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年前後,倫敦文化界掀起一個不大不小的熱浪,紀念《BJ單身日記》出版25周年。該書作者是記者出身的海倫·菲爾丁。菲爾丁是社會觀察者,《BJ單身日記》詮釋了20世紀90年代的精神。
倫敦單身上班族布裡奇特·瓊斯在新的一年立志寫「日記」,日記裡她立下種種誓言,無外乎戒菸、戒酒、減肥、找意中人,也記錄她遇到的種種尷尬,語言輕鬆幽默,充滿自嘲。這本看似常規的小說一經出版,就贏得歡迎,成為超級暢銷書。《BJ單身日記》系列共出版了4本,全球銷量共5000萬冊,成功俘獲幾代讀者,算得上當代出版業的一個奇蹟。
《BJ 單身日記》劇照
如果在書店裡找《BJ單身日記》,它被放在「小雞文學」(Chick Lit)那個架子上。但是,25年來,各種權威榜單毫不吝惜地將「人生必讀之書」「體現英國文化的小說」「定義20世紀90年代的圖書」等榮譽授予這本給年輕女孩看的言情小說。2021年新年前後,倫敦文化界還掀起一個不大不小的熱浪,紀念《BJ單身日記》出版25周年。這些似乎與小說的分量不相稱。在孤島化、「隔離」成為關鍵詞的2021年,人們分外懷念90年代的多姿多彩和生機勃勃。《BJ單身日記》恰好記錄了既繁雜又和諧,但已逝去的年代。
那時,她的同行們紛紛在各家報紙、雜誌寫專欄,《獨立報》邀請她開個專欄,鼓勵她寫自己的生活。菲爾丁出生於1958年,那一年她37歲,逢年過節回母親家,總有鄰居、親戚問她終身大事解決得如何了。她想把30多歲女孩面臨的困境寫出來,但是用第一人稱講述,未免太尷尬。不如虛構一個「踩著香蕉皮,滑到哪兒是哪兒的大大咧咧」的大齡未婚女青年為主角,而且匿名寫作更誠實。於是,在出版社做公關的BJ布裡奇特·瓊斯誕生了。
《BJ 單身日記》劇照
1995年2月28日,布裡奇特·瓊斯的第一篇日記見報。菲爾丁惴惴不安,同一個版面的其他專欄作者都在討論政治熱點、分析車臣問題,而她寫的卻是酒和橄欖哪個卡路裡高,太瑣碎太平淡了,專欄大概撐不過六周。在BBC製作的「單身日記出版25周年」紀念節目中,菲爾丁說,她一直想做深刻的事,最終還是做了膚淺的事。菲爾丁成長於英格蘭北部利茲附件的一個工業城鎮,那兒至今看得見維多利亞時代的工業化痕跡。父親是一家紡織廠的總經理,有北方式的幽默,動手能力強,戰爭結束後,他親手建造了家裡的房子,設計出藏身之處,如果戰爭再次爆發,全家人可以躲避戰火。父母雙親富有情趣,常常穿得漂漂亮亮去利茲聽音樂會,培養4個孩子學習樂器,樂於帶孩子們去酒吧體驗時髦的生活,鼓勵他們發展豐富的想像力。在牛津大學上學期間,菲爾丁想做演員。1978她參加愛丁堡藝術節,終於認清自己並不適合演戲。此行的收穫是她結識了戲劇界的演員和劇作家,與他們結下了多年的友誼,有憨豆先生的扮演者羅萬·阿特金森,還有理察·柯蒂斯,他後來成為英國電影界的當家編劇之一,寫出《諾丁山》《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等具有濃烈英國風格的輕喜劇電影。《BJ單身日記》改編成電影,他也是編劇之一。
《BJ 單身日記》劇照
出版社建議她別再寫什麼加勒比海的小說了,布裡奇特·瓊斯的日記比看不懂的文化分歧小說更好看。《BJ單身日記》平裝本出版後,立刻登上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佔據足足6個月,逐漸成為全球暢銷書。
受限於報紙專欄版面和截稿期,菲爾丁讓布裡奇特用電報體記日記,為此還創造了一些新的說辭,比如「患了承諾恐懼症的男人」「沾沾自喜的婚姻」「單身」。她還善於說警句,比如效仿《傲慢與偏見》的開篇:「如果你生活中的一面很順當,另一面則會轟然倒塌,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些讓讀者耳目一新。
