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陸地棉起源之爭「塵埃落定」

2020-12-13 科學網

▲草棉基因組(A1)、亞洲棉基因組(A2)和陸地棉A亞基因組(At1)

▲棉花A基因組起源與進化模型 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供圖

■本報見習記者 韓揚眉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產國,年均棉花產量佔全球產量的24.4%,單產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一倍。與此同時,我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棉花進口國之一,且近年來進口量愈發增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品質的提高,對高品質棉紡織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但與國外相比,我國棉花的品質還不夠好。因此,提高棉花品質,是我國棉花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課題。」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朱玉賢告訴《中國科學報》。

近日,朱玉賢團隊解析了世界上首個高精度的草棉參考基因組,解決了困擾已久的棉花A基因組進化起源問題,為棉花遺傳改良提供了寶貴的基因組資源,將加快培育高產優質棉花新品種的進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遺傳學》。

棉花起源之爭

棉纖維長度是判斷棉花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纖維越長,品質越好。朱玉賢指出,我國生產的棉花纖維平均長度在3釐米以下,而北美產的棉花平均長度則在3釐米以上。

短短數毫米之差,會帶來很大影響。在紡織品中,必須有1/3以上的棉花纖維長度大於30毫米,否則纖維之間的接頭太多,生產出來的棉布品質會很差。

破解棉纖維生長之謎,還要從棉花的起源與進化歷史談起。

棉花共有四個栽培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是兩個四倍體栽培種——陸地棉和海島棉,它們是由A基因組和D基因組共同組成的異源四倍體AD基因組,AD基因組是由D基因組和A基因組通過自然雜交和染色體加倍而形成。已有研究表明,全球皮棉產量約95%以上來源於異源四倍體陸地棉(AD1基因組)。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獻龍告訴《中國科學報》,從起源分布來看,A基因組二倍體棉花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D基因組棉花主要分布在美洲,而野生異源四倍體棉花是在美洲發現的。但A和D兩個基因組的祖先種如何結合形成四倍體是棉花研究中一直未闡明的問題。學界一直有著單系起源和多系起源之爭。

此外,A基因組只有1.3~1.5釐米的纖維長度,D基因組僅有像蒲公英一樣0.3釐米的絨毛。「這很有趣,兩個『祖先』中都沒有棉纖維,組成四倍體以後怎麼就產生了3釐米以上的棉纖維呢?控制棉纖維生長發育的基因是如何進化的?」朱玉賢說。

草棉(A1基因組)和亞洲棉(A2基因組)為現在僅存的兩個二倍體A基因組,歷史上為重要的栽培棉。朱玉賢希望從二倍體「祖先」中找到解鎖陸地棉棉纖維基因的「鑰匙」。

過去大量研究已形成共識,即在陸地棉中,D亞基因組供體是雷蒙德氏棉(D5基因組),但A亞基因組的供體則是未解之謎,長期處在爭論之中。

「A1、A2在異源四倍體棉花中有哪些差別、它們與棉纖維的生長發育有怎樣的關係、決定棉纖維的基因群究竟是哪個?這些是我們想研究清楚的。」朱玉賢說。

找到「祖先」之一

此前,朱玉賢團隊便解析了亞洲棉基因組。2019年,朱玉賢開始組織團隊解析亞洲草棉基因組。

經過一年的努力,研究人員利用PacBio長片段測序技術和染色質高級結構捕獲技術(Hi-C)解析了世界上首個高精度的草棉參考基因組,並對陸地棉和亞洲棉基因組進行質量升級。升級後基因組在準確性和完成度等方面具有明顯提高,填補了大量基因組漏洞,可作為參考基因組。

接著,研究人員通過構建物種系統發育樹發現,A亞基因組的供體可能來源於A1和A2的共同祖先A0。

「為了進一步證實這個猜想,我們對棉花基因組最大的組分轉座子進行了系統分析。我們從根本上革新了棉花轉座子的遺傳演化算法。區別於以往的算法,我們將棉花基因組中完整的和碎片化的轉座子全部掃描出來,發現棉花轉座子不同批次的爆發事件。」論文第一作者、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吳志國告訴《中國科學報》。

