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到了一年最冷的時候。
寒風刺骨,呼呼刮過。
泡一杯足火肉桂,翻一本陸遊詞。
很早以前,最初看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這兩句。
念起來,豪情澎湃。
直到後面,看完了全篇。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上闕寫到,風雨席捲,陰風蕭瑟的時令。
老陸裹著毛氈,烤著柴火,抱著小貓,自在極了。
天氣這麼冷,我與貓兒都不願意出門。
這畫風與「鐵馬冰河」的激昂豪邁,全然不同。
忽然間就覺得老陸的形象軟萌了起來,別有幽默感。
天氣冷,待在溫暖的室內更舒服。
沒事賦閒在家,多喝喝茶,翻翻書,亦是休閒享受。
喝一口細滑香濃的茶湯,桂皮香與果香蹁躚在口腔內,周身舒爽。
喝著這樣的茶,壓根想不通為什麼有人願意去淘陳味十足的老巖茶?
更不能理解,茶界會颳起一股「老茶風」,覺得茶葉都是老的好?
諸如,前幾天看到的留言:
「就算放著不管,紅茶巖茶白茶普洱茶,放個3、4年更好喝。」
且慢,此言謬矣!
《2》
老巖茶,值得提倡嗎?
不提倡。
從巖茶本身的特徵性看,它在加工時要經歷焙火。
紙包不住火,茶葉本身是草木之軀,巖茶焙火後獲得的屬性也難以維持。
焙火後的巖茶,會經歷褪火過程。
當巖茶放太久,內部的「火」徹底褪光,就會有返青變味風險。
即便是不返青,也不免一副焦糖香、花果香弱,陳味明顯,鮮活不再的狀態。
為此,老巖茶的保存,不能放著不管。
等徹底褪火後要繼續焙,才利於保存。
一款巖茶在焙了之後褪,褪了之後又焙,反覆經歷多次後,它成為了老巖茶。
但此時,武夷巖茶本身的活甘清香,特徵性已不再明顯。
經歷多次焙火後,巖茶的鮮活感難以保留。
反覆的高溫焙火會破壞茶葉芳香物質,巖茶的馥鬱茶香受損。
沒有了「巖骨花香」,缺失了靈魂的老巖茶,早已錯過最佳綻放的花期。
論市場價值,老巖茶並不討喜。
對這點,多找幾個當地的茶農打聽,便能心中有數。
老巖茶的收藏,市場前景不明朗。
按如今的武夷巖茶行情,現在才是可期的。
未來,誰也說不準。
畢竟巖茶又不是白茶和普洱,尚未有成熟的老茶市場,也沒有足夠經驗借鑑。
對普通茶客來說,喝巖茶還是抓住當下為好。
不念將來,過好當下。
及早飲用,落肚為安,方才是喝巖茶的正途。
不然,被套路進老巖茶收藏盲區裡,只會令人失望與吃虧。
《3》
放了3、4年的紅茶,還能喝嗎?
不推薦喝。
縱觀茶圈看,目前在市面上沒有「老紅茶」一說。
紅茶與綠茶黃茶一樣,是講究及早喝的代表。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枝頭無花空嘆息。
對普通茶友來說,在收到/買到一款紅茶後。
正山小種也好,祁門紅茶、九曲紅梅、坦洋工夫也罷。
直接放著不管,存放3、4年再來糾結,這茶能不能喝?
其實,已經錯失喝茶良機了。
一來,不是所有的茶都提倡久存。
要不信,大家可以翻一翻自己買入手的紅茶,上面標註的保質期是多久。
絕大部分的紅茶,保質期在兩、三年左右。
存放太久,放到過期,反而會遇到變質變味的問題。
二來,得考慮紅茶的儲存包裝。
如果僅僅是普通的口糧紅茶,外面是用密封袋裝著。
那麼因密封效果不佳,茶葉的可保存時間,還會進一步縮短。
放不到兩三年,很可能放到大半年後,茶香就變淡,滋味就發酸變味了。
三來,得考慮紅茶本身的特點。
紅茶作為發酵茶,它的茶香與滋味,都頗有特點。
茶香上,松煙香、花蜜香、桂圓香、花果香、甜香等,組成了紅茶的豐富香型。
茶味上,鮮醇飽滿,香清味甜,爽口不膩,回甘生津等,匯成優質紅茶的亮點。
然而,一旦久存後,紅茶會面臨茶香減弱,鮮活不再的問題。
喝起來,風味體驗反而不美。
《4》
白茶放著不管,也能越存越好喝?
