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卡衝突停火的背後——三國博弈 誰是贏家?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11月9日,俄羅斯、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三國領導人籤署聲明,宣布納卡地區從莫斯科時間10日零時起完全停火。根據該聲明,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軍事力量將停在目前各自所在的陣地,雙方將交換戰俘、其他關押人員和遇難者遺體,俄將在納卡地區部署維和部隊。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於9月27日因納卡問題爆發新一輪衝突。10月,兩國在有關國家斡旋下先後三次達成停火協議,但事後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協議發動攻擊。在分析人士看來,鑑於俄羅斯軍事力量將正式進駐該地區,本次停火的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

對於亞美尼亞而言,停火是形勢所迫。亞美尼亞國力本就弱於亞塞拜然,自衝突爆發以來,亞美尼亞方面始終處於下風,不但損失了大量武器裝備,還丟失了原來控制的多個城鎮和村莊。尤其是納卡地區戰略重鎮舒沙的丟失,更成為迫使亞美尼亞同意停火的「最後一根稻草」。

舒沙坐落於納卡地區首府斯捷潘納克特以南15公裡的高地上,是連接納卡地區和亞美尼亞的重要關卡。舒沙被阿軍控制後,斯捷潘納克特直接面臨著阿方的軍事壓力。如果戰事繼續,斯捷潘納克特極有可能被阿軍奪取,那麼長期以來由亞美尼亞實際控制納卡的現狀將可能被徹底顛覆。眼下,亞軍無力組織大規模反攻,權衡利弊只能儘快籤署停火協議。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稱之為「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原因正在於此。

對於亞塞拜然而言,其在此次衝突中佔領大片土地,可謂收穫頗豐。有分析認為,亞塞拜然雖然想一口氣繼續拿下斯捷潘納克特,但亞軍抵抗確實很頑強,繼續攻堅存在較大難度。更重要的是,亞塞拜然也擔心會觸碰到俄羅斯的「底線」。

衝突發生以來,俄羅斯一直秉承中立的立場,對於戰局並未做出太多實質性幹預。但隨著戰事進展,俄方也明確表態,俄亞之間籤訂有安全條約,如果衝突持續蔓延,俄將向亞美尼亞提供所有必要的援助。阿軍如果繼續進攻,將迫使俄軍參戰,這是阿方不願意看到的。另外,在國際上,阿軍的行動並沒有受到過多支持,目前只有土耳其對阿「奪回舒沙」表示祝賀,而更多的聲音依然在呼籲雙方立即停火併緩和局勢。對亞塞拜然來說,見好就收,通過籤署條約的形式將目前取得的戰果固化下來,也是不錯的選擇。

俄羅斯關鍵時候派兵維和,可以說意味深長。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都是原蘇聯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後也一直想擺脫俄羅斯的影響。亞美尼亞一度認為自己與美國關係很近,關鍵時刻卻被美方無情拋棄。亞塞拜然則因宗教和民族關係一直與土耳其打得火熱。納卡衝突開始的時候,俄羅斯對亞美尼亞的支持一直停留在紙面上,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其離心的一種懲戒。而在衝突的關鍵時刻,俄出手幹預,既能讓亞美尼亞對其感恩,也讓亞塞拜然及其背後的土耳其認識到俄在高加索地區的真正影響力。

根據聲明,俄羅斯駐納卡地區維和部隊由1960名武裝人員、90輛裝甲運輸車、380臺汽車和特種裝備組成,並將在斯捷潘納克特組建俄羅斯維和部隊司令部。如果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沒有反對意見,5年期滿後將自動延長。

可以預期的是,隨著俄羅斯的正式介入,未來納卡地區的緊張局勢有望降級。但亞阿之間的宿怨,並非短期內可以解開,兩國及背後大國之間的博弈依舊會繼續下去。

(來源:解放軍報)

