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是人的天性,但惰性卻要不得,克服惰性有六個可行措施

2020-12-15 復盤復業張天野

鮮有懶人能成才,唯有奮者得成就。懶惰的情況人人有之,也時常有之,而懶惰成性,則成為心理上、思維上的惰性。

懶惰,其釋義是偷懶、不喜歡費體力或腦力,不勤快。惰性,其釋義是不易改變的落後習性,不想改變老做法、老方式的傾向,也指不易化合的物質性質。

有些人已經有了惰性卻不自知,惰性實則比懶惰更可怕。

惰性心理通常有四種具體表現形式,即畏懼心理、自卑心理、享樂心理和拖延心理。

懶惰就像瘟疫一樣,纏上了身就會壞了一個人。惰性是成功大敵。任何人想成功,都必須和惰性作鬥爭。

科學管理之父、經濟學家泰勒曾經這麼痛斥惰性:「懶惰等於將一個人活埋。」很多人因為惰性,巴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塌糊塗。

富蘭克林有句名言:「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懶惰會在不知不覺中,消磨我們的意志和勤奮,讓我們日益沉迷於安樂之中。

那麼,如何克服惰性,就成了人生的一大課題。如果你無意中或者有幸養成了克服惰性的好習慣、好辦法、好方式那就再好不過了,恭喜了。但更多的人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和措施,來克服惰性這一頑主。

這裡說一下個人在這方面的總結,六個方法措施,原創碼字不易,歡迎關注、評論。

一、要有目標感

懶惰乃至惰性產生,往往是沒有切實大目標造成的。沒有目標就如同泛舟漂流,不知艱險、不知風景、不知目的,實同「一問三不知」,久而久之,動力消失、懶散成性。

反過來的,有了目標,就得通過適當的方式、路徑去爭取達成,無形之中,遠離了懶惰,去除了惰性。

二、要有信念感

懶散惰性之人,缺乏必要的信念,或者只有各種歪理的「偽信念」。

有一些信奉,有一些念想,有基本的認知感,人就如同有了強壯的骨架一樣,不易被惰性纏身,也更易走向成功。

三、有一些自我控制習慣

世界文學巨匠列夫託爾斯泰,在年輕時是一個懶惰的人。為克服自己的惰性,他用了兩條措施,一個是天天做體操,一個是每晚睡前記日記。這兩條措施,他一直堅持到八旬高齡,正是他堅持不懈地克服了惰性,養成了畢生勤奮的習慣,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大作,並使得他成為了文壇巨星。

四、養成好的作息習慣

有惰性的人,一般沒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習慣。養成了按時作息的習慣,惰性自然就可以克服了。

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學教學期間,每天準時起床、寫作、講課,接連堅持30年。他一生中堅持的主要體育運動就是散步,一年四季從不間斷。他每天下午3點30分拿著藤手杖外出散步,當地的居民都按他散步的時間來對鐘錶。

因此,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對克服惰性非常重要。

五、跳出舒適區、滯留區,排除幹擾、做出嘗試改變

歷史學家吳晗,它多年的習慣是白天上課、開會、辦事,晚上才寫東西。後來,他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時間就寫,而且白天寫得環不少。

