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東西變模糊、眼前有飄動小黑影......如果還把這些當作是「老眼昏花」,那可就耽誤事了。
最近,浙江醫院接連收治了兩例視網膜脫離患者。兩位患者都認為是自己年紀大了老眼昏花,加上近期用眼過多導致。兩人都想在家熬幾天,也許就自愈了,卻沒想到越拖越嚴重。
對此,浙江醫院眼科主任徐潔慧提醒,眼睛出現異樣,一定要儘早就醫。
以為自己老眼昏花 一查是視網膜脫離
疫情期間,67歲的王女士一直宅在家中,因為缺乏其他興趣愛好,這期間她迷上了看電視。每天早上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而且從早開到晚。即便做家務,她的眼睛都離不開電視屏幕。
「電視真的太好看了,這個臺新聞還沒結束,另一個臺連續劇就播上了。」就診時,王女士的描述,讓徐潔慧有些哭笑不得。
一個月前,王女士看電視時,突然發現看不太清楚,還時不時有閃光感遮擋物,但她並沒在意,認為自己年紀大了,老眼昏花。況且最近電視看多了,可能存在用眼過度。隨後,王女士戴上老花鏡,確實看得清楚多了。於是,她更是放下心來,繼續追劇、看新聞。
可令王女士沒想到的是,隨著時間推移,她的眼睛尤其是右眼,越來越看不清。這時,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白內障。但因為疫情影響,她仍然沒有馬上到醫院就診。直到最近,她的眼睛實在疼得睜不開,才到浙江醫院眼科門診就診。
醫生檢查發現,王女士視網膜下方有很大裂孔。
「出現問題後,沒有重視,拖得太久造成了現在的狀況。」徐潔慧說,視網膜是人眼感受外界光信息的重要組織,具有精細的網絡結構及豐富的代謝和生理功能。視網膜共有十層,內九層和最外層因為胚胎來源不同,有著潛在的間隙。在一定條件下,這個潛在的間隙變大,就可能導致視網膜脫離。而一旦出現視網膜脫離,需要及時通過手術將其復位,如果延誤病情,輕則視力受到嚴重損害,重則導致失明。
長時間看電視或手機 並非導致脫離直接因素
58歲的趙先生(化名)最近眼睛也除了問題,總感覺眼前有小黑影在飛。他跟王女士一樣,起初都認為是自己歲數大了,吃不消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可趙先生讓眼睛休息了一段時間,症狀不僅沒有緩解,看東西反而還出現嚴重變形,他也找到了徐潔慧。檢查發現,趙先生同樣是視網膜脫離。
但是徐潔慧表示,看電視、使用電子產品,一般不會直接導致視網膜出現脫離。
視網膜為什麼會脫離?一是視網膜發生裂孔。出現裂孔後,眼球內部的液體從孔裡灌了進去,出現孔源性視網膜脫離。
導致裂孔的原因有兩個:由於視網膜本身有薄弱的地方,如高度近視或某些有遺傳因素的人,他們的視網膜經常會出現變薄區;視網膜受到黏稠的玻璃體牽引被「拽破了」,也就是當眼睛發生外傷時,玻璃體會發生劇烈震蕩,這個過程中容易把視網膜拽破。這兩點同時作用,引起視網膜裂孔。而看電視不會造成這些風險。
另一個原因是滲出性視網膜脫離,也就是視網膜本身或者周圍結構出現異常,導致血管內液體外漏,積聚在視網膜和眼球壁之間。常見原因包括眼部炎症、腫瘤、高血壓、低白蛋白血症、手術損傷等。
當然,徐潔慧也提醒,雖然長時間看電視或使用電子產品與視網膜脫離沒有直接關係,但對視力健康是有危害的。不僅會讓眼睛疲勞,還可能因為太過投入而使眨眼次數減少,產生眼睛乾澀等問題。因此,平時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電子產品的合理使用。
老年人和高度近視者特別要警惕
經過手術,目前王女士和趙先生都已順利出院。
徐潔慧表示,視網膜脫離好發於高度近視、眼部外傷、老年人三類人群。其中,老年人與高度近視患者尤其要注意,因為這兩類人群視網膜質量跟其他健康人群相比差一些,更容易發生視網膜脫離。
老年人如果感覺眼睛不舒服,千萬不能自以為是,認為是老眼昏花,沒什麼大問題。特別需要警惕眼睛出現以下這些症狀,可能是視網膜受到刺激或損害的信號。
飛蚊症加重,眼前有飄動的小黑影,尤其看白色明亮背景時更明顯;閃光感強烈,閃光感可能是由於視路中神經性因素不正常「放電」引起,閃光感最常見於老年人,或有內眼手術史和高度近視者。
視網膜脫離早期可能出現眼前黑影、閃光感等情況,總覺得眼前有蚊子大小的蟲子飛舞。隨著脫離範圍擴大,會出現遮擋感,好像眼前被一隻黑色的手擋住。如果病情逐漸加重,最終可能導致失明。因此徐潔慧提醒,一旦發現自己有上述症狀,必須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