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不一定為實,為何眼睛會欺騙我們?科學家在果蠅身上找到答案

2020-12-12 輕紅造了個白

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但是科學家卻告訴我們,眼見的也不一定為實,因為有的時候眼睛會欺騙我們。就拿下面這張圖來說,雖然我們潛意識裡都知道這是一張靜止的圖,但是為什麼在看上去的時候,它卻是像水波紋一樣起起伏伏的呢?

這種現象已經困惑了科學家們幾十年,他們一直在尋找能夠完全解答這個現象的科學理論,最後終於在小小的果蠅身上成功了,真的很不可思議。

其實這種視覺上的錯覺不僅僅是人類會有,我們身邊的小貓小狗也會被視覺錯覺所欺騙,認為靜止的東西產生了虛幻的運動。就連擁有兩隻複眼,8000多個單眼的蒼蠅也有這樣的錯覺。

於是科學家們試圖尋找人和動物的眼睛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然後他們得出結論,在很久很久之前,所有物種的眼睛都只有一種,是後來在不同的環境之下慢慢進化出了不同的功能,這很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

關於視覺錯覺的原因,科學家們有一些猜測,只不過科學只需要猜測還不夠,還需要實實在在的東西來證明。科學家對果蠅進行了一些實驗來證明自己的想法,他們在實驗臺上放了兩張圖片,一張是普通的圖片,另外一種是類似於我們平時看到的視覺錯覺圖,果蠅在飛上實驗臺以後,很明顯對這張「會動」圖片產生了反應,說明它也覺得這張圖片是在動的

在果蠅對圖片做出反應的時候,科學家觀察到果蠅的大腦中具有探測視覺運動能力的神經元相比其他神經元最快做出了反應,於是科學家動手把這些神經元切除,被切掉神經元的果蠅再看到類似的圖片時就沒有了反應,也就是說它的運動錯覺消失了,這說明視覺系統使得大腦內的探測運動的神經產生了錯覺

因此科學家得出結論,人類在觀察一些顏色對比度較高的圖片時,大腦在處理信息上會比較快,先是顏色較深的黑色、藍色、紅色等顏色,接著再是黃色、白色、淺色等顏色,然後再循環,我們的眼睛會在檢查物體時產生微小的無意識抽搐,大腦的工作速度過快,工作上就難免會「出錯」,錯誤的給負責探測視覺運動的神經下達了命令,因此就讓我們產生了物體在運動的錯覺。

