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著不管,紅茶、巖茶、白茶、普洱茶,過個3、4年也會更好喝?

2021-01-09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到了一年最冷的時候。

寒風刺骨,呼呼刮過。

泡一杯足火肉桂,翻一本陸遊詞。

很早以前,最初看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這兩句。

念起來,豪情澎湃。

直到後面,看完了全篇。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上闕寫到,風雨席捲,陰風蕭瑟的時令。

老陸裹著毛氈,烤著柴火,抱著小貓,自在極了。

天氣這麼冷,我與貓兒都不願意出門。

這畫風與「鐵馬冰河」的激昂豪邁,全然不同。

忽然間就覺得老陸的形象軟萌了起來,別有幽默感。

天氣冷,待在溫暖的室內更舒服。

沒事賦閒在家,多喝喝茶,翻翻書,亦是休閒享受。

喝一口細滑香濃的茶湯,桂皮香與果香蹁躚在口腔內,周身舒爽。

喝著這樣的茶,壓根想不通為什麼有人願意去淘陳味十足的老巖茶?

更不能理解,茶界會颳起一股「老茶風」,覺得茶葉都是老的好?

諸如,前幾天看到的留言:

「就算放著不管,紅茶巖茶白茶普洱茶,放個3、4年更好喝。」

且慢,此言謬矣!

《2》

老巖茶,值得提倡嗎?

不提倡。

從巖茶本身的特徵性看,它在加工時要經歷焙火。

紙包不住火,茶葉本身是草木之軀,巖茶焙火後獲得的屬性也難以維持。

焙火後的巖茶,會經歷褪火過程。

當巖茶放太久,內部的「火」徹底褪光,就會有返青變味風險。

即便是不返青,也不免一副焦糖香、花果香弱,陳味明顯,鮮活不再的狀態。

為此,老巖茶的保存,不能放著不管。

等徹底褪火後要繼續焙,才利於保存。

一款巖茶在焙了之後褪,褪了之後又焙,反覆經歷多次後,它成為了老巖茶。

但此時,武夷巖茶本身的活甘清香,特徵性已不再明顯。

經歷多次焙火後,巖茶的鮮活感難以保留。

反覆的高溫焙火會破壞茶葉芳香物質,巖茶的馥鬱茶香受損。

沒有了「巖骨花香」,缺失了靈魂的老巖茶,早已錯過最佳綻放的花期。

論市場價值,老巖茶並不討喜。

對這點,多找幾個當地的茶農打聽,便能心中有數。

老巖茶的收藏,市場前景不明朗。

按如今的武夷巖茶行情,現在才是可期的。

未來,誰也說不準。

畢竟巖茶又不是白茶和普洱,尚未有成熟的老茶市場,也沒有足夠經驗借鑑。

對普通茶客來說,喝巖茶還是抓住當下為好。

不念將來,過好當下。

及早飲用,落肚為安,方才是喝巖茶的正途。

不然,被套路進老巖茶收藏盲區裡,只會令人失望與吃虧。

《3》

放了3、4年的紅茶,還能喝嗎?

不推薦喝。

縱觀茶圈看,目前在市面上沒有「老紅茶」一說。

紅茶與綠茶黃茶一樣,是講究及早喝的代表。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枝頭無花空嘆息。

對普通茶友來說,在收到/買到一款紅茶後。

正山小種也好,祁門紅茶、九曲紅梅、坦洋工夫也罷。

直接放著不管,存放3、4年再來糾結,這茶能不能喝?

