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原諒那些不可原諒之人,並去愛他們,那就是……上帝之愛!

2021-02-20 生命樹婚戀

點擊上面的藍字「生命樹婚戀」就可以關注我們!

生命樹婚戀

所有自卑的人,都很難感覺到被愛,這個像咒詛一樣的鎖鏈,不知道捆綁了多少人。

 

所導致的就是心靈的癱瘓,被深深囚禁在謊言的監獄中,暗無天日地耗日子。

 

於是人生、愛情、婚姻以至於家庭,就在這樣的陰霾中被肢解、被洞穿、被消散。

 

自然,人們對於自卑、傷痛、苦痛等話題就格外的敏感,盼望有一束光能夠穿透陰霾,照亮前方的路……

 

推送《催淚動畫短片《Ian》:信心的力量可以破碎一切的障礙,醫治一切的創傷!》之後,收到很多留言和回應。

 

很多人都發現自己與lan一樣,雖然不是腦癱,但心靈早就癱瘓,飽受內心牢籠的囚禁和傷害。

 

其中有一篇回應特別有恩典,不僅深刻地理解到文章中的重點,還勇敢地承認自己的創傷。

 

更美好的是,願意順著內心被觸動到的漣漪,開始深入的思考,並提出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問題。

 

在感慨中得到了這位讀者的同意,用她的留言和問題,寫一篇回應,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挖掘一下生命的問題。

這篇留言的文筆流暢精彩,思考坦誠深入,所提到幾個問題都極其的寶貴,下面是留言問題部分:

 

文章中有一句話「不相信自己被祂深深愛著,自然就會到處尋找愛。」我看到這句話我就想到了前一天所看的一部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的一生都在尋找愛,因為她感受不到愛,父親只疼愛患病的小女兒,對她缺少關注。後來在被學校冤枉偷錢後離家出走,經歷了與幾個男人之間的感情,最後在得知父親死之前都會在日記裡提到松子的消息,以及妹妹死前念叨些姐姐,她才知道自己還是被愛著的,可是她已經回不去了。仔細想想也確實如此,人為何去尋找幸福?因為他感受不到,只有感受不到的事物才會去追尋。有些話說是人要去尋找自己的價值,只有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才會想要去尋找,可大多數人是怎麼尋找的呢?是從外界來的,比如我做了好些大事就是成功的,有價值的,而如果我失敗了就是沒有價值的,這些價值是從對外界需求的實現來衡量的,這是否太功利呢?我總覺得人應該從內心來尋找自己存在的價值,由內而發的才會新生,正如雞蛋裡的生命是需從內往外打破的。其次文章還提到生命中所有的傷痛,都是因為我不相信上帝美好的創造,不相信祂造我的價值,不相信祂的愛,所導致的。而在《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也有一句話:上帝即是愛,現在看來,二者竟有相同之處,但對此了解還是知之甚少。有一束光會穿透自卑的陰霾,審視自己存在的價值,這光是真理,我又該如何去靠近這個真理呢?最後,對於「人性之所以容易對比自己弱小的群體持有強烈的偏見,階層觀念森嚴,對上低到塵埃裡,對下嚴苛到骨頭裡。都是因為自己已經羞恥到塵埃中的自卑,在哭著喊著刷存在感的反應。」一句,可否能為我稍做解讀呢?