別將存茶這件事,想得太簡單。
之前有茶友留言:
「六,七年前別人給我一個白茶餅不知道還能不能喝。就是用紙包著的,一直放在柜子上的。
如果是按這樣的方式存白茶,估計是不能喝了。
存茶餅只用一張紙,根本不防潮。
尤其是在家中自行存茶,沒有專業茶倉的防潮設備,做不到24小時打開抽溼機與空調除溼。
但凡遇上雨季與潮溼季,裹了一層餅紙裸放在柜子裡的茶餅,極容易吸附水汽。
時間一長,積少成多,量變引起質變。
存放到最後,整餅茶極容易受潮,內質受損,風味劣變,不能再飲用。
茶香因存放不當,早早跑氣,香氣變弱。
茶味因內質劣變,滋味寡淡,甚至發酸變味。
這樣一餅已經存壞的茶,當然是不喝為好。
原本白茶因自身的工藝特點,能夠實現久存。
不揉捻、不殺青,不焙火的白茶,內部能保留更多的活性物質,幫助後期陳化。
但維持白茶的良好風味,實現越存越出色。
在家中自行存茶時,有不少地方要留意。
將茶餅存放六、七年,在長時間的儲存下,得用三層包裝法。
用鋁袋、塑膠袋、紙箱等,層層密封。
杜絕外界的水汽、雜味、異味侵入。
避光、乾燥、陰涼、無異味、乾淨儲存。
不然,直接放著不管,漫長的存茶過程中對白茶的風味變化不管不顧。
最後收穫到的,註定不是甘香醇厚的老白茶,而是早早就跑氣變味的變質茶!
《5》
普洱茶放個幾年,會不會更好喝?
不一定。
回到喝茶的本質看,普洱茶的風味好喝與否,關鍵看茶葉品質。
一款普洱放個幾年後,能不能越存越好。
與茶葉的品質還有存茶的措施,息息相關。
比如,如果一餅普洱,本身的原料山頭,生態環境就不良好。
茶青內質積累有限,泡不出醇厚的,滋味豐沛的茶湯。
比如,做茶的工藝影響。
不論生普、熟普,要是在制茶過程時,細節沒有做到位。
採下來的茶青沒有及時攤晾處理,茶青被悶壞變得不新鮮,養分受損。
或者是最後加工出品時,含水量尚未烘乾達標,就早早將茶葉推向市面。
茶葉自身幹度不達標,會成為後期儲存的重大隱患。
放不了不久,茶葉內部多餘出來的水汽,由內往外擴散,導致受潮變質發酸等系列問題。
又比如,存茶措施不到位。
直接用紫砂罐裸罐裝茶,水汽侵入,茶葉受潮。
存到最後,茶香變淡,茶味變差。
顯而易見,普洱能否實現「越陳越好」的這點,與多方面相關聯。
環環緊扣,密切相連。
一步缺失,都會帶來品質的崩塌。
所以,對剛開始接觸普洱的新手來說,喝茶先別急著關注在「年份高」。
多多留意「品質好」,多喝多學多問多對比。
學會分辨品質好壞,才是關鍵!
《6》
喝茶,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
領略一款好茶的最佳風採,才是飲茶的樂趣所在。
若不然,錯過了最佳花期後。
反而難以欣賞到,一款優質巖茶、紅茶、白茶、普洱,理應具備的風採。
冬月已暮,擺上一盆水仙。
書桌旁,飄來淡淡花香。
暮冬歲首百花凋,歲朝清供淡香飄。
插一支花,泡一杯茶。
居家不出門,不妨多喝茶。
有了茶味相伴,歲月光輝,分外生香!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