其實,已經錯失喝茶良機了。

一來,不是所有的茶都提倡久存。

要不信,大家可以翻一翻自己買入手的紅茶,上面標註的保質期是多久。

絕大部分的紅茶,保質期在兩、三年左右。

存放太久,放到過期,反而會遇到變質變味的問題。

二來,得考慮紅茶的儲存包裝。

如果僅僅是普通的口糧紅茶,外面是用密封袋裝著。

那麼因密封效果不佳,茶葉的可保存時間,還會進一步縮短。

放不到兩三年,很可能放到大半年後,茶香就變淡,滋味就發酸變味了。

三來,得考慮紅茶本身的特點。

紅茶作為發酵茶,它的茶香與滋味,都頗有特點。

茶香上,松煙香、花蜜香、桂圓香、花果香、甜香等,組成了紅茶的豐富香型。

茶味上,鮮醇飽滿,香清味甜,爽口不膩,回甘生津等,匯成優質紅茶的亮點。

然而,一旦久存後,紅茶會面臨茶香減弱,鮮活不再的問題。

喝起來,風味體驗反而不美。

《4》

白茶放著不管,也能越存越好喝?

別將存茶這件事,想得太簡單。

之前有茶友留言:

「六,七年前別人給我一個白茶餅不知道還能不能喝。就是用紙包著的,一直放在柜子上的。

如果是按這樣的方式存白茶,估計是不能喝了。

存茶餅只用一張紙,根本不防潮。

尤其是在家中自行存茶,沒有專業茶倉的防潮設備,做不到24小時打開抽溼機與空調除溼。

但凡遇上雨季與潮溼季,裹了一層餅紙裸放在柜子裡的茶餅,極容易吸附水汽。

時間一長,積少成多,量變引起質變。

存放到最後,整餅茶極容易受潮,內質受損,風味劣變,不能再飲用。

茶香因存放不當,早早跑氣,香氣變弱。

茶味因內質劣變,滋味寡淡,甚至發酸變味。

這樣一餅已經存壞的茶,當然是不喝為好。

原本白茶因自身的工藝特點,能夠實現久存。

不揉捻、不殺青,不焙火的白茶,內部能保留更多的活性物質,幫助後期陳化。

但維持白茶的良好風味,實現越存越出色。

在家中自行存茶時,有不少地方要留意。

將茶餅存放六、七年,在長時間的儲存下,得用三層包裝法。

用鋁袋、塑膠袋、紙箱等,層層密封。

杜絕外界的水汽、雜味、異味侵入。

避光、乾燥、陰涼、無異味、乾淨儲存。

不然,直接放著不管,漫長的存茶過程中對白茶的風味變化不管不顧。

最後收穫到的,註定不是甘香醇厚的老白茶,而是早早就跑氣變味的變質茶!

《5》

普洱茶放個幾年,會不會更好喝?

不一定。

回到喝茶的本質看,普洱茶的風味好喝與否,關鍵看茶葉品質。

一款普洱放個幾年後,能不能越存越好。

與茶葉的品質還有存茶的措施,息息相關。

比如,如果一餅普洱,本身的原料山頭,生態環境就不良好。

茶青內質積累有限,泡不出醇厚的,滋味豐沛的茶湯。

普洱茶茶青

比如,做茶的工藝影響。

不論生普、熟普,要是在制茶過程時,細節沒有做到位。

採下來的茶青沒有及時攤晾處理,茶青被悶壞變得不新鮮,養分受損。

或者是最後加工出品時,含水量尚未烘乾達標,就早早將茶葉推向市面。

茶葉自身幹度不達標,會成為後期儲存的重大隱患。

放不了不久,茶葉內部多餘出來的水汽,由內往外擴散,導致受潮變質發酸等系列問題。

又比如,存茶措施不到位。

直接用紫砂罐裸罐裝茶,水汽侵入,茶葉受潮。

存到最後,茶香變淡,茶味變差。

顯而易見,普洱能否實現「越陳越好」的這點,與多方面相關聯。

環環緊扣,密切相連。

一步缺失,都會帶來品質的崩塌。

所以,對剛開始接觸普洱的新手來說,喝茶先別急著關注在「年份高」。

多多留意「品質好」,多喝多學多問多對比。

學會分辨品質好壞,才是關鍵!

