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互認地標產品三臺「涪城麥冬」獲批創建省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20-12-15 生意社

生意社12月14日訊

  2020年12月,三臺縣創建「涪城麥冬」省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獲得四川省市場監管局批准。至此,綿陽市、三臺縣兩級市場監管部門,將從貫徹普及標準入手,嚴格按照《地理標誌保護規定》要求,認真細緻地搜集整理和編制好各種申報資料,有序開展地理標誌產品示範區工作、逐步推廣創新「龍頭企業+基地+標準+農戶」模式,構築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大格局,取得企業增效、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多贏效果。

  列入中歐「100+100」互認保護名單

  據了解,早在今年7月,中國和歐盟正式籤署《中歐地理標誌保護與合作協定》,「涪城麥冬」被列入首批雙方互認的「100+100」地理標誌名單,標誌著「涪城麥冬」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據悉,《協定》是歐盟和中國之間籤署的第一份重要的雙邊貿易協定,也是中國對外商籤的第一個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標誌雙邊協定,首批「中歐100+100」地理標誌產品互認保護在協定生效後開始,100種來自歐盟國家的地標產品在中國市場受到保護,同樣,100種我國的地理標誌產品將在歐盟受到保護,從而確保雙方相互尊重各自農業生產中的最佳傳統。

  關於「涪城麥冬」

  「涪城麥冬」具有養陰潤肺,清熱除煩,益胃生津,涼血止血等功效。產區主要集中在三臺縣涪江流域以花園鎮為中心的九個鎮(鄉)。涪城麥冬是中國名貴傳統中藥材之一,已有500多年的種植歷史。種植面積近6萬畝,總產量1.5萬噸以上,產量佔全國70%以上,出口量佔全國80%以上,是全國最大麥冬產銷基地。

  2005年,「涪城麥冬」成功註冊地理證明商標,2006年,「涪城麥冬」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多措並舉創建「涪城麥冬」省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

  一是建立「三園四中心一體系」,即良種繁育園、標準化種植園、綜合利用園;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倉儲物流中心、電子交易中心以及綜合服務體系,推進高質量發展。

  二是依託四川省麥冬產業技術研究院研製開發麥冬系列產品,已開發380餘種中成藥、190餘個保健品。

  三是引進培育太極集團、綿德堂製藥、四川領旗食品、四川中興藥業、四川代代為本等一批食品醫藥企業,建立麥冬食品藥品產業園。

  四是創新融合發展,建成省級五星級麥冬—生豬現代農業產業園,力爭將麥冬大健康產業做成覆蓋多領域、擁有多業態的綜合性產業。

  五是成功申報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麥冬)質量安全示範區,麥冬種養循環現代農業產業園被成功列為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納入國家發改委「新興產業重大工程中藥標準化項目」。

