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爽快一分鐘,拆包頭疼兩小時
↓↓↓↓↓
不對啊,我只是買了一盒口香糖而已,
怎麼給我寄來這——麼大一個箱子?
貴重的、易碎的物品,裡三層外三層地裹膠帶包泡泡紙,情有可原。
但是,像上面那盒口香糖那樣的、輕而小的物品又是來湊什麼熱鬧呀?
打包員似乎對挑逗買家神經的營銷策略情有獨鍾。「瓶裝+大箱」的搭配,讓你在接過包裹的那一刻熱血沸騰,以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定論終於被打破了。
不僅如此,「飛機盒+平面」的搭配風格如今也逆流而上,成為店家打包方式的新寵。尋尋覓覓,幽愁暗恨,紙盒子下的迷惑包裝,仿佛暗喻著四平八穩的背後裹挾七情六慾。
在看穿紅塵,修滿功德後,才撥雲見日,在一派亂象中找出這堆包裝的最終含義。
而上面這款餐具三件套,更是集萬千打包策略於一身:既有「眼力大挑戰」的活潑,又有「我覺得你冷」的溫存,還有來自「越包就越高級」的優越感,像極了你發在朋友圈裡的濾鏡照片。
所謂「拆包頭疼兩小時」,或許是拆完一堆膠帶、泡泡紙後,情不自禁地開始對快遞靈魂的鞭撻:
據悉,2018年底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7.1億件,2019年有望突破600億件。包裹快遞量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
中國快遞業的繁榮,也極大地促進了包裝業的繁榮。經初步估算,2018年全國快遞業共消耗快遞運單逾500億個、編織袋約53億條、塑膠袋約245億個、封套57億個、包裝箱約143億個、膠帶約430億米。國內使用的包裝膠帶一年可以纏繞地球1077圈。
在快遞包裹給包裝業帶來的繁榮背後,卻是環境汙染之痛。
包裝材料以紙張、塑料為主,原材料大多源於木材、石油。不僅如此,快遞包裝中常用的透明膠帶、塑膠袋等材料,主要原料都是聚氯乙烯,這一物質對環境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既然「量」在以無可阻擋的趨勢上升,那何不改變「質」的成分呢?
為鼓勵包裝綠色化和減量化發展,2016年8月,國家郵政局出臺了《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實施方案》;
而在去年,國家郵政局就制修訂了《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家標準和《快遞電子運單》《郵政業封裝用膠帶》等4項行業標準;
今年5月,政府還發布了推薦性國家標準《綠色包裝評價方法與準則》;
多方面的要求、標準和鼓勵,為快遞行業的轉型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辦法。繁複而贅餘的包裝,是造成不必要的快遞垃圾的一大方面。在同一家店鋪買了一個垃圾桶和一把夾子,那是不是要打兩個包呢?菜鳥裝箱算法給出的答案是:把夾子放在垃圾桶裡,一次包裝乾乾淨淨。
菜鳥的IoT技術展現了環保的想像力,其自主研發的智能箱型設計和切箱算法,可以避免「大材小用」,平均能減少15%的材料使用。過去一年,僅菜鳥倉內就「瘦身」了2.9億個快遞包裹,菜鳥倉也減少了7500萬個紙箱的使用。亂放是垃圾,分類是資源。「買珠還櫝」,拆下來的包裝紙殼不亂扔,有條件的便可以把紙殼留在取件點,比如「回箱計劃」的綠色回收箱。這些被回收的紙箱經過消毒、加工後,將被製成包裝箱再次用於快遞行業。菜鳥網絡聯合主要快遞公司發布的「回箱計劃」,預計每年可循環再利用上億個快遞紙箱,減少的碳排放相當於種下74萬棵梭梭樹。
沒有條件怎麼辦?把紙盒拆散折平,放到相應的回收類垃圾桶裡。做好分類我最棒!
什麼?你還不清楚快遞紙殼是什麼垃圾?來,小飯糰帶你複習複習。
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混在一起是垃圾,分選開來是資源,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做好垃圾分類,可減少垃圾數量達60%以上。點外賣的時候,你有把選擇「無需餐具」養成習慣嗎?自備一雙筷子一把勺子,告別一次性餐具,擁抱「環保節能」新生活;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出門除了錢就什麼都沒帶了,半路口渴便到處找商店買瓶裝水。可是,在你這次無意識消費背後,一個塑料瓶垃圾就產生了。選擇環保材質,能裝熱水的水杯重複使用,出門前從家裡自帶飲品,環保健康省錢不說,還避免了半路口渴的焦慮。
相比起在超市裡隨手要一個購物袋的平庸,環保袋是更加個性化的表達,是一種生活態度與生活方的表達。體積小容納空間大,摺疊收納起來也方便,個性化的圖案,更是在一眾花花綠綠的塑膠袋中脫穎而出。多幾分簡約的從容,少幾分雜亂的促狹,使用環保袋,應該是支持環保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
垃圾隨手分類放、少用一次性物品、自帶餐具和環保袋……雖然這只是生活中一個很小的行為,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但真的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環境。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支持環保,讓我的生活也多了一些成就感和儀式感。有人說,從一個人對待環保的態度,你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和生活習慣。
因為,那些為珍惜自己的家園而耗費心思的人,一定也是值得別人去珍惜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