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位大臣都是古代著名的奸臣,各自留下一成語,被遺臭萬年!

2021-02-23 網絡新概念

每個朝代都會湧現一批愛國愛民的忠臣,可凡事都有兩面性,同樣也會出現一些可恨的奸臣。這些奸臣欺上瞞下,弄得朝堂一片烏煙瘴氣,民間更是民不聊生。

如此,世人對於這些奸臣們都是痛恨不已的,恨不得將其生吞活剝。歷史上曾出了許多奸臣,至今仍讓人心生痛恨。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其中的三位,這三位是比較出名的奸臣,而且一人還留下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成語。各位,你們都知道是哪三個嗎?

圖片:可恨的奸臣劇照

下面我們就來看第一個:東窗事發。

相信大家對這個成語都不陌生,也就是陰謀敗露的意思。那麼大家知道這個成語與哪位奸臣有關係嗎?

其實這個成語與宋朝大奸臣秦檜有關。在明朝作家田汝成的作品《西湖遊覽志餘》中,曾有這樣的記載:當時秦檜與其夫人在東邊的窗戶下竊竊私語,圖謀陷害抗金名將嶽飛,最終使得嶽飛冤死。

多年後,秦檜乘船遊湖,在夢中隱隱約約聽得有人對自己說:「你壞事做盡,我已將你的罪行稟告上天,馬上就會有人前來抓捕你!」沒多久,秦檜就在終日惶恐中病逝了。

圖片:宋朝大奸臣秦檜使得嶽飛冤死劇照

秦檜的妻子也很害怕,就請來一位法師前來做法。結果這法師作法之後,說秦檜在地府裡遭受折磨,並且他還託了一句話給我,讓我轉述於你:「東窗事發矣!」也就是說曾經東窗之下的密謀已經敗露了。

後來,這就成了一個成語。秦檜在地府有沒有受到折磨我們不知道,但是他的罪行是滔天的,被萬民唾棄。相信大家也都希望秦檜在地府裡受盡折磨吧。這就是奸臣的下場,終將背負萬世罵名,永遠也抬不起頭來。

圖片:被萬民唾棄的秦檜劇照

下面我們來說第二個成語:無可厚非。

意思就是說雖然有一定的缺點,但還是有可取的地方。那這個成語又與哪位奸臣有關呢?

此人便是王莽,雖然是新朝的創建者,但他也曾是一位奸臣。可能很多人對他是多加讚賞,稱他有才又能。但他作為臣子,卻圖謀不軌、篡奪皇位,是為不忠不義,當屬奸臣之列。

王莽生於世家大族,有權有勢,在朝中很有威望。在這樣的家世裡,王莽也成為了朝廷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這一時期,王莽還是很有作為的,心懷天下,能力出眾,得到了百官與百姓的一致好評。

只不過,他所作的這一切未必發自內心,只是為了營造出自己偉岸的形象,好為奪權做下一步準備。

圖片:王莽畫像劇照

最終,王莽等到了時機,漢平帝去世之後他便公然篡位登基了,創建了新朝。上臺之後為了穩定民心,王莽急於想做出政績,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堪稱前所未有。

這些改革有些觸動到了貴族的利益,自然遭到了激烈的反抗。例如有一條改革措施是將西漢諸侯王削為庶民,而少數民族的王爵只是降為侯。

利益無端遭到觸動,自然形成了強大的阻抗,其中南方的句町國國王就強烈反對,對此,王莽的態度也很強硬,選擇派兵出徵,用武力逼迫對方屈服。

而當時的都大夫馮英認為眼下之局不必大動幹戈,便勸說王莽。王莽一怒之下直接將馮英的官職給革除了。等到冷靜下來時,王莽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太過激,「英亦未可厚非」,隨後又將他官復原職。

自然,這「未可厚非」便是「無可厚非」的前身了,意思相差不大。雖然王莽是一位奸臣,但未必是一個昏君。只不過他奪權篡位在先,才被後世打上了一個「奸臣」的標籤。

圖片:王莽劇照

下面我們來看第三個成語,口蜜腹劍。

意思就是說嘴上說著很甜,而內心卻藏著害人的心思,比喻兩面派,為人陰險狡詐。這個成語則是與唐朝時期的奸相李林甫有關。李林甫對於政事可謂是一竅不通,那他是怎麼當上宰相一職的呢?

