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 攝影 華小峰
每當看到清澈的構溪河,一種成就感便會在汪仁洪的心裡油然而生。汪仁洪是華西都市報南充記者站的記者,自2017年7月擔任南充市「記者河長」以來,他和同事們一起來構溪河巡河不下十次。
2017年7月,南充市總河長辦公室會同當地宣傳部門,在省市主流媒體中遴選出11名記者擔任記者河長,在全國率先建起記者河長工作機制,汪仁洪便是其中之一。
帶著媒體記者的視角去履職巡河
構溪河是嘉陵江流域的17條重要支流之一,過去曾遭受過嚴重的汙染,網箱養魚、機動船採砂、汙水直排、岸邊垃圾、水面漂浮物隨處可見。
汪仁洪(左一)接受四川在線記者採訪
「構溪河曾實施河長制工作以來,在各級河長的努力下,曾經被稱為『黃臉婆』的構溪河現在已經變身『美少女』,這其中也有我們記者河長的功勞。」汪仁洪回憶起幾年前的構溪河,打開了話匣子。
汪仁洪依然清楚地記得,2017年12月中下旬,天氣寒冷,他和另一位記者河長鄧成滿第一次到構溪河沿岸的幾個鄉鎮進行暗訪,就發現一處的汙水處理廠沒有運行。
「記者河長首先是要保持媒體記者的視角,在開展河長制工作過程中要講求方法和智慧。」汪仁洪說道。
王仁洪在閬中市境內的構溪河巡河
汪仁洪和鄧成滿要求工作人員帶他們查電錶,通過電錶倒查出汙水處理廠的運轉時間。他們發現,汙水處理廠實際運轉時間僅為他們上報時間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他們還發現了垃圾處理池汙水滲漏、河長標語公示牌不夠規範等問題。
走訪回來後,汪仁洪和鄧成滿把發現的問題寫成內參交南充市總河長辦。第二天一早,他們向閬中市市長、構溪河縣級河長當面通報。當天下午,閬中市總河長辦公室就發文要求立馬整改。十多天後,等他們再回訪時,問題已經得到及時整改。
「記者河長們發現、看待和表述問題的能力,是敏銳且獨到的。」南充市水務局局長王體剛表示,作為黨政河長、河道警長、民間河長之外的第四力量,記者河長通過講述河湖故事、記錄各級河長履職盡責情況、明察暗訪河長制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於河長制在當地的落地落實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篇特稿促成小鎮飲水問題破解
除了巡河,全市範圍內的湖、塘、庫、堰也同樣是汪仁洪和同事們巡查的對象,那裡也曾灑下過他們辛勤的汗水。
2018年5月,在營山縣的一次巡河過程中,汪仁洪接獲群眾提供的線索——營山縣孔雀鄉小學500多名師生和場鎮上的上千居民,吃了多年渾水丶黃水、泥水、腥水。
實地探訪過程中,汪仁洪了解到孔雀鄉場上居民有近 2000 人 ( 含鄉小學 500 名師生 ) ,1997 年開始吃自來水,自來水廠由私人業主黃某建設、營運。由於自來水廠採用的是慢濾工藝,再加上原水水質太差、工藝太落後、水廠附近道路施工等原因,導致自來水質量不高。
汪仁洪走進一家小吃店擰開水龍頭,譁譁流淌的自來水頃刻間散發出陣陣泥腥味。他先後採訪多位村民核實情況,又想辦法拿到了營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出具的孔雀鄉自來水不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報告。
掌握充分證據之後,汪仁洪連夜寫了一篇特稿——《四川營山孔雀鄉自來水多年渾濁暗黃 當地居民:想請書記、縣長來喝水》,稿件於當年5月20日在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發表後,引起了當時營山縣委書記和縣長的高度重視,經過多方努力,孔雀鄉場鎮自來水實現了水質達標並制定了後續解決方案。
「去年,我們南充市成立了記者河長協會,吸納了53名媒體從業人員入會,記者河長的隊伍在南充更加壯大了。」王體剛介紹,建立記者河長工作機制3年多來,全市記者河長在各級各類媒體刊發新聞稿件2000餘篇次,形成以問題曝光為主的《河長制工作內參》《工作快報》150篇,字數40餘萬字,曝光問題600餘個,促進各級各部門落實責任,積極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