菲爾丁無意中改變了針對年輕女性的閱讀市場,《BJ單身日記》的成功讓「小雞文學」成為主導出版業的流派。「小雞文學」的概念最早於1988年提出,專指女作家寫給二三十歲的女性讀者看的世情小說。《BJ單身日記》及《欲望都市》(1997年出版)上市後,模仿者眾多。「小雞書」風格類似,大多有粉色封面,在英美掀起粉紅浪潮。美國著名新聞主播芭芭拉·沃特斯稱菲爾丁為小雞文學的「祖母」。菲爾丁說:「我猜她是想說『教母』。但我不認為大家在模仿,這匯成了一股時代精神。」「時代精神」的一種體現在於,「小雞文學」成為年輕女性抱負、渴望的晴雨表。
海倫·菲爾丁出席她的第四本小說《OJ愛情大冒險》的新書發布會
布裡奇特32歲,邋邋遢遢,煙不離手,酒量嚇人,和朋友們泡酒吧時毫無顧忌地談情說性,正符合90年代興起的「野丫頭文化」(Ladette Culture)。Ladette指那些社會行為和男青少年或年輕男性相似,性格狂躁、喜愛喧鬧的年輕女性,超模凱特·莫斯、歌星莉莉·艾倫、艾米·懷恩豪斯是這一亞文化潮流的引領者。布裡奇特在日記裡寫道,我未來生活的伴侶只有酒精,我會又胖又孤獨地死去,死後三周才被人發現,被德國狼狗吃掉了一半。1990年後,只有一個成員的家庭越來越多,對孤獨的恐懼,對完美的抵制和消解,也讓年輕單身女性從布裡奇特身上找到了共鳴。
簡·達利回憶說,最初看到布裡奇特的人物設定,大家都認為這個人物的種種愚蠢言行不過是作者有意為之的極端惡作劇,是在開玩笑;後來目睹年輕女性認同她,甚至視其為榜樣,異常震驚。聊以安慰的是,《BJ單身日記》讓那些原本不看書的人買走了,擴大了閱讀人口。
布裡奇特·瓊斯帶來的最深遠影響是,人們對單身女性不再抱有惡意和嘲諷,逐漸接受了女性可以以單身狀態出現。大齡未婚女性在社會上的形象,最經典的是狄更斯《遠大前程》中的郝薇香小姐,是變態的瘋婦、棄婦。1922年英國的一位議員居然說:「女人單身簡直就是一種惡行!一種反自然的行為!單身女人是我們文明的掘墓人。」在小說中,有一個意味深長的情節:布裡奇特參加一個家庭聚會,席間只有她一人沒有男伴,那些頗有優越感的女人們問她,為什麼像你這樣的年輕女人都是單身?就連布裡奇特也擔心自己嫁不出去,會「變成《致命誘惑》裡的格倫·克洛斯」(插足他人家庭的變態狂)。
《BJ單身日記2:理性邊緣》劇照
小說使得BJ成了大齡未婚女性的代名詞,未婚女性不再被叫做spinster(老處女),而是改用中性詞singleton(單身)——布裡奇特在日記裡反覆用到singleton一詞。創造「單身」這個詞的是英國幽默作家伍德豪斯(P.G.Wodehouse,1881~1975),卻是在布裡奇特之後才被廣泛使用,「單身」這個詞無疑要溫和、友善得多。25年過去,菲爾丁委婉地指出,「當年的社會環境與如今大不相同,今天再也不能按當時的想法來寫了」,變化最大的是當下過於強調「政治正確」、愈發趨向保守的語境。在「單身日記」第四部《好孕來襲》中有個情節,布裡奇特的同性戀朋友宣布他要領養孩子。「我們要有孩子了。他是基寶哦。」今天她不敢這樣構思了,因為會遭到各種批評:你讓同性關係幼稚化;你是在暗示同性戀父母試圖向他們的孩子宣揚同性戀;你要強調嬰兒的特性嗎?
《單身日記:好孕來襲》劇照
上司丹尼爾與布裡奇特之間的調情,他在電梯裡摸布裡奇特的屁股表示浪漫意圖;出版社老闆菲茨赫伯特先生(Mr.Fitzherbert)因為愛瞄女人的胸脯,變成廣為人知的「盯奶變態」(Mr.Titspervert)——這些對性的調侃,今天都會被扣上「職場性騷擾」,被解讀為男性對女性如此不友好。今天的布裡奇特絕不敢自嘲,「做一個首字母大寫的女性主義者,不是我擅長的事」,她已經被視為保守主義的女幫兇。菲爾丁深感無奈:如果不允許女性自嘲,我們在爭取平等的道路上就不可能走遠。事實是,我們已經倒退了。在90年代,單身女人布裡奇特也不過是擔心菸癮酒癮、減不掉體重,討厭自鳴得意的已婚人士和患有承諾恐懼症的男人,難以在兩個男人之間做出選擇……快進到今天,布裡奇特在兩次一夜情後意外懷孕,因為不能確定孩子的父親是達西還是丹尼爾,已經被男人譴責是蕩婦、被女人痛罵成男人的共謀。⊙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封面圖,一鍵下單
▼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2021全年三聯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