《6》

喝茶,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

領略一款好茶的最佳風採,才是飲茶的樂趣所在。

若不然,錯過了最佳花期後。

反而難以欣賞到,一款優質巖茶、紅茶、白茶、普洱,理應具備的風採。

冬月已暮,擺上一盆水仙。

書桌旁,飄來淡淡花香。

暮冬歲首百花凋,歲朝清供淡香飄。

插一支花,泡一杯茶。

居家不出門,不妨多喝茶。

有了茶味相伴,歲月光輝,分外生香!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它們的適飲期在這裡,別耽誤了
    第一次對梔子花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是在2016年的6月。彼時,巖茶界的爆款《巖茶十二金釵》正在醞釀。誰也不知道,我們是在車庫改造的茶室裡,打造出了巖茶爆款,至今,它都已經有了10.0版本了。烏龍茶, 它屬於半發酵茶,最常見的特徵,是它保留了綠茶的鮮爽,及紅茶的醇厚,是一款較為中庸的茶,加上產地多,工藝多變,更給烏龍茶平添了幾分趣味性。紅茶,全發酵茶,經過全發酵後,茶葉當中的茶多酚被大量氧化分解,最大的特點是茶湯醇厚,香氣方面,像正山小種一類,擁有獨特的桂圓香,傳統煙燻工藝的小種紅茶,還有一股松煙香。
  • 一語道破,綠茶、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什麼時候才適合喝?
    何況對大多數的巖茶來說,褪火用不了等2-3年。真按這個時間,傻傻地等下去,很容易將巖茶放到返青變味。畢竟,連焙到足火的巖茶(當年新茶),基本在過了中秋、國慶後,也能陸續進入芳華正好的階段。尤其是主打高香風味的坦洋工夫、祁門紅茶等,隨著茶葉放置的時間越久,香氣分子反而會飄散,越放越不香。由此可見,所謂「紅茶要褪火2-3年」的言論,實在誤導人。紅茶裡面為數不多需要放一放更好喝的茶,是煙小種。
  • 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如果過了包裝上的保質期,可以喝嗎?
    嘗過一口,便念念難忘。而過了適飲期後,茶葉的風味變現會開始慢慢變得「頹廢」,香氣寡淡,湯水變薄,更要緊的是,茶湯裡開始逐漸出現水味。借用寶玉的一句經典名言,這完全是由珍珠,變成了魚眼!故而,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普洱等,它們的保質期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不過從市面上的常見情況看,能從茶葉的外包裝上看到標註的保質期要求不同。不發酵的綠茶,以及發酵程度較輕的黃茶,外包裝上的標註的保質期一般是18個月左右。
  • 白茶、巖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六大茶類裡,哪一泡茶好喝?
    並且在不同的泡茶方法下,綠茶、白茶、紅茶、黑茶、烏龍茶的滋味呈現又不太一樣。所以,還得看具體的情況而定。玻璃杯泡的綠茶,第一泡最好喝。不發酵的綠茶,以玻璃杯泡法常見。使用玻璃杯泡過2-4回後,一泡綠茶的滋味就會變淡了。故而,第一泡茶要更要細品,才不錯過一泡好茶的最美芳華!蓋碗泡紅茶,看具體品質。普通品質的紅茶,第一/二泡的口感,相對更好。
  • 綠茶、普洱茶、黑茶、白茶、紅茶、巖茶,哪些適合放在冰箱保存?
    《3》冰箱與茶,剪不斷理還亂。說到冰箱存茶,現在是兩個極端。一類,不管自己買的是紅茶、綠茶、黑茶還是普洱茶、武夷巖茶,通通往冰箱裡一扔,萬事大吉。仿佛像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放在冰箱裡,可永葆青春,鎖住新鮮,鎖住營養。然,茶不是青菜,也不是水果,放在冰箱裡,反倒增加了吸收水分和異味的風險。