這主要得益於他的身份李唐宗室,與皇室有關係。另外,李林甫對於音律比較精通。恰巧,當時的皇帝唐玄宗也非常喜歡音律,而且還創作出了《霓裳羽衣曲》。

基於此,唐玄宗自然要大力提拔李林甫,畢竟難得找到一個與自己興趣相通的人。

圖片:宰相李林甫劇照

雖然李林甫官拜宰相,但是卻一點也不為家國之事著想,而是結交宦官勢力,擴大自己的權勢。對於唐玄宗,壞事則瞞,好事就誇大了說,順便再溜須拍馬屁,一天到晚是把唐玄宗哄得高高興興的。

可以說,李林甫是一個十足的奸佞之臣。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李林甫還打壓異己。在他一系列的錯行下,安祿山等節度使的勢力也慢慢擴大,最終爆發了「安史之亂」。

當然,這些只是他的一些生平事跡,與「口蜜腹劍」並未相關。那這個成語到底是怎樣與他扯上關係的呢?

圖片:節度使安祿山劇照

在《資治通鑑》中有著這樣的記載:李林甫待人很和善,不過這只是表面。他的內心卻是十分狠毒的,下起手來毫無顧忌。因此,人們都稱他「口有蜜,腹有劍」。

後來,這句對他的評價就演變成為了「口蜜腹劍」這個成語。看來,這些奸臣們的影響力太大,不僅生前對王朝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就連死後也仍舊發揮其影響力,為後世留下了成語。

例如,秦朝時期的奸惡太監趙高也留下了一個成語,「指鹿為馬」,明明就是一隻鹿,非要說是馬,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勢力。

圖片:秦朝奸惡太監趙高劇照

不管是任何一個朝代,都會有奸臣的身影,只不過是其勢力的大小罷了。奸臣勢力強盛,甚至會影響一個國家的興衰,這樣的例子在古代多不勝數。就算是到了今天,奸臣仍然是存在的。

