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去年10月開站的「淘寶臺灣」還是沒能熬過這個冬天。在經歷罰款風波和「整改」鬧劇後,「淘寶臺灣」最終因不堪重負,選擇了放棄。15日上午,「淘寶臺灣」在官網發出一份「淘寶臺灣營運計劃調整公告」,稱經慎重評估後,將陸續關閉下單等前臺功能,平臺其他服務仍持續運作至12月31日,隨後正式下線。
「淘寶臺灣」在臺灣的遭遇並非孤例。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當局以各種藉口和手段,阻撓陸資赴臺投資,禁止臺灣業者與大陸相關企業合作,包括愛奇藝、騰訊視頻等陸資網際網路視聽服務均被禁止在臺灣落地。島內有識之士指出,「淘寶臺灣」難逃政治打擊,勢必引起其他在臺陸企恐慌,也升高了外界對臺灣的政治風險評價。
「淘寶臺灣」屢遭刁難
「淘寶臺灣」宣布下線的同一天,負責其經營業務的克雷達公司也發布聲明稱,「經公司慎重諸多評估後,考量市場環境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忍痛決議於今年12月31日23點59分正式停止在臺灣的營運。」
「淘寶臺灣」開站之時,適逢民進黨當局大肆炒作「陸資威脅」。為避免因陸資身份而被刁難,阿里巴巴以品牌授權方式,授權英商克雷達經營「淘寶臺灣」。在克雷達的股權結構中,阿里巴巴持股只有28.77%。按照島內原有規定,陸資佔比不超過三成的公司不算陸資。
未曾想,「淘寶臺灣」仍然難逃攻擊抹黑。2019年上線後就被民進黨「立委」扣上「摧毀臺灣電商產業」「使臺灣電商平臺無法與大陸公平競爭」等帽子。民進黨當局經濟部門為了將其拉入「黑名單」,甚至宣布修改「兩岸關係條例」,將把「陸資具實質控制力」的公司一律認定為陸資。今年8月,民進黨當局「投審會」認定克雷達背後的陸資阿里巴巴集團具有實質控制力,不但於開出41萬元新臺幣的罰單,還限期在6個月內「改正」。
阿里巴巴在臺灣可謂命途多舛。早在2001年,阿里巴巴就曾申請在臺灣成立公司,但未能成功。直到2008年4月,阿里巴巴在臺分公司才被臺當局許可。民進黨當局2016年上臺後,一度以「隱瞞陸資身份」為由對阿里巴巴開出罰單並要求其在半年內退出臺灣。
此番「淘寶臺灣」無預警「全盤放棄」臺灣市場,在島內引起不小爭議。產業人士警示民進黨當局,對於「淘寶臺灣」撤退千萬不要「沾沾自喜」,要戒慎恐懼、審慎看待。「陸資企業對政治風向特別敏感,當陸資一家家從臺灣撤退,意味在臺資產受到威脅」。
據悉,「淘寶臺灣」目前站上商品數量約3000多萬項。去年「雙十一」期間,「淘寶臺灣」下載量突破200萬,此後每月業績成長幅度約有15%-20%,且一直穩定向上。
排斥陸資得不償失
「淘寶臺灣」被迫宣布關停,只是近年來在臺陸資企業受民進黨當局政治打壓的諸多案例之一。
此前,臺經濟主管部門於8月18日發布消息稱,將在臺灣地區代理或經銷大陸地區的網際網路視聽服務(OTT-TV)納入商業禁止項目表。愛奇藝、騰訊視頻等陸資網際網路視聽服務均被禁止在臺灣落地。此項禁令已於9月3日起生效。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僅愛奇藝在臺活躍用戶數就有200萬,付費用戶近百萬,每月不重複登入人數超1000萬人次。臺灣聯合新聞網認為,此舉除了增加了民眾的「繞道成本」之外,毫無意義。「臺灣經濟部門一紙禁令把愛奇藝趕出臺灣,但觀眾只要動動手指,仍然能連上海外的愛奇藝,繼續付會員費觀賞琳琅滿目的陸劇、臺劇、韓劇、日劇及各國綜藝。」
關閉「淘寶臺灣」誰來買單?臺灣網友更是看得清楚。有人表示,「很多臺灣店家會在上面開店,折扣碼配下去很猛。」有網友擔心,「基本上淘寶下架,會看到臺灣一堆潮店跟日韓店跟著又有一波倒店潮。」還有人一針見血指出,「照樣大陸淘寶買爽爽,只是臺灣又少了工作機會,稅又少抽了,又有人要被解僱而已」。
網友評論截圖
臺灣「中國時報」評論稱,民進黨現在不斷升級對陸資的管制,就如同打出七傷拳,支持者叫好,但也造成自己「內傷」。畢竟一味趕走陸資、類陸資,既有損本地就業、稅金,與直接的服務,更可能傷及臺灣經濟投資活力,可謂得不償失。
據了解,今年1月至7月,兩岸貿易額1349.4億美元,同比增長8.7%,臺灣所獲順差超過700億美元。大陸企業在臺聘用員工近25000人,每年納稅超過12億新臺幣。
國民黨民意代表費鴻泰奉勸民進黨當局深思,他表示,臺灣今年在兩岸經貿活動中的收益可能高達千億美元,比馬英九執政時代還高,如果仍要隨著美國的腳步搞花樣,最後受傷的只怕還是自己。
「反中仇中」或引恐慌
淘寶、愛奇藝等陸資企業在臺灣,不僅方便千萬臺灣民眾,更提升島內服務業水平,民進黨當局為何總是窮追不捨?「中國時報」此前發文稱,自美政府開始對大陸實施經濟制裁與打壓後,民進黨當局就呼應美國對陸資企業的嚴格審查,對大陸企業與兩岸經貿往來升高限制。
有分析指出,臺灣並非不需要外來投資,只是對民進黨來說,排斥刁難陸資方便自己製造「反中仇中」氛圍,進而從中漁利。自2009年臺灣開放陸資入島以來,就對陸資諸多限制。迄今在臺的陸企投資只有1674項、23.35億美元,平均每年約160項、2.2億美元。相較之下,大陸開放臺商投資30年來,臺資投資大陸超過3000億美元。島內業界抱怨說「我們的錢可以去(大陸),卻不讓人家(大陸)的錢來,(臺灣)不是很笨嗎?」
據了解,在入島的陸資中,超過八成集中在服務業,僅在今年第一季就僱用2.4萬個臺灣本地員工,為臺灣創造不少工作機會。淘寶臺灣倘若被迫離臺,大批臺灣民眾在淘寶臺灣開設的網店將不得不結業。
相對於「淘寶臺灣」撤離帶來的直接損失,島內業界更擔心「反中仇中」氛圍引起其他默默在臺耕耘陸企的恐慌。阿里巴巴作為一家國際化路線較為成熟的企業,已經針對在臺業務可能的風險進行對應的操作。即使如此,「淘寶臺灣」仍難逃過政治打擊,連時任臺「經濟部長」的鄧振中都曾感慨,臺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對阿里巴巴下逐客令的地區」。
針對民進黨當局嚴審、限制陸資赴臺投資,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此前回應表示,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是造福兩岸同胞的生命線,給廣大臺灣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無法改變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大勢,只會壓縮臺灣的發展空間,斷送臺灣的發展機遇,損害臺灣民眾的利益福祉。(海外網 王法治 張敏)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