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對話閻志:回憶武漢"封城",寒冬之後便是暖春

2021-01-14 YNET.com北青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武漢這個城市帶來不可磨滅的印記。

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焦慮和不安籠罩著這座城市,人們開始搶購生活用品。與此同時,醫用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防疫物資也極度缺乏。武漢各大醫院紛紛向社會求援,武漢防疫指揮部發出通告,呼籲社會各界捐贈防疫物資,支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

時隔76天,4月8日零點武漢解封,這座城市裡的人們內心積聚著喜悅一同鬆了一口氣,生活開始逐漸恢復往日的煙火氣。

本期《楊瀾訪談錄》「疫情衝擊下的中國經濟」系列,楊瀾對話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一起回顧武漢從「封城」到重啟,這座城市和這座城市裡的人們那些難忘的經歷。

閻志向楊瀾講述了當自己得知武漢「封城」後的感受:「為武漢擔心,當時我想,作為武漢的民營企業,我能做到的可能就是帶頭捐個款,我當時就通知我們卓爾公益基金會,當天馬上趕到武漢市紅十字會去捐了1000萬。」

在武漢抗疫物資緊缺後,卓爾集團也在第一時間開始進行全球抗疫物資採購。1月26日卓爾集團採買的第一批物資運到武漢,也是首批抵漢的抗疫物資。疫情爆發後,卓爾集團在6天內,從全球採購了300萬個醫用口罩、30萬隻N95口罩、近30萬件防護服、32000副護目鏡,用4架專機運回,捐贈範圍覆蓋了湖北全部17個市州。然而,不斷上升的確診病例、極度緊缺的醫院病床,嚴重擠兌著醫療資源。閻志也沒有想到,作為一家民營企業,除了採買物資,他們在抗疫過程中還將介入更深。

閻志回憶道:「那時候發現專業的醫生、護士不夠,我們就在全國找醫生資源,最後在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找到了,他們非常熱心,我們又找了一架飛機把這 212 名醫生、護士接到武漢進行專業訓練。之後為支持卓爾長江應急醫院,做了 8 個病區,開始收治新冠病人。但這隻有200多個床位,剛開始頭幾天還是能夠應急的,時間長了還是不夠。第二天我們又在漢陽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在漢陽又建了一個應急醫院,我們大概用了七天時間,建了七家應急醫院。現在回憶起來仍然覺得不可思議。」

當楊瀾問道「那時候覺得最大的壓力來自哪裡」?時,閻志很誠懇地回答道:「那個時候的壓力就是保障這些方艙醫院和應急醫院的正常運行,讓這些患者得到好的待遇和救治。其實從建設到保障,那這中間太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個晚上,要去找到 1000 多張床、1000 多床乾淨的被子。今天我們說到這些物資只是一個數字,但實際上都是我們這些員工將床位一張張地找到,一件一件地拖回來,一件一件地配送出去,一張張地擺下去的。」

在節目中閻志也談到,卓爾集團之所以能有這麼高效的機制,也得益於這些年卓爾集團一直關注打造供應鏈的產業優勢。卓爾集團和新加坡交易所聯合打造了一個 CIC世界智能商品交易平臺,為快速買到貨物做了準備。此外這些年卓爾集團一直在做跨境的貿易和商品交易的綜合服務,這為迅速地出關、進關、完善手續打下了基礎。其次卓爾集團還涉足了通用航空,在國際採購和搶運中發揮了作用。閻志將其稱之為企業的能力建設,「不一定我們做得有多宏大,但是我們強調執行力確保把每件事都做成。」

除此之外,在這一年民營企業也遭遇巨大的困難。關於武漢的民營經濟閻志也唏噓道:「武漢民營企業、中小微實體,特別是在疫情中,沒有任何生意可做了。你看著可能只是關了一個門,可能過一段時間換了一個老闆重新開門。但實質上是一個實體,是一個店,是一個家庭,甚至是幾個家庭的一個巨大的困難。」

在節目的最後,閻志希望2020不應該被忘記。他認為在這次疫情中,武漢人民有難同當,在這個城裡待著的人都更加親密了,大家有了命運與共的感覺。我們也相信寒冬之後便是暖春,人間溫暖,一切值得。

責任編輯:韓璐(EN053)