跳出習慣的舒適區、跳出惰性的滯留區,排除這樣、那樣大所謂認知的幹擾、藉口,做出嘗試和改變,就是另一片天地。

六、良性改變,應用一下普瑞馬法則

先處理困難的事情,再處理不那麼困難的事情,那是一種對於前面行動的強化,然後繼續,強化的效果越來越大,一直大到你覺得你有力量來完成任何事情。

這是一個以心理學操作性反射的原則為基礎,對於人類的行為方式進行觀察後,以糾正惰性生活方式兵由這種惰性生活方式的結束而帶來整個人生大良性改變。

以上就是個人的克服惰性的總結,這六個方法措施都是有用有效的。

最後的,大家一定都聽說過「溫水煮青蛙」的寓言故事,再次警示我們一定要注意克服惰性,讓精彩人生從注意察覺做起。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一個懶惰的人,再有能力也混不好!克服惰性靠「四點」
    惰性就像瘟疫一樣,纏上了身就會壞了一個人。惰性是成功的大敵。任何人想成功,都必須和惰性作鬥爭。世界文學巨匠列夫·託爾斯泰年輕時是一個懶惰的人。為服惰性,他採取了兩條措施,一是天天做體操,二是每晚睡前記日記。這兩條措施,他一直堅持到八旬高齡,日記堅持記到他逝世前四天。正是他堅持不懈地克服了惰性,養成了畢生勤奮的習慣,才有了《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偉大著作,並使他成為文壇巨星。
  • 克服惰性最有效的手段!
    線上分享,線下圈子,盡在微信:EMBACLUB=================================== 你也許要問:怎樣才可以克服自己的惰性而把自己推動起來? 沒有多少人不懶惰,那些勤奮的人,都是一些意志的力量在推動他的。 所以,我們不妨說:「意志是克服惰性的一種力量。」而這意志的形成,是要靠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有這個目標在那裡等待我們去達到,我們就會覺得有理由把自己發動。 俗話說:「人不為利,誰肯早起?」
  • 惰性,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懶惰會摧毀我們的意志,浪費我們的生命,剝奪我們的活力,讓快樂越來越遠離。表面上看它讓人一時舒服,可是長此以往,內心會越來越蒼白空虛、莫名煩惱,渾身的精神好像被抽空,這種痛苦遠遠甚於身體的勞累。  人都有惰性,這是無始以來的習性,要突破它,需要更強的外力作用,譬如一個靜止的物體,若想讓它動起來,需要加諸外力。
  • 如何克服懶惰,懶惰是病嗎?
    01關於懶惰我有話要說關於懶惰有這樣一個解釋,不喜歡費體力或腦力的確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人都有懶惰的現象。懶惰會讓人覺得很輕鬆,沒有太多的壓力。我個人認為適當懶惰是健康的,如果長期處於不想思考,長期懶惰的話,我覺得就是一種病了,它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讓我們的生活可能會變得很糟糕,心情也會很低落。就拿我個人來舉例,特別是放假在家中,惰性升級。
  • 熬夜加班,換來的是領導的批評,比工作懶惰還可怕的是惰性思維
    惰性思維是一種從小養成的習慣平常我們常常可見這種手腳勤快,思維懶惰的人。領導讓統計數據,就只把數據統計完就交差。不思考統計的意義,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結果領導得到了數據,分析出結果,而你只是熟練了excel表而已。上級要一份調研報告,於是立馬出去調研,回來加班加點趕報告,卻沒有想過為什麼上級需要這樣一份報告。
  • 如何克服懶惰
    其實每個人都有惰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尤其是在銷售行業,每天疲於奔命,好累,好疲憊,總想停下來好好休息一下!這是人之常情,因為人的身體不是機器,無法24小時運轉。在信貸行業,雖然說是我們送錢給別人,銷售的難度相對於傳統行業來說較小,但每個月業績歸零的壓力同樣存在。那麼如何讓自己戰勝懶惰呢?
  • 惰性瓷球的簡單介紹
    由於使用的廣泛性,惰性瓷球帶來的經濟效益相當可觀。一、惰性瓷球的生產首先來說一下惰性瓷球的生產流程。瓷球原料一般是根據瓷球鋁含量和用途來決定的——高鋁瓷球以Al2O3粉體為主要原料,中鋁瓷球則以高嶺土和貴州土及高白鋁泥為原料。
  • 吃惰性食物的人,怎麼有活力?
    每過幾年,總會有各種各樣關於吃的理論冒出來,而且有不少人會嚴格地遵循這些理論。人們開始談論「素食主義」!我們不應該將食物變成一種宗教信仰。食物不該是你或其他人信仰的東西,只要理性地對待就好。 需要記住的第一件事就是,食物就是燃料。
  • 「人若懶惰,諸事荒蕪」:懶惰之人,大多有這四個體現,誤事又誤己
    如果愚昧無知又懶惰,一輩子將碌碌無為,毫無起色。卡萊爾說過: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靠自己的勤勞為自己的人生贏得更多的可能。"人若懶惰,諸事荒蕪":懶惰之人,大多有這四個體現,誤事又誤己。
  • 莫存依賴心:你可以變得更優秀,不要因惰性而停滯不前