  • 巖茶、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別都放冰箱儲存,不然代價很貴
    儘早飲用,更能嘗鮮。提到低溫存茶的話題,想到之前看過的茶葉儲存講究的介紹。說的是「綠茶冷凍,紅茶冷藏,巖茶、白茶、普洱常溫保存。」究竟六大茶類裡哪些茶適合放冰箱,而又有哪些茶壓根不需要呢?《3》在家存茶時,紅茶要不要放冰箱冷藏?不需要。全發酵的紅茶,整體風味表現相對穩定。茶青鮮葉內部的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在紅茶的制茶發酵過程,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轉變。
  • 紅茶巖茶普洱茶重口味,白茶綠茶小清新?老茶客:別以偏概全了
    「越好的白茶喝起來越像白開水,尤其白毫銀針。」其實,任意一種茶,它的風味遠不止一面。用「一刀切」的刻板印象,先入為主的定義一款茶的滋味,有失偏頗。更關鍵是,這會讓你對好茶的認知,陷入狹隘。一旦放置時間太長,茶葉明顯氧化過後,清鮮口味會大受影響。是以,喝綠茶講究及時趁鮮品嘗,沒有長期儲存的價值。《3》白茶,鮮醇甘爽。滋味寡淡,是對白茶最大的偏見。
  • 普洱茶、黑茶、白茶、紅茶、武夷巖茶,不同茶如何控制出湯時間?
    適時使用快出水與慢出水,更能成就茶葉風味。新的問題應運而生,不用的茶該如何控制出水時間呢?是否有什麼訣竅?當然有!《3》茶有六大類,綠、黃、白、青、紅、黑出水時間大有學問!要控制好出水的時間,這衝泡的茶器首先要選對,一款出水爽利的茶器更能讓衝泡事半功倍,若是茶器選用不當,直接耽誤出湯的黃金時間點。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怎麼泡好喝?請掌握正確投茶量
    《3》日常生活中,泡茶過程的投茶量確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投茶量的多與少,取決於四個維度。其一,個人的口感。喝茶,為的是享受。乾燥輕盈的茶葉,會受到水的浮力影響,上浮在水面,影響茶味的釋放。紅茶的投茶量按分類而言,紅茶可以分為紅碎茶、工夫紅茶、小種紅茶。全國產茶的主省區內,均有紅茶的分布。
  • 不,這樣會讓紅茶、巖茶和白茶好喝百倍
    《4》 不喝白茶,喝巖茶、紅茶,不用備克秤? 個人建議備上比較好。 克秤也可以算得上的全能選手,巖茶、紅茶、白茶等六大茶類均適用。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偶爾來個小高溫,豔陽高照,讓人重新又回到了那如溫暖和煦的春風般的季節。 午後,正在刷著茶友們的留言,突然收到了一條新消息,「泡茶要用什麼水溫才好喝?」 「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
  •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紅茶、綠茶,喝茶時,你都稱茶了嗎?
    之前就寫過一篇文章,關於武夷巖茶投茶量多增加0.3克後,對香氣、滋味的影響,是很明顯的。多了0.3克之後的巖茶,顯然會滋味會更加濃鬱些。這些濃鬱的滋味,在有的茶友口中,就變成了苦澀。有著苦澀味,滋味太濃的茶,反而不讓人喜歡。喝了這類茶後,茶友甚至還會給茶葉打上品質不好的標籤。
  • 一篇文章囊括綠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烏龍茶衝泡茶具,這下全齊了!
