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納卡地區衝突,看小國、中等國家和大國的生存之道

2020-12-26 俇攘

民族這是高加索山脈的腹地,這是一塊世界邊緣的地方,這裡人煙稀少卻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土地貧瘠卻富含一些重要資源,這裡地理環境並不好,唯有雪山和草原與狹窄的河谷,可在2020年9月末卻因為一次真槍實彈的衝突,將這個不為人知的地方展現在整個世界面前,那就是納卡地區,全名納戈爾諾和卡拉巴赫。

這事關兩個不大的民族,苦難的亞美尼亞人和較富裕的亞塞拜然人。這裡的對立自羅馬帝國時期便開始,亞美尼亞位於羅馬帝國勢力影響範圍的最邊緣,皈依了基督教。而高加索東邊的亞塞拜然則沒有受到羅馬帝國的影響,因為油氣豐富,可以形成天然不滅的火,被波斯的拜火教譽為聖地,自此受到了來自中東地區的影響,亞塞拜然意思就是火的國家。而納卡地區這一時期是屬於亞美尼亞的。

亞美尼亞高原
納卡衝突

後來,阿拉伯帝國崛起,佔領了整個高加索,亞塞拜然很快皈依了伊斯蘭教,而亞美尼亞在阿拉伯之下就顯得比較被動。後來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崛起,伊斯蘭世界的又一個大國全面佔據這一地區,奧斯曼帝國可就沒這麼好說話,對亞美尼亞人極為殘忍,對亞美尼亞人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包括將亞美尼亞人趕入大沙漠,造成數十萬亞美尼亞人死亡。而納卡地區也被劃給了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人漸漸被趕出納卡地區,亞塞拜然人佔據了納卡地區,成了主體民族。

數百年後,奧斯曼帝國衰落,強大的北極熊沙俄帝國南下,趁勢將勢力延展到了高加索深處,而俄羅斯帝國必然會偏向於信仰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於是納卡地區又重回了亞美尼亞懷抱,亞美尼亞人重新回到了納卡地區,趕走了亞塞拜然人。

緊接著,一戰到來,英國人佔領了土耳其,為了討好阿拉伯,將納卡地區又劃給了亞塞拜然。緊接著蘇聯南下,將高加索重新囊括在自家疆域內。但是這時高加索地區的矛盾仍在,於是打包將高加索三國作為高加索地區加入蘇聯,但是矛盾並沒有因此而解決,而兩邊討好的蘇聯先是將納卡地區劃給了亞美尼亞,而後沒過幾年,又給了亞塞拜然。不過當時迫於蘇聯強大,誰也沒有說什麼。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蘇聯深陷阿富汗,國內矛盾重重,邊境就沒有想像中的安穩,納卡問題又重新有了爭端。幾年後,隨著蘇聯解體,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獨立,納卡因為主體民族是亞美尼亞人,不願加入亞塞拜然,於是內部公投獨立,成立了所謂的納卡共和國(只有亞美尼亞人承認)。隨後就進入了動亂時期,爆發了地區大規模衝突,最後在俄美法三國的主持下,維持現狀,全面停火。

邊境衝突
區域形勢

到了2016年左右,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撕毀停火協議,在邊境摩擦,造成了大面積的人員傷亡。2020年,雙方衝突升級,雙方劍拔弩張,漸有區域戰爭的苗頭。

而我們將眼光從衝突中抽離出來,站到高加索局勢上,看看小國之間的衝突,區域大國之間的博弈,世界性大國的事件處理。

小國之間的衝突,就是指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國的衝突就是領土之爭和利益之爭。小國之間的血海深仇會釀成邊境小摩擦,但是他們沒有底氣和能力獨自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所以需要在周邊強鄰找支持者,給己方陣營壯士氣。然後還要參照世界大國給的指示,在大國能接受的範圍下,解決爭端。

中等國家,也就是區域大國,在所屬區域有一定的發言權和相對強大的實力。而高加索地區的區域強國,就是土耳其和伊朗。由於屬於近鄰,土耳其和伊朗不會允許邊境發生不受自己控制的大規模的武裝衝突甚至是戰爭。更不允許有國家破壞周邊的政治生態平衡,一般這些區域性大國都是世界性大國的爪牙,又是區域性的大哥。而同一區域的話,有伊朗和土耳其兩個大國,就涉及到站隊問題了。亞美尼亞和土耳其也有血海深仇,所以屬於伊朗一派;而亞塞拜然更加西方化,受歐盟影響更多,所以屬於土耳其一脈。而己方的小弟被欺負,大哥自然要明裡暗裡支持,這就引發了伊朗和土耳其的暗中角力。