 

有意思的是,最近正準備寫《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影評,正好這篇留言提到,這篇影評也就有了方向和內容:

 

松子的一生看起來就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悲劇,因篇幅所限我們就不劇透了,讀者可以上網去看。

 

她善良、努力,擁有著奮不顧身、全情投入的感情;但是,她的努力和奉獻得到的不是男人的毆打就是被他們拋棄。

 

從貫穿全劇的「鬼臉」細節,我們都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一切問題根源:因為得不到父親的愛,而拼命犧牲自己想得到愛。

 

這個「鬼臉」是她逗爸爸高興的方式,卻最後淪為在遇到外界壓力時,她不自覺的自我保護。

 

這個「鬼臉」也就成了松子悲慘人生的標籤,並慢慢演化成了討好別人的謊言和煉獄。

 

松子毫無揀擇的讓自己投入到一個又一個男人的懷抱之中,因此,當她被男人毆打時,她才會說出這樣的話:「就算被打也比一個人孤獨好」。

 

於是所有人也都可以看到,因為童年時期沒有得到所期待的溫暖與關愛,對她一生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這種破壞性的影響,從根本上撼動了松子對於自身價值的確認,以及對女性角色的認同。

 

於是她一生都在討好每一個和她在一起的男人,把自己放得很低,毫無尊嚴,不斷的犧牲與奉獻,無論對方怎樣傷害她,她都會「忠誠」於感情,以此換取價值。

 

一個人如果沒有得到她所期待的愛與尊重,成人之後,她就會在向外不斷索取的同時向內否認自己存在的價值。

 

索取的越厲害,向內的自我攻擊就越強烈,期待通常都是無法被滿足的,因為期待是人類試圖改造他人的幻想。

 

當一個人的期待無法獲得滿足時,無論表現形式為何,其被隱藏起來的潛臺詞一定是:

 

我是不好的!越想要越得不到,越得不到就越痛苦,而越痛苦,就越想得到。如此,人生就與這個謊言糾纏在一起。

顯然這些觀點是一針見血的,但如果我們願意換一個視角,越過「鬼臉」的詭異,穿透慘烈人生看到生命的光彩。

 

因為更加明顯的是這部影片,還有另外一條奇幻的,不屬於這個世界的線索,就是關於饒恕、釋放、自由的探索。

 

注意到這個線索,這部片子最能夠讓人去思考的亮點:「上帝就是愛」就開始席捲而來,而這個真理才是整部電影真正的中心。

 

"原諒那些不可原諒之人,並去愛他們。那就是……上帝之愛。"

 

對阿龍來說,松子是他的上帝和救贖,看起來松子的愛是那樣耀眼而強烈,她付出自己的全部來照亮別人。

 

能用自己的悲哀的一生去救贖他人,或者試圖救贖他人,這種行為背後付出的勇氣和力量的確超越人類的理解。

 

我們甚至可以感受到,雖然這個世界對松子如此吝嗇,但松子卻能對生活充滿熱情;雖然這個世界對松子非常絕情,但她卻情願犧牲自己。

 

在這樣一部有超現實色彩的電影裡,松子走過的地方植物為她生長,花朵為她開放,世界為她歌唱。

 

她原諒每一個傷害過她的人,並且發自內心的愛他們;這不僅讓人無法理解,甚至會讓人產生更大的迷惑。

 

這種人真的存在嗎?導演到底想給我們說什麼呢?

 

揭開這個秘密的細節非常有意思,就是松子在活著的時候唯一沒有原諒的人是她的妹妹。

 

而她的妹妹,是全劇唯一一位沒有做出過任何傷害過她行為的人,卻是傷害她最深的人。

 

而這部電影最精彩,也是最有光彩的部分,就是松子死去,終於擺脫了沉重肉身的時候,她原諒了妹妹,一步一步走向天國的那個時刻。

 

我想導演在這裡面是帶有明顯的隱喻,人類如果沒有辦法理解永恆這個真理,絕對沒有可能解決創傷的問題。

 

上帝就是愛,祂的愛因為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死裡復活讓人類能夠理解和感受到。

 

自然,所有嘗到過基督之愛的人,願意為祂而活的人就能夠把這種愛傳遞出來!

