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洗衣店欲向何處?

2021-02-28 中國洗染協會

來源:九行(ID:jiuxing_neweekly)

美國華人傳統洗衣店,快撐不住了。

他們挺過了異國他鄉大浪淘金的創業年代,但卻沒能經受得住新冠疫情的肆虐,以及美國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歧視困擾。

最近一則來源於紐約時報的故事令人唏噓:曼哈頓一間經營了61年的華人傳統洗衣店Sun’s Laundry準備結業了。

△曼哈頓最後一家傳統洗衣店結業了/SHELDON CHAU

別以為告別的只是一家洗衣店罷了,這家61年歷史的傳統洗衣店,是紐約城最後的「華人手工洗衣店」之一。它的閉店不僅僅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美國華裔艱難過往的迴響。

上個世紀與華人聯繫最緊密的頭銜——「洗衣工」,似乎即將準備退出歷史舞臺了。

多少個華人洗衣店

都承受不住了

「我們會想念你的。」

8月裡的最後一個周六,一小群人聚集在曼哈頓14街626號Sun’s Laundry的門外。街坊鄰居用粉筆在外面的人行道上畫了一幅畫,在他們熟悉的洗衣店門前寫上這幾個字作為告別。

在營業最後一天,李洪森依舊認真地給顧客打包洗好的衣服。這些老顧客還帶來了告別禮物,有人拿起最後幾捆衣服,用牛皮紙包好,拿繩子整齊捆起來,就像老闆的父親在半個多世紀前那樣。

△一名老客戶留下了告別字條,並附上了自己的聯繫信息/SHELDON CHAU

84歲的老闆李洪森終於決定關閉這家自1959年以來,跟父母一起創辦經營的家族生意。這確實是他不得已的決定,受今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響,3月21日洗衣店被迫暫停營業,直到8月初才重新開張,不到一個月就熬不住了。

這場景一幕幕就像是情景再現。5年前,美國最古老的華人洗衣店Ching Lee Laundry在連續經營140年後關門營業。

△美國最古老的華人洗衣店關門/NBC

在營業的最後一天,該店的老顧客源源不斷,他們帶來了鮮花、餅乾、卡片告別,這家店已經走到了第四代,NBC新聞記者抓拍到了一幕——店主Jacque Yee與老顧客淚流著與老顧客相擁,「這個時代的終結令我深感悲傷」。

雖說在紐約,仍能看到大量華人開的洗衣店。但李洪森的Sun’s Laundry算得上是最後一家源自歷史長河的老店。

他們沒想到度過了最艱難的白手起家階段,卻依舊遭受好幾十年來從沒有過的洪荒猛獸——兇猛的疫情,連帶著針對華人嚴重的歧視和妖魔化。

重開後的洗衣店得縮短營業時間,來洗衣服的人大幅減少,街上的遊民反而愈來愈多,造成的衛生和安全問題常常會嚇跑不少客人。只漲不降的月租,成了壓垮洗衣店的最後一根稻草。

華裔移民

撐起了美國洗衣業的半邊天

「金子不是在加州的山裡,而是在堆積如山的髒衣服裡。」美籍華人作家鄭約翰曾經在《華人洗衣店》這裡這麼寫道。

如果19世紀的華人勞工衝的是舊金山「礦工熱」的敲門磚,從20世紀開始,開洗衣店就是早期「金山存活的門票」。

△洗衣店就是早期金山存活的門票/wiki

在上世紀30年代,僅紐約都市區一地就有5000家華人經營的洗衣店,如此龐大的數量,以至於自成一體,被稱為「華人手工洗衣店」。據1920年人口普查顯示,美國近30%有工作的華裔是在洗衣店工作。

可以說,在美國洗衣業如日中天的輝煌時期,是華裔移民撐起了半邊天。誰也沒想過,經營洗衣業竟然也能完成淘金夢,從19世紀末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華人移民多來自廣東臺山,包括李洪森。

△李洪森(左二)一家,1948年攝於臺山/COURTESY OF ROBERT F. GEE

他曾以為來美國當洗衣工只是一種賺錢寄回家的方式。誰知道美國的機票是一張單程票,這一去,就是長達七十年的漂泊。

美國人總能把華裔和洗衣店聯想到一塊去。當時在西部,基本上找不到洗衣服的女性,白人男子還有一種傳統的觀念,認為洗衣服這件事就跟「男子氣概」的想像不符。

另一方面,這被認為是社會鄙視鏈底端的苦力活,對當時處在異國他鄉的華裔移民來說,卻是為數不多勉強餬口的機會。

開洗衣店入行門檻和成本相對較低,不需要過多的教育背景和技能。更關鍵的原因在於,那個年代的移民以及他們在美國出生的子女,很難在洗衣業和餐飲業之外找到工作,留給他們的天花板也就那麼低。