相關焦點

  • 中東面面觀丨納卡衝突背後地緣政治格局的改變
    2020年11月9日,俄羅斯、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三國領導人籤署聯合聲明,宣布自10日起,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實現完全停火。該聲明的籤署暫時結束了阿亞雙方為期44天的衝突。雖然戰事告一段落,但納卡衝突背後的地區大國博弈卻從未停止,而博弈也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外高加索乃至整個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
  • 納卡衝突落幕 各方得大於失
    從莫斯科時間11月10日0時起,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全面停火協議實施已經一周。俄羅斯國防部14日宣布,俄維和人員已經完成了在納卡地區「衝突接觸線」沿線20個維和觀察點的部署,並開始在納卡地區北部和南部責任區巡邏。納卡地區結束了持續一個多月的軍事衝突,恢復了平靜。在這場剛剛落幕的衝突中,相關各方得失如何?
  • 停火後的納卡地區:道路兩旁堆滿士兵屍體,戰車殘骸不計其數
    據亞塞拜然國防部發表的聲明稱,當日在俄羅斯駐納卡地區維和部隊的參與下,阿方將一些亞方陣亡軍人的遺體交給亞方,亞方將6具阿方軍人遺體交給阿方。聲明中提到,上述人道主義行動是根據俄、阿、亞三國領導人此前籤署的停戰聲明進行的。而在網絡上,一則「停火後的納卡」視頻受到廣泛關注,視頻畫面中,道路兩旁堆滿了陣亡士兵的遺體以及戰車殘骸,令人觸目驚心。
  • 納卡衝突持續丨亞阿領導人就停火條件仍存分歧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的激烈衝突仍在持續。路透社7日報導,衝突已造成360多人死亡,包括納卡地區的320名軍人和19名平民、以及28名亞塞拜然平民。目前,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領導人就停火條件仍存分歧。
  • 納卡衝突會否引爆亞阿全面戰爭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27日在納卡地區爆發衝突,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率先發動軍事進攻。分析人士指出,圍繞納卡地區,亞阿兩國多年來摩擦不斷,這次衝突可以說是雙方矛盾的又一次集中爆發。目前,亞美尼亞宣布實行軍事總動員,亞塞拜然則宣布進入戰爭狀態,衝突或會持續一段時間,但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衝突演變成全面戰爭的可能性不大。
  • 普京披露納卡衝突調解細節:「這場戰爭本可避免」
    當地時間11月9日,俄羅斯、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三國領導人達成協議,停止發生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以下簡稱「納卡地區」)的流血衝突事件。當地時間11月10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正式在納卡地區停火,持續43天的流血衝突終於宣告結束。▲9月27日,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爆發衝突。
  • ...衝突又起?亞美尼亞稱亞塞拜然破壞納卡停火,凌晨發射炮彈和火箭彈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18日消息,亞美尼亞國防部發言人表示,亞塞拜然在18日凌晨破壞納卡停火制度。亞美尼亞國防部發言人Shushan Stepanyan在推特上發文稱,「敵方從00:04至02:45向北方方向發射了炮彈,從02:20至02:45向南方方向發射了火箭彈。」
  • 納卡又發生衝突,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各有死傷
    在俄羅斯調停下,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達成停火協議。隨後,俄軍向納卡地區派出近二千人的維和部隊,監督停火。但是,當地局勢非常不穩,許多不願意放棄納卡領土的亞方強硬派武裝,拒絕撤離,並秘密組建遊擊隊等抵抗武裝。
  • 納卡衝突2783名阿軍人亡 俄法美籲外國僱傭兵離開
    當地時間11月18日,納卡地區的一個村莊裡,準備搬離村莊的民眾正在打包行李裝車。  中新網12月4日電 綜合報導,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籤署最新停火協議已近1個月。亞塞拜然國防部日前發布消息稱,在納卡衝突期間,阿方有2783名軍人死亡。另一方面,俄羅斯、法國、美國三國近日呼籲,外國僱傭兵應立即離開納卡地區。  阿方:2700餘名軍人在衝突中死亡  據報導,2020年9月27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因納卡問題爆發新一輪衝突。
  •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戰爭衝突始末,納卡地區能否成為克裡米亞?
    由於兩國都是小國勢力,最初所爆發的武裝衝突程度也並不劇烈,誰都撼動不了誰,並且這個地區並沒有克裡米亞那樣的影響力,也沒有像科索沃地區那樣涉及到其他大國利益,因此,納卡地區沒有得到國際更多的關注
  • 從納卡地區衝突,看小國、中等國家和大國的生存之道