 

導演的聰明不是直接把這個秘密讓松子表現出來,而是讓阿龍在與牧師的對話中顯明出來。

 

能夠感同身受的人立刻就會發現,凡是松子接觸過的人都被她的愛所融化,她的愛太過偉大,罪人阿龍甚至都承受不了。

 

看了不少影評,人們很容易看到原生家庭的創傷,卻很難看到上帝世人的愛,就好像耶穌死後那些嘲笑他的人,卻不知主是在用自己血為他們贖罪。

 

松子謎一樣的人生,站在地上來看是沒有辦法理解的,甚至會把她的一生誤解成,不幸的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

 

但這部影片卻給我們換了一個視角,從高天之上看著這個苦難的世界,只有嘗過主恩典滋味的人,才會理解。

 

人類真是一個渺小的生物,往往被局限在這個暫時的世界,就像迷途的羔羊,但為世人捨命的主,卻為每一個渴望被救贖的靈魂,預備好了一切。

就像留言中說到的,「只有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才會想要去尋找」,可見尋找是第一步。

 

 

這是主親自說的話,是對所有願意尋求之人的應許,更是祂確切的保證!

 

這就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聲音,那個尋找真理、渴望真相的呼聲,而這竟然也是上帝創造人類的時候,就已經預備好的恩典。

 

的確雞蛋裡的生命只有從內往外打破的才是活著的生命,而從外打破的就是死的。

 

這就是當這一束光會穿透自卑的陰霾,讓我們開始審視自己存在的價值,就證明是真理主動來找我們,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謙卑下來,承認自己需要被救贖!

 

這也許才是最困難的地方,因為自卑我們不願謙卑下來,因為沒有價值我們不願承認自己的罪性。

 

人類被阻擋在救恩之外的原因,就是因自卑而產生的羞恥感,以及因此拼命幻想自救的惡念。

 

但當我們放鬆下來,真正的抬頭仰望上帝的寶座,相信上帝的創造,感恩祂給我們的救贖,在這個瞬間我們就會被真理穿透。

 

不僅看清楚這個世界的真相,還能夠確認自己生命的寶貴,從此不再一樣!一切的創傷和苦毒,也就此完全被醫治和消滅!

 

上帝的恩典就在不遠處等著你,看到這裡的你是否願意尋找,並叩門呢?!

