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個時代讓人這麼疲勞,還不帶重樣的-虎嗅網

2020-12-26 虎嗅APP


人類並不是剛剛才開始疲勞的,但讓我們疲勞的東西卻一直在刷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我們早已籠罩在一層叫「全民疲勞」的陰霾裡。 


每周一起床,你一定會特別厭煩萬年不變的鬧鐘鈴聲;坐在辦公室格子間,觀察目光所及的十個人,其中肯定至少有一個人正在打著哈欠。


你百無聊賴打開手機,發現社交媒體上每天都推送著讓你犯困的信息;一到中午飯點提醒都像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任務那般踱步去那家快餐店,即便你沒有半點食慾。


你以為這是「打工人」才有的重複性疲勞,但不工作的日常,疲勞一樣是常態:


打開電視到處都是讓人審美疲勞的綜藝和電視劇,熱搜也讓人疲勞,來來去去都是躲不開的流量明星的花邊,短視頻和直播上那些網紅臉、永遠在排隊的網紅美食、網紅景點、逛街能逛的永遠都是那幾個品牌……夠了,到現在你連「凡爾賽」「打工人」「內卷」這些經常拿來自嘲的梗都煩了——為什麼這個時代會讓人這麼疲勞?


這一感嘆句你可能早就冒出來了,但從來沒意識到這更應該是個問句,我們好像從沒有好好審視過「疲勞」,即便它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自己。


當代人,誰還沒個疲勞病


說起來,當代年輕人,連表達疲勞的方式也都是差不多的:


在朋友圈上分享一首網抑雲歌曲,然後配上「人間不值得」的喪式語錄,要不就是來一張日劇裡的雞湯臺詞截圖,再不就來一張沙雕的打工人表情包,打造一幅蒸蒸日上又自嘲的喜劇人人設。這些都是當代人在社交媒體上的共同默契——我們比誰更會喊累,打哈欠的姿勢更是花樣無敵。打哈欠是一種傳染病,表達無力和疲勞是當下最流行的風潮,死氣沉沉的累覺不愛才是新時代的正義。


「疲勞」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成了當代人萬能的精神安慰筐。而在英文裡,「疲勞」 其實是一個很百搭的後綴,凡是名詞加上疲勞,就有可能創造出一個意思豐富的新詞來。


最現實的對應,國外對新冠疫情期間做的關注度調查數據,可明顯看到當疫情人數變成每天早上打開新聞看到都在增長的數據時,人的反應會變得愈來愈疲憊和麻木,心理學家對它的定義是「一種生理和情感上的疲憊和功能障礙」,看到壞消息有一種自我保護和「什麼都不能做」的無力感。


要是XX疲勞在我們國內造起詞來,那時髦程度可不比國外差,掐指一算就能數出好幾個——網紅疲勞、抖音神曲疲勞、流量愛豆疲勞、爛劇疲勞、綜藝疲勞、種草疲勞、知識付費疲勞、科技產品升級疲勞、北歐極簡疲勞……


再往小了說,我們無時無刻不被籠罩在各種各樣的信息疲勞當中:販賣焦慮和情懷疲勞、「人間不值得」疲勞、網抑雲疲勞、說啥都要狗頭保命疲勞、純欲女孩/土狗男孩疲勞、直播賣貨疲勞、凡爾賽體疲勞、耗子尾汁疲勞……


「疲勞」就像是個萬能百搭的筐,啥都能往裡裝,更新換代的速度比你想得都快,稍不留神上一秒你的XX疲勞說多了,又成了賣慘疲勞預警。


這代人真的「最」疲勞嗎?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前所未有最令人疲憊的時代嗎?


演過《摩登時代》的卓別林不服,影片裡上世紀20年代像螺絲釘運轉的美國工人都沒發話呢。再久遠一點,18世紀的英國女工人也不會同意。其實在歷史上,許多時代都會把自己說成是最讓人疲勞的時代。


©️ 《摩登時代》


美國有位叫安娜·卡塔琳娜·沙夫納的人曾經備受「疲勞」的折磨,於是透過幾年的研究,出版了一本書叫《疲勞的歷史》。書中的核心觀點是——關於疲勞的焦慮並非我們這個時代獨有,疲勞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永恆體驗。



©️ 《天堂陌影》


幾百年來,醫學、文化、文學和傳記等領域一直把疲勞看成一種生化失衡、身體不適,或者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一種精神上的缺陷。各種疲勞的理論通常會將問題的終點放在責任、內外力和意志力上。在基督教紮根西方文化的中世紀,社會普遍將疲勞病態化、妖魔化,將疲勞的焦點放在了懶惰和原罪上。


書中提到沙漠教父約翰·卡西恩調查僧侶生活的描寫——「他們認為自己精疲力盡、疲憊不堪,就好像走了很長的路,或者做了什麼非常繁重的工作,抑或是連續兩三天沒能按時吃上飯。除此以外,那些僧侶還會為種種事情焦慮,頻繁進出宿舍,哀嘆無人看望,甚至會凝視太陽,希望落山能快一點。」這狀態跟我們當下的上班族遙相呼應了。


