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交近攻的歷史透視:大國周邊的小國存活之道!

2021-01-21 世界史圖鑑

很多人都把國家分成大國和小國,但是在一個社會基本秩序得以構建的世界裡,大國和小國之間的差距,在政治問題上,並沒有那麼麼明顯,大國確實可以有很多的撲克牌可以打,但是小國也並不意味著只能忍氣吞聲,尤其是個小國在與自己接壤的大國之間的各種利益糾紛,矛盾分歧之中,小國總是害怕大國侵佔自己的利益,這種利益的侵佔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在正常交流溝通的過程當中積累的,甚至有可能是大國為了打開市場而善意的將小國接納進來,本質是想要共同發展,但是由於你家大業大,也會導致小國的資源流失,這必然會導致弱小國家的反抗,而弱小國家反抗最直接,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與遠方的大國強國搞一個聯合。

這可以說的上是人類政治史的慣例,不論俄羅斯蘇聯也好,還是中國日本也好,或者是美國也好,周邊的國家,其實都對你抱有一種警惕,就好像在地鐵上,一個大塊頭肌肉的國際搏擊冠軍和一個文弱的書生,即便冠軍並沒有任何圖謀,只是想坐在那裡,但是文弱書生的地方也會被擠壓的不像樣子,對於文書生而言,他也知道大塊頭並不是刻意的要給自己難堪,但是心中的一種牴觸情緒是一定存在的。

很多人都把小國的遠交近攻,理解為弱國領導人的一種野心和不安分,但其實這種野心和不安分都是來源於他對於自己國家受到阻礙的認知,其實美國為此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對盟友進行援助,通過國家援助的形式,將不經意間小國流失的資源再以部分回報的形式填補給這些國家,從而維護美國霸權,而且這種做法並不是美國發明的。

早在遙遠的波斯帝國以及我們的秦漢帝國時期就已經出現,這種做法並且十分常規,這也是霸權主義國家為什麼要負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維護社會秩序的原因以及代價?但是弱小的國家在每一個歷史的關鍵時刻都是牆頭草隨風倒,一旦有更強大的國家,一旦有給小國更加優惠待遇的國家,那麼他們是絲毫不會懷疑,並且限制自己投入新陣營的決心。

當然,對俄羅斯來講,也出現另一種情況,那就是在蘇聯時期,整個政體對於周邊的國家吸血程度太深,並且不斷壓制當地的民主改革和經濟改革,尤其是經濟改革,從而導致蘇聯解體以後,很多國家都無法正常生存,只能加速抱大腿,並且進入國際市場以後才知道過去的自己被玩的有多慘?對於蘇聯的繼承者就更加怨恨,而俄羅斯為了能夠保證自己的戰略利益,在無法結成真正獨立國協的情況之下,必然要取一些,在周邊小國看來十分強硬的手段,這更招致了更多國家的牴觸情緒。

但是如果講和平崛起,和平發展又談何容易?所謂的和平,無非就是在政治外交和軍事上,不用強力手段壓迫周邊國家而已,但是在經濟和文文化上,你一家獨大,也會損害這些小國的發展利益,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的文化雖然體量不足,但是他們也絕不可能否認自己甘心屈居於人下,或者自己被你同化,尤其是在民族國家時代來臨以後,這種心情就更為迫切。

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塑造民族自尊心,必然以自身的文化和經濟發展為主,而不可能像曾經的朝貢體系一樣,成為一個碩大體系的附屬品,這必然會導致大國周邊的小國,對於大國的一舉一動,更加敏感,而海外大國為了增強自己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加強自己的戰略部署和戰略意圖,必然會向這些國家伸出橄欖枝,而且海外大國的各種能力和幫助,甚至包括援助,對小國而言,是樂見其成的。小國並不會完全站在某一個國家的對立面,但是自然有個先後區分,也會在不同的領域與不同的大國展開合作和競爭。