有問題請聯繫
微信ID:
tianluke_251869594

相關焦點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吸渣體「松子」一生被5個渣男拋棄,背後的原因是這個
    書裡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女主松子出生在日本一個普通的家庭中,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從小體弱多病的妹妹。由於妹妹身體不好,父親自然把更多的愛給了妹妹,對妹妹笑,一回來就跑上樓上妹妹。這一切讓松子感覺到了失落和被拋棄,她渴望父親多看她一眼,渴望父親像對妹妹笑一樣對她笑一下,然而父親對她只有嚴厲。
  • 在傾頹世界的鏡頭,我不配做人|《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這是改編自山田宗樹所著同名小說的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墓志銘。一個女人被嫌棄了一輩子,是因為貌若無鹽醜陋不堪,還是因為十惡不赦罄竹難書?都不是。回顧松子的一生,她是一個可惜可憐可悲的女人,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她太依賴外界的力量進行自我救贖了,以至於完全失去了自我。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正能量的悲劇,中島哲也用純真嘲諷生活
    燃燒自己去照亮別人,即使身處黑暗,也會因為這點光亮讓自身變得閃耀;而被用熱情照耀的人,會使他們原本暗淡無光的生活,燃起了一絲光亮,定格在流轉的歲月裡。《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導演中島哲也的作品,憑此片獲得第三十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提名),川尻松子飾演者中谷美紀則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此片2006年在日本上映,豆瓣評分8.9的高分電影。
  • ...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悲劇性人格:自我人格缺失,順從型人格...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於2006年上映,這部電影是由獲得第3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提名獎的中島哲也導演,影片開頭以典型的日式」死亡美學「來引起觀眾對於劇中人物悲劇命運的思考,是一部笑中帶淚的影片,以松子的死亡為開端,以松子的侄子的視角帶領我們走進松子的一生。
  • 我們都是川尻松子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已經是去年冬天的事情了。走過的人,總有意無意地踩到她的身上,還把鞋子在地上碾了又碾。於是人們說,看,這就是被嫌棄的松子啊。松子真的是被嫌棄的嗎?從什麼時候開始?誰在嫌棄著松子?我想了很久很久,把自己的心情抓成亂七八糟的樣子。似乎並沒有一個那樣固定又恰好的時點,也沒有人指著松子的鼻子說,喂,你這個異類,你該一個人去死。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生而為人,一定要愛自己,請別輕賤自己
    總之,隨著人物的經歷而無法保持平靜,這就是好書的魅力。松子,這個日本女性,可謂是可悲可嘆的一生。表面看去,她的每一步都是錯誤的選擇,可是細細深思,她的人生之所以悲劇,其實都可以找尋到根源。不可否認,他們都曾照亮過松子灰暗的人生,但僅僅都只有一段。其實,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女人,如何能讓男人真正愛她呢?
  • 那些原諒出軌的人,到底原諒了誰?
    但轉念一想卻有點心疼,是呀,成年人世界裡「愛自己」或者說「愛自己的尊嚴」是我們追求的體面,但當尊嚴位於你愛的人之前時,其實你最愛自己。「下次不出軌就行」,不就是掏心掏肺、毫無保留把自己交付出去的少年愛情麼?我們長大了,懂得保護自己了,卻也失去了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不抱希望得愛著他。
  • 愛可愛之人不叫愛,那只是正義
    今天,橡樹特別發送切斯特頓論異教與基督教美德區別的一篇文字。在其中,切斯特頓告訴我們,基督教雖然起源於異教,但它的美德卻與異教有著天淵之別,且存在著種種悖論。在基督教的三大美德裡,愛,是原諒不可愛之人;信,是難以置信之時心中依然有確據;望,則是在絕望之地仍有盼望。而這種看似矛盾的美德,才是那真正的浪漫,擁有了它們,你的人生也會五彩繽紛。願朋友們都能隨胖胖的老切,一起躍入基督教這一浪漫的所在。
  • 上帝愛我?上帝別愛我
    他說對我香水的味道很有印象,很淡很淡像我的人;問我是不是總與他乘一班地鐵;問我是否常常如此不作聲響。主啊,我想你也愛我,因此讓他對我充滿好奇,因此帶他來。-親愛的主,明天我將與他約會,感謝您。我常常會想,是否一切能夠如此順利。敬愛的主,偶爾我也會思考,您是否也需要一個愛人,愛世人的人,是否孤獨?世人愛您,多出於敬畏嗎?我不那麼明白。
  • 張靜初舞臺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見面會因疫情取消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被譽為影史經典,其原著小說經久暢銷,對松子的討論和解讀一直延續至今。舞臺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改編自其同名小說,由趙淼執導,《迴廊亭殺人事件》編劇唐夏娃改編劇本,張靜初出演松子一角。
