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常需要的一些藥品,在不需要看醫生的情況下,總會自行在藥店購買。
在我們普通人看來,開藥店大約和自己開診所的人類似,都是十分專業的人員,至少對於藥物,應該是十分專業的。
因此在藥店選擇藥物時,總會傾向於別人的推薦,哪種哪種藥是最好的,當然,一般來說,價格不菲。
因為需要,又非常重視,所以大概會在第一時間相信他們的推薦,儘管一開始你會懷疑,他們只是為了賺提成,可是對比下來,依然覺得別人推薦的是「最好的」,於是買回去使用。
等到快使用完了,才想起本家就有了解藥物的專業人員,於是心血來潮,拍張圖片發過去讓她看,將本人大肆批評一頓,說那些都是保健品,又貴效果又不好。
啊!本人才恍然大悟。
我這是中計了,分析其原因,一是因為此藥應急,非買不可,而是因為覺得人家專業,所以十分信任。而最初的信任,又會讓我們後悔莫及。
現在想想,那些藥店的店員,不一定比我們更加了解藥性,可是這樣上當的不只是我們一個兩個,很多老人上當的機率會更大,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更加擔心自己的健康。
即便不與他們討論關乎健康的問題,若說買一送一,他們也必定是會上鉤的,實在可悲可嘆!
奇怪的是,當我去超市時,有人給我們推薦一些產品,我會直接拒絕,因為他們推薦的一般都是一些提成高質量次的東西。
我沒有辦法相信超市人員的「專業」,可卻相信了藥店人員的專業,而大大忽略了一點,此時的藥店與超市並無二樣,以後再去,可不要再疏忽了。
近日總在醫院徘徊,醫院裡無非有兩種人,一種是病人,一種是醫生。
之所以這樣說,因為我們普通人總覺得醫生救死扶傷,是個極其令人敬重的職業,因此在醫生面前也是不敢怠慢。當然,至少,曾經我自己是如此以為的。
而病人呢,都是希望自己能夠遇到醫術高明且十分有責任的醫生,能讓自己的病情快快好轉。病人家屬自然也是如此。
當我第一次去這家醫院看病,對他們醫院的程序一無所知,每次都像「摸黑」一樣,所以氣總是不打一處來,總覺得醫院的醫生有問題。
不過,這印象是處於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的。
第一次去這家醫院,遇到的一位年老的女醫生,她講起話來十分隨和,看上去也十分讓人尊敬。她給我開了檢查的單子。那天恰好周六,醫院的人也很少,這家醫院的隔離和消毒也做得十分到位,走廊上總會有護士提醒人與人之間要保持距離。
先去驗血,抽血人員態度出奇得好,來到喀什,還是頭一次有醫院裡的工作人員對我說了安慰的話。她十分溫柔地說,不要緊張。當時我的確胳膊僵直,我衝她笑了笑,她扎針的地方卻一點兒也不疼。
醫生的一句安慰的話,對於病人來講,是多麼重要,那感覺就像,吃了一副奇藥。
只是現如今,又有多少醫生會去浪費口水,安慰一個病人呢。
看病,只是他們的一項工作。每天到醫院的病人不計其數,有時候當天掛號都排不上,遇到緊急病情,甚至連一張病床都沒有。
看病,自然要與各類年齡和各種性格的醫生打交道。我去的那個科室,有四位女醫生,其中三個維吾爾族醫生,看上去已經年近六十了,還有一位年輕的漢族女醫生。
上文提到的,我十分信任的那位老醫生,就是其中之一,也因為第一次去醫院就遇見這麼和藹的醫生,對這家醫院增加了信任與好感。
第二次再去時,不再是這個醫生問診,而是另一位看上去更加有權威的醫生,只是她的年齡看起來更大。
也許在大城市已經不會出現排隊的問題,大家都是按照號碼有序進入的。
然而在相對落後的喀什,並沒有專業的排號機器,倒是有一個醫師助理,幫助整理混亂的隊伍,只是,需要看病的人太多,每個人的素質又不相同,所以大多數時間,他們是控制不住的。