只不過現在國家對於貪官汙吏的打擊力度非常大,這些奸臣聞風喪膽,都偽裝起來了而已。相比古代社會來說,我們現代這個社會的吏治實在是好太多了。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這三人都是古代的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遺臭萬年!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其中的三位,這三位是比較出名的奸臣,而且一人還留下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成語。各位,你們都知道是哪三個嗎?圖片:可恨的奸臣劇照下面我們就來看第一個:東窗事發。後來,這就成了一個成語。秦檜在地府有沒有受到折磨我們不知道,但是他的罪行是滔天的,被萬民唾棄。相信大家也都希望秦檜在地府裡受盡折磨吧。這就是奸臣的下場,終將背負萬世罵名,永遠也抬不起頭來。圖片:被萬民唾棄的秦檜劇照下面我們來說第二個成語:無可厚非。
  • 中國古代的三個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了一個著名成語
    在我國古代的封建社會中,奸臣或許是一個比敵國還令人厭惡的群體,因為他們造成的惡劣影響往往更加惡劣。面對敵國,可以用軍事手段抵抗,可以籤訂協議停戰,但奸臣往往是難以預防、難以根除的。因為人心中的貪婪和自私,奸臣存在於幾乎所有時代,而他們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教訓和故事。
  • 古代三大奸臣,個個都遺臭萬年,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盡皆知
    奸臣,亦作「僭臣」,出自《管子·七臣七主》:「吏肅而嚴,民樸而親。官無邪吏,朝無奸臣。」縱觀中國古代的歷朝歷代,幾乎都會存在著那麼幾個奸邪小人,他們欺君罔上,危害王朝,是社會的蛀蟲。今天,筆者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中國古代著名的三大奸臣,這三人禍國殃民,所做之事令人不齒,死後被牢牢地釘在了恥辱的十字架上。
  • 中國古代臭名遠揚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有句話叫做「英雄造時勢」,古代歷史的變革,雖然有著大局所趨的走向,然而各個單獨的人物個體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有好的影響,自然就有壞的影響,歷史上就有三個臭名遠揚的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如今家喻戶曉,一人留在一句成語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每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家喻戶曉,你知道嗎? 比如下面我們要說的古代四大奸臣,他們每個人都留下了一個成語,如今更是家喻戶曉,用途廣泛,在世人前行的道路上點亮一盞盞明燈。
  • 我國這三大著名奸臣,竟是這三個成語的「創始人」,有點意外!
    那就是,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有忠臣和姦臣。說到歷史上的忠臣,可能許多人都會想到嶽飛,因為他是「精忠報國」的代表。但今天,小編想給大家分享一些有關奸臣的故事。歷史上的奸臣數量也不少,我們就與大家分享一下其中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今天不說這三大奸臣的陰謀手段,而是講他們與著名成語的故事。
  • 我國古代臭名昭著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無人不曉
    我國數千年歷史上,湧現出過很多風雲人物,期間有著叱吒風雲,梟雄,匡扶朝政,殫精竭慮的忠臣,自然也免不了禍亂朝綱,結黨營私的奸臣,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三個臭名昭著的奸臣,一人留下了一個成語,如今無人不曉,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奸臣,每個人留下了一個成語,而今家喻戶曉
    而在眾多的奸臣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比較突出,讓人們把他們的事跡編寫成了各種成語,讓後人以此為戒。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因這四大奸臣所發生的故事而流傳下來的成語是哪四個。這也讓趙高在朝廷上的地位舉足輕重。而趙高為了鞏固自己在朝廷上的勢力,在朝堂之上對著大臣,指著一隻鹿說它是一匹馬,讓大臣們一個個去辨別,說鹿的大臣全部被他殺死。「指鹿為馬」的成語也由此而來,這個故事也成為了顛倒黑白的「典範」。趙高死後,秦朝的統治也隨著分崩離析,被滅亡也是遲早的事。
  • 現在常用的三個成語的來歷你知道麼,來自三位奸臣,是他們留下的
    歷朝歷代都一直出現奸臣,他們在朝廷上不斷地蠱惑皇帝,還有的權力大的更是呼風喚雨,甚至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壓榨著普通的老百姓,他們就是嚴重阻礙天下太平的反賊。使得百姓們苦不堪言,讓皇帝也變得昏庸殘暴,導致下面很多的人都因不滿發動起義,爆發戰爭,這些奸臣都沒有什麼好的評價,即使做了好事也會有很少的人記起,他們的過大於功,一直接受著譴責。但古代中有這麼三個奸臣給我們留下了三個成語,很常見也很常用,經常可以聽到。