  • 畫面感極強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感受中島哲也「美學式」魅力
    導語:《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中島哲也成就最高的一部影作,標誌著其拍攝風格和主題傳達能力的成熟化。中島哲也審視人性和兩性關係,警示女性要在愛中尋找自我和價值。他強調童年缺愛對我們一生的深刻影響,是選擇與過去和解、亦或向命運妥協,主角在掙扎,中島哲也也在掙扎,巧妙的是悲傷的故事經他之手,竟呈現出萬分柔情與溫暖來。
  •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吃肉!
    跟小味來一場肉肉的跨年之夜吧!各電視臺早已打響跨年之戰,今年的你會選擇哪家陪你跨年呢~是芒果臺還是番茄臺還是~但無論花落誰家,小味並不好奇,因為小味只希望有肉陪我,足已。大口吃肉,迎接新年吧!肉,是讓人最有飽腹感的食物之一,也是最有幸福感的食物之一,是小味最愛的食物之最。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吃肉吧!
  • 那些精妙到一句臺詞就是一部電影的文字!寫出來的人大概是天才吧
    在很多經典的電影當中不缺乏一些經典的臺詞,而恰恰是這些經典的臺詞從而塑造整部電影的靈魂,能讓人深深的記住電影的美好,在某一個瞬間聽見就能夠想起它。1、《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生而在世,我很抱歉。」《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改編自「社會派」大師山田宗樹同名原著小說,主角松子閱盡無數男人,經歷7次感情傷害,她是天使,也是魔鬼,因著欲望深陷泥沼,又高歌於塵世,用上帝之愛原諒無法原諒之人,演繹了愛與希望的絢麗浮世繪。「小時候,誰都覺得自己的未來閃閃發光,不是嗎?但是一旦長大,沒有一件事會遂自己心願。」
  • 12星座不可原諒的錯誤
    人的一生,多少都會犯一些錯。但是有的人,犯下的一些錯誤是不可原諒的。十二星座,又分別容易犯什麼錯誤,不被人原諒呢?
  • 書薦|關於愛、原諒與守護的故事
    故事裡的愛太多了,愛是作為護士,外婆對這世界的悲憫之愛,是作為朋友,艾沙對外婆的友情之愛,是作為外婆,對艾沙的親情之愛,是很多很多.故事裡處處都有溫暖,儘管誤解橫生,但總有愛來化解。這世界遠比你想像的要複雜,不斷的取捨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還好,我們都擁有愛,擁有愛的能力,擁有愛的方向。
  • 從社會角色解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一場輪迴的教育悲劇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導演中島哲也的一部經典作品,該片播出牽動了觀眾的千愁萬緒,特別是女性觀眾,總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不幸和松子相比,流幹了眼淚。但是不要和松子相比,她真正的悲劇來源於她在成長的每個階段角色定位模糊,一生是非不分。
  • MonkeySo總冠名的舞臺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上演,張靜初坦言...
    由張靜初主演,趙淼執導、蔣方舟擔任文學藝術策劃,MonkeySo總冠名的明星舞臺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於12月11日和12日在四川大劇院-大劇場上演。該劇改編自日本作家山田宗樹的同名長篇小說,講述了主人公「松子」曲折坎坷的一生。
  • 論電影色彩運用,我只服中島哲也導演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如果這個場景用冷色調處理,我們出於感性會更加同情松子,但導演並沒有這樣表現。這種暖色調的大量使用,使整個電影色彩給人的整體印象就是暖洋洋的。每當我們感嘆松子的經歷太過悲慘時,卻被高度飽和的暖色調帶來的溫馨感弄得不知道該流淚還是該歡喜。這應該就是色彩對電影主題的呈現,用黑色幽默來讚揚松子的人性光輝。設計師蔡啟仁先生曾說過:「人對色彩是相當敏感的,當他們首次接觸一件設計作品,最先攫取其注意力的就是作品的顏色,其次是圖像,最後才是文字。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從「邊緣型人格」角度,解析影片的意義
    亞里斯多德曾說過:"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就是神靈。"而松子就是典型的愛而不能得的野獸。在豆瓣有著8.9評分的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的一生都是被嫌棄的,一直追逐愛卻又一直被拋棄。面對著別人的傷害卻認為是他們的愛,享受著卻又隱忍著痛苦。
  • 川尻松子,一個只愛渣男的女人
    但徹也只看著自己的手掌,似乎遭受了人間不幸一般,怨憤地責怪松子。松子為之包紮之後,徹也抱住松子痛哭。「我這種男人不是很過分嗎?既沒有才華,又會對你動粗,又不去工作,根本不值得你對我好,我根本就是像螻蟻一樣的男人,你總是……」松子跑出門,去找自己的親人借錢,付出了與家庭斷絕關係的代價。當她回到住處時,徹也已經臥軌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