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秦檜一直過得很好,並且帶著「榮光」死去。
強殺嶽飛,串通金人打斷南宋再次崛起的希望,秦檜,不僅是南宋的罪人,更是漢民族的罪人。
那麼這個罪人,他晚年受到了南宋朝廷的懲罰了嗎?是被處死嗎,還是被流放?
沒有,秦檜殺了嶽飛之後,不僅沒有被處死,而且還因為「紹興和議」裡,金人力保秦檜,要求宋高宗不得撤掉秦檜的職,秦檜在和議後步步高升,一度威脅宋高宗的皇位,但幸好秦檜早死,宋高宗為此長出了一口氣,皇位算是保住了。所以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秦檜是善終,而且是帶著無數榮光和權勢善終的。
秦檜這個人,其實從北宋末期再到南宋初的歷史結合起來看,他是一個具有矛盾的人。
宋徽宗年間,秦檜進士及第,他算是個小小的官二代,父親是個縣令。北宋末,遼國內部的金人崛起並反抗契丹民族的統治,契丹一日三潰,耶律淳南下割據遼國,宋徽宗借勢聯絡金人,史稱海上之盟,這是金人南下,靖康之難的最初導火索。
靖康初,金人南下勢如破竹,宋欽宗被宋徽宗臨時換上頂缸,宋欽宗面對金人的來勢洶洶,第一處理方式是三慫主義:投降、割地、賠償。也就是宋欽宗在面對金人提出割讓三鎮的條件時,秦檜上書反對割地,或者說,是反對割這麼多地。
這個時候的秦檜,雖然沒有明確主戰還是主和,因為地位不夠,但的確看起來是一副忠臣的樣子。
秦檜越是反對,宋欽宗也沒有理會他的反對意見,而是把他納入了當時安排的「割地使」張邦昌的手下,這個張邦昌,就是後來偽楚皇帝張邦昌,秦檜因為被宋欽宗逼著跟去割地,於是上書辭職,鐵骨錚錚。
可惜的是,無論秦檜怎麼反對,宋欽宗的昏庸導致金人毫不費力地進入開封城,泱泱大宋,竟然不抵抗而城破,這便是靖康之恥,北宋朝廷由上至下,從皇室到勳貴,文臣武將的家屬,有價值的都被打包帶走,其中就包括了當時的「忠臣」秦檜。
從歷史的記載來看,秦檜的改變是在金國的這四五年間才開始的。
被押送到經過後,秦檜被金太宗賜給了完顏昌,完顏昌是金朝猛將,後來更是實權人物,秦檜迅速轉變了面目,在南宋建立的第三年後,秦檜成為了完顏昌的「參謀」,是正兒八經地封了金人的官,直到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秦檜稀裡糊塗帶著一家子人返回南宋,說是僥倖逃脫。
其實這個時候起,秦檜已經是一個很明顯的間諜了。
秦檜回朝,他在朝中曾經還有著很多黨羽和朋友,宋高宗或許曾經高度懷疑過秦檜,即便當時範宗尹、李回給秦檜擔保,宋高宗很顯然也沒有重用秦檜的打算,但是知道秦檜提出一個意見,宋高宗立即給秦檜升了官,封為禮部尚書,秦檜當時說的是:
「南自南,北自北」
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給宋高宗以及朝廷的主和派一個臺階下,與其打不過要想辦法硬打,不如偏安南方,和當年的遼國一樣,南國就是南國,北國就是北國。聽起來很荒唐,但是更荒唐的是,這種主見在當時的朝堂很有市場。
其實秦檜的南歸一直存在著很多疑點,宋高宗,還有南宋一些主戰派都有懷疑,而之所以秦檜提出了割據偏安的主張後,宋高宗就重用秦檜,這可能是與秦檜背後的金人達成了默契,但是宋高宗犯了和他哥哥欽宗一樣的錯誤,以為只要悄悄妥協,金人就不放過他。
傍著宋高宗,秦檜率先完成的是在南宋朝廷的地位鞏固,這個時候的秦檜完完全全沒有當年反對割地的熱血,而是十分陰險。紹興元年,秦檜拜參知政事,這是副宰相官職,後來他哄騙宋高宗,要來宰相官職,也就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他和宋高宗說的是,給他數個月的時間改變現狀,但事實上,改變什麼現狀,君臣二人都是在互相敷衍。