相關焦點

  • 從納卡地區衝突,看小國、中等國家和大國的生存之道
    而我們將眼光從衝突中抽離出來,站到高加索局勢上,看看小國之間的衝突,區域大國之間的博弈,世界性大國的事件處理。小國之間的衝突,就是指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國的衝突就是領土之爭和利益之爭。小國之間的血海深仇會釀成邊境小摩擦,但是他們沒有底氣和能力獨自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所以需要在周邊強鄰找支持者,給己方陣營壯士氣。
  • 羅馬已成為「過去式」,到底是什麼消磨歐洲小國人民的「大國情懷」?
    而現在的羅馬人民族深知歷史原因,所以對今日的羅馬小國中的大國情懷根本毫無正意。奧地利所謂的大國光榮,那是屬於哈布斯堡的,不是屬於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完蛋之後,奧地利就一直在為維持獨立的地位而做鬥爭。話說回來,其實每一個國家負責任的政治家都應該基於本國現實來實現國家的最大利益。而不是一味的理想化。現如今歷史上的大國,瑞典,丹麥,奧地利等歐洲大國,都已經實現了基於本國現有的國家利益下的最大化。但對於周邊的小國而言。
  • 小國的悲哀:敘利亞的無奈選擇,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阿拉伯之春 敘利亞內戰:陷於戰亂的小國 敘利亞是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阿拉伯世界心臟地帶的國家,自古這塊地區都是大國逐鹿
  • 這才是小國的生存之道
    其實這也不能怪越南,越南本來就是個小國,在歷史上長期依附於我國,在相當長時間的歷史中,還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從古代開始,越南人就很懂得小國的生存之道。蘇聯解體之後,越南一度變得很迷茫,他們不得不重新找大腿,又和東方大國存在著領土糾紛。作為一個小國和弱國,他們非法佔有了東方大國的島嶼。為了保住自己的非法利益,他們如果繼續堅持與美國為敵,與西方世界為敵的政策,那麼它們在國際社會上的生存空間將會被東西方兩大強國無限壓縮。
  • 小國能不能主動投入大國懷抱?墨西哥想加入美國嗎?
    小國能不能主動投入大國懷抱?墨西哥想加入美國嗎?這個問題,實在是不太懂國際關係邏輯。當今世界的國際關係基本趨勢是,國家想分裂容易,想合併太難了。去觀察歷史,幾乎所有的國家合併,都是戰爭的結果。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所謂的國家合併,基本上都是大國吞併小國。有沒有小國家主動併入大國的?當然也有!正如我們常講一句俗話「上趕的不是買賣」,小國主動併入大國,有時候甚至比大國吞併小國造成的後果更差。
  • 一戰後很多歐洲小國,都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大國夢,這是怎麼回事?
    不過這其中有幾個小國,卻有著一個不切實際的大國夢,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戰後芬蘭獨立了,但在芬蘭有很大的一個聲音,那就是將歷史上所有芬蘭人的領土都集中在一起,這就是大芬蘭主義。在1947年的巴黎和平條約籤署後,大芬蘭主義理想不再被提起。
  • 道德經,大國下流
    我們接著來學習道德經第六十一章,先看一下原文,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 經濟大國、土地小國,曾經的大國汶萊怎麼丟掉97%土地面積的
    經過近代的改革後,世界上大多國家都從原來的君主專制改為共和等民主制度,不過位於東南亞的一個土地面積僅有5765平方公裡和42萬人口的小國汶萊,卻是當今少有的君主制國家。
  • 印度正在大國崛起,為什麼美國不圍堵反而不斷對印度示好呢?
    美國人應該是在玩遠交近攻的戰略!!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著名戰略家範雎幫助秦昭王定下了遠交近攻的策略,從此以後,秦國將主要的進攻目標放到了韓、趙、魏身上,又交好距離更遠的燕國和齊國,從而破壞了山東六國的合縱策略,從此以後秦國統一的步伐加快了,終於在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
  • 歐洲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袖珍國家,還不會被大國吞併?
    沒有能力吞併 當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奇怪,擁兵幾十萬的大國為什麼沒有能力吞併常住人口不足十餘萬的小國? 就拿典型的摩納哥和梵蒂岡為例。
  • 古國探索 揭秘千年古國小邾國的生存之道
