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否認曾幹涉華納決策:《信條》檔期不是我定

2021-01-11 中國青年網

諾蘭執導的《信條》的北美票房表現被認為影響了多家好萊塢大公司的未來決策

新浪娛樂訊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導,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近日對華納兄弟「明年全部17部電影將同步北美院線在流媒體上線」的決策做出批評,而他的《信條》的北美票房表現也引起討論。華納方回應批評時,同時談到了該片票房的影響;諾蘭方則澄清此前報導,表示《信條》的北美檔期是華納的決定,諾蘭也沒有表達要讓該片在北美影院可以復工後馬上上映的願望。

《信條》於9月3日起在美國上映,在新冠疫情下,那時美國許多影院、尤其是大影市城市的影院尚不被允許復工,或者允許的上座率很低(目前仍未全面復工)。信條現在全球票房3.6億美元,在通常來說諾蘭影片的大市場北美、英國,票房數字都不算理想,北美目前報5760萬美元。製作成本2億美元左右,普遍被認為要虧不少。

近日,在諾蘭對華納史無前例的新決策表示批評後,華納兄弟影業CEO Ann Sarnoff在外媒採訪中被問到「對諾蘭和別的好萊塢大人物的批評如何回應,是否會讓你們以後跟頂級電影人和演員們的談判十分困難」,她強調華納一直在與院線合作,明年的17部電影也在改為流媒同步上線的同時保持了院線上映,而不是像別的一些電影一樣不上院線、直接賣給流媒體或點播了,也談到了諾蘭的《信條》在北美疫情嚴峻的9月上映的發行經驗:

Sarnoff表示華納與電影院線一向是很好的合作夥伴,包括在夏天讓《信條》院線上映,「我們對於該片發行很高興,這部片子全球拿了3.6億美元票房,主要是國際票房,美國有6000萬美元。所以我們是真的在試著與院線合作,給他們現成供給,而我們現在的決定是給了他們17部2021年的院線新片,他們會有一整波的電影可以上映,所以他們會知道自己的生意能夠運作起來。

別的很多電影公司在搞拖延策略,把自家影片推到2021年下半年或2022年,而且實際上有35部電影已經直接數字上線了,賣給了流媒或視頻點播,我們不想這麼做,我們想讓電影以它們該有的方式在大銀幕上放映。」

Sarnoff強調在新冠疫情下,這個新發行策略是有創造性的,且能創造雙贏:院線有電影可上,還無法去電影院的那些美國觀眾可以通過HBO Max來看,華納也可以對這些電影進行更加充分的營銷,因為是在多個平臺進行。她也強調這僅是2021年的確定策略,因為2021年之後情況未知,而相信那時候已經克服疫情。華納會繼續與院線、電影人和演員及其經紀人們合作,同時觀察2022年之前是什麼情況。

而諾蘭方也對《信條》的北美檔期做出回應:有媒體在諾蘭對華納的決策提出批評後刊登了一篇文章,表示如果不考慮《信條》在北美的票房表現,諾蘭如今對華納決策的批評是有道理的,但是是諾蘭本人在今年3月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呼籲不要放棄電影院,希望觀眾在疫情結束後能回歸影院,且此後也堅持《信條》應該早日進電影院——該文章援引了今年7月的一篇媒體報導:消息源表示,華納想推遲該片原定北美檔期(7月17日)時,給了諾蘭一些檔期選項並陳述了經濟上的利弊,其中他們認為有利可圖的新檔期是8月7日,而諾蘭一度不太願意,表示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要成為北美影院復工後首先上映的大電影公司影片之一」,在院線可以開門的時候表現出對電影院的信念。一番討論後,諾蘭和華納最終達成一致,把《信條》推遲到7月31日。

(但這個新檔期沒堅持多久,此後美國疫情再度嚴峻,7月31日又改成了8月12日,最後改為了反常規的發行策略:《信條》從8月26日起首先在美國之外的全球70個市場上映,包括9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而在當時很多地方的影院還不被允許開門的美國,是從9月3日起在一些選定的城市上映。)

