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這是高加索山脈的腹地,這是一塊世界邊緣的地方,這裡人煙稀少卻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土地貧瘠卻富含一些重要資源,這裡地理環境並不好,唯有雪山和草原與狹窄的河谷,可在2020年9月末卻因為一次真槍實彈的衝突,將這個不為人知的地方展現在整個世界面前,那就是納卡地區,全名納戈爾諾和卡拉巴赫。
這事關兩個不大的民族,苦難的亞美尼亞人和較富裕的亞塞拜然人。這裡的對立自羅馬帝國時期便開始,亞美尼亞位於羅馬帝國勢力影響範圍的最邊緣,皈依了基督教。而高加索東邊的亞塞拜然則沒有受到羅馬帝國的影響,因為油氣豐富,可以形成天然不滅的火,被波斯的拜火教譽為聖地,自此受到了來自中東地區的影響,亞塞拜然意思就是火的國家。而納卡地區這一時期是屬於亞美尼亞的。
後來,阿拉伯帝國崛起,佔領了整個高加索,亞塞拜然很快皈依了伊斯蘭教,而亞美尼亞在阿拉伯之下就顯得比較被動。後來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崛起,伊斯蘭世界的又一個大國全面佔據這一地區,奧斯曼帝國可就沒這麼好說話,對亞美尼亞人極為殘忍,對亞美尼亞人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包括將亞美尼亞人趕入大沙漠,造成數十萬亞美尼亞人死亡。而納卡地區也被劃給了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人漸漸被趕出納卡地區,亞塞拜然人佔據了納卡地區,成了主體民族。
數百年後,奧斯曼帝國衰落,強大的北極熊沙俄帝國南下,趁勢將勢力延展到了高加索深處,而俄羅斯帝國必然會偏向於信仰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於是納卡地區又重回了亞美尼亞懷抱,亞美尼亞人重新回到了納卡地區,趕走了亞塞拜然人。
緊接著,一戰到來,英國人佔領了土耳其,為了討好阿拉伯,將納卡地區又劃給了亞塞拜然。緊接著蘇聯南下,將高加索重新囊括在自家疆域內。但是這時高加索地區的矛盾仍在,於是打包將高加索三國作為高加索地區加入蘇聯,但是矛盾並沒有因此而解決,而兩邊討好的蘇聯先是將納卡地區劃給了亞美尼亞,而後沒過幾年,又給了亞塞拜然。不過當時迫於蘇聯強大,誰也沒有說什麼。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蘇聯深陷阿富汗,國內矛盾重重,邊境就沒有想像中的安穩,納卡問題又重新有了爭端。幾年後,隨著蘇聯解體,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獨立,納卡因為主體民族是亞美尼亞人,不願加入亞塞拜然,於是內部公投獨立,成立了所謂的納卡共和國(只有亞美尼亞人承認)。隨後就進入了動亂時期,爆發了地區大規模衝突,最後在俄美法三國的主持下,維持現狀,全面停火。
到了2016年左右,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撕毀停火協議,在邊境摩擦,造成了大面積的人員傷亡。2020年,雙方衝突升級,雙方劍拔弩張,漸有區域戰爭的苗頭。
而我們將眼光從衝突中抽離出來,站到高加索局勢上,看看小國之間的衝突,區域大國之間的博弈,世界性大國的事件處理。
小國之間的衝突,就是指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國的衝突就是領土之爭和利益之爭。小國之間的血海深仇會釀成邊境小摩擦,但是他們沒有底氣和能力獨自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所以需要在周邊強鄰找支持者,給己方陣營壯士氣。然後還要參照世界大國給的指示,在大國能接受的範圍下,解決爭端。