  • 歷史上的四大奸臣,留下了四個經典成語,至今都在用
    回顧歷史各個時期,都會出現很多奸臣,讓大家恨得咬牙切齒。又因為這些奸臣,人們總是喜歡把他們的行為編成成語,其目的也是為了讓後人能夠引以為戒。今天要講的古代奸臣,他們各自留下了一句成語,如今我們也在經常使用。
  • 隋朝有一著名奸臣,殺了皇帝還睡了皇后,最後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吳筠《覽古十四首》在古代,權力最高的就是君王。但是,要想治理好整個國家,單靠皇帝一個人是不行的,需要有各種各樣的人幫助,而這些人一般都稱之為臣子。臣子雖然地位沒有那麼高,但是都能夠清正廉潔,國家肯定會是一片繁榮景象,反之,如果臣子都個個心懷鬼胎,昏庸腐敗,那國家就沒有好。
  • 北齊一皇帝昏庸無道,讓大臣花錢看皇后赤身,之後誕生一個成語
    可以說,北齊在歷史上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朝代,這個國家的皇帝經常裸奔、亂倫、殺人成性,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會令人吃驚。最早與北周交戰時,北齊佔了上風,但皇帝實在是不太高明,昏招輩出。最終將祖先留下的家底用光了。在整個北齊,開局一張王炸,結果打出一張好牌。
  • 一生至少貢獻3個成語的李林甫真的只是個奸臣嗎?
    在一般人眼裡,或者說在一般的文學作品裡,李林甫是個奸臣,《新唐書》也直接把他列入《奸臣傳》,那他只是個簡單的「奸臣」嗎?如果他僅只是一個奸臣,那麼,他為什麼能在大唐宰相位上一呆就是19年呢?唐玄宗眼瞎了嗎?
  • 小升初語文趣味成語題(三)
    競賽題   第一輪:選拔題   1、成語對對子(注意對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對)。   例:粗茶淡飯(山珍海味)   答案:流芳百世(遺臭萬年)               指鹿  為馬(點石成金 )  精雕細刻(粗製濫造)     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伶牙利齒(笨嘴拙舌)   2、說出有「舌」字的成語,說得最多的勝出。   答案:七嘴八舌、妄口八舌、閒嘴淡舌、唇槍舌劍、張口結舌、笨嘴笨舌、鸚鵡學舌等。
  • 皇帝讓皇后當眾赤身躺著供大臣觀賞,1次1000金,從此誕生一成語
    高緯本就是我國歷史上十分著名的昏君,加上美人在旁,就更是疏於朝政國事了。他上朝之時都要讓馮小憐陪侍左右,大臣在面前向他報告國事,他就把馮小憐抱在懷裡當堂取樂,完全不顧皇家臉面和禮俗綱常。他開始在大臣面前不斷炫耀自己的美人,以前不過是當著大臣的面把馮小憐抱在懷裡幹些羞羞的事,但後來高緯見大臣們都不敢看自己的皇后,覺得自己的眼光沒有得到大臣的認可,因此心中頗為生氣。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新的「玩法」。他在大殿之中放上了一個床鋪大的案幾,讓馮小憐赤身裸體地躺在案幾之上,在這樣的情況下接見各路大臣,讓大臣們以一千金為價來觀賞皇后胴體一次,還有美豔的歌舞相贈。
  • 在古代擁有這4種「神器」,你也可以上打昏君,下斬奸臣
    經常看古裝劇的朋友,出現奸臣當道,昏君荒廢朝政導致滅國的情節,都會咬牙切齒。尤其是作威作福的奸臣,以及無道暴君,都想著對其拳打腳踢。然而在古代,皇帝處於封建統治山峰的頂端,掌管著天下諸事,何人敢管呢?皇帝犯錯,可以直接鞭打;處罰奸臣時可以先斬後奏。有了這種"神器",皇帝和姦臣的權力和行動,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古代有4種兵器,便有這樣的權利,皇帝都會將其賜予剛正不阿的心腹大臣。4種可以打昏君、斬佞臣的"神器"。
  • 史上頗具爭議的奸臣,生前國泰民安,死後王朝迅速衰敗!
    古代史上便有這樣一位奸臣。他頗具爭議,說他排除異己陷害忠臣可以,說他憑一己之力撐起半個唐朝也可以。他身前在朝時連安祿山都懼怕三分,他死後爆發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結果不用多說,唐朝迅速走向衰敗。但從文化角度和對王朝的忠誠度來看,李斯足以遺臭萬年。 秦朝太久遠,那說說離我們比較近的清朝。
  • 成語故事:閉月羞花
    近義詞:沉魚落雁、花容月貌反義詞:貌似無鹽// 成語故事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中國古代的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玉環。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那今天先來講講「閉月羞花」的成語故事吧!
  • 這幾位古代「吃貨」,留下的成語也那麼「好吃」
    熟悉百弟的人都知道不管百弟到哪裡都要先去嘗嘗當地的美食滿足一下口腹之慾 畢竟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要先填飽肚子才對我們學習成語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百弟打算把下面這些成語裡面的美味佳餚分享給大家膾炙人口,原指人人愛吃的美食,比喻好的詩文或其它事物受到人們的廣為稱讚和傳頌。
  • 三門峽博物館有件虢碩父簠,虢碩父是周朝奸臣,有句成語和他有關
    王公大臣在各種在祭祀和宴會時,使用的高端器皿,也彰顯了尊貴的身份,已經祭祀的重要性,而一件埋藏千年的「簠」,竟與一個禍國的奸臣相關,簠是什麼?又是那個大奸臣的東西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