而這些區域性大國又屬於世界性大國的區域代理人,伊朗自然是老大哥北極熊的追隨者,而土耳其則又是北約的小亞細亞橋頭堡,還有法國的介入。所以,這裡又有了俄羅斯和北約的相互掣肘,而大國的格局就不一樣了,看得比較長遠。法國作為五常,也有維護世界安全的責任,大國嘛,肯定表面是要維護正義,支持和平的,所以俄羅斯和法國都積極闡述著和平使命的願望。而至於背地裡出手解決嘛,這倆安理會五常級別的大哥自然不會親自出手,落下幹涉他國內政拉偏架的世界罵名,於是就私下暗示區域代理人出面解決爭端,所以就有了土耳其和伊朗的出手牽扯。

納卡衝突
亞美尼亞士兵

這就有點像早期香港黑幫片中的場景,小弟愛鬧事,沒事就要製造點小摩擦。小頭目自然會袒護己方的小弟,明著支持和出手相幫。而大頭目解決這些事,肯定會暗中指使手下照顧,不會讓自己的小弟吃虧。而後,請對面幫派的大頭目喝茶,然後商量和平解決,基本就是這個模式。畢竟大哥好面子,在事情沒有分出對錯前,他不方便出面拉偏架。

所以,生存形態就是,小弟愛鬧事,為了自己利益會大打出手,隨著事情發展會聽小頭目的,小頭目則在大頭目規定的範圍下亮肌肉,支持小弟,大頭目則是拿著代表和平的「聖經」,暗中指使小弟,坐等事態發展到無法控制,再親自出手。

回到納卡衝突事件,在於所謂的「老大」之間,也是存在實力差距的,高盧雄雞法國再軍事上自然比不上魁梧的北極熊俄羅斯,而且此事就發生在俄羅斯的家門口,甚至是以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內,所以理應是最應該出手解決此事的大國。更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短期內解決爭端的大國。

領土爭端
上帝的後花園亞美尼亞

然而俄羅斯對此卻並沒有表現出明確的態度,雖然可能暗中指使伊朗支持亞美尼亞,但是卻事先聲明了中立。那麼問題來了,俄羅斯為什麼不出面解決家門口的爭端呢?其實有兩方面原因,俄羅斯打心底是想支持小老弟亞美尼亞的,畢竟亞美尼亞直面中東,也有俄羅斯的駐軍,而且納卡的豐富資源歸屬於亞美尼亞對俄羅斯更好。但是俄羅斯與亞塞拜然也有利益關聯,亞塞拜然作為裏海沿岸的大國,雖然與歐盟比較密切,但是同時也受著俄羅斯的影響,俄羅斯有很多軍事設備駐紮在亞塞拜然。所以俄羅斯只能希望兩者和平相處,而兩國之間的爭端,也沒有到需要俄羅斯出手的地步。

還有一點,法國並不是唯一一個大哥,這裡還牽扯著北約,土耳其之外,還有一個真正的大哥北約,北約還沒有出手,俄羅斯不敢貿然行動,畢竟英美的態度比法國的態度重要得多得多。

總體而言,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衝突,或者說是納卡衝突,最後的結果應該還是會在短期內維持現狀,衝突不會鬧很大,都會在世界大國的控制範圍內,俄羅斯必然不會允許家門口兩國發生一次大戰。最終的結局又是不了了之,而真正能解決問題的,還是要靠納卡飽受戰亂的人民的努力,只要這幾十萬人堅持民族獨立,亞塞拜然估計到最後也只能知難而退,雙方達成協議,亞塞拜然收回部分原有土地,納卡共和國獨立後,或加入亞美尼亞,或自主建國。

