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2020-12-12 山中桃谷

各位讀者大家好,這裡是」山中桃谷「,每日分享三農趣事,了解更農村資訊。很多農村都延續了老早的風俗和傳統,這些觀念慢慢影響了村民的衣食住行,比如「四年椽,十年檁,十五當梁夠標準」這說法,另外農村過壽也有講究和禁忌,不是什麼年齡段都可以過得。

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老人70大吉利嗎

杜甫有句詩說:「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古人稱六十「花甲』、七十「古稀」,這就示意我們歲月如流水人生易老,每逢老人家大壽本就應該好好地慶賀一番。一般六十九歲過七十大壽,俗稱整壽。祝壽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輩至親,親朋好友等。整壽禮有壽幛、壽衣、壽人(糕點)、壽桃(面蒸)等。

一般民間做壽七十歲為大壽,八十為上壽,九十歲為老壽,百歲為期頤,都盛大祝賀。親朋好友送來賀禮,並演戲一面喝酒一面看戲,戲的內容以富貴長壽為主。壽宴中,一定要有豬腳面線這一道菜。壽星還要盛裝,坐在正廳接受子孫拜壽。但有些人因相信民間說法,某些年歲是不敢作壽,以免被黑白無常帶走。如果一定要過的話,就只能過九不過十。

過九不過十的說法

民間習俗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意思是說在逢整十歲之年的時候,都要提前一年逢「九」過。比如60歲、70歲的大壽,要在59歲、69歲這年就提前慶祝。

相傳,過九不過十的原因,一方面與諧音有關:「九」與「久」同音,有「長長久久」的吉祥寓意,是長壽的象徵;而「十」與「死」諧音,所以為人們所忌諱;而且做整壽提前一年舉行,有「八九不離十」之說,也是取「不離世」的諧音。另一方面,「十」是個位數中的最大數,「物極必反」、「月滿則虧」等道理為大家所認知,所以人們更青睞於「九」這個數字。

老人70大壽送什麼禮物

1、壽桃擺件

年齡越大就越是重視一些有寓意的東西,可以送老人一款壽桃擺件,壽桃在中國的古老傳說中有著延年益壽的寓意,相傳王母娘娘做壽的時候,就會用蟠桃來慶壽,這蟠桃便是壽桃。相信給老人送個壽桃擺件,他們會很開心。

2、多功能收音機

很多老人對現代的高科技用品並不是特別的感興趣,他們更喜歡在早晨或是晚飯後拿著小巧的收音機,一邊遛彎鍛鍊身體,一邊聽音樂聽廣播,那生活真的是非常的愜意。

3、茶、字畫

也可以給他們買一些他們喜歡的禮物,比如說飲茶、字畫等。可以根據長輩的這些愛好選擇,茶具、茶葉、真絲彩色的字畫等。這樣的禮物屬於投其所好,一些老年人對這樣的禮物很情有獨鍾。

小編覺得老人家過生日可以送福壽雙全的壽桃擺件,還可以送些健康類的禮物,最重要的是心意,只要能收到祝福相信老人家無論收到什麼禮物都是開心的。

這種俗話適用嗎

之所以有這樣的俗話是和過去人的壽命有關,過去因為醫療等原因,活到70歲已經算是高壽的人,如果想要能健康地活下去,70歲是不能做壽的。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這種說法也不適用了。

總結

按照農村的傳統習俗,老人70歲生日是應該過的。這是每一個做子女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利用其過生日的機會,辦個體面酒席,兄弟姐妹之間聚一聚,讓老人高興高興,這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

小編覺得農村俗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脈,都是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總結,老一輩對這些俗語非常的相信,而在年輕人的眼裡,會認為他們比較傳統迂腐,甚至是迷信。對於所謂的俗語甚至不太相信。小編覺得每個俗語能夠流傳下來,都是有一定的道理,也有它存在的意義。