相關焦點

  •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可能是虛,別被你的「以為」欺騙了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可能是虛,別被你的「以為」欺騙了 2020-11-30 1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展訊| 眼見不一定為實,設計師是這樣「欺騙」你的雙眼的
    展訊 | 眼見不一定為實,設計師是這樣「欺騙」你的雙眼的       [來源: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2018-07-08 01:21:55
  • 眼睛為什麼會「欺騙」我們?耶魯科學家在「複眼」中發現驚人線索
    有時候,我們的眼睛會欺騙我們,就比如:你看下面這張圖是靜止的嗎? 了解這些共享策略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理解人類視覺系統。」 通過將行為測量、沉默特定基因和神經影像學相結合,研究團隊得出結論:果蠅(黑腹果蠅)和脊椎動物一樣,會在靜止圖像中感知到虛幻的運動,它們具有與我們人類相同的基本大腦迴路,只是我們的更為複雜。
  • 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可能是大腦「錯覺」,眼見也不一定是真!
    眼見不一定為實,眼睛看到的事物,很有可能是大腦「錯亂」導致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一句話「眼見不一定為實」,為什麼這麼說呢?,現如今科技發達,處於信息化的時代,一些人在網上衝浪的時候,看到一些照片開始懷疑,到底是自己的眼睛出現了問題還是照片的問題,為何和自己眼睛看到的不一樣呢?紛紛開始懷疑自己的眼睛是否出現了問題。
  • 奇幻仙蹤:眼見不一定為實,曼達和小曼還是太年輕了
    在生活中,尤其在現在這個網絡發展極其迅速的年代裡,眼見的不一定就是真的,例如你看到一張照片,可能會聯想出各種想法,但這只是憑空想,有可能是有人故意斷章取義,放一張容易誤導人的圖片,來歪曲事實,讓人產生誤會,在現在這個年代裡,真的太平常了。事物的現象有真象與假象之分,假象不是對事物本質的如實體現。所以,眼見不一定為實。
  • 眼見不一定為實,老師看後哭笑不得
    因為美術生不僅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課成績,他們的專業課練習起來會更加的辛苦,經常要在畫室裡面練習10個多小時。並且,美術生「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真的很強,有的時候即便非常平凡的東西,也可以在美術生的手裡面變得煥然一新。這就是美術生的能力,並且美術生不僅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還有著一定的「以假亂真」的能力。
  • 視覺欺騙,眼鏡也會騙人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是有的時候眼睛也會欺騙我們。今天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個時候眼睛是怎麼欺騙我們的。這個橙色球是怎麼立在屋子上面的呢?按道理說它應該滾下來才對,但是它是怎麼立上去的呢?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它就是凹進去的,所以有的時候我們眼見的不一定為實,這樣不管怎麼扔小球,小球也是不會掉下去的啦,各位是不是不敢相信呢?被蠟燭燒過了雞蛋把它放進水裡面會怎麼樣呢?來看看下面這張圖吧!你會發現會有個氣囊把雞蛋包裹住一樣,感覺雞蛋大上了一圈,看起來更獨特了。
  • 50個欺騙我們眼睛的縮略圖
    不要相信你的眼睛,有的時候眼見不一定為實。有時候某些縮略圖因為尺寸較小,容易引起我們的錯覺,直到你打開它,才會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今天,我們挑選了一些最具誤導性的照片,它們會讓你在意識到自己被欺騙之前抓破了腦袋。而當你打開圖片的全尺寸時,你會有一個驚喜。
  • 眼見不一定為實,不要僅僅憑片面了解去評判一個人
    麗如是一位人人口中的正義女俠,如果公交車上有人手機開擴音,她會去告誡對方關掉;遇到有人在巷子裡逆向行駛,她會糾正對方,告訴對方這是危險的。有一次,她在咖啡館內看到有人用自帶的水壺喝飲料,她認為既然店內是禁止外食的,客人如果想喝其他飲料,就應該在店外喝完再進門,而不是躲在老闆看不見的角落喝。於是,她主動去告知對方:「這裡是禁止外食的。」
  • 陶虹徐崢:開放式婚姻的最大好處,就是「眼見不一定為實」
    徐崢的老婆是演員陶虹,此時不在他的身邊。02徐崢穿著藍色上衣,光頭。關鍵是,那圓圓的大肚子十分亮眼。好像懷胎的孕婦,快要臨盆的那種。網友紛紛調侃:「徐導注意健康,不要太胖喲。」「要減肥,太胖不好。」關注點,瞬間轉移。非常順理成章,而且也避免了更多不必要的猜測。不過,人到中年——發福也是成功男士的標配。
  •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不一定為虛,做人要做到心中有數
