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大家好,這裡是」山中桃谷「,每日分享三農趣事,了解更農村資訊。很多農村都延續了老早的風俗和傳統,這些觀念慢慢影響了村民的衣食住行,比如「四年椽,十年檁,十五當梁夠標準」這說法,另外農村過壽也有講究和禁忌,不是什麼年齡段都可以過得。
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老人70大吉利嗎
杜甫有句詩說:「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古人稱六十「花甲』、七十「古稀」,這就示意我們歲月如流水人生易老,每逢老人家大壽本就應該好好地慶賀一番。一般六十九歲過七十大壽,俗稱整壽。祝壽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輩至親,親朋好友等。整壽禮有壽幛、壽衣、壽人(糕點)、壽桃(面蒸)等。
一般民間做壽七十歲為大壽,八十為上壽,九十歲為老壽,百歲為期頤,都盛大祝賀。親朋好友送來賀禮,並演戲一面喝酒一面看戲,戲的內容以富貴長壽為主。壽宴中,一定要有豬腳面線這一道菜。壽星還要盛裝,坐在正廳接受子孫拜壽。但有些人因相信民間說法,某些年歲是不敢作壽,以免被黑白無常帶走。如果一定要過的話,就只能過九不過十。
過九不過十的說法
民間習俗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意思是說在逢整十歲之年的時候,都要提前一年逢「九」過。比如60歲、70歲的大壽,要在59歲、69歲這年就提前慶祝。
相傳,過九不過十的原因,一方面與諧音有關:「九」與「久」同音,有「長長久久」的吉祥寓意,是長壽的象徵;而「十」與「死」諧音,所以為人們所忌諱;而且做整壽提前一年舉行,有「八九不離十」之說,也是取「不離世」的諧音。另一方面,「十」是個位數中的最大數,「物極必反」、「月滿則虧」等道理為大家所認知,所以人們更青睞於「九」這個數字。
老人70大壽送什麼禮物
1、壽桃擺件
年齡越大就越是重視一些有寓意的東西,可以送老人一款壽桃擺件,壽桃在中國的古老傳說中有著延年益壽的寓意,相傳王母娘娘做壽的時候,就會用蟠桃來慶壽,這蟠桃便是壽桃。相信給老人送個壽桃擺件,他們會很開心。
2、多功能收音機
很多老人對現代的高科技用品並不是特別的感興趣,他們更喜歡在早晨或是晚飯後拿著小巧的收音機,一邊遛彎鍛鍊身體,一邊聽音樂聽廣播,那生活真的是非常的愜意。
3、茶、字畫
也可以給他們買一些他們喜歡的禮物,比如說飲茶、字畫等。可以根據長輩的這些愛好選擇,茶具、茶葉、真絲彩色的字畫等。這樣的禮物屬於投其所好,一些老年人對這樣的禮物很情有獨鍾。
小編覺得老人家過生日可以送福壽雙全的壽桃擺件,還可以送些健康類的禮物,最重要的是心意,只要能收到祝福相信老人家無論收到什麼禮物都是開心的。
這種俗話適用嗎
之所以有這樣的俗話是和過去人的壽命有關,過去因為醫療等原因,活到70歲已經算是高壽的人,如果想要能健康地活下去,70歲是不能做壽的。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這種說法也不適用了。
總結
按照農村的傳統習俗,老人70歲生日是應該過的。這是每一個做子女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利用其過生日的機會,辦個體面酒席,兄弟姐妹之間聚一聚,讓老人高興高興,這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
小編覺得農村俗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脈,都是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總結,老一輩對這些俗語非常的相信,而在年輕人的眼裡,會認為他們比較傳統迂腐,甚至是迷信。對於所謂的俗語甚至不太相信。小編覺得每個俗語能夠流傳下來,都是有一定的道理,也有它存在的意義。
70要不要過壽,還是要去問老人自己的想法,而民間習俗中的講究,也不是簡單地用好壞、對錯來評價的。上了年紀的人比較念舊,過生日的時候也不妨以他們的意見為主,尊重他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