「在以往研究中,基因組最大的組分轉座子被稱為『垃圾DNA』或者『暗物質』,源於其巨大的重複數量以及隨機的鹼基替換事件。」吳志國進一步解釋,此研究中革新的轉座子遺傳演化算法完美匹配了其巨大數量和隨機性等特徵,使植物基因組的完整系統分析成為了可能。

隨後,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陸地棉At、草棉A1、亞洲棉A2來源於共同祖先A0。

從進化關係上看,A1基因組比A2基因組更接近於A0。研究揭示出,A0與D5基因組雷蒙德氏棉大約在160萬年前形成異源四倍體,隨後,A0基因組在大約70萬年前分化形成現存的A1和A2基因組。

「我們闡明了亞洲棉與草棉獨立起源的問題,即亞洲棉不起源於草棉,而是與草棉同時起源於A0,並獨立馴化。」吳志國說。

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還發現位於基因區附近的變異位點改變了重要基因的表達,可能最終導致了四倍體陸地棉相較於二倍體棉在纖維品質等性狀上有明顯的改良與提升。

優質棉花未來可期

「該研究發現,現存的非洲棉和亞洲棉可能都不是陸地棉A亞組的供體種,而真實的供體種可能已經不存在,這是棉花基因組進化方面的一大創新性結論。此外,非洲棉和亞洲棉是在陸地棉形成之後才獨立分化出來,二者沒有祖先與後代的關係。這釐清了長期關於陸地棉A亞組供體種的爭論,也是本研究最顯著的科學價值。」張獻龍說。

事實上,自2011年起,朱玉賢受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樹迅的邀請,幫助解決四倍體棉花基因組關鍵難題至今,他帶領團隊逐漸建立起了中國棉花基因組理論的框架體系,在雷蒙德氏棉基因組、亞洲棉基因組和群體、陸地棉基因組和亞洲棉轉錄組等領域均取得了重要突破。

但在朱玉賢等專家們看來,優質棉花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優質纖維比較缺乏、了解枯萎病和黃萎病等棉花嚴重病態的抗性機理、野生棉花種質資源挖掘,這是當前我國棉花研究的三大難題。」朱玉賢說。

張獻龍也表示,兩個異源四倍體栽培棉種的基因組圖譜雖然已有很大改進,但仍需要進一步矯正錯誤和填補缺口;多倍化後,在馴化過程中轉座子起什麼作用值得探討;亞基因組之間存在不對稱的轉錄調控,這一現象在重要農藝性狀形成中發揮了什麼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這一特徵從頭馴化棉種或改良現有品種等也值得去探討。

朱玉賢表示,未來,培育高產優質品種,一方面可通過單基因轉入育種,目前相關技術手段已較為成熟,且正在試驗的品種也顯示出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則是藉助分子育種手段,通過鑑定相關功能基因,解析優良性狀的分子模塊,設計培育高品質棉花的新品種。

「陸地棉產量高、適應性強,但纖維品質差,海島棉纖維品質好,但栽培區域性強、產量低。若能研究清楚各個性狀分別由哪些基因控制,則可以將海島棉中控制優異纖維品質的基因導入到陸地棉,或者將陸地棉中控制產量的基因導入海島棉中,實現產量品質的『雙得』。」朱玉賢說。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0-0607-4

《中國科學報》 (2020-04-21 第3版 農業科技)