很多人都會插隊,但我卻在一直排隊。所以排了一上午的隊伍,也沒能和醫生說上一句話,一直等到下午。
我對第二位女醫生的印象不好,一是因為她診斷太慢,二是因為當我排到下午才見到她時,她竟然以為我是插隊進去的。
我很生氣,我對他們很是尊重,可是在她眼裡,還是存在民族歧視。
如今在喀什,漢族朋友也不再享有什麼優先權了,可是從廣義上講,維吾爾族屬於少數民族,需要更多的保護,但是在喀什,漢族才是少數民族,卻只會得到歧視。
這些代溝,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不理解造成的,當然,我現在討論的不是民族問題,而是單純的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還有一位老年醫生,她的服務看上去井井有條,只是,對於最新的血壓計,她卻竟然使用錯誤。
我原本糾正了她一下,可是她還是按照錯誤的方式幫我測量了,這樣反反覆覆量了第五次,才顯示了一組數據。
我只能繼續坐在那裡,暗自一遍又一遍看著血壓計上的圖片示範。沒辦法糾正一個工作了數幾十年的專業醫生的錯誤。
也許是醫生年紀大了?對新的事物失去了接受能力了?莫名的,我覺得十分遺憾。她們已經沒有什麼機會了,終將成為被淘汰的一代。
漢族的女醫生是比較年輕的,她好像有一副金嗓子,一直再和各種患者聊天,讓人覺得十分輕鬆,她的維語說得很好,可以和病人開玩笑。
大概因為是周六,醫師助理不在,沒有人安排排隊,可是儘管病人很多,她沒有顯出有一點點的不耐煩,而是一遍又一遍耐心地提醒那些人,到外面排隊,一個一個來。
這樣好性情的年輕醫生,已經十分少見了。和她交流,你會覺得她的胸懷正如同大海一般,「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雖然與她交流甚少,卻依然有種被春風洗禮的感覺。
於是我感嘆,做人就是要像她這樣,對各種人都表示理解。她理解排隊的人,也理解不排隊的人,這樣排隊的人會很安心,不排隊的人也不會更加猖狂,因為這項工作需要大家配合,才能完成得更好。
當代的人,更需要擁有這樣的胸懷。
有一次,我領完檢查結果,只需要最後一項程序了,這項程序去找醫生,是不需要排隊的。
我進去以後,有一對年輕夫婦進來了,醫生讓他們出去排隊,那維吾爾青年指著我說「為什麼她沒有排隊就進來了」。一個醫生大聲說了他一句,我也聽不懂,只聽到那維吾爾青年在樓道裡憤憤不平。
等我出去,經過一天的檢查,終於把這件事結束時,已經是滿身汗臭了。我的老公也在門外等候。
那青年還在走廊裡故意發牢騷,對著她老婆說「好了,我們也不用排隊,下一個就是你了」。我沒有看他,因為他只是暫時對我產生了誤解,我也無需解釋,更不必生氣,因為他只是一個陌生人。
但是我心裡也沒那麼好受,只是故意大聲對老公說「忙了一天終於忙完了,下次再來排隊吧」。說完我們就走了。
有時候,很多矛盾就是這樣產生的。很多當地人都覺得,漢族人享受了很多優待,然而他們卻不知道這優待已經逐漸取消了。從前看病,都是漢語優先,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漢族人來到這裡支援。
但是如今不同,是人人平等的時候,沒有誰會再有優先權。只是恆久以來,大家形成了一種偏見。當然,膚淺的人看事情從來不會深刻。
我在這裡生活了許久,剛開始,我也對許多人有很多偏見,可是我同樣遇到過很多溫暖的事情。
在一個寒冬的夜晚,我和老公乘坐計程車時忘記把棉被拿下來,卻沒曾想,那個維吾爾司機竟然又把被子給我們送回去了,才使我們二人沒有挨凍。
很多看上去很小的事情,都值得我們反思,人和人之間原本可以沒有那麼多矛盾,只要多一點互相理解。
我們應當常常記住人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