    其中,小邾國又稱郳國,是西周晚期至戰國時期地處齊、魯、宋、楚等大國之間的諸侯國,位於今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東江村。  【解說】10月12日《大君有命 開國承家—小邾國歷史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共展出包括棗莊市博物館、山東博物館選出文物以及棗莊大韓村、橫嶺埠出土文物共計140件(套)。隨著這批文物的展出讓這個古國的歷史文化面貌第一次完整的呈現在民眾面前。
  • 中東最牛的小國:面積不如海南省大,科技領域卻比肩很多大國
    中東最牛小國:面積不如海南省大,但科技領域與許多大國並駕齊驅。全世界有197個國家和36個地區,我們熟知的國家也許只有那個,如果一個國家想讓全世界都知道的話,經濟力、軍事力、科學技術等全世界都需要關注的地方,今天是小編,介紹一下中東最牛的小國,這個國家在科學技術領域可以和很多大國相比。
  • 《道德經》60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61章 大國者下流
    《道德經》60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原文: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 小國遭入侵被割走80%土地,事後發現寶藏今富得流油
    因此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只有軍事力量足夠強大,才能在國際上獲得話語權,否則只能成為大國的犧牲品。在歐洲有這樣一個國家,因為夾在強國中間,導致自身安全經常受到威脅,甚至不斷被大國支配,圍毆,到最後直接割讓了80%的領土,成一個彈丸小國,但其不僅沒有衰落,反而因為發現寶藏,使得如今國民富得流油。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周邊外交理念的文化淵源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惠」就是要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同周邊國家開展合作,編織更加緊密的共同利益網絡,把雙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讓周邊國家得益於我國發展,使我國也從周邊國家共同發展中獲得裨益和助力。「容」就是要倡導包容的思想,亞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發展,所以要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和更加積極的態度促進地區合作。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 老子講用兵之道的幾個核心觀點是什麼?
    老子主張治國不以兵強於天下,經文中說:「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天下。」這是因為用武力稱雄長就違反了無為之道。 他進一步指出,兵器是不祥之物,雖然也有不得已而用它的時候,但即使打了勝仗也不能美化它。他說:「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以道佐人主者是不會輕易用兵打仗的。 因為領兵打仗,就要殺人,同時自己人也要被殺,所以戰爭給自己和他人都會帶來災難。雙方交戰,無論勝負,雙方都要有傷亡。
  • 樓蘭一個西域小國,犯了什麼錯,讓人直呼:不破樓蘭終不還
    也許是代指,樓蘭泛指周邊眾多的少數民族強敵。可是當時唐王朝的強敵眾多,為何偏偏選取了一個已經覆滅的西域小國呢,而且曾經西域三十六國,國度眾多,王昌齡緣何看上了樓蘭呢?其實不僅僅是王昌齡對樓蘭心懷不滿,在樓蘭未曾被滅的時代,樓蘭也是一個不招人喜歡的西域小國。樓蘭這個在後人眼中無比神秘的國度,其實就是一個反覆橫跳的蕞爾小國,不講信用,被人唾棄。
  • 越南是小國嗎?其實你不知道它有多大
    我們常說越南是小國,單純拿國土面積跟我們比較肯定是小國,但如果從國土、人口、軍力、資源、經濟、歷史等方面綜合來看,其實越南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小國。我們可以看下面的數據: 1.
  • 周圍大國虎視眈眈,夾在中間的小國為何存在500年?原因讓人深思
    導讀:黃河,中國的母親河,孕育出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烙印在大地上的「幾」字,猶如中華民族的脊梁,撐起了一部歷史大劇的恢弘舞臺。從春秋早期開始,在黃河的中下遊,一個原始小國開始出現,並在今後的500年間縱橫決蕩,甚至最終導致春秋、戰國的興衰更替。
  • 彈丸小國新加坡怎麼逆襲?被迫獨立後,靠嚴格治理成小城大國典範
    "彈丸小國"四字對新加坡確為實至名歸,其在崛起時,充分發揮貫通亞洲、歐洲和澳洲的海上交通要塞的位置,以小城之身行大國之事,被迫獨立後,新加坡靠著嚴格治理發展成了小城"大國"的典範,而它到底是怎麼逆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