不過興亡皆是百姓苦,還是希望區域和平,當地百姓避免無謂的傷亡,安居樂業。

相關焦點

  •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戰爭衝突始末,納卡地區能否成為克裡米亞?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爆發軍事衝突,並在數日內由互相攻擊演變成正式宣戰;其實縱觀兩國的關係,還得追溯於1991年蘇聯解體前,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分別是蘇聯的加盟國,亞塞拜然在獨立之時,一部分國土被鄰國亞美尼亞侵佔,原因就是亞美尼亞人認為亞塞拜然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簡稱納卡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亞美尼亞民族的領土
  • 納卡衝突落幕 各方得大於失
    從莫斯科時間11月10日0時起,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全面停火協議實施已經一周。俄羅斯國防部14日宣布,俄維和人員已經完成了在納卡地區「衝突接觸線」沿線20個維和觀察點的部署,並開始在納卡地區北部和南部責任區巡邏。納卡地區結束了持續一個多月的軍事衝突,恢復了平靜。在這場剛剛落幕的衝突中,相關各方得失如何?
  •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衝突的前世和今生
    想要了解納卡地區衝突的原因,還是回到18世紀。 18世紀 18世紀初,俄羅斯帝國通過和波斯的戰爭取得了包括納卡地區在內的外高加索地區。
  • 納卡衝突:納卡地區為什麼會成為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死結?
    但雙方就納卡問題依然爭執不下,小規模的衝突持續不斷。如今納卡地區是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納卡共和國」,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人口僅15萬,亞美尼亞人約佔90%。這個以亞美尼亞人為主的地區,長期以來都歸屬於亞塞拜然,這樣的行政劃分是怎麼來的,又是怎樣成為雙方心結呢?
  • 納卡衝突–千年悲歌的亞美尼亞竟然是卡戴珊的故鄉
    亞美尼亞的教堂和亞拉拉特山 最近兩則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是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衝突再起。兩國為了納卡地區的歸屬而再次兵戈相見。為什麼說是再次呢?因為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前蘇聯的解體,雙方就曾經大打出手,局部戰爭歷時三年。在國際社會的幹預下才實現停火,但矛盾只是被壓制,而並沒有消失。一旦外部因素刺激,很容易再次爆發。 第二則新聞是,美國名媛,卡戴珊家族的金.卡戴珊發推文,指責亞塞拜然侵略,聲援亞美尼亞。由此我們才知道,亞美尼亞竟然是卡戴珊的故鄉。
  • 納卡衝突 – 千年悲歌的亞美尼亞竟然是卡戴珊的故鄉
    亞美尼亞的教堂和亞拉拉特山最近兩則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衝突再起。兩國為了納卡地區的歸屬而再次兵戈相見。金.卡戴珊為此,我專門對亞美尼亞這個以前完全不注意的小國做了一點研究。研究結果大大的出乎我的意料。這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深厚底蘊和豐富文化的不可貌相的偉大國度。
  • 埃爾多安包藏禍心,納卡衝突中上躥下跳,賽普勒斯也難逃「魔爪」
    從埃爾多安的政治抱負中,我們不難理解前不久在納卡衝突中土耳其扮演的角色。納卡衝突中,土耳其包藏禍心說到納卡衝突,從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開火的第一時間,土耳其就明確對國際社會放話:堅定站隊亞塞拜然。而在土耳其的發展歷史中曾經對亞美尼亞人進行過殘忍的大屠殺,但是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之間本來矛盾相對單純,除了爭議地區歸屬問題,兩者之間還有一個共同的情感紐帶——俄羅斯,但是正是因為埃爾多安多次從中作梗、煽風點火,導致最終戰爭走向割地賠款的局面,阿亞兩國矛盾已經由裂縫變成了「東非大峽谷」。俄羅斯並非沒有為兩方和平做過努力,但是均功敗垂成,這下俄羅斯和土耳其的梁子也結大了。
  • 遠交近攻的歷史透視:大國周邊的小國存活之道!
    很多人都把國家分成大國和小國,但是在一個社會基本秩序得以構建的世界裡,大國和小國之間的差距,在政治問題上,並沒有那麼麼明顯,大國確實可以有很多的撲克牌可以打,但是小國也並不意味著只能忍氣吞聲,尤其是個小國在與自己接壤的大國之間的各種利益糾紛,矛盾分歧之中,小國總是害怕大國侵佔自己的利益,這種利益的侵佔可以是故意的
  • 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
    9月27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率先發動軍事行動。亞美尼亞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斯捷潘尼揚表示,亞塞拜然軍隊當天對納卡地區發動飛彈攻擊和炮火襲擊,有兩架直升機和3架無人機被擊落。
  • 中東面面觀丨納卡衝突背後地緣政治格局的改變
    2020年11月9日,俄羅斯、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三國領導人籤署聯合聲明,宣布自10日起,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實現完全停火。該聲明的籤署暫時結束了阿亞雙方為期44天的衝突。雖然戰事告一段落,但納卡衝突背後的地區大國博弈卻從未停止,而博弈也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外高加索乃至整個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
