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市場分析:偏愛本國品牌的日本消費者,是如何被中國企業俘獲的?

2020-12-13 騰訊網

10月25日-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標誌著中日關係重回正軌。這對於中國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因為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成熟的消費市場和對進口產品的高度依賴對於中國企業具有巨大吸引力。

機遇:日本對進口產品需求龐大,吸引中國企業進軍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也是重要而成熟的消費大市場。日本大量原材料、資源、能源、食品依賴進口,並向世界出口高性能產品和中間材料。日本有眾多資本、技術和管理實力雄厚的大企業,也有大量掌握核心技術、產品的中小企業。雖然門檻較高,但中國企業仍在許多領域有與日本企業開展商務合作的空間。

日本市場規模大,每年商品零售總額約為1.2萬億美元,許多中低檔商品和原材料都依靠國外進口。特別是隨著少子老齡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在醫療、健康、護理等領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需求。另外,約690萬人的「團塊世代」(指在1947-1949年之間的第一個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從2007年起陸續進入退休年齡,這些人擁有約1.1萬億美元金融資產,加上每年近1.4萬億美元的退休金,其潛在的市場消費能力不容忽視。

日本各項基礎設施完善,高速公路、鐵路、航空、海運等物流設施便利,除綜合稅負較高外,外國企業投資日本的總體商務環境較好。在世界經濟論壇的《2016-2017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日本的營商環境獲得了高度評價。「商業成熟度」項目的排名位居世界第2位,亞洲第1位。該項目主要對商業網絡、企業運營、戰略質量等進行評價。

隨著中國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中國企業對日投資增長迅速,投資領域不斷拓寬,涉及高科技、製造、消費、旅遊、房地產等眾多領域。截至2017年底,中國企業對日直接投資存量為34.8億美元。不過,目前中國企業對日投資總體規模仍然較小,存在巨大提升空間。

在貿易方面,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日貿易總額為3292.89億美元,同比增長9.2%,時隔3年由負轉正。其中中國對日出口為1644.24億美元,同比增長5.0%。從產品上來看,電氣設備和機械等產品佔比較高、增長較快。

比如電氣設備方面出口佔比28.4%,出口同比增長4.6%,其中智慧型手機等手持無線電話機數量和單價齊升,實現了3.9%的增長;機械類方面出口佔比17.4%,出口同比增長7.5%,其中平板電腦等自動數據處理設備佔40.3%,數量和單價齊升,實現了13.2%的增長。

另外,玩具、遊戲品和運動品出口同比增長26.6%,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佔45.0%的視頻遊戲控制器及設備同比增長64.0%,起到了拉動作用。

而服裝及衣著附件、鞋類出口有所減少。中國是日本進口這類勞動密集型商品的主要來源國,而近年來生產基地卻在逐步向東南亞等地轉移,導致中國在日本該類商品進口總額中所佔的份額呈現減少趨勢。縱觀近5年的變化,2012年佔比為82.9%,到2017年這一數據為66.6%,下降了16.3個百分點。

根據2017年的出口數據預判,日本智慧型手機市場正步入成熟期,對日電氣設備的出口預計將持平或走弱。隨著中國勞動成本的上升,以低價產品為主的生產正向東南亞地區轉移,預計對日服裝出口將維持下降趨勢。

策略:洞悉消費需求打造差異化賣點,中國家電巨頭立足日本

日本市場商品流通結構極為複雜,消費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而且消費者偏愛本國貨品,因此外國產品欲拓展日本市場,往往難以找到突破口。根據日本的繁瑣法令、悠久文化背景及特殊消費習慣,中國企業開拓日本市場主要存在以下挑戰:

1、非關稅貿易障礙

日本除對部分進口產品配額設限外,品質檢驗限制、植物疫病檢驗、衛生治理法及大眾消費品安全法等規定限制十分嚴格。

比如,日本對食品制定了堪稱世界最為嚴格的檢驗檢疫標準。2006年5月,根據《食品衛生法》對在食品中殘留的農藥、飼料添加劑和動物用藥等實施了《肯定列表制度》,該制度規定了799種農業化學品在各種農產品中的5萬多個殘留最低限量,對其餘未規定具體標準的項目實行0.01PPM的一律標準,一旦出口到日本的食品中殘留物含量超過這一標準,將被禁止進口或流通。這一制度對中國向日本出口的食用蔬菜、水海產品、禽肉、畜肉等優勢農產品產生重大影響。

