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骨朵網絡影視,作者穀雨,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2019年,所有人都通過一些渠道知曉了,1992年出生的男生李佳琦。
品牌知道他創造的巨額銷售數據,粉絲知道他推薦的商品,大眾知道這位從直播風口中走紅的超級帶貨明星。
帶貨主播李佳琦走紅於2019,他紅出了直播圈,被眾人追捧,獲得了大眾之於一個流量明星一樣的注意力待遇。
周震南拼著2G網速也要和他一起賣面巾紙;惜字如金的朱一龍侷促在小直播間裡,也要在關鍵時刻為李佳琦說上一聲「好」;大女人劉濤的三色口紅塗抹法是李佳琦才有的待遇;就連品牌客服也會酸他一句「野生代言人」。
品牌商和明星們慕名而來。但不要放李佳琦的鴿子,不要放所有女生的鴿子。
不要給百雀羚點過贊的微博點讚,不要輕易去理解一個國民品牌為什麼臨陣脫逃。
因為曾經一手推出花西子品牌,5分鐘賣掉1.5萬支口紅,2小時試色380支口紅、5個半小時成交23000單金額高達353萬的紀錄,雙十一直播間觀看人次定格在3682萬的李佳琦,已經被眾人架在風口上了。
一頭是主播文化的符號化現象,一頭是迅速明星化的李佳琦。在或期待、或監督、或圍觀的審視中,李佳琦正在急速奔跑,他早就停不下來了,直到下一個更謹慎的「李佳琦」出現。
薅羊毛還是解壓,我們為什麼需要李佳琦?2019年雙十一創造了歷年之最,它僅用一個小時就創造了1000多億的交易額。一場盛大貓晚背後看似是明星、粉絲、商家、阿里巴巴們光鮮亮麗的狂歡,背後是品牌打不完的折扣,帶貨主播們緊繃的神經,停不下來的吆喝聲。
李佳琦為這屆參加雙十一的商家們,寫下了一張漂亮的銷售成績單。39款商品全部銷售,流量數據大到會把用戶卡在門外:一些熱銷產品的商品連結高峰期根本就打不開。
「很解壓。」一位第一次參加李佳琦帶貨直播的用戶告訴骨朵,她晚上找李佳琦的直播來看,當晚就直接購買了4款產品,期間毫無猶豫。在拍下商品的瞬間,她感覺到一種爽感,某種壓力被釋放了。幾乎從這個簡單的例子裡,就能發覺,人們在李佳琦直播間裡除了消費金錢之外,還消費了更重要的東西:時間和情緒。
爽感,是人們真正需要李佳琦的原因之一。
快速發展的網絡時代樂於把長信息拆散成碎片信息傳播,人們為閱讀一本書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感到焦慮,所以才興起了拆書課和知識付費——他們把「成功的」、「精華的」內容拿出來售賣給大眾,就像把美食替換成壓縮餅乾一樣,背後的原因是解決時間焦慮症。
李佳琦一定是碎片化時代最好的廣告人,他能穩準狠的說出每個產品的亮點,用簡單直給的形容詞激發觀眾的購買慾望。他賣BobbiBrownd口紅的時候,用的廣告語言是「紅毯色」、「嘴巴上打了玻尿酸」、「讓你成為女明星的顏色」。
在堪稱二倍速的語速中,解放了人們為選擇商品所花費的時間壓力,而時間恰恰是現代人娛樂時最寶貴的貨幣。這是潛在用戶群體為李佳琦直播間消費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直播間和小助理的配合雙打,營造出的「真實」人格打動觀眾。
「所有女生來嘍,一二三上連結!」類似這樣被廣泛傳播、化用的金句,是李佳琦直播間打造的群體化購買氛圍,還有對人們從眾心理的把握。種種因素結合,掏空了觀看者的腰包。
為李佳琦買單的同時,實際上也在為他營造的陪伴感(消除孤獨感)而買單。
微博上,「衝著李佳琦這張臉我就想為他花錢」的聲音不是少數,人們從李佳琦購買商品的過程中,給他支付的是「信任感」。而討巧的長相和個人魅力,真實感、人格化兩個所有當紅KOL具備的固粉特徵,他都有。
如果說以上兩點都是李佳琦的個人品牌化打造,那麼「薅羊毛」獲得更多的便宜折扣才是人們喜歡李佳琦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人們需要他的根本原因是,「李佳琦」已經幫觀眾挑出了所有正品,節省了對比商品時間成本,大幅度的品牌折扣活動,是促使屏幕外的觀眾點下購買連結的催化劑。
逐漸飯圈化的李佳琦,獲得了路人最大公約數的愛?微博上,人人都愛李佳琦。