    人世間所有的事情都不一定有絕對性,我們對於世間的事情往往都覺得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只有眼睛看到的才是真實的,耳朵聽的一定是假的,我們往往都會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對於一些小人的挑唆,這句話確實非常可靠,但是有時善意的謊言可能僅僅僅停於表面,我們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往往會碰到一些人,
  • 眼見不一定為實,這兩個桌子一樣長寬,不信自己量
    如果要選擇一個最討厭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很多人都會選擇欺騙。畢竟欺騙很難讓人接受。很多人都相信自己,相信眼見為實,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有可能欺騙,但是自己不會騙自己。但其實,大腦也存在自我欺騙,很多時候大腦都欺騙了我們,而我們卻不自知。
  • 隨處可見的果蠅憑什麼幫助科學家拿下六次諾貝爾獎?
    我們更願意保護的是你喜歡閱讀、熱愛自然的心意。——《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提起果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們平時愛在水果上飛來飛去,時不時還給我們製造些「意外驚喜」↓  ↓  ↓一不小心吃出的果蠅幼蟲櫻桃、楊梅、桃子。。。
  • 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有句常用俗語,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是形容不要輕信傳聞,看到的才是事實。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是謂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那麼,眼見就一定為實嗎?其實也不盡然。比劉向更早的孔子,就曾說過,「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孔子的這句話是說,按理說,人們應該相信眼睛看見的,但是,親眼看見的也不一定是真實可信的。孔子為何有如此感嘆呢?原來這與他的一次親身經歷有關。
  • 月球表面為何不對稱?「忒伊亞」星球是根源,科學家終於找到答案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6月23日的科學報告指出,日前一個困擾科學家們多年的問題終於找到了答案,因為放射性元素在月球上分布不均勻,所以月球的表面才會出現明顯的不對稱性。同時,科學家也指出,對於月球的探索或許可以揭開太陽系衛星的形成之謎,同時也可以解答為何地球會在誕生不久就孕育出生命的問題。
  • 科學家揭示果蠅選擇「產房」的秘密
    「我們特地遴選了從0.25%到0.5%的瓊脂糖濃度進行試驗,基本上模擬了水果逐漸成熟的狀態。即便硬度的差異並不是很大,果蠅還是會準確地選擇它們最喜歡的『爛香蕉』,說明它們的機械感受系統非常敏銳。」張偉說。當一隻雌性果蠅站在一個有可能作為產卵場的地方時,她有很多器官可以感受到機械應力:腿足、唇瓣和產卵器。那麼,究竟是什麼在起作用?
  • 翡翠的顏色會越來越多?眼見不一定為實
    飄色翡翠會不會慢慢變成滿色翡翠?顏 色 不 會 變翡翠的顏色是怎麼形成的?其實這和它的成分有關,比如綠色的翡翠裡面含有鉻元素,鉻元素越多,翡翠就越綠,翡翠的形成需要數千萬年甚至上億年。如果有人告訴你翡翠的顏色會長大,會越來越多,那肯定是騙人的,這很可能是不良商家為了欺騙消費者想出來的噱頭,那為什麼還是有翠友覺得自己的翡翠顏色擴散了?
  • 睡眠可以增加大腦的可塑性,科學家從果蠅的研究中驗證了這個事實
    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再次強調了睡眠對大腦的意義——進行這項研究的科學家認為,睡眠是一種進化工具,增加大腦的可塑性,幫助動物去適應具有挑戰性的新環境。在這項研究中,來自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剝奪了果蠅的飛行能力後,他們發現這些果蠅是通過睡眠來適應無飛狀態的。
  • 你為什麼不上鏡?科學家解答:鏡中的你可能並非真實!
    你為什麼不上鏡?科學家解答:鏡中的你可能並非真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會有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恐懼症,比如恐高症,深海恐懼症,幽閉恐懼症,等等。而有一種鏡子恐懼症,指的是有種人害怕照鏡子。他們害怕鏡子中的人與自己可能會長得不一樣。
  • 果蠅的自白:我與諾獎得主們的那些事兒
    作者:葉子轉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臺我們果蠅這些年可露臉了不但是諾貝爾獎上的常客還得過2016年沃爾夫獎和菠蘿科學獎都是我的!現在培養果蠅還是這麼噁心1910年5月,摩爾根等待的突變出現了,在所有紅眼睛的果蠅中,有一隻果蠅的眼睛變成了白色。摩爾根把白眼睛隔離開來,培育出很多白眼睛。他用白眼睛雄性果蠅與紅眼睛雌性果蠅交配,結果很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