文章上線後,諾蘭的代理人對媒體回應稱:讓《信條》在9月初在北美院線上映是華納的決定,想要在困難時刻支持電影院線,而非諾蘭定的。而THR報導中提到的那次,情況是:華納在決定推遲該片原定7月17日的北美檔期後,給了諾蘭多個新檔期方案,都不晚於8月中旬。諾蘭沒有對任何華納提的檔期表達反對,也沒有表達過「要成為北美影院復工後首先上映的大電影公司影片之一」的願望。

其代理人也表示:諾蘭是支持《神奇女俠1984》在上北美院線的同天上線流媒體的,因為這個決定是與電影創作團隊和發行方協商後做出(有報導稱華納為此決策支付了主演蓋爾·加朵和導演帕蒂·詹金斯等人1000萬美元+作為補償,Sarnoff在被問到此事時沒有否認),而不是像明年的17部電影一樣,是華納在未告知合作方的情況下宣布同步上線流媒決策。

(孟卿)

(來源:環球網)

相關焦點

  • 受疫情影響,《信條》確認再次推遲上映,導演諾蘭曾對此不悅
    據媒體報導,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大片《信條》確定再次延期上映,北美上映時間推遲到8月12日。由於目前北美等地嚴峻的疫情形勢,這部電影遲遲未能上映,而推遲的消息卻一次接一次地傳出。目前,美國的疫情確診人數仍在上升,《信條》原本定檔7月17日,因為害怕上映後遭受巨大損失,於是決定將上映時間推遲到7月31日。有消息說,導演諾蘭對推遲上映感到不悅,這個時間已經是華納兄弟考慮到了他的情緒後確定的。如今,7月31日都無法上映,不僅是導演,劇組人員肯定也十分著急。
  • 2.05億美元成本,諾蘭新片全球票房出爐,華納影業將顆粒無收
    ——摘自諾蘭電影《信條》中的臺詞。「我一直在想,我們是他們的祖先,他們毀滅我們不也是毀滅了自己?」「這就提到了祖父悖論。」這句電影中的臺詞延伸至諾蘭新片《信條》,就會產生諾蘭電影票房悖論。諾蘭不拍《信條》,他怎麼知道會給製片方華納影業帶來虧損,如果他知道會虧,那麼,還會拍嗎?這種悖論我們此前是無從知曉的,只有上映之後,諾蘭才會真正明白,作為商業電影,它真的合格嗎?
  • 信條賠錢華納17部大片孤注一擲全砸上網!慘遭諾蘭炮轟
    回到今年9月,彼時迪士尼的《花木蘭》與華納的《信條》幾乎同時上映,但《花木蘭》在美國採取直接上線Disney+,不在影院上映的發行方式,引發了巨大爭議。今年因新冠疫情,《信條》北美上映3個月票房僅5760萬美元,全球票房3.6億美元,但這已經是疫情之後除了《瘋狂原始人2》外,表現最好的好萊塢大片了,但票房折戟沉沙,導致華納新策略。諾蘭是華納最忠實和最有號召力的合作夥伴,雙方合作了《黑暗騎士》三部曲、《盜夢空間》《敦刻爾克》《星際穿越》等片。
  • 諾蘭「失手」 華納兄弟坦言對《信條》票房不滿意
    全國影院復工後,好萊塢大片《信條》作為為數不多的新片,卡位上映。儘管頂著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巨大光環,本片最終的票房成績只能說一般。在出品方華納兄弟看來,甚至表示「我們沒法跟你說《信條》發行是成功的」。根據BoxOffice mojo資料,《信條》全球累計票房為3.4億美元,其中在北美本土僅拿到5250萬美元,不及中國內地的6640萬美元。要知道,《信條》的投資成本高達2億美元,加上後期的宣發等,其實等於勉強回本。
  • 諾蘭燒腦科幻片《信條》血本無歸:出品方華納被曝賠了1億美元
    日前,克里斯多福·諾蘭炮轟華納,稱後者決定把2021年上映的新片第一時間開放網絡點播的做法辜負了他們這些電影從業者,是大熒幕的噩夢。還不清楚諾蘭為何這麼激動,畢竟2021年他沒有新片交付華納。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諾蘭和華納按理說關係應當不錯,2005年的《蝙蝠俠》到今年的《信條》,都是華納投資出品。