2、進口商品流通效率低

日本進口商品的銷售渠道既多且複雜,又缺乏流通效率,以致進口價格偏高,競爭不過日本產品,且進口商品銷售渠道大部分為日本大商社控制,影響外國商品在日本市場的競爭力。

3、特殊的消費習慣

日本消費者較信賴或偏愛大商社、大企業集團的品牌商品,因此外國商品難以打入日本市場。

針對上述三個方面的障礙,中國企業要開拓日本市場,必須採取相應的策略,比如對日本消費者進行詳細的市場調查,收集他們的消費習慣、商品愛好等商情;採取合理的價格策略,提高商品的市場競爭力;利用各種媒體營銷渠道加強宣傳,提高品牌的市場認知度等。

海爾集團是中國家電企業進軍日本市場的成功典範,為中國企業打開日本市場帶來了值得借鑑的經驗。

日本作為「世界家電王國」,擁有松下、索尼、日立等許多著名的家電品牌。而且日本消費者對日本本國的商品情有獨鍾,一般的情況下,只要有國產商品,日本人就不會輕易購買外國的產品。因此,進軍日本市場對於中國家電企業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2002年,中國家電巨頭海爾正式進軍日本市場,如何提高品牌在日本當地的知名度是海爾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日本東京銀座、法國巴黎、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香港銅鑼灣被認為是當時世界四大黃金廣告地段。銀座這條最繁華的商業街雲集著諸多世界一流的品牌,同時也是所有品牌都夢想立足的地方。

2003年8月20日,海爾花費巨額廣告費在銀座樹立起中國企業的第一塊廣告牌,這幅廣告簡潔、醒目、高雅,成為銀座最有特色的廣告之一。一時間,日本各家新聞媒體、報紙周刊,都對此做了詳細的報導,徹底改變了以往中國產品在日本消費者心目中的價格低廉、產品質量差的觀念。

眾所周知,低廉的價格是中國製造打開國際市場的殺手鐧,然而要在日本市場長期站穩腳跟,關鍵還是在於了解日本市場的需求,了解日本消費者的消費意向,生產出受日本消費者喜愛的產品。

海爾通過對日本市場和消費者的調查,發現在日本,單身族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大約有1300萬,這些在校學生、上班族、追求前衛的年輕人引領了日本的時尚消費。

通過市場調查發現,日本的單身族消費者擁有的洗衣機容量一般在4kg-6kg之間,但這樣的容量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於是海爾以此為突破口,向日本市場投放了容量只有2.3kg的可攜式小型洗衣機,該產品的獨特設計能夠有效提高利用率,大幅節省用水量和用電量,以及較少的佔地空間,對於單身居住的用戶相當有吸引力。同時海爾還專門針對日本單身族的用戶需求開發了130升以下的「坦克冰箱」。通過這兩款產品海爾迅速打開了日本的潛在市場,同時讓日本的同行企業也認識到了本國龐大的單身族用戶市場。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海爾能在家電強手林立的日本立足,重要原因在於抓住消費者的需求,採用差異化的產品戰略,去掉不必要的功能,開發出的產品簡便、價格合理。