相關焦點

  • 封城之後,武漢今天發生了什麼?
    1月23日,武漢正式封城。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一個千萬級別大城市採取最嚴厲的防疫措施。封城一小時後,老人去世了……「爺爺走了,你快過來吧。」上午11點,「武漢封城」一小時以後,小樓(化名)接到了爸爸的電話。雖然心理準備了兩年,但小樓還是覺得意外。
  • 星光滿天留給守夜人 閻志與楊克、李少君、周雲蓬精彩對話 演繹...
    20日的詩人面對面活動是第六屆武漢詩歌節重頭戲,閻志精彩對話楊克、李少君、周雲蓬,四位詩人圍繞詩與民謠、詩與自然、詩與時代、詩與武漢四個論題展開深入而熱烈的討論。現場氣氛十分活躍,詩人們才思飛揚,語言詼諧,金句迭出,現場還穿插了詩朗誦,為讀者們獻上了一場妙趣橫生的詩歌文化盛宴。
  • 76天武漢終於解封,除了鍾南山李蘭娟外,這5個企業家的貢獻最大
    4月8日0點,武漢終於正式解封了,第一臺汽車終於開出了武漢,同時今天早上各地飛往武漢的航班也開始恢復。經過了76天的堅守,武漢終於解封了!1月20日,鍾南山李蘭娟等專家奔赴武漢。1月23日武漢正式封城。封城之間,武漢發生了許多讓人熱淚盈眶的事情。
  • 黃思:武漢封城之後,一個居家隔離者的網絡觀察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黃思】 1月28日,封城的第6天,武漢出現多天未見的大晴天。我雖在武漢,但是位於遠城區,生活上所受影響沒有中心城區大。街面上能看到少許人出門透氣,在家憋悶多天的左鄰右舍戴著口罩在門外聊天。20號回家後一直待在家裡,儘量做到自我隔離,只能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以及微信獲得有關疫情的信息。
  • 對話旅居波士頓華人:那些早期不理解武漢「封城」必要性的美國人...
    在美國波士頓,就生活著這樣兩位和武漢頗有淵源的華人。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們關注國內外疫情的變化,盡己所能組織捐助抗疫物資。對近期部分美國媒體和政客對中國的無端指責,他們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因為曾經在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所以波士頓大學系統工程系副主任、美國萊剋星頓鎮華人協會會長王華說自己是「半個」武漢人。
  • 武漢「封城」七日
    2020年1月24日,大年臘月三十,下午3時,武漢黃鶴樓前汽車行人不多道路通暢。 2020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市民騎車經過已關閉的武漢漢口黃浦路地鐵站。2020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武漢漢口惠濟路,這家早餐店正在營業。店主羅師傅說,他們是重慶萬州人,本想臘月二十九回家,因武漢「封城」,他和妻子每天為武漢市民提供早餐和中餐,臘月三十,有100多人在他店裡吃早餐。2020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武漢江岸區惠濟路,一位師傅騎著電動車正在送煤氣。
  • 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
    據此英國首相在當地時間12月19日晚,宣布倫敦等城市將再次封城。此次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城,大約有1600萬人處在封鎖區,但是在封城前夕,大約有30萬市民通過鐵路、公路等方式,趕在封城令生效之前「逃離」倫敦,各出城地點全部被擠爆,聖潘克拉斯火車站候車室排隊的人,幾乎排到了站外。
  • 第六屆武漢詩歌節側記:詩意芬芳洋溢在英雄之城
    詩意火花在英雄之城閃耀,傳遞著溫暖和力量。12月20日,第六屆武漢詩歌節在卓爾書店開幕,舒婷、葉延濱、楊克、李少君、傅天琳等百餘位詩人、評論家匯聚一堂。這是著名詩人舒婷繼5年前參加首屆武漢詩歌節之後,再度來到江城。與她一起出席的詩人,有很多都是武漢詩歌節的老朋友,然而此次聚首有著不一般的意義。
  • 武漢 | 封城後,城裡的寵物們怎麼辦?
    武漢城裡留守的寵物們,遭遇了一場猝不及防的糧食危機。它們的主人春節返鄉前,只留下了足夠春節假期吃喝的食水,而由於疫情和封城,寵物主人不能如期返回武漢,這些獨居的寵物們,成了另一群等待救援的生命。這幾天,真實故事計劃和幾位救助武漢城內留守寵物的年輕人和貓主人聊了聊。對他們來說,在這場災難中,每個生命都不應該被放棄。
  • 封城17天,視頻記錄下的真實武漢
    2020年1月23日,農曆臘月二十九,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武漢市決定封城,暫停了所有公共運輸的運營,關閉了機場、高速等所有離漢通道、機動車限行。擁有900萬戶籍人口,500多萬流動人口的武漢,按下了暫停鍵。