  • 今天我不關心諾蘭的電影,我只想看他吵架
    今天不聊電影,來吃瓜,一個關於諾蘭和華納兄弟的大瓜。事件的起因是,12月3日,華納官宣了一份明擺著就是「搞大事」的決策。搞事情的華納,與被華納搞的「受害者」部分名單一覽。用了這麼多個very,是個人都能看出來諾蘭已經出離憤怒,諾蘭還說這個決策是華納對所有電影人的極大侮辱(insult)。「我們行業中一些最知名的電影人和最大的電影明星們在晚上睡覺前還認為自己是在為最棒的電影公司工作,早上醒來就發現他們是在為最爛的流媒體工作。
  • 《盜夢空間》要重映,《花木蘭》被「圍剿」,華納這波操作絕了
    美國疫情加暴亂的糟糕形勢令到華納影業做出了一波全新的新片檔期調整決定。所涉及的三部電影,都是成本過億的超級巨製。①《信條》原定檔期:7月17日調整檔期:7月31日被認為是救市大作的諾蘭新作《信條》,最終還是選擇了撤檔。幸運的是,新檔期沒有像《速度與激情8》那樣延遲一年,而是只延遲了兩周。
  • 華納老大確認:《信條》不會像《花木蘭》一樣線上點映
    本周最大的新聞之一是,迪士尼公司宣布,推遲已久的真人版《花木蘭》電影將登陸迪士尼+流媒體平臺,而不是傳統院線放映。這一消息讓粉絲們不禁擔心,是否會有其他電影也步此後塵,尤其是極有可能的《新變種人》和《黑寡婦》。
  • 時光早報:迪士尼「失控玩家」等片撤檔《怪物獵人》確定引進《信條...
    01.遊戲改編《怪物獵人》確定引進內地知名遊戲《怪物獵人》電影版宣布確認引進中國內地,檔期待定,並發布「敬請期待」新中文海報。米拉·喬沃維奇(《生化危機》)和託尼·賈(《拳霸》)主演,T.I.、梅根·古德、歐陽靖、迪耶戈·博內塔、朗·普爾曼等也出演,保羅·W·S·安德森執導,與喬沃維奇夫妻檔再攜手。
  • 《信條》檔期敲定,美國9月之後上映,中國內地上映時間待定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自從幾天前諾蘭新片《信條》撤檔後,這部今年最受關注的大片就一直讓人心心念念。7月28日,片方華納官宣:《信條》上映時間敲定,歐洲多數國家和韓國八月底最先上映,中國香港第二批上映,而中國內地和南美地區上映時間待定。
  • 華納17部新片將線上線下同時播映 遭《信條》導演諾蘭斥責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院線與流媒體之戰升級 華納17部新片雙平臺上映2020年,北美電影票房為22.8億美元,跌回上世紀80年代初的水平。眼下,傳統電影行業從業者擔憂的是,等到疫情消散,這個行業能否恢復到之前的局面。
  • 華納同步上映模式天怒人怨捅了馬蜂窩 看看大神諾蘭怎麼說
    非但如此,華納的這一政策在內部也不得人心,可以說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旗下藝人不滿,諾蘭直接開炮 當華納宣布《神奇女俠2》12月25日在北美影院和HBOMax同步上映後,該片導演派蒂·傑金斯和主演蓋爾·加朵就已經有了擔憂,因為按照原定的協議,一旦這部電影的票房超過某個界點,她們將有機會從票房中獲得後期利潤分成,如今這部電影在影院和視頻流媒體網站同步上映的話
  • 《信條》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上映時間檔期再次推遲