    緊接著,一戰到來,英國人佔領了土耳其,為了討好阿拉伯,將納卡地區又劃給了亞塞拜然。緊接著蘇聯南下,將高加索重新囊括在自家疆域內。但是這時高加索地區的矛盾仍在,於是打包將高加索三國作為高加索地區加入蘇聯,但是矛盾並沒有因此而解決,而兩邊討好的蘇聯先是將納卡地區劃給了亞美尼亞,而後沒過幾年,又給了亞塞拜然。不過當時迫於蘇聯強大,誰也沒有說什麼。
  • 納卡衝突:納卡地區為什麼會成為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死結?
    1994年5月,在俄羅斯等外部勢力協調下,兩國才達成全面停火協議。但雙方就納卡問題依然爭執不下,小規模的衝突持續不斷。如今納卡地區是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納卡共和國」,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人口僅15萬,亞美尼亞人約佔90%。這個以亞美尼亞人為主的地區,長期以來都歸屬於亞塞拜然,這樣的行政劃分是怎麼來的,又是怎樣成為雙方心結呢?
  • 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
    9月27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率先發動軍事行動。亞美尼亞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斯捷潘尼揚表示,亞塞拜然軍隊當天對納卡地區發動飛彈攻擊和炮火襲擊,有兩架直升機和3架無人機被擊落。
  •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衝突的前世和今生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簡稱納卡。納卡位於南高加索,包含小高加索山脈的東南支脈該地區多屬山地與森林。 想要了解納卡地區衝突的原因,還是回到18世紀。 18世紀 18世紀初,俄羅斯帝國通過和波斯的戰爭取得了包括納卡地區在內的外高加索地區。
  • 納卡停火背後:亞美尼亞從「我們贏了」到「再也打不下去了」
    但30多年來,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圍繞納卡的爭奪仍未停止。今年9月,雙方再次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在6周多時間裡,亞塞拜然軍隊逐步佔據了優勢。土耳其軍援支持下的亞塞拜然軍隊在今年10月下旬奪取了菲祖利。亞美尼亞軍隊敗走時,甚至沒來得及移走軍火物資,滿滿的機槍子彈盒被隨意丟在馬路拐角,還有不少蘇制D-30牽引式火炮的122毫米口徑炮彈散落地面。
  • 納卡歸屬懸而未決持久和平尚需時日
    圖①為俄羅斯、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三國外長會晤討論納卡問題。     CFP供圖       圖②為納卡地區宣布停火後,亞美尼亞當地民眾安葬陣亡士兵。 新華社發 格扎拉揚 攝       □ 本報駐俄羅斯記者 張春友  距離俄羅斯、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三國領導人籤署聲明並宣布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完全停火已經一月有餘,但直接衝突方——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及域外勢力圍繞納卡地位及對南高加索地區影響力等問題的爭奪仍在繼續。
  • 納卡衝突再起?土耳其軍隊進入邊境,與亞塞拜然夾擊拉欽走廊
    納卡地區持續一個多月的軍事衝突結束後,俄羅斯維和部隊進駐拉欽走廊並展開人道主義救援,確保了停火協議的順利落實。但作為納卡衝突始作俑者的土耳其卻蓄意挑起事端,除了要求俄羅斯加快建立在亞塞拜然境內的停火監督中心之外,還試圖向拉欽走廊等地帶派遣兵力,背後目的十分險惡。
  • 蓬佩奧調解納卡衝突,被美媒「潑冷水」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當地時間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亞塞拜然以及亞美尼亞外長舉行會晤,為納卡地區衝突提供調解。不過《洛杉磯時報》認為,調解活動並不能為納卡衝突提供長期解決辦法。蓬佩奧在舉行會晤前表示,不應對會談抱過多期望。據法新社報導,蓬佩奧周五在美國國務院首先會見亞塞拜然外長巴伊拉莫夫,之後將會見亞美尼亞外長姆納察卡尼揚。
  • 納卡衝突結束後 亞美尼亞總理的「考題」更多了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之間的新一輪納卡衝突結束後,一些亞美尼亞人認為,納卡停火協議顯然不利於亞美尼亞,亞美尼亞國內已經爆發了多場要求總理辭職的遊行示威,帕希尼揚的支持率一路走低。面對戰爭失利、政治動蕩、經濟萎靡、疫情難控等多重困難,曾經紅極一時的「民選總理」帕希尼揚「壓力山大」。
  • 納卡衝突–千年悲歌的亞美尼亞竟然是卡戴珊的故鄉
    一是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衝突再起。兩國為了納卡地區的歸屬而再次兵戈相見。為什麼說是再次呢?因為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前蘇聯的解體,雙方就曾經大打出手,局部戰爭歷時三年。在國際社會的幹預下才實現停火,但矛盾只是被壓制,而並沒有消失。一旦外部因素刺激,很容易再次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