  • 侯豔琪大使為《武漢封城:堅守與逆行》尼文版作序
    侯大使在序言中表示,《武漢封城——堅守與逆行》這本書記錄了武漢普通市民和社區幹警等一線工作者面對疫情的堅持和堅守,全國人民特別是醫護人員、保障行業人員馳援武漢的抗疫逆行,展現了中國人民在困難面前守望相助、眾志成城的民族精神
  • 武漢「被封城」的二月廿一——車頂上的「綠芽兒」
    武漢,4例!」「新增疑似病例為0!武漢新增確診4例」「新增疑似0!新增確診4!」…… 看著這些標題,仿佛聽見喜鵲站在枝頭,「喳喳喳喳」地歡叫。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忍不住淚往外湧。 我們當然不會忘記,在那些黑暗的日子裡,這些數字帶給我們的炙烤、熬煎。
  • 武漢封城!長江存儲、武漢新芯、武漢弘芯三大晶圓廠營運現狀剖析
    武漢肺炎爆發導致封城的政策已將近一周,晶片產業開始聚焦在武漢三大晶圓廠長江存儲、武漢新芯、武漢弘芯的運營和出貨狀況,是否因疫情而中斷工廠運營?晶片能否能運出武漢抵達下遊封裝廠?然後再運往客戶端。長存、武芯申請特殊許可,維持正常出貨根據問芯Voice 獨家掌握,長江存儲和武漢新芯在武漢疫情封城下,已經藉由特殊申報的管道程序,讓晶片維持正常出貨。同時,公司也確實回應,目前完全沒有停產,且物流也沒有停止。再者是武漢弘芯方面,問芯Voice 也獨家掌握,弘芯目前是處於等待機臺入廠的階段,因此沒有出貨問題。
  • 今天,武漢出發!101張照片真情留下武漢封城記憶
    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有人忽然離世,有人「中彈」感染,武漢市民憂心忡忡、人心惶惶。 從封城到解封,不論你是宅家,還是在外奔忙,幾乎都從迷茫到感動,從無助到互助,相互攙扶著、溫暖著,才跌跌撞撞抵達終點。
  • 在武漢封城的日子裡 ——武大日語系教師夏晶宅家抗疫記
    武漢這幾年比較流行的過年方式是年前吃飯,開年旅遊。我是本地土生土長的,我們有四家老友約了大年初一出發去重慶玩五天。重慶是網紅城市,美食也很對武漢人的口味,我們生怕搶不到票,在火車票開售的第一天就把票給買了。可是後來疫情風聲越來越緊,從健康安全考慮,在封城的前兩天,我們最終決定放棄。旅行計劃取消了,團年飯好像少不了。
  • 上海金泰對武漢封城解禁日的問候
    上海金泰對武漢封城解禁日的問候2020-04-09 | 發布者:王小傑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尊敬的湖北地區基礎工程行業用戶:   自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至4月8日解禁,歷時76天。在這期間,有煎熬、有痛苦,更有感動,也有希望。正是您的堅守和信念終於迎來了今天勝利!
  • 我在華南海鮮市場經歷武漢封城15天
    距離武漢「封城」已過去整整15天,面對更嚴的封鎖、更密的檢查、更高的風險、甚至更多的罵聲,生活在華南海鮮市場附近會是怎樣的體驗?對於這場從這裡發端的疫情,他們有更多的體會。資料圖:圖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周邊。
  • 武漢五年級小學生堅持寫「封城日記」:請堅信,武漢一定能!
    ……哪怕世界突然暫停,哪怕武漢瞬間寂靜,永遠不變的,是我們的信念。請堅信,武漢一定能!這是武漢市紅領巾小學五年級學生姚羿麟2月3日晚在封城日記裡寫下的詩。【姚羿麟日記摘選】2020.1.23 星期四 天氣:陰武漢封城的第一天。我從未感到過,我離世界,居然如此遙遠。
  • 封城後小動物們怎麼辦?《關·愛》聚焦武漢城中的寵物救援故事
    自1月23日武漢封城後,武漢時刻的動態都為所有人所牽掛、所關注。從宅家日常到疫情一線,普通民眾新聞人們紛紛選擇用鏡頭記錄下封城後的武漢,以短片的形式向全世界敘述疫情期間來自武漢最真實的故事。這些天,有支名為《關·愛》聚焦疫區寵物的公益短片引發了不少熱議,疫情下武漢城中真實的寵物救援故事,著實令人動容揪心。.圖說:公益短片《關·愛》 官方圖留下狗糧,清潔安撫據報導,截至封城日,離開武漢的人口累計500萬人次,武漢大約有3萬隻寵物「留守」,不少寵物正獨守家中面臨斷食斷水的生命危險。
  • 英媒:新年之際,武漢人的回憶與期待說明了什麼
    來源:環球網日本《朝日新聞》12月20日文章,原題為:夜店顧客說武漢是「世界最安全的地方」。2020年12月8日的晚上,在武漢最受歡迎的夜店裡擠滿年輕人,空氣中迴蕩著重低音和DJ的叫喊聲。這家夜店在武漢封城期間關閉,今年6月再度營業。在依然嚴格防控疫情的當下,夜店幾乎每個周末都很熱鬧,甚至難以訂到座位。幾乎每周都來這裡消遣的萬磊(音)笑著說:「武漢(如今)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同樣在這個晚上,我看到武漢市步行街上的人也很多,熙熙攘攘。到這邊來吃晚飯的21歲的韓子澳(音)說:「武漢已經恢復到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