相關焦點

  • 五個異源四倍體棉花起源被釐清—新聞—科學網
    棉花的進化過程      南京農大供圖 棉花到底從何處起源以及如何進化?棉花基因組藏著哪些奧秘?未來的棉花育種改良還需要哪些創新?其中,陸地棉和海島棉被馴化成為栽培種,毛棉、黃褐棉和達爾文氏棉是野生種。 但是受制於四倍體基因組本身的複雜性和基因組測序技術,這五個種的形成與演變過程,一直以來未被精確揭示。
  • LAMOST透視「炸薯片」起源—新聞—科學網
    國際科研團隊的這一發現不僅促進了人們對於翹曲起源的理解,並且指出近期義大利都靈天文臺Poggio等人在《自然·天文》所發表的文章中對於翹曲模型、方法討論的不足之處。 王海峰說:「我們的論文發表後,隨即得到國際著名巡天團隊OGLE代表Andrzej Udalski的祝賀,義大利都靈天文臺Eloisa Poggio 和 Ronald Drimmel也期待能更進一步一起討論翹曲起源。」期刊審稿人指出:「該工作為我們認識銀盤的翹曲及起源邁出了全新的一步」。
  • ...院果樹所與華南植物園共同破解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栽培草莓起源之爭
    這一結果破解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栽培草莓的起源之爭,結束了近一年半Nature Genetics(IF5-y=30.331)三篇論文的「口水戰」。   從上世紀起,栽培草莓的起源一直為科學家所困擾。2011年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研究團隊首次確定森林草莓是八倍體栽培草莓的一個二倍體祖先,揭開了八倍體栽培草莓起源的神秘面紗,之後日本、英國、美國、中國多家團隊展開科研競賽。
  • 太平洋SOGO股權之爭落定
    太平洋SOGO股權之爭落定 2014-12-04 09:21:50|來源:北京商報
  • 海洋幼蟲進化起源之謎:先有幼蟲,還是先有成體?
    由於缺少完備的化石或分子水平證據,海洋幼蟲起源問題在國際學界爭論已達百年之久,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型假說:(1)「幼蟲先起源(larva-first)」假說,認為幼蟲進化起源早於成體階段,成體階段是在進化後期單次或多次獨立產生的;(2)「成體先起源(adult-first)」假說,認為幼蟲進化起源晚於成體階段,幼蟲階段是在後期進化過程中多次插入產生的。
  • 俄烏紅菜湯之爭到底爭的啥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巴斯】近日,關於紅菜湯(如圖)的起源,俄羅斯和烏克蘭爭得「面紅耳赤」。引發爭議的男主是33歲的烏克蘭廚師葉夫根·克洛波堅科,他因重新發掘烏克蘭美食而聞名,他未料到自己會成為「紅菜湯之爭」的中心人物。
  • 青蛙是怎麼變綠的—新聞—科學網
    為了了解這種現象的起源,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的Carlos Taboada和同事從圓點樹蛙身上提取了淋巴液和其他液體。他們從這種生物藍綠色的著色中找到了一種不為人知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可以結合併運輸膽綠素。研究小組在其他八種樹蛙的淋巴中發現了類似的蛋白質。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
  • 中國風色調受好評,番位之爭塵埃落定?
    楊紫此前也出演過多部古裝劇,在《天乩之白蛇傳說》中她飾演的白夭夭天真可愛,與任嘉倫飾演的紫萱一起為大家帶來了千年虐戀。在《誅仙青雲志》中,她天資聰穎武藝過人,是清麗脫俗的絕世美人。而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想必應該是《香蜜沉沉燼如霜》中的錦覓了吧。劇中的她與鄧倫飾演的旭鳳,歷經千迴百轉終於在一起的愛情故事,曾一度賺取了萬千網友的眼淚。
  • 迄今最大規模蓮基因組重測序完成—新聞—科學網
    蓮屬於蓮科蓮屬,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目前倖存的2個種分別是蓮與美洲黃蓮,蓮主要分布於亞洲,美洲黃蓮主要分布於北美洲及南美洲等地。