第一家已知的華人洗衣店是李華在1851年開的,當時一大襯衫的收費也就5美元,街邊常見華人洗衣工挑著扁擔用籃子送衣服的景象。

即便洗衣店的勞力繁重不堪,還被人嫌,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他們安全感,洗衣店不僅是工作場所,更是華人吃住的地方,家族親戚血緣聯結的作坊。

對在洗衣店長大的孩子來說,這裡就是他們的家,是他們玩耍成長的地方,摻雜著苦樂的回憶。

△早期華裔小孩都在洗衣店長大/ COURTESY OF HENRY HUM

華人手工洗衣業

早已步入夕陽

受新冠疫情影響,唐人街早已岌岌可危的生機又一次遭到了重創,瀕臨至暗時刻。

事實上,真正傳統的華人手工洗衣業,早已漸漸步入夕陽之時了。

△華人傳統洗衣店早也步入夕陽時期/unsplash

上世紀60年代是洗衣店的輝煌時期,當時西裝可是標準的工作著裝。直到80年代,紐約金融業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洗衣店的生意,這是華爾街工作白領的剛需。

當時李洪森可以一天洗100多件商務襯衫,但到了2000年後,休閒時尚風潮來了,每天襯衫洗滌數量已經下降到了不到40件。

到了20世紀80年代,破牛仔褲和皺巴巴的衣服都成了一種時尚。老一輩的洗衣工黃美意回憶起她的媽媽把侄子的襯衫都熨平的故事,她的媽媽都犯糊塗了,「我跟她解釋這是時尚,她搖頭,不相信」。

△洗好的衣服會用牛皮紙包好,整齊地摞在架子上/ROBERT F. GEE

自動洗衣機和自助洗衣店的出現,才是致命一擊。當顧客不再依賴手工洗衣店的熨燙工作,就意味著這些傳統手工洗衣店的老本行準備淘汰了,上世紀90年代,Sun 's Laundry的月收入約在2000到3000美元之間,之後收入越來越少。

香港作家亦舒有部小說《潔如新》,正好說的就是洗衣店數代人的家庭故事,當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的在洗衣店長大的孩子都已經離家,全盤接受美國文化,似乎這些就跟代表傳統中國文化的洗衣店格格不入了。

參考資料:

Oldest Chinese Laundry in the U.S. Closes Shop After 140 Years  nbcnews

不敵疫情,曼哈頓最後的華人傳統洗衣店謝幕  紐約時報中文網

華裔移民如何主導了美國的洗衣業  紐約時報中文網

探尋美國早年的華人洗衣店 Sampan.org

為什麼歐美國家中的亞裔移民總和洗衣業這一刻板印象相連結  冷知識周刊

新冠疫情下,亞裔美國人經歷了什麼?紐約時報中文網

疫情下華人商家頻頻關門,「最壞的時刻還沒到來」 移投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九行》微信公眾號(ID:jiuxing_neweekly)。九行是《新周刊》旗下的新銳旅遊平臺,專注於研究一切不正經的旅行藝術。你的城市有什麼值得觀察?不如來看看診療單:奇遇記、旅行觀、格調局、覓食計、城會玩……分分鐘十萬靈感!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羽絨服要乾洗嗎?這才是正確的清洗方法

病毒會通過衣物傳染嗎?這裡有一份消毒小貼士

毛衣水洗縮水後,你可以這樣解決!