    在分享文章的同時,有個新的問題出現。小陳茶事家的茶友,涵蓋天南地北,地域遼闊,除了喝白茶,還有喜歡烏龍茶、黑茶、普洱茶、綠茶的朋友。這些朋友問,能否發一篇關於各類茶的衝泡茶具,查看起來,比較方便。只要一篇文章,就能輕鬆了解各種茶的衝泡茶具。這,就是今天這篇文章出現的原因——告訴大家,不同茶類衝泡,該使用什麼茶具。中國茶,遠不止白茶一種。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可以根據茶湯湯色判斷品質嗎?
    按照最新白茶國標來看,白茶中每類茶的湯色都有著不一樣的標準。比如,特級白毫銀針的湯色是以淺杏黃且清澈透亮,特級白牡丹湯色則寫著黃且清澈。2017年11月1號發布的,2018年5月1號實施的紅茶第1部分:紅碎茶中,我們可以看到,國標中對紅茶湯色要求不同。
  • 除了白茶、黑茶,綠茶、紅茶、鐵觀音、巖茶,能不能存放很多年?
    「這是我目前喝過的,最有特色的紅茶,煙燻味很舒服,有燻柿子幹的甜味,很適合秋天喝的一款茶,但我有個問題請教:煙小種能不能像白茶一樣,存很多年呢?」 存茶,顯然成了每一位茶客喝茶旅途上,都要學習的一課。 自然,我們也要思考:茶葉為什麼要長期保存?
  • 掌握好泡茶出湯訣竅,綠茶,紅茶,巖茶,白茶,黑茶都好喝,實用
    那麼在眾多茶類中,綠茶,紅茶,巖茶,白茶,黑茶,在衝泡時都要快出水嗎?快出水與悶泡的滋味,有什麼不同?《2》什麼是快出水?什麼是悶泡?《4》衝泡紅茶,巖茶,需要快出水嗎?比如桐木關產的正山小種,它就帶有一股高山風韻,所擁有的獨特風味,少不了快出水的加持。在快出水的加持下,正山小種的桂圓湯,花蜜香,方能彰顯無餘。
  • 黑茶、綠茶、普洱茶、白茶、紅茶,有些茶喝前請洗一洗!
    不知從何時起,洗茶成了衝泡的必要步驟,不管杯中衝泡的綠茶、白茶還是紅茶、黑茶,要是不洗茶,會讓人覺得:「咦,你怎麼這麼不懂禮儀,怎麼茶都不洗就直接給我喝?」不洗茶,真的就不知禮儀嗎?非也!關於茶喝之前要不要洗茶,一直以來都爭議不斷。有支持洗茶者,認為喝茶必須洗,不洗喝不下。
  • 春茶上市在即,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衝泡方法你都備好了嗎
    2020年度的春茶,綠茶、白茶、黃茶、紅茶、普洱茶、烏龍茶正在緩緩回歸。然而,要想盡情體會春茶的美妙滋味,少不了搭配正確的衝泡方法。究竟,不同的茶該怎樣才能泡得更好喝?下文的內容裡,將會有詳細介紹。相反的是,高溫的沸水衝泡,更能激發茶葉內部的深層次養分和香氣。故而,沸水衝泡是讓茶葉更香更好喝的奧秘所在!《4》白茶的衝泡六大茶類當中,白茶是唯一不經過殺青的茶。
  • 綠茶、白茶、紅茶、巖茶的最佳飲用期來了,趁著假期的尾巴喝一杯
    喝茶宜喝紅茶、老白茶、熟普、巖茶等性味溫和的茶葉。但是,當假期大餐過後,消食解膩時分。泡上一杯清香的綠茶為伴,也是不錯的選擇!《3》喝白茶,喝茶時機選擇豐富。回到正題,聊起巖茶的最佳飲用期,少不了關注它的焙火程度。按火功劃分,巖茶大致可分為輕火、中輕火、中火、中足火、足火等。輕火,中輕火的巖茶,在加工完畢後,視個人對新茶火氣的敏感度,放上大半個月至兩個月左右,便可以放心喝。
  • 都說白茶、普洱茶越存越香,那放了3年的巖茶肉桂,還能喝嗎?
    如題,「放了3年後的肉桂,還能喝嗎?」映入眼帘的,是幾包用通用泡袋包裝的肉桂。沒標山場,也沒標品牌。通用包裝的背後,有標註「保質期5年」的字眼。比如,有些巖茶本身就沒怎麼吃火,非常不耐放。轉過年再去喝茶,早已嚴重返青變質不能喝。比如,有的巖茶本身就是焙死的,從來就沒有飲用意義。將焙死的巖茶放足3年,它也不能變成寶。照舊是煙味濃重,又苦又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