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遊覽古代建築的時候,經常發現房頂上都有許多小動物。為什麼會有這些小動物呢?下面就給大家科普科普古人設置這些小動物的作用是什麼。
古代大部分建築都是硬山頂、懸山頂、廡殿頂,都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共5條脊,每條脊兩端都有一個獸,共6個,這樣的稱謂五脊六獸。這「六獸」有:螭吻、望獸、騎鳳仙人、垂獸、戧獸、走獸等。
螭(chi)吻
螭,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螭吻,也叫鴟吻,是最常見的屋頂裝飾。民間傳說龍生九子,第八子就是螭吻,它口闊嗓粗而好吞,取其滅火消災。螭吻安裝在正脊兩端,俗稱吞脊獸。它喜歡東張西望,將其置於房頂,用來滿足人們守護家宅平安的需要。
南方建築上的螭吻多是魚龍吻獸,取魚躍龍門之意,但不能變成真龍天子,就變成一種鰲魚。但此種魚龍多是灰塑,是由工匠現場堆塑而成,固形狀沒有規制,由工匠隨心所欲創作發揮。蘇式建築除了典型的魚龍吻外還有哺雞脊獸、哺龍脊獸、獅吻獸等。
垂獸和戧(qiang)獸
裝在垂脊尾部的獸就叫垂獸。裝在戧脊上的獸就叫戧獸。它們都是用來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同時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結合部的。垂獸和戧獸多為帶角獸頭形狀,有鎮妖闢邪的寓意。
走獸
走獸是古建築上屋簷和戧脊上安裝的裝飾物,也叫小獸、蹲獸、飛魚海馬。
按建築等級和用途來確定使用數量,身份越尊貴可以用的走獸數量越多。走獸最多10個,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狎(xia)魚、狻猊(suan ni)、獬豸(xie zhi)、鬥牛、行(hang)什。
這些走獸都有美好的寓意。「龍」能夠行雲布雨,象徵著風調雨順,同時也象徵著皇權。「鳳」代表著吉祥富貴。「獅子」可以除妖闢邪護法。「天馬」代表著尊貴權威和智慧。
騎鳳仙人
走獸前面,重脊最頂端的就是騎鳳仙人了。相傳,這位仙人是東周閔齊王的化身,民間有俗語「日曬閔王,走投無路」的說法,閔齊王被燕國大將樂毅打敗,倉皇出逃,在走投無路的時候,飛來一隻鳳凰。閔齊王騎著鳳凰度過大河,最終逢兇化吉。
將騎鳳仙人安排在首位,有騰空飛翔,祈願吉祥的寓意。
古建築上的這些小動物,一方面是用來加固房屋和增添美感,另一方面也寄託了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