相關焦點

  • 華人社區販毒猖獗!華人男子竟利用自助洗衣店藏毒運毒!
    根據紐約東區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的起訴書,2020年12月22日,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官員在甘迺迪國際機場(JFK)緝獲了一個來自法國的包裹,內裝有10公斤毒品氯胺酮(俗稱K粉),目的地是布碌侖八大道靠近日落公園的一家自助洗衣店,收件人寫著「黃金貴
  • 美媒:紐約61年歷史華人洗衣店關店 牛皮紙包衣物獨一無二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位於紐約市曼哈頓下城、擁有61年歷史的華人傳統手洗洗衣店「Sun's Laundry」因店主年事已高,再加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於當地時間8月29日正式關店熄燈。
  • 不知不覺,華人按摩店開滿了美國
    店裡明碼標價按摩30分鐘50美元,但按摩女主動提出可以提供200美元一次的性服務,警察藉口沒帶現金離開。在有了足夠的把握之後,警察隨後向法院提出申請, 要求在這些店裡安裝秘密攝像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程序,不經過法院批准,警察暗中攝錄採集到的材料是不能作為定罪證據的。
  • 美國自助洗衣店的衰落
    這給自助洗衣店帶來了問題。根據人口普查局的數據,自2005年以來,美國的洗衣設施數量已減少了近20%,其中洛杉磯(17%)和芝加哥(23%)等大都市地區的洗衣房數量急劇下降。(雖然數據包括洗衣店和乾洗店,但洗衣店佔了下降的大部分。)在洗衣店的消失中,洗衣店是城市生活的主要時間,人們可以發現另一種方式是城市隨著人口的湧入而改變。高收入居民。
  • ​洗衣難?!香港自助洗衣店違規洗臭鞋!
    紅磡黃埔街坊伍先生表示,約兩個月前光顧區內一間連鎖自助洗衣店,見到有人把幾對鞋放入洗衣機清洗,感到噁心,但當時物主不在場,無法當面斥責。「店內告示已寫明,基於衛生問題,不能清洗地氈、寵物用品和鞋,洗鞋的人完全冇公德心!」伍先生稱,平均每星期光顧自助洗衣店兩次,日後不會使用該部機洗衫。類似情況網上時有所聞。
  • 開家福奈特洗衣店,使行業小白向高手進階
    2009年,徐曼女士在北京密雲的福奈特洗衣店正式開業。創業伊始,剛剛萌生創業念頭的徐女士,經朋友的推薦認識了福奈特品牌,當時密雲的洗衣市場比較空白,甚至有些慘澹,沒有專業且成規模的洗衣店,質量參差不齊。
  • 【毒品歷史】百年前美國舊金山鴉片煙館老照片:那些與華人一起吸鴉片的白人洋妞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前往美國的華人也將抽鴉片陋習帶到美國,當時舊金山和紐約市唐人街是這一時期最大的鴉片集散地。在這些大煙館不僅美國華人,甚至白人也在大煙館抽鴉片。圖為19末期美國華人街大煙館抽鴉片煙的中國人。
  • 世界各地最獨特的自助洗衣店
    自助洗衣店除了可以洗衣服,還可以做什麼?來看看世界各地獨特的自助洗衣店來找靈感吧! 法國雷恩 Le CafeLaverieLe Cafe Laverie 融合了酒吧,咖啡廳和自助洗衣店為一體,確保你在等待洗衣的時候,能夠有其他休閒活動,結識其他來洗衣服的人。這裡還會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派對,絕對沒有悶場!
  • 美國2020:四年「退群」路,下一步向何處?
    美國2020:四年「退群」路,下一步向何處?2020:四年「退群」路,下一步向何處?一些觀察家和媒體分析認為,「退群」之舉貪圖眼前小利、犧牲長遠利益,透支美國的國家信譽,削弱盟國間信任,損害美國同其他國家的雙邊、多邊關係,歸根結底是在破壞美國親手參與建立的國際體系和秩序。這些或已說明:「退群」沒有實現所謂「美國優先」,反而持續損害美國的全球領導力。
  • 千元羽絨服乾洗後毛領變了色,消費者向洗衣店索賠,雙方各執一詞……
    到品牌連鎖洗衣店洗衣服,卻把價值千元的羽絨服毛領洗變了色。「明明是灰色毛領,其中一塊變成了綠色,根本沒有辦法再穿了。」邢先生說,這件皮毛一體的羽絨服是自己買給妻子的,沒穿幾次,有些心疼。為了維權,他已經與洗衣店交涉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但始終沒得到滿意的處理結果。近日,他向本報官方微信報料平臺留言,希望記者能夠幫忙調解。
  • 徐州這家洗衣店悄悄關門並運走顧客衣物!