相關焦點

  • 日本化妝品市場長壽品牌扎堆 新興品牌如何彎道超車?
    根據日本企業調研公司帝國DATABANK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日本共有13.53萬家企業2016年邁入70周年、100周年等誕辰,其中歷史長達150年的企業至少有2萬家,而在中國,超150年的企業寥寥無幾。日本化妝品企業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 中國風妝容火爆日本,俘獲日本人的心
    隨著化妝品行業的發展,中國的化妝品品牌正在日本市場逐漸提高存在感。中國女性使用的豔麗色彩的化妝風格俘獲了日本年輕人的心,越來越多日本年輕人喜歡上中國的化妝風格。中國風妝容火爆日本,這種趨勢將可能動搖日本化妝品企業的大本營。日本,一個以高品質為武器加強對亞洲出口攻勢的國家。2019年底,日本Istyle公司運營的月活躍用戶達1300萬的口碑網站「@cosme」開始推出中國彩妝特輯「白皮紅唇平直眉是中國妝容的特點」,原因是日本的網紅開始通過社交網站(SNS)模仿中國網紅的化妝方法。
  • 主打植物成分概念,日本護髮品牌BOTANIST進軍中國市場
    日本植物護髮品牌BOTANIST近日正式登錄中國,下一個徵戰中國市場的洗護髮品牌又將是誰?  CBO見習記者 李建子   越來越多的進口洗護品牌,開始把目光投向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近日獲悉,日本植物護髮品牌BOTANIST正式登陸天貓國際,進入中國市場。
  • 日本輕奢品牌BASE進駐中國市場,劃分時尚輕奢主義市場
    日本輕奢品牌BASE進駐中國市場,劃分時尚輕奢主義市場 2019年07月02日來源:網際網路 提要:隨著消費結構的調整、收入水平的日漸提升以及年輕女性對時尚的追逐,90後也逐漸成為了奢侈品箱包、服飾、化妝品的追逐者。
  • 小米去年進軍日本市場 消費者對產品印象如何?
    去年12月9日,小米召開發布會,宣布正式進軍日本市場。發布會上,小米一共發布了5款產品,分別是MI Note 10手機、小米手環4、智能電飯煲、小米18W快充移動電源以及20英寸手提箱。進軍日本市場至今,日本消費者對小米產品的印象如何?產品銷量如何?接下來,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深度分析:日本零食巨頭卡樂比Calbee如何打造網紅品牌?
      以前中國人赴日旅行購買馬桶蓋、電飯煲,現在中國人去了日本購買的最多的東西變成了日本零食,在日本零食的消費額度上中國人高居首位,據統計中國人一年會花掉507億日元購買日本零食,這其中被瘋搶的零食就有日本最大的休閒零食品牌——卡樂比Calbee,曾經一度在各機場免稅店賣斷貨,如今在天貓旗艦店銷量更是一路飆升,可見中國人對卡樂比
  • 從仿製到自主,日本汽車企業,如何佔據了中國市場主流?
    至於汽車品牌,自然是多種多樣。除了榮威、長安、比亞迪、奇瑞等國產品牌之外,還包括了大量的合資車。在合資車中,又主要分為美系、德系和日系。各式各樣的日系車,佔據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很大比例。那麼,日本汽車企業是如何崛起的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日本汽車企業的發展。
  • 日本樂天:面向中國企業開啟入駐招商,讓優質中國品牌走進日本
    「今日,能夠在此見證日本樂天與杭州締結戰略合作備忘錄,我從內心感到非常的喜悅。去年開始,我們面向中國企業開啟了入駐招商,通過這個新的項目,我們期待更多優秀的中國企業入駐日本樂天市場。」如今,「要網購,上樂天市場」已經成為很多日本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其強大的「集客力」可以幫助入駐中國企業吸引大量有購買慾望的客戶,促進銷售額的增長。從2019年在華開啟業務,到2020年立足深圳、布局華南,再到2021年依託杭州、布局華東,日本樂天近年來不斷推進其在中國市場的拓展。2019年,日本樂天在深圳成立辦公室並組建團隊,以深圳為中心開拓華南地區3C類產品新商家。
  • 節節敗退,日本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緣何水土不服
    早些時候的4月,立志成為「日本的Tiffany」的珠寶集團 4°C Holdings 宣布,在未來一年裡將退出中國市場,關閉3家門店。過去三年裡,相繼退出中國市場的日本時尚品牌/企業還包括:快時尚品牌 Honeys(好儷姿)、百貨品牌 ITOKIN(伊都錦) 及旗下品牌、時尚集團 ADASTRIA 旗下的多品牌服飾集合店 collect point 等。
  • 消費者應如何辨別山寨"日本Simmons"的真面目?
    這幾天在報紙上看到有一篇廣告,內容是「消費者應如何辨別真假"Simmons席夢思"?。剛剛開始以為是一篇科普文章,仔細看了一下發現完全是愚弄中國老百姓的企業廣告。今天小編就把我個人了解的日本SIMMONS的相關信息給大家做一個紕漏。