70要不要過壽,還是要去問老人自己的想法,而民間習俗中的講究,也不是簡單地用好壞、對錯來評價的。上了年紀的人比較念舊,過生日的時候也不妨以他們的意見為主,尊重他們的選擇。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農村老人一般都不過70大壽?有什麼講究嗎?
    沒有聽說過農村老人不過70大壽的。至少在我們這邊老人過70歲的壽誕,這邊都是會正常來做的。只是在時間上並不是按照整十來算的。人生一世,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古代人們能夠活到七十歲的人一直很很少,所以用「古來稀」來表示活到70歲真的不容易。而在古代,也有人到了一定歲數的時候一定要做生日,一定要請新朋好友過來一起熱鬧熱鬧,一起吃飯,農村裡面叫做吃「生日飯」,也有一種說法是叫做「吃星宿」,這樣能夠避災免難。特別是在人的本命年的時候更是比整十的生日還要隆重。一般在本命年的時候人們還會要穿紅內褲,而且宴席也會操辦得隆重,請人們來吃飯。
  • 女人70大壽怎麼過,有何講究?
    女人70大壽怎麼過,有何講究?文/@成長新視點人生七十古來稀,一般給老人做壽,是男的做九,女的做十。可是,真正算起來,應該是男的做八,女的做九。所以,七十大壽,男的是68周歲做,女的是69周歲做。所以,又有「過九不過十」說法。做壽一、古人做壽的習俗。古代人們自然生存條件差,醫藥衛生條件差,安全條件也不好,能夠活到七十歲的人一直很很少,所以用「古來稀」來表示活到70歲真的不容易。
  • 在農村給老人過壽,為啥不過70歲大壽?這是啥原因呢?看完明白了
    一般農村做壽的時候,把七十歲稱之為為「大壽」,把八十歲稱之為為「上壽」,九十歲的為「老壽」、百歲老人為「期頤」,對於不同歲數的做壽都有不同的稱呼和說法。而且在農村對於歲數的多少,也有很多的講究。當到一個年齡階段的時候,就會被稱之為坎兒,這也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一種說法,年前的時候被叫做男不過三,女不過四,意思是男人不過三十歲的生日,女人不過四十歲的生日,隨著年歲的增長,到55被叫做:人活五十萬,閻王數一數,人活六十六,不死掉塊肉,還有大家比較熟知的七十三、八十四,這些都是被農村習慣的稱之為坎兒年,對於這樣扥年份,是有一定的說法和講究的
  • 農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俗語流傳千年而不衰,自然有它真正存在的道理,有些俗語是關於農業生產,有的關於做人處事,有的卻是關于禁忌及忌諱,農村看似自由隨意,但實際有好多講究的事情,比如閏月給父母買紅衣服、出嫁回娘家夫妻不同床、大年初一不打掃垃圾等等,農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按照傳統多少歲該做壽,都有什麼講究?家有老人不妨一看
    那按照我國傳統,到了六十歲以後,其實這個過生日,就不叫做過生日了,應該叫做過壽。過壽,是從60歲開始,一個甲子等於60年,有了一甲子的人才能過壽,也叫做壽。那麼我們到底在家裡面給老人做壽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農村俗語「切莫遷墳,十遷九敗」,老一輩人的講究,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入土為安」,也就是說,人死後一定要土葬才好,因此,雖然很多地方一直在提倡火葬,但是這在農村很難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火葬都這麼難以施行,遷墳更是難上加難,不到萬不得已,沒有人敢隨便遷墳的,因為大家認為,那是對祖宗的大不敬。
  • 農村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有什麼含義呢?
    大家都知道,我國自古以來就講究待客之道,講究餐桌禮儀。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這句俗語吧,這句俗語在山東和東北特別流行。那麼它代表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是來客人了做飯不要做三個菜。
  • 農村老人常說「睡覺不要腳朝西」,有道理嗎?農村人睡覺有啥講究
    導語:農村老人常說「睡覺不能腳朝西」,這句話暗含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睡覺有啥講究?而頭朝西,則是想去往往生地,這對於很多農村人來說,都是比較忌諱的事, 這最主要是,他們發現了東西方向睡的老人身體都不如南北方向睡的老人,但是,農村人很多都不了解地球磁場的事,就把這種事說到了往生淨土了。但在農村卻聽有些老人說,就是這麼尋常的一件事,這句俗語具體是什麼意思?真的像所說的這麼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背後有什麼講究和說法嗎?
    農村日曆相親、結婚、戀愛作為我們生命中三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尤其作為我們的長輩一直非常看重,尤其是在我們的老一輩農村長輩的眼裡,這婚姻還有挑選家裡孩子的另一半,都有很大的講究,也就流傳下來了很多的俗語農村結婚今天小編要講的絕對不是什麼迷信的說法,而是一句我們經常能聽到這家裡的老一輩人講的這麼一句俗語,叫做「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背後又有什麼事實根據和講究以及說法呢?
  • 坍塌飯店老人80大壽:生日不能隨便過,知道這些禁忌過生日才安心