  • 與美國Champion商標之爭 廈企勝了
    晨報訊(記者 李凌)中美貿易戰硝煙乍起,近日,廈門企業與美國百年品牌的一場商標之爭引發關注。中國創品生活坊(廈門)科技有限公司歷經半年多的波折,收到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Champion life及圖」商標準予註冊的決定,這意味著美國百年品牌Champion對廈企創品生活坊商標使用的異議塵埃落定。
  • 「蓉城之秋」迎來舞劇《塵埃落定》 用舞蹈的方式展示全新的「傻子」
    11月22日晚,舞劇《塵埃落定》在四川大劇院上演,成為第26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由阿來先生擔任文學顧問的民族舞劇《塵埃落定》是一部有豐厚藏族文化意蘊、充滿靈動與詩意的舞蹈藝術作品,舞劇抽離原著的歷史語境及文學敘事的豐富情節,追隨小說所蘊涵的經典價值,通過創作主體的當代演繹,以史為鑑,在舞臺上藉助二少爺那個與世俗社會格格不入的「傻子」的視角,盡覽人性的貪婪與荒謬:如何繁花似錦,又如何大廈傾塌。
  • 《塵埃落定》:一個傻子的一生,讀懂的人不傻
    作者:洞見·桃花月球有人說阿來的《塵埃落定》,是茅盾文學獎評選過程中,橫空出世的黑馬。誰也沒有想到,這部被10家出版社拒稿,4年沒有出版的作品,一經出版,就暢銷200萬冊。他朗讀了《塵埃落定》中最經典的片段:「上天讓我看見,讓我聽見,讓我置身其中,又讓我超然物外」。這句話也揭開了主人公「傻子二少爺」,作為一個見證者,一個被邊緣化的人,以「傻」為鏡,勘破人生之局的智慧。優勢與短板,並不絕對。
  • 《流金歲月》劉詩詩、倪妮番位塵埃落定,細數娛樂圈明星爭番成癮
    4月29日電視劇《流金歲月》正式官宣演員,最終宣傳番位以姓名首字母排列,終於結束長達幾個月以來的番位之爭。本劇講述的是朱鎖鎖和蔣南孫遍嘗生活的箇中滋味,卻互相扶持,不僅將生活經營出多彩的模樣,還擁有自己的流金歲月的故事。
  • 科學網—此愛「棉棉」無絕期
    科學家探秘棉花早熟遺傳調控機制
  • dnf起源版本帕拉丁白金徽章用什麼
    導 讀 帕拉丁在起源版本沒有任何改動,但是其他職業在削弱之中,帕拉丁的地位自然也就上升了,超強的輔助能力,打輸出也非常厲害。那麼該用什麼白金徽章呢?
  • 笪志剛: 換個視角看中韓「泡菜之爭」
    這名教授的抗議再次引發中韓網民之間關於「泡菜」起源和文化遺產歸屬的爭論。無獨有偶,這名教授近日還向中國網遊公司「疊紙遊戲」致函,就該公司換裝遊戲「閃耀暖暖」中的韓服套裝提出抗議。此前韓聯社在一則報導中稱「明朝漢服來自於高麗樣」 也引發兩國民間韓服漢服之爭。
  • 足球運動員猝死的工傷之爭,塵埃落定
    7月15日上午小偉在宿舍內仰臥於床,室友呼之不應,後經醫療急救中心到場確認小偉已死亡。8月11日俱樂部對小偉死亡一事申請工傷認定。經補正申請後,某區人保局於9月8日受理,並對相關人員進行了調查詢問。
  • 日本網友贊成「韓服起源漢服」說法,吐槽韓網友只知道歪曲事實
    難得的是,這一次中韓網友關於漢服韓服之爭,日本網友卻幾乎一致地與中方網友站在同一戰線上。 日網論壇上日本網友對此事激情發言,他們明確贊成「韓服起源漢服」的說法,並認為這是根據歷史得出的正確說法,也有的日本網友表示其實日本和服也是受到了中國影響。同時他們對於中國沒有更多的宣傳漢服,表示可惜。
  • 拜登夫人的「女博士」之爭
    人民視覺 資料圖美國大選已塵埃落定,拜登和川普之爭,最終隨著選舉人團確認拜登勝出告終。拜登夫人的博士學位,卻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愛潑斯坦曾經擔任兼職講師的芝加哥大學及其英文系,迅速分別發表聲明,與他切割,稱愛潑斯坦早已離開芝加哥大學,當初也只是兼職。聲明還稱芝加哥大學和英文系不贊同他的「厭女症」觀點。說他厭女症,皆因男的有這個頭銜,被人稱為Dr.,很少有人站出來反對。
  • 微小說:塵埃落定
    文|果果老喬心裡放下一塊大石頭,這件事終於塵埃落定。他布滿皺紋的臉有些激動,嘴角的肌肉顫抖著,眼睛裡湧動著淚水。十幾年了,這件事他已經盼了十幾年了。老話說得對:盼望,盼望,盼著盼著就有望了。好,這是好事兒,應該高興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