這是對內容最友好的時代,人們為李佳琦的感染力買單,也有人願意為李佳琦本人買單。雙十一秒殺前兩天,李佳琦預告百雀羚9點參加折扣活動,然而一直到當晚11點李佳琦和直播間的粉絲們都沒能等到百雀羚,之後#百雀羚放李佳琦鴿子#即刻登上熱搜,人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帶貨流量」的威力和爭議。
該事件大眾視線中被熱議,而為李佳琦鳴不平的粉絲則將百雀羚罵上了熱搜。官博底下有近3萬條的網友評論,大部分網友認為百雀羚失信,愧對國貨品牌的信譽。廣場上的路人們也集體憐愛李佳琦。
隨後的「虛假營銷」、「陽澄狀元蟹」等事件,卻讓李佳琦墜入了更深的信任危機,但微博上很多人對李佳琦的態度仍然是,「知錯能改,相信我崽。」
李佳琦的粉絲群體呈現飯圈化的前兆,他擁有了自己的個站@ OMG | 李佳琦個站,「口紅一哥」超話也在時尚美妝排行榜排到了第21名。站姐們為他做手幅、跟蹤他的行程,拍攝他的照片,配上精美的文字。
似乎在一夜之間,品牌、消費者、李佳琦之間的關係在「直播文化」悄然發生了變化,各自的角色身份也隨著需求的不同,變成了一種更微妙的狀態。在品牌眼中,李佳琦積累了網際網路時代足夠多的用戶信任貨幣,緩解了品牌的流量焦慮。在消費者眼裡,李佳琦真心實意的參與她們的美麗生活,解決了時間成本和滿足了信任感。
他確實是很棒的一個符號,銜接起品牌和消費者,巨大的流量和喜愛集中到一定程度,李佳琦就被人們看做是一種成功的符號。
他上大眾媒體,以美妝博主的身份登上《快樂大本營》、參加時裝雜誌品牌周年活動。無孔不入的大眾媒體渠道的信息轟炸,借著直播風口,李佳琦越來越出圈,也越來越火了。
前央視媒體人,品牌和傳播專家糖總總認為,「李佳琦在淘寶直播紅,和趙本山在春晚紅和喊麥之王在快手紅,其實都是一樣的道理。」在某方面超常的個人素質之外,他們的火都是時代和流量造就的現象。
但問題是,「現實世界的強勢群體,就是輿論世界的弱勢群體。李佳琦本身是男生帶女生的貨,所以話題性更強,團隊沒有注意去引導輿論反而更容易被輿論反噬。」
逐漸明星化的李佳琦,被大眾聯手推上聚光臺的同時,出圈的副作用也隨之而來。
沒有任何「人設價值」李佳琦或許也到了危急時刻如果切換一種角度,以商業邏輯的視角去看李佳琦出圈,這些事件或許更有意思。
一位不願意透露身份的業內人士譚飛(化名)表示,「李佳琦所有核心的價值,在於品牌給他的折扣。」李佳琦身上反映出來的帶貨價值,要比他的名人效應更強。
用戶看中的實際上是「品牌折扣」,而非李佳琦,這是區別以往電視購物和明星代言的區別。
「粉絲、用戶為明星的人設、形象、價值購買商品,網紅帶貨是為主播的優惠買單,本質上是不一樣的。」
在他看來網紅帶貨是變相的明星帶貨,只不過原來大家都在找明星做代言。「品牌找明星代言也是為了帶貨,只不過那個帶貨是持久性的,所以代言一籤要籤一年。而現在直播帶貨變成了一晚上就能幫品牌出貨,前提是品牌需要打折,需要送很多贈品。」
「他吸引的用戶是無價值用戶,低時間成本的人」,一個是長線品牌樹立,一個是短線售賣需求,明星代言和帶貨網紅之間的商業邏輯完全不同。
「同樣一個東西,李佳琦賣10塊,薇婭那8塊,或者說我這賣8塊大家知道了,大家會來我這買,不會去李佳琦那買。」他說道。
一位李佳琦粉絲也告訴骨朵,為李佳琦消費的原動力,其實也是因為正品品牌的折扣和優惠。為李佳琦消費的粉絲,也會為薇婭消費,為折扣更優惠的主播消費。
譚飛介紹道,一個品牌找帶貨主播原因有兩種:第一大品牌推新品和出庫存,但由於品牌有供應鏈,在所以壓力比較小。第二三無產品為了打出知名度。
品牌和帶貨網紅的利益分成上,除了3萬-5萬不等的佣金之外,還要拿整個銷售額的20%-30%,商家還要算上折扣優惠。「很多品牌不願意這麼玩兒。」實際上,他所接觸的品牌一般情況下很多都不願意找主播帶貨,因為會給品牌造成利潤壓力,半價或折扣價出售,也會削減用戶的信任。
直播帶貨已經讓品牌的利潤壓縮到最低,如果主播存在信任風險,對品牌來說更需要慎重考慮,不粘鍋翻車之後,媒體又報導出今年9月份李佳琦「陽澄狀元蟹」事件,沒有明星經驗,但有明星流量的李佳琦,已經木秀於林了。
和「悶聲發大財」的薇婭相比,叫得響亮的李佳琦是另外一種極端。他被推在了舞臺中央,今後所有一切,都會大家拿放大鏡檢閱,一旦翻車就是行業典型事件。
而到這個時候,那些為折扣、娛樂消費而來的人們,是否又會烏泱泱散去,這是留給想要的拼命紅的帶貨主播們思考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