    徐州這家洗衣店悄悄關門並運走顧客衣物!現場:顧客欲取衣物卻等不來店主記者昨日上午來到天山綠洲小區一期,這裡有一家衣巢洗衣美鞋店,不鏽鋼柵欄門和玻璃門上鎖了兩把鎖,玻璃門上貼著一張紙條,上面有一個店主留的「1377」開頭的手機號碼。店門前站著一群顧客,他們在焦急地等待著店主露面,可是店主一直沒有來。
  • 泰笛「連下兩城」重兵線下,欲做洗衣業的「711」?
    去年,國內洗衣行業的營業額是1280億元左右,擁有115萬從業人員,國人人均洗衣消費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其次,洗衣行業還很傳統,通過數位化變革,有巨大提升空間。目前,我國擁有洗衣店超過40萬家,經營模式大部分為傳統的個體戶前店後廠模式,存在效率低下、洗護質量參差不齊、汙染嚴重等現實問題。如何提升洗衣行業的效率和質量成為行業亟待突破的瓶頸。
  • 遇上貪吃賊 美國華人超市半月被偷百盒冰淇淋
    遇上貪吃賊 美國華人超市半月被偷百盒冰淇淋 2018-04-23 10:47:57來源:中國僑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 日本洗衣店高效率洗衣的秘訣是……
    洗了等於白洗說到高效洗衣服的大師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乾洗店跟國內只把貴重衣物送洗的習慣不一樣學生的制服、上班族的襯衫這些日常的衣物他們都會送到乾洗店裡去每日送進來的大量衣物必須要用便利有效的洗衣產品才能同時保住速度和質量
  • 千元羽絨服灰色毛領洗成綠色 消費者向洗衣店索賠產生糾紛
    到品牌連鎖洗衣店洗衣服,卻把價值千元的羽絨服毛領洗變了色。"明明是灰色毛領,其中一塊變成了綠色,根本沒有辦法再穿了。"邢先生說,這件皮毛一體的羽絨服是自己買給妻子的,沒穿幾次,有些心疼。為了維權,他已經與洗衣店交涉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但始終沒得到滿意的處理結果。
  • 自助洗衣店裡的咖啡香—新的慢活步調
    小編搜羅了幾家特別的洗衣店,他們充滿了「人情味」,作為洗衣店+咖啡館的組合,傳遞出一種生活態度。將所有滋味都濃縮在空間中,帶著髒衣服去泡咖啡館。、書籍為一體的咖啡洗衣店,空間設計的也很時尚。Laundré是舊金山的一家一站式咖啡洗衣店,設有一個全方位咖啡吧、公共用餐席位,以及可持續的洗衣設備。只需60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大堆衣服的清洗+烘乾。從簡約舒適的白色吧檯、立柱、天花板,到高效的app自助式服務,Laundré在整體調性上也很符合美國灣區的「矽谷風」。
  • 福奈特,「一個追求品質的洗衣店,一個可以放心的洗衣店」
    今天為您講述上海某福奈特洗衣店「用品質贏取顧客信任」的故事。內容來源至大眾點評顧客留言板中的評價。  顧客留言中寫道:「對於去洗衣店洗衣服我一直很謹慎,因為我個人有潔癖,擔心乾洗店的安全和衛生,而有些衣服自己又洗不了,所以這次聽了朋友的介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第一次拿衣服到外面清洗。
  • 你去洗衣店洗過衣服嗎?洗衣行業調查
    北京西城區一家榮昌洗衣店的老闆告訴中新網記者。在北京海澱區,一家伊爾薩洗衣店的店員向記者介紹,洗一件中長羽絨服要65元,長款羽絨服80元。「我們都是按照衣服標識來區分是乾洗、機器水洗還是手洗,但收費是一樣的。」「羽絨服本身水洗的多,90%都是水洗的,倒是羊毛衫、羊絨衫以及羊毛大衣等需要乾洗。大衣收費和羽絨服一樣,短款50元,長款60元,羊絨衫是25元。」
  • 新移民故事 探訪一家華人新移民的乾洗店
    最近,一家由華人新移民經營的乾洗店悄然崛起在公眾視線內。這家位於Creve Coeur的Olive Cleaners乾洗店由來自大理的Allen及其媽媽Linda經營。「說到新移民創業,華人同胞可能首先想到開中餐店,」 Allen介紹道,「可是誰知道早在19世紀末,華人最早其實是做洗衣店開始的, 我們除了能做一桌子好菜,我們還能清洗熨燙好每一件客人的衣服,而現在市場上的80%乾洗店是由韓國移民經營。」
  • 東營膠州路美國GEP乾洗店再次營業了? 原來是新開的一家店
    「膠州路美國GEP乾洗店再次營業,衣服卻拿不回來了。」14日,市民劉女士向本報反映,今年4月份「關門」的膠州路美國GEP乾洗店又營業了。記者採訪了解到,新開的乾洗店與原本的GEP乾洗店毫無關係,是一家全新的店面。  4月12日,本報以《乾洗店關門失聯急壞了辦卡顧客,暫時歇業?永久停業?老闆,會員喊你來給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