。當天夜裡燕王率領大軍順利渡河。有人說,當燕王率大軍過河的時候,水裡有很多像烏龜等水中動物全都浮在水面上,大軍踩在它們的殼上,才順利過了大河。
這個傳說的真與假沒有必要去評說,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個人。第一個人與第二個人全都據實稟告,顯然都是老實人,然而卻遭到了滅頂之災。第三個人能夠隨機應變,撒了謊,然而卻受到了燕王的重賞。
燕王叫人去看河水是否冰凍,主要目的就是想穩定一下軍心,而絕不在於河水是否凍結。前兩個人,做人太過老實,思想十分保守,一點也不懂隨機應變之道,結果遭到了滅頂之災。而第三個人,能夠揣摩燕王的心意,做到隨機應變,巧妙地回答燕王,正中燕王的所好,獲到了燕王的賞賜和重用。
可見,與領導相處,跟領導說話,不能太老實,關鍵是要揣摩領導心意,做到隨機應變,在領導需要的時候,要能與領導唱好 「雙黌戲」,一定要懂得權謀心機,臨機應變,配合行事,以贏得領導的欣賞和重用,從而獲得自己想要獲得的東西。(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