  • 納卡衝突問題是怎樣形成的,是大國的影響還是亞阿兩國歷史遺留
    2020年9月27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率先發動軍事進攻。納卡又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亞塞拜然方面不斷公布無人機襲擊亞美尼亞的車隊、陣地等打得亞美尼亞毫無還手之力,感覺亞塞拜然就要從亞美尼亞奪取納卡一樣,感覺亞美尼亞要亡國了一樣。
  • 土耳其真相:帝國、暗殺和納卡衝突
    納卡衝突的底牌2020年10月,多事之秋。這邊廂,美國選戰正酣,驚奇不斷;那邊廂,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大動刀槍,漫天飛彈。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這倆國家,知名度一般,多數人要在地球儀上扒拉半天,才能窺見。表面來看,兩國衝突焦點,在於納卡。上世紀,蘇俄為轄制土耳其,將納卡這塊以亞美尼亞人居多的土地,劃給了亞塞拜然。
  • 納卡——國中之國
    聞聽有一個小國叫「納卡」,在亞塞拜然共和國境內。至今不被國際社會認可。便萌生了去看一看的念頭,正好趕上去亞美尼亞共和國要途經這裡,便毅然決然地走近了他,探其究竟。納卡的通關卡,很簡單。納卡,全稱為「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面積4400平方公裡,人口18萬,80%為亞美尼亞族人。他與亞塞拜然同屬於外高加索地區,都是前蘇聯的國家。
  • 蓬佩奧調解納卡衝突,被美媒「潑冷水」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當地時間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亞塞拜然以及亞美尼亞外長舉行會晤,為納卡地區衝突提供調解。不過《洛杉磯時報》認為,調解活動並不能為納卡衝突提供長期解決辦法。蓬佩奧在舉行會晤前表示,不應對會談抱過多期望。據法新社報導,蓬佩奧周五在美國國務院首先會見亞塞拜然外長巴伊拉莫夫,之後將會見亞美尼亞外長姆納察卡尼揚。
  • 納卡衝突停火的背後——三國博弈 誰是贏家?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於9月27日因納卡問題爆發新一輪衝突。10月,兩國在有關國家斡旋下先後三次達成停火協議,但事後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協議發動攻擊。在分析人士看來,鑑於俄羅斯軍事力量將正式進駐該地區,本次停火的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對於亞美尼亞而言,停火是形勢所迫。
  • 普京披露納卡衝突調解細節:「這場戰爭本可避免」
    當地時間11月9日,俄羅斯、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三國領導人達成協議,停止發生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以下簡稱「納卡地區」)的流血衝突事件。當地時間11月10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正式在納卡地區停火,持續43天的流血衝突終於宣告結束。▲9月27日,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爆發衝突。
  • 小國的悲哀:敘利亞的無奈選擇,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十年以來,不僅中東小國紛紛陷入衰退,阿拉伯國家的地區話語權也逐漸衰弱,阿拉伯世界在美國的主導下被迫割裂為「挺伊朗派」和「倒伊朗派」,政治對立尖銳,地區矛盾加深,甚至到住了恐怖主義的蔓延。 十年以來,整個阿拉伯世界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失敗而又充滿悲劇色彩的試驗品,而敘利亞則是其中最為慘烈的試驗品之一。
  • 透過納卡衝突看領袖意志在戰爭中的作用
    納卡地區的衝突已經劃上了句號,以亞美尼亞將其所有部隊撤離佔領區而告終。將約兩千平方公裡的土地割給了亞塞拜然。漢肯特維和區僅佔原納卡地區的1/8大小,主要由漢肯特和周邊幾個村鎮組成。此外,協議中還規定,在接下來的三年中,拉欽地區將修建一條新道路,以連接亞美尼亞和納卡的首府史蒂芬納克特。同時,還將通過亞美尼亞修建另一條道路,以連接亞塞拜然與其西南的納希切萬飛地,從戰爭結局來看,亞美尼亞可謂輸得很慘。
  • 納卡衝突會否引爆亞阿全面戰爭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27日在納卡地區爆發衝突,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率先發動軍事進攻。分析人士指出,圍繞納卡地區,亞阿兩國多年來摩擦不斷,這次衝突可以說是雙方矛盾的又一次集中爆發。目前,亞美尼亞宣布實行軍事總動員,亞塞拜然則宣布進入戰爭狀態,衝突或會持續一段時間,但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衝突演變成全面戰爭的可能性不大。
  • 納卡地區再起衝突,阿方軍隊撕毀協議發起進攻
    雖然我們現在正處於和平的年代,但是局部地區仍然存在衝突,除了最為熟知的中東「火藥桶」外,納卡地區也成為了戰火不斷的地方。納卡地區在國際上被普遍認為是亞塞拜然的一部分,但是亞美尼亞對此不予承認,也就導致這個地方經常發生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