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站臺」需要專業化
前陣子我參加了一個行業性會見活動,與會的一位外地企業家表示,他們是業內頗具實力的技術企業,與國內A央企是重要合作夥伴。一位參與會見的政府官員聽聞後熱情地表示,他曾經去過這個A央企,與一位副總裁有過對話交流。這位官員大談對行業的關心和支持,並表示多次親自為行業「站臺」,去外地推介青島的這一產業。當這位官員提到副總裁的名字時,外地企業家委婉地「糾正」說,這是B央企的領導,A、B兩家企業僅是名稱有相似,實際業務屬於不同行業分支。氣氛一度有些尷尬。
說這個事情,不是要求政府官員要成為行業專家,但是既然要給行業「站臺」, 還是要具有一定的專業水準,對行業的基本信息、知名企業的大致概況要有所了解。企業家都很務實,越是好項目的投資越是決定慎重;企業家也善於察言觀色,從一舉一動中就摸清了對方的底牌。
如果政府官員不夠專業化,極有可能發生兩種意想不到的結果:一是招商來的項目是想來套利的「空殼」;二是優質企業對當地營商環境的信心不足。這種行業性會見,政府官員還是需要提前親自做好功課,而不是照著別人準備的稿子「念講話」。畢竟無論哪一級政府官員的公開形象都是城市競爭軟實力,專業化素養還是需要拿出時間練一練。
——某大型企業青島分公司總經理
政策兌現要有時間表
通過相關惠企政策平臺,我們了解了很多政策信息,僅今年就申報成為山東省瞪羚企業和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現在青島政策發布和申報都沒問題,但還希望政策兌現、資金發放再提速。
現在的政策兌現有點不太確定,在獎補兌現的環節還存在一定的拖期情況。比如,去年申請上青島市「專精特新」項目,有10萬元獎補資金,今年上半年分期兌現了3萬元,餘下的70%到現在還沒有兌現的時間節點。為了便於企業內部財務規劃,希望政策兌現速度能夠再加快,給企業明確的時間表。
——青島某中小企業負責人
評獎別忽略中小企業
山東乃至青島的金融類榮譽幾乎都給了國有金融機構的高管,而極少有民營領域的金融人士獲獎。我認為,青島正在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需要吸引更多創投人士來到青島這片熱土創新創業。金融領域人才榮譽評審應該考慮一下非國有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士,比如中小創投機構等,我們也有金融創新做法,也為青島市的招商引資貢獻了力量。
——青島某創投機構業務負責人
項目引進後,主動服務的意識還很不夠
營商環境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它對企業的影響是潤物無聲的,但又非常大、非常直接。就像到了夏天,無需宣傳,大家都知道來青島避暑一樣,擁有了好的營商環境,好項目自然而然也就主動找上門了。
目前來看,青島的營商環境距離這一理想狀態還有一定距離。特別是在項目引進之後的服務上,還有不小的差距。我們就了解到,一些新引進項目在配套服務的主動跟進上就不是很及時。一個項目落地後的相關工作涉及多個部門,相關部門與部門之間,因分管領域不同,在服務過程中就會出現一些隱性壁壘。政府相關部門對分內之事大多可以「盡職盡責」,但相互協作,為企業考慮、為項目著想的主動服務還很不夠。青島應重視市場準入後的準營服務,努力打破隱性壁壘,將「引進來」的服務鏈條延長至企業落地運營後的各個環節。
——青島一國際管理諮詢公司負責人
企業各類資格認定標準應更靈活
我是青島本地一家創投機構的業務負責人,我認為目前企業各類資格認定的標準過於刻板。參選企業是否能夠獲評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等評定,不能簡單地以專利數量、研發費用、人才結構為考量,建議多關注企業的核心技術,增加技術可持續發展性、可替代程度、產業轉化度等更多考量維度。
——青島某創投機構負責人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