  (文章來源:市場監督管理局)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生意社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生意社;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dana@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鳳凰單叢、吳川月餅、英德紅茶、大埔蜜柚4種產品入選中歐地理標誌...
    9月14日,中國與德國、歐盟正式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誌保護與合作協定》,首批雙方互認的100個地理標誌將在協定生效後立即獲得保護。其中,廣東的鳳凰單叢、吳川月餅、英德紅茶、大埔蜜柚4種地理標誌產品入選首批中歐互認互保地理標誌名錄。
  • 2020年湖南新獲批地理標誌28件
    華聲在線1月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永濤 通訊員 吳廷瑞 楊婷婷)記者今天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2020年全省新獲批地理標誌28件,總量達266件,同比增長14%。在助力精準扶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地理標誌「金鑰匙」作用持續凸顯。 地理標誌是一種重要的智慧財產權,是證明某一產品源於某一特定產地的標誌。
  • 湖南建立健全地理標誌產品資源庫 總量達266件
    紅網時刻1月12日訊(記者 劉璇)近日,紅網時刻記者從湖南省市場監管局獲悉,2020年湖南獲批地理標誌28件。截至2020年底,全省地理標誌總量達266件,為精準扶貧、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地理標誌是一種重要的智慧財產權,是證明某一產品源於某一特定產地的標誌。
  • 【湖南省市場監管局】2020年湖南獲批地理標誌28件
    記者日前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2020年湖南獲批地理標誌28件。至2020年底全省地理標誌總量達266件,為精準扶貧、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地理標誌是一種重要的智慧財產權,是證明某一產品源於某一特定產地的標誌。
  • 中歐籤署地理標誌協定對中國老百姓意味著什麼?商務部權威解答
    雙方還將按照協定的相關安排,穩步推進第二批地理標誌產品的互認,使更多中歐地理標誌得到保護。協定附錄共納入雙方各275個地理標誌產品,涉及酒類、茶葉、農產品、食品等。保護分兩批進行:第一批雙方互認的各100個地理標誌將於協定生效之日起開始保護;第二批各175個地理標誌將於協定生效後四年內完成相關保護程序。二、協定有哪些亮點?
  • 「煙臺品牌」叫響全國 共有9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近年來,煙臺在名牌爭創及省長、市長質量獎申報等工作中對納入地理標誌保護的產品優先培育幫扶。」王文鋒說。截至目前,僅煙臺葡萄酒就有3個中國名牌產品、8件中國馳名商標、10個山東省名牌產品、16件山東省著名商標和2個山東省省長質量獎,龍口粉絲被國家質檢總局列入首批中歐「10+10」 地理標誌國際互認產品之一。
  • 在基層推進農產品類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一些思考
    在基層推進農產品類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一些思考西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灞橋分局 趙山甲  2016年底,筆者參加了陝西省質監局舉辦的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工作培訓會。通過現場聽課和閱讀會議資料,對全省的地標產品保護工作有了一些宏觀的認識。
  • ...實力「出圈」暢銷歐盟(圖)——梅州海關助力中歐地理標誌產品出口
    圖為:梅州海關關員在柚果包裝廠進行剖果檢驗 胡瑞/攝9月14日,中歐雙方籤署《中歐地理標誌協定》,我國首批100個知名地理標誌將在協定生效後立即獲得歐盟的保護。產自廣東梅州的「大埔蜜柚」入選其中,成為廣東省唯一入圍水果產品。
  • 中歐籤署地理標誌協定,普洱茶、五常大米、四川泡菜獲...
    該協定是中國對外商籤的第一個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標誌協定。 協定包括十四條和七個附錄,主要規定了地理標誌保護規則和地理標誌互認清單等內容。協定納入雙方共550個地理標誌(各275個),涉及酒類、茶葉、農產品、食品等。保護分兩批進行:第一批雙方互認的各100個地理標誌將於協定生效之日起開始保護;第二批各175個地理標誌將於協定生效後四年內完成相關保護程序。
  • 地標品牌專題丨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如何轉型為區域公用品牌
    日前,胡老師團隊一行赴北京與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地標處處長孫志永深入交流課題研究情況,並與中國首部地理標誌紀錄片《源味中國》導演及團隊深入溝通中國地標農產品的影像化傳播。 鑑於各地區對地標品牌化建設的困惑,本公眾號特推出地標品牌專題,以團隊十幾年在理論研究與實踐方面的成果與經驗,為各地保護與建設地標品牌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
  • 煙臺力推品牌建設 多個特產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在農業領域,煙臺市有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51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17個,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4個,山東省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39個。在工業領域,煙臺有山東名牌產品181個,省長質量獎及提名獎共13個,全國質量標杆2個,湧現出以萬華、張裕、魯花、南山、龍大等一大批馳名中外的名牌產品和品牌企業。
  • 以新地理標誌專用標誌啟用為契機 促進地理標誌產業跨越式發展
    多年以來,我國多種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並存使用,不僅不利於消費者對地理標誌產品的識別,也增加了部分生產者的運營成本,還加大了智慧財產權部門監管執法的工作難度。《辦法》的頒布標誌著我國地理標誌專用標誌實現了統一,為我國建立地理標誌統一認定製度下的保護模式打下重要基礎,必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地理標誌保護水平。
  • 「嘉祥白菊花」成致富「金鑰匙」——記山東首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原標題:「嘉祥白菊花」成致富「金鑰匙」——記山東首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成功路來源:中國消費網中國消費者報報導
  • 入選中歐地理標誌 南京鹽水鴨在歐盟拿到「護身符」
    南報網訊(通訊員 寧市軒 融媒體記者 楊欣 張安琪)近日,歐盟理事會做出決定,授權正式籤署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中國100件地理標誌獲得歐盟保護,南京鹽水鴨地理標誌榜上有名。記者從南京市市場監管局(南京市市知識產權局)獲悉,地理標誌是表明產品產地來源的重要標誌,屬於智慧財產權的一種,是保護特色產品出口的利器。目前,該局正積極推進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讓「知產」變「資產」,助力南京高質量發展。據了解,中歐地理標誌協定是中國與歐盟之間籤署的第一份意義重大的雙邊貿易協定。
  • 關於推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近年來,三明市質監局立足山區農業地域優勢,積極挖掘具有悠久歷史的名特優農產品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建立了三明市地理標誌產品資源庫。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5個產品獲批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其中14個為農產品),佔全省的29.4%,位列全省第一,全國前列。
  • 劉兆彬:地標產品保護制度 如何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制度的創建參與者,原國家質檢總局的總工程師、中國質量萬裡行促進會會長、國家品牌網專家委員會主任劉兆彬應邀出席並做了主題演講。他表示,地理標誌是政府通過法律確立的公共品牌,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制度從7個方面引領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
  • 地標品牌專題丨開篇:關於地理標誌農產品品牌化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1883年,基於工業產權保護的《巴黎公約》籤訂,在歷史上首次提出對地理標誌產品的保護;近百年後,《裡斯本協定》首次對地理標誌的概念作了定義;進入21世紀後,國際社會對地理標誌的認識越來越深刻,並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籤訂了《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即TRIPS協議,對「地理標誌權」作了國際法範疇的定義與保護。
  • 義大利26種特色產品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首批保護名單
    義大利26種特色產品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首批保護名單 2020-09-27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常德獲批3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紅網時刻常德12月7日訊(通訊員 李霏霏)近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傳來好消息,繼「臨澧黃花魚」、「常德香米」獲批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後,「常德米粉」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為深入實施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近年來,常德市全力打造本土區域公共品牌,強化品牌意識,抓好品牌培育,開展品牌宣傳推介,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與知名度的本土品牌,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地理標誌商標數量也在逐年穩步增長。2020年,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狠抓區域公共品牌創建和地理標誌培育工作,並取得了可喜成績。
  • 湖南2020年新增28件地理標誌產品 優質農產品資源扶貧又助企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肖偉近日,湖南省市場監管局發布消息,2020年湖南省新獲批地理標誌28件,總量達266件,同比增長14%。在助力精準扶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地理標誌產品的抓手作用持續凸顯,在幫扶農民增收的同時,也助力企業增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