中等國家,也就是區域大國,在所屬區域有一定的發言權和相對強大的實力。而高加索地區的區域強國,就是土耳其和伊朗。由於屬於近鄰,土耳其和伊朗不會允許邊境發生不受自己控制的大規模的武裝衝突甚至是戰爭。更不允許有國家破壞周邊的政治生態平衡,一般這些區域性大國都是世界性大國的爪牙,又是區域性的大哥。而同一區域的話,有伊朗和土耳其兩個大國,就涉及到站隊問題了。亞美尼亞和土耳其也有血海深仇,所以屬於伊朗一派;而亞塞拜然更加西方化,受歐盟影響更多,所以屬於土耳其一脈。而己方的小弟被欺負,大哥自然要明裡暗裡支持,這就引發了伊朗和土耳其的暗中角力。
而這些區域性大國又屬於世界性大國的區域代理人,伊朗自然是老大哥北極熊的追隨者,而土耳其則又是北約的小亞細亞橋頭堡,還有法國的介入。所以,這裡又有了俄羅斯和北約的相互掣肘,而大國的格局就不一樣了,看得比較長遠。法國作為五常,也有維護世界安全的責任,大國嘛,肯定表面是要維護正義,支持和平的,所以俄羅斯和法國都積極闡述著和平使命的願望。而至於背地裡出手解決嘛,這倆安理會五常級別的大哥自然不會親自出手,落下幹涉他國內政拉偏架的世界罵名,於是就私下暗示區域代理人出面解決爭端,所以就有了土耳其和伊朗的出手牽扯。
這就有點像早期香港黑幫片中的場景,小弟愛鬧事,沒事就要製造點小摩擦。小頭目自然會袒護己方的小弟,明著支持和出手相幫。而大頭目解決這些事,肯定會暗中指使手下照顧,不會讓自己的小弟吃虧。而後,請對面幫派的大頭目喝茶,然後商量和平解決,基本就是這個模式。畢竟大哥好面子,在事情沒有分出對錯前,他不方便出面拉偏架。
所以,生存形態就是,小弟愛鬧事,為了自己利益會大打出手,隨著事情發展會聽小頭目的,小頭目則在大頭目規定的範圍下亮肌肉,支持小弟,大頭目則是拿著代表和平的「聖經」,暗中指使小弟,坐等事態發展到無法控制,再親自出手。
回到納卡衝突事件,在於所謂的「老大」之間,也是存在實力差距的,高盧雄雞法國再軍事上自然比不上魁梧的北極熊俄羅斯,而且此事就發生在俄羅斯的家門口,甚至是以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內,所以理應是最應該出手解決此事的大國。更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短期內解決爭端的大國。
然而俄羅斯對此卻並沒有表現出明確的態度,雖然可能暗中指使伊朗支持亞美尼亞,但是卻事先聲明了中立。那麼問題來了,俄羅斯為什麼不出面解決家門口的爭端呢?其實有兩方面原因,俄羅斯打心底是想支持小老弟亞美尼亞的,畢竟亞美尼亞直面中東,也有俄羅斯的駐軍,而且納卡的豐富資源歸屬於亞美尼亞對俄羅斯更好。但是俄羅斯與亞塞拜然也有利益關聯,亞塞拜然作為裏海沿岸的大國,雖然與歐盟比較密切,但是同時也受著俄羅斯的影響,俄羅斯有很多軍事設備駐紮在亞塞拜然。所以俄羅斯只能希望兩者和平相處,而兩國之間的爭端,也沒有到需要俄羅斯出手的地步。
還有一點,法國並不是唯一一個大哥,這裡還牽扯著北約,土耳其之外,還有一個真正的大哥北約,北約還沒有出手,俄羅斯不敢貿然行動,畢竟英美的態度比法國的態度重要得多得多。
總體而言,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衝突,或者說是納卡衝突,最後的結果應該還是會在短期內維持現狀,衝突不會鬧很大,都會在世界大國的控制範圍內,俄羅斯必然不會允許家門口兩國發生一次大戰。最終的結局又是不了了之,而真正能解決問題的,還是要靠納卡飽受戰亂的人民的努力,只要這幾十萬人堅持民族獨立,亞塞拜然估計到最後也只能知難而退,雙方達成協議,亞塞拜然收回部分原有土地,納卡共和國獨立後,或加入亞美尼亞,或自主建國。
不過興亡皆是百姓苦,還是希望區域和平,當地百姓避免無謂的傷亡,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