又過了兩年,秦檜被罷相。
直到紹興五年,秦檜的地位開始穩固了,而他的「臥底」正式開啟了巨大的作用。
紹興五年,金太宗去世,秦檜當年的主子完顏昌攝政金國,這一年宋金完成了一次和議,秦檜的地位再次提高。
一直到紹興七年,當時南宋的北伐局勢大好,好到什麼程度呢?好到連宋高宗都看得出來,讓嶽飛、韓世忠等人北上,即便打不敗金國,但起碼也能收復失地,這裡包括了汴京城以及燕雲十六州。這一年,宋高宗放權嶽飛,讓嶽飛成為當時的最高北伐統領,中興四將都要以嶽飛為首,聽嶽飛調度。這對於宋朝皇帝來講,如此放權武官是前所未有。
嶽飛很興奮,做了諸多計劃和準備,而事實上這一年,也的確是南宋最有機會報靖康恥的一年,但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秦檜出來搗亂,給宋高宗洗腦,離間君臣二人關係,最終宋高宗又收回成命。
秦檜這一耽誤,給了金國一段過渡時間。
再後來,秦檜再度拜相,他給金國爭取了很長的準備時間,在南宋這邊,他再次給宋高宗洗腦,紹興八年,宋高宗表示想要迎回母親韋氏,願意議和,這便是紹興和議的前身。
紹興九年,嶽飛的抗金事業如火如荼,一路北上,和以往宋軍屢屢大敗不同,嶽飛真正地讓金人害怕,這個時候,金人已經換上了金兀朮,他十分害怕嶽飛,於是和秦檜通氣,要求南宋把嶽飛給叫回去。秦檜這邊就繼續給宋高宗壓力,其實宋高宗也看出來了,這秦檜就是金人的奸細,但是宋高宗無法反駁。
嶽飛被十二道金字牌召回,灑淚北地,北伐功虧一簣,此時嶽飛和秦檜的矛盾到了極點。
紹興十一年,金兀朮又再次南下,被嶽飛等人阻擋成功,金兀朮知道如果不除掉壯年的嶽飛,金人就會遭殃,於是提出了「必殺飛,始可和」的要求,嶽飛於年末被抓進了大理寺,受無妄之災,隨後十二月,秦檜先斬後奏,莫須有殺掉了嶽飛父子,對於金人來講,南宋站起來的脊梁已經打斷了。
在紹興和議中,金人有一個明確的要求:
「不可以廢掉秦檜的宰相之位」。
說白了,這就是金人對宋高宗的威脅,嶽飛之死,宋高宗無法挽回,剩下的時光中,他只能活在秦檜的陰影之下。
殺了嶽飛後,加上金人擺明的庇護,朝堂和天下人都看明白了秦檜其實就是個漢奸,但是也沒有辦法討伐他,相反,秦檜更是因此肆無忌憚,在朝堂上直接針對不服自己的官員,另一邊又把自己的兒子安排到史官的位置,而且秦檜做出了一件一殺嶽飛一樣,荼毒中華,令人憤怒的事情:
「毀書」。
秦檜大搞文字獄,所有對自己不利的史書、文本全部銷毀,而且他安排自己的養子秦熺領史官之職粉飾太平。最荒唐的是,秦檜一路高升,宋高宗頻頻賞賜,可見宋高宗此時已經完全被掐住了喉嚨。紹興十八年,想要北伐的李顯忠被削去官職,北伐金人成為了禁忌,秦檜成為了金人的護國功臣。
紹興二十五年,南宋人都聞到了危機,因為這一年,有人上奏希望宋高宗賜給秦檜天子法駕,加九錫之禮,何為加九錫?
歷史上的王莽、曹丕、司馬師都是受此禮後直接篡位或者攝政王朝,由此可見,宋高宗當時多麼軟弱,被秦檜脅迫到這種地步。所謂宋朝左文右武來保證太平這都是笑話,因為在宋高宗身上,你會看到一個文官,一個賣國賊也是有可能篡位成功的。
所幸此時的秦檜已經病重,還沒過多久,秦檜就因病身亡,但是,即便如此,他都是善終之人。
泱泱中華千年威武,盡喪於秦檜之手,最可怕的是,秦檜幾乎都要篡位成功,奈何他仍舊是朝廷為之燈火長明,仿佛祭奠著一個偉大的人物死去一般,這何不諷刺?
本文原創自「紀元的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