    萬事開頭難,難就難在人皆有懶惰之心,因為怕麻煩而不去開這個頭,久而久之,便真覺得事情太難而自己太無能了。——周國平每個人都有能力可以變成更優秀的人,遇見更好的人,過更喜歡的生活,如果因為懶惰失去了這種機會,那豈不可惜?常聽人說,我不會做某某事。
  • 不要忽視你的惰性,小問題大影響,學會它輕鬆告別不停面試的尷尬
    生活要有儀式感,面試也是如此。畢竟工作決定著一個人的經濟收入,影響著人的生活質量。隨著面試種類的增多,找不作的壓力雖然越來來越大,但很多求職者對於面試的重視程度,卻在無意識中下降。因為很多人認為天下之大,怎麼可能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這種思維意識上的改變,也決定了人們對面試的看法。
  • 人類的惰性食物——蔥、蒜、韭、薤、洋蔥!
    這類食物易使肌體的抗病系統受到損害,並對身體的運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讓人體喪失能量,毀壞身體系統並對心靈有害,不僅擾亂身心安寧,還會使人易怒、易妒,引起怠惰、疾病與心靈遲鈍。從化學結構來看,五辛之臭是因含有二硫化物等黃色臭油質,有特殊的滲透臭,散發極臭的辛辣氣味。
  • 對付惰性,不防試試「普瑞馬法則」
    對付惰性,不防試試「普瑞馬法則」來自:泰格老虎當你覺得生活充滿惰性,學習充滿困難,不妨了解一下大腦是怎麼想的,用「普瑞馬法則」來處理問題。普瑞馬法則一般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當說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但過了好久發現還是沒有做;或者覺得有力氣使不出來;或者總覺得生活是灰色和抑鬱的,等等。這類情況反映在生活中,就是生活好像總是被一種惰性纏繞,知道那不好,但又不知道從何處入手來改變。
  • 五行瑜伽 分享 悅性 惰性 變性 食物
    在中醫,大家已耳熟能詳,食物有分為「寒、涼、溫、熱」,四氣之分類。在瑜伽的領域裡,就身、心、靈,三層面的平衡, 亦將食物劃分為「悅性、變性、惰性」三大類。人,每日皆要飲食,更是需要深入瞭解食物內在的性質,及其對心靈帶來的影響。以下為瑜伽食物分類表:
  • 專欄|羞恥、色情和道德的惰性
    只有在這麼做了之後,你才能在肆意書寫一個光屁股的受傷胖女人如何受到醫生的粗暴對待時,感受不到任何不適。而如果你去掉這種隔離,則能夠體會到這當中無限的痛苦和羞辱,而從消極的攝像機轉變為一個有情感回應和思考的觀察者和寫作者。 四、文學的倫理 情感的隔離,有時又產生於內心的道德惰性。
  • 【瀾一瑜伽】瑜伽的特殊食物觀:悅性、變性、惰性食物
    所謂宇宙運行勢能有三種:悅性力量、變性力量和惰性力量。悅性力量賦予萬物富有生機,變性力量賦予萬物不定善變,惰性力量賦予萬物慵懶怠惰與死亡,此三種力量對宇宙本體束縛而造成精細粗鈍不同的萬物。食物的分類並非一成不變,悅性食物、變性食物、惰性食物的分類並非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氣候、個人身體狀況而變的,比如氣候寒冷的地方,變性食物就會變為悅性食物,惰性食物就會變為變性食物。
  • 如何克服職場裡的懶惰心理?3種方法讓你變成人人稱讚的職場精英
    文 | 職場白話 百家號| 原創首發 · 抄襲必究說到職場裡面的自律很多人都說自己是一個很自律的人。但是問他一年讀了多少書,鍛鍊了多少次數,他們卻支支吾吾的答不上來。其實懶惰心理每個人都有,懶惰是人類本性當中的"病"有些人能夠自愈,有些人卻越病越嚴重。佚名曾經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勤奮的人是時間的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
  • 努力的女人最可愛,懶惰的女人最可悲
    生活中常看見一些惰性很強的女人,能明天完成的事情絕不在今天結束;能別人做的事情,絕不親自動手:可以以後再說的事情,現在絕不多做考慮……殊不知,勤奮是取得成功的最為基礎的要素之一。而這裡的「勤奮」主要就是指克服自己的惰性。依依大學畢業已經半年多了,可是工作一直沒有找到。說是找不到、其實她也沒有認真去找,因為她根本就不著急工作,家裡經濟條件好,所以也就談不上什麼就業壓力。
  • 瑜伽素食哲學(悅性、變性、惰性食物)
    其實他們不需要擔心:素食能夠提供所有身體需要的營養。事實上,許多研究已指出素食比肉食提供更多的營養能量。食物與宇宙的力量 數千年前,瑜伽聖者了解到我們攝取的食物對身體和心靈的狀態有極其重要性。古代瑜伽行者透過對宇宙本質的深入內省研究,瞭解到現代科學家例如愛因斯坦的發現:這整個顯現的宇宙是由波動組成-能量波動以及最終的意識波動。
  • 王陽明:「人有三,必窮」,有這3個特徵的人,註定難以成功
    雖然很多人認為人窮是因為出身不好,不像那些出生在富裕家庭的人,有足夠的人脈和金錢等資源作為依靠。但實際上,世界上從來就沒有註定的貧窮,一個人的未來會怎樣都是現在所做的決定造就的。明代的心學大師王陽明曾說:「人有三,必窮」,一個人如果有這3個特徵,將註定難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