    事故發生後,網上很多網友認為:作為老年人,不應該過整數大壽,過生日是一門很有講究的學問,不能亂過。今天就來聊一聊,關於過生日的一些民間習俗。但是對於老年人的壽辰,卻有相反的說法:可以推後,但不能提前。推後過生日,意味著長壽,是很吉利的事,有的地方故意「忘記」生日,以後再補,上成為「補壽」。而提前過壽辰,是怕等不到那一天,所以搶著提前過掉了,這樣做很不吉利。
  • 老人說「十鼠九苦」,生娃要避開「鼠年」,這種說法有依據嗎?
    2020年是鼠年,有的老人就說「十鼠九苦」, 生娃要避開「鼠年」,這種說法是否有依據呢?老家鄰居今年喜得小孫女,本來是全家歡樂的事情,可是鄰居在和街裡朋友聊天的時候,忍不住嘆氣說鼠年生的不好。大家都非常好奇,哪一年那一天都有孩子出生,這時間上難道還有什麼說法?於是詢問鄰居為什麼這麼說?隨後鄰居解釋道:「十鼠九苦」這孩子以後生活會比較苦,邊說還邊嘆氣。鄰居在說這些的時候,剛好兒媳婦出門也聽到了,整個人臉色就特別不好,對於老人那一套迷信的說法不屑一顧。那麼「十鼠九苦」的說法是真的嗎?
  • 農村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木匠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中國的農村地區是一塊神奇的地方,千百年來,這裡的人一直有著自己的追求和堅守,無論時代如何進步,這裡的人都有不變的信仰。如果想了解中國的傳統文明,了解中國社會,一定要到農村走走,那裡留下來的神話傳說,那裡保存下來的千年習俗,有趣而生動。
  • 長輩去世有什麼禮節 老人去世有什麼講究嗎
    老人去世的時候不同地方是有不同的習俗的,而且大家對於習俗的要求都不一樣,各地的講究也是不一樣的。那麼,長輩去世有什麼禮節及其老人去世有什麼講究呢?很多的年輕人其實都不太懂,下面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一、長輩去世有什麼禮節 為去世的長輩操辦喪事往往都要請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因為喪禮上有很多流程要走,這些年輕人可能不懂。
  • 山西臨汾聚仙飯店坍塌:老人過生日還有禁忌嗎?
    為此,老壽星叫苦不迭:自己一直不想辦宴席,直到28日仍拒絕,但旁人一直勸他。他表示,老伴在事故中不幸遇難,她人很好,兩人沒吵過架,自己特別難過。為此,人們想到了老人過生日難道還有什麼禁忌嗎?過去民間有一種迷信說法,說人一旦到了60歲就不能過生日了,因為害怕「提醒」主管生死簿的官員早早將過生日者「一筆勾走」。四、人到了80歲,又從人轉變為「神」,因此又可以過生日了,而且可以大張旗鼓過生日了。那麼,60歲到80歲的人,難道就不能過生日嗎?能,要小心謹慎地過生日,可以在家裡悄悄地過,不可張揚,更不可高調。
  • 農村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啥意思?有道理嗎?
    咱們中國是文明古國,傳統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即使在日常生活的人際交往中,餐飲禮儀上的一些講究說法兒,也是絲毫馬虎不得的,否則,不僅會鬧出不必要的笑話,有時候甚至還會產生一些誤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直接影響到彼此之間的感情,就好比今天這句"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農村吃飯的講究有多少
    所以我們在請客的時候,如果擺上三盤菜,非但有暗中罵人之意,而且還有些瞧不起人的意思。再者在中國的民俗之中,講究的是好事成雙,最忌"單"字出現,是以無論紅白喜事,各種所需物事,大多都以雙數為佳,所以懂得這些規矩的人,一般情況下,就算當時因為一時大意,請客時只準備了三盤菜,也會再拿一個空盤子,放入一些其他的食物,作為充數之用。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什麼意思?那些忌諱可信嗎?
    俗語是古人對人生經驗的簡短概括,精闢簡短有趣,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環境轉變許多俗語在今人眼中都有一些摸不清其中的含義,在農村依然多見,實際上俗語話糙理不糙,十分能體現老祖宗的智慧所在,現在要講的便是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
  • 農村諺語十個瘦子九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以前的老話讓人明智,很多都是老祖宗口口相傳好幾代下來的,比較經典的會用文字去記錄,有些諺語只是地方性的俗話,並沒有流傳開來。像是這句十個瘦子九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在我們當地,以前會常聽老人這樣講。其實這句話,是以前農村人對自己的自嘲。具體講的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 老人做壽講究忌諱多,多少歲該做壽?作小輩的別太隨意
    現階段啊,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家裡老人過生日的時候,很多子女都會選擇大辦,叫上親戚朋友一起參加,給老人圖個熱鬧。按照我們傳統的規定,到了60歲,過生日就不能說是過生日了,而是過壽。過壽是從六十歲開始,一甲子=60年,有了1甲子的人才能過壽,也叫做做壽。那麼在給家裡老人做壽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01 逢十的整壽備受重視首先第一個,按照傳統,逢十的整壽備受重視。而且,逢十的壽辰可以稱作大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