  • 日本微型文化企業如何精準行銷全球
    2014年,美國消費者透過日本與中國的網站購入超過8,000億日元(約423.2億元人民幣)的商品,中國消費者對美、日的電商消費金額也超過1.2兆日元(約新臺幣634億元人民幣)。隨著代購網站、稅率法規,以及付款配送機制漸趨完備,跨國電子商務行情預期將持續看漲,2018年營業額有望上攀4.4兆日圓(約2327.6元人民幣)。
  • 日本空調巨頭的小聰明,「偽裝」成國產品牌,默默在中國撈金25年
    隨著中國科技的不斷強大,以及消費者對產品的自我把控能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其實意識到國產品牌的產品並不比國外產品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要優於國外品牌,比如在手機領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國產品牌小米和華為,而在大家電方面,中國也有很多讓人豎起大拇指的品牌,比如鐵娘子董明珠的格力空調,以及老牌空調海爾等諸多民族企業
  • 日本樂天籤約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助力中國企業進入日本市場
    去年開始,我們面向中國企業開啟了入駐招商,通過這個新的項目,我們期待更多優秀的中國企業入駐日本樂天市場。」 此次合作將為更多中國企業打開進軍日本電商業的大門,為其提供更多海外貿易機會。同時,日本樂天也期待招募到符合日本標準的優秀中國企業成為合作夥伴,為日本消費者提供未曾接觸的高品質、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讓更多優秀的中國品牌走進日本。 「日本樂天株式會社自1997年成立以來,創建了獨有的樂天經濟圈,不止日本,現在日本樂天這個名字已經在世界範圍內享有高知名度。」
  • 蘇寧818 Laox發聲:未來把更多日本品牌引入中國市場
    作為日本最大規模的綜合免稅企業,同時又是蘇寧國際旗下成員的樂購仕(Laox),一直把銜接更多日本品牌落地中國,當做近年來努力的方向。不久前,Laox與日本食品經銷龍頭企業日本Access籤署戰略合作,共同開拓中國食品市場。
  • 深度|一批日本時尚品牌退出中國市場,緣何水土不服?
    過去三年裡,相繼退出中國市場的日本時尚品牌/企業還包括:快時尚品牌 Honeys(好儷姿)、百貨品牌 ITOKIN(伊都錦) 及旗下品牌、時尚集團 ADASTRIA 旗下的多品牌服飾集合店」相比之下,2017年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品牌 Jouetie,則以街頭風為基礎,擅長與搖滾、摩登和少女等多種風格的混搭,更具有吸引當下消費者的獨特個性。
  • 這家擁有350年歷史的日本醬油品牌,是如何成功打入美國市場?
    一提起醬油,首先想到的就是海天味業、李錦記以及廚邦等知名國產品牌,這些品牌產品已經佔據了我國醬油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在「外資混戰」的時代之下,外資品牌卻未能在中國醬油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 日媒:中國品牌化妝品正逐步進入日本市場
    資料圖中國網6月8日訊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中國化妝品品牌正在日本市場逐漸提高存在感。雖然中國產化妝品目前在日本尚不容易買到,不過進口在增加的趨勢十分明顯。報導稱,近年來,不少日本美妝網紅開始熱衷在社交媒體上模仿中國化妝方法。在這樣的背景下,由日本Istyle公司運營的網站「@cosme」在2019年底也推出了中國彩妝特輯。中國品牌正在逐步進入日本市場。
  • 日本市場口口相傳成就品牌影響力 植物醫生拓寬植粉隊伍
    眾所周知,近年來,伴隨著國產護膚品牌綜合實力的提升,選擇國貨、信任國貨漸漸成為消費時尚,DR PLANT植物醫生作為優質國貨美妝代表,不僅在國內市場贏得廣泛認可,更攜高山植物護膚品進軍日本,在更廣闊的國際美妝市場上掀起高山植物護膚熱潮。
  • 2019年中國紙尿褲行業市場格局及發展趨勢分析 國貨分割日本品牌...
    各大商家紛紛搶佔母嬰萬億市場根據市場調查,中國年均誕生1600萬名新生兒。中國新生代母嬰群體人均年消費為5000-18000元,中國母嬰市場總量已超1萬億元。在這個龐大而具有誘惑力的數字下,各大商家紛紛搶佔母嬰市場。
  • 高考生青睞日本文具,千億級文具市場被搶食?
    反而是,鄰國日本早已在全球文具市場佔據「一席之地」,更是用產品默默徵服了中國消費者,搶食中國巨大的文具市場。圖:知乎上被日本文具圈粉的題主一、中國消費者對日本文具青睞有加近些年,在我國興起了大批日本品牌雜貨店,典型的有MUJI、LoFT, 其中銷售日本文具成為這些雜貨店吸引客流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