    《信條》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上映時間檔期再次推遲  據外媒,諾蘭新片《信條》檔期再度調整,原本多次調整後定為8月12日北美上映,現撤檔待定,預計將在接下來數天重新確定檔期及上映計劃。據悉,《信條》本來是北美影院復工後原定上映的第一部大片,原定7月17日北美上映,先後被推遲為7月31日、8月12日。
  • 華納兄弟取消院線窗口期惹眾怒:諾蘭怒斥,傳奇影業發律師函
    來源:澎湃新聞華納兄弟取消院線窗口期惹眾怒:諾蘭怒斥,傳奇影業發律師函澎湃新聞記者 揭書宜導演諾蘭怒斥了華納兄弟(Warner Bros)在2021年取消院線窗口期的決定12月8日,據外媒《獨立報》報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稱此舉「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混亂」,他指的並不是這一決定本身,而是它的突然宣布。此外,已經有電影公司決定對華納兄弟發出律師函。
  • 色盲/雙重國籍/校園愛情……《信條》導演諾蘭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他選擇在各種紀錄片的編輯部門工作,擔任過攝影機操作員、錄音師等工作,他在正規教育以外的世界,透過實務訓練精進他的相關技能,最終成為電影全才,可以hold住導演、編劇、攝影、剪輯以及製片等多項工作。據說諾蘭年輕時在劇組打雜,做攝影機操作員時,幹換膠片的活兒。
  • 看不懂諾蘭的《信條》,有罪?
    在諾蘭鼎鼎大名覆蓋之下,對《信條》抱著十二分的期待,但看完整部電影,瞬間懵逼了!就這? 得承認,作為一個每年三百多部觀影量的我來說,不甚惶恐,因為的確沒有看懂這部電影。事後又看了部分網友的影評,意見分歧很大,贊者高呼諾蘭的偉大,反對者則說《信條》是皇帝的新衣。
  • 諾蘭新片《信條》海外試映,湯姆·克魯斯激動分享觀看記錄
    儘管湯姆·克魯斯沒有參與到《信條》的出演,但他周一還是在倫敦參加了電影的試映會,對諾蘭的這一史詩般的間諜片投以支持。內部人士稱,華納兄弟公司滿足了這位演員參加《信條》口碑試映的要求。阿湯哥在個人社交媒體上講述了他的經歷,並附上了一段視頻——視頻顯示他在抵達影院時一直戴著黑色口罩。"大電影。大屏幕。愛死了。"
  • 30歲提名奧斯卡的導演諾蘭,20年後卻因《信條》被罵上熱搜
    諾蘭帶著《信條》回來了。 自這部電影於9月4日在影院上映之日起,無數諾蘭粉在各大平臺表達了自己的殷切熱情。 只不過引起轟動的同時,諾蘭更多的卻是招致了粉絲和觀眾的輿論爭議。
  • 諾蘭導演作品《信條》,你看懂了嗎?
    電影院看了一遍,B站看了一遍,各種解析看了個遍,明白了一個道理:果然《信條》不是那種多看幾遍就能懂的電影。相信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朋友。看了很多遍,還是看不懂《信條》,但是仍舊覺得一定不是導演的問題,一定是我太笨太膚淺。畢竟導演是諾蘭。諾蘭是誰?《盜夢空間》《記憶碎片》《星際穿越》《致命魔術》《黑暗騎士》的導演啊。
  • 解析《信條》:如何讀懂諾蘭「操控時空」的花樣
    映後解析《信條》:如何讀懂諾蘭「操控時空」的花樣?《盜夢空間》曾言:當你回想自己的夢時,是永遠記不得開頭的。從這個理論出發,《信條》中直至最後時刻方知事件「起始」的主人公(是的,他在片中的名稱就是The Protagonist 「主人公」),正是與導演一體、帶領觀眾跳入迷局的「造夢者」——而觀眾,則是影片「造夢者」諾蘭預想中的「夢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