在古希臘曾有人提出疲勞是人體體液平衡的黑膽汁過剩的原因,而19世紀有美國醫生將其定義成神經衰弱症,即一種現代文明生活病,誘發的病因歸為外部城市的刺激。這種理論又延續到了 100 年前的蘇格蘭:航海的英國人財富快速增長,以及膨脹、奢侈、放縱的生活方式,讓他們患上終日「精神低落、無精打採、憂鬱不樂」的「英國病」。


千百年來,「疲勞」經歷從生產製造型經濟導致的身體機能疲勞,到金融性經濟社會變革的精神疲勞,成因從懶惰軟弱原罪,到奢靡貴族病的解讀,背後大多是對死亡、衰老、精力消耗、社會經濟的動亂聯結在一起的危機焦慮以及恐懼。


所以和以前比,我們的疲勞一點都不具備時代獨特性。《摩登時代》影片裡那段查理將人們鼻子當成螺絲釘來擰,捲入流水線機器的皮帶上的畫面看來依舊諷刺,人類透不過氣的疲勞,又在重蹈覆轍地上演。


我們不是最疲勞,而是比誰累得都快


我們不是處在前所未有的疲勞時代,而是這個時代的我們更擅長喊累,而且我們累得比誰都快。我們對很多事物的倦怠期都在加速,我們越來越容易對周邊的人事物感到無聊和疲憊,比如前段時間我們流行「佛系」話語,不過是因為當下早已進入了「低欲望社會」。


這種說法最早流行於日本,日本經濟學家稱年輕人沒有體驗過無限希望的高度成長時代或是泡沫經濟時代,只經歷過通貨緊縮,不景氣的黑暗時代,於是從懂事開始就對於未來充滿不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陷入消費行為極度萎縮的低欲望漩渦中,不願意背負危機、喪失物語和成功欲。


「低欲望」是應運著消費過剩而生的,同樣當代人的倦怠期短,容易感到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消費社會的產物,因為競爭激烈和信息爆炸社會帶來的副作用。


競爭社會我們不斷追求自律和最佳生活的標準、隨之而來網際網路的同質化,以及工作和休閒生活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等等因素,都有可能讓我們精神或主動或被動負荷的量早已遠遠超過身體,我們陷入一種即時滿足,以及錯失恐懼症的壓力漩渦當中,因而我們更快能感知到疲憊。


當下這種狀態會用「過勞」來形容,即疲憊感,思想上無法專注於工作,工作表現不佳等等。今天它儼然一種爆炸性的全球現象。儘管關於「過勞」問題的具體數據很難做出系統性統計,但有數據說,僅在2018年,英國就有59.5萬人遭受工作壓力的折磨。


©️ 《大都會》


當「打工人」和「內捲化」的段子流行,其實背後蘊藏的更是一種反諷意味的精神剝削。這兩個詞語在無形上與疲勞社會對應,我們自嘲打工人和內卷社會,不過是因為勞動者依舊還像是被追求數值化業績的工具人,即便褪去了身體的疲勞,但生命能量的消耗依舊只增不減,這種精神「過勞」才更致命。


在現代自由資本的環境下,我們流行買買買和娛樂,在消費社會尋求所謂的「奶頭樂」,即疲憊的勞動後再次尋求消費,以獲得精神滿足。但簡單的奶頭樂似乎並沒有最終治癒我們的疲勞,疫情期間就是一大現身說法,很多人賦閒在家,無所事事打遊戲刷抖音看直播,但狀態依舊沒有變得更好,反倒有些人會比打工時更加疲倦焦慮。


要如何解決疲勞困境,在當下似乎還是沒能找到一大明確的解決辦法。但首先第一步很明確的是,我們必須要學會與疲勞相處。有些專業人士就表示,感到疲勞並不需要過分擔心,一定程度的疲勞是正常的,因為人們是期望自己做太多的事情,所以他們才因為精神或身體上的疲勞而感到疲憊不堪;更激進的觀點則認為,這根本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懶——林林總總這麼一說,好像更讓人疲勞了。


如果實在要解釋已經嚴重影響到生理上的疲憊,這種疲憊就像一場慢性病,就得去了解它。至少,我們還處在一個非常自由,人人都擅長喊累的時代,偶爾打打哈欠放鬆一下有益身心。既然還沒找到能一鍵消除疲勞的終極辦法,何不嘗試著與疲勞peace&love,也許有朝一日,人類終將能找到與疲勞和平共處的方式呢?


相關焦點

  • 一周7天都買1送1的烤翅店,口味還不帶重樣的!你還不來??
    作為一名有追求的吃貨,如果能在一周7天內,每天都可以吃到不一樣口味的烤翅,並且還一份價錢雙份享受!這當是何等的嗨「翅」!星期一到星期七,幾乎不帶重樣的...OK!?小編前幾天才發現,好多票友居然還不知道北京烤翅City店有二樓!這麼實惠!大量!不來後悔的自助燒烤區!
  • 看法/ ASSC 為什麼還活得這麼好?
    結合他們一直沒能解決發貨這個最基礎的問題的現狀,這種隨性的態度就沒那麼討人喜歡了,除此之外,用 slogan 替粉絲髮聲的立場也會顯得有些奇怪。 對於「Still Stressed」這個主題,這一季女裝型錄裡倒是用了很多不那麼生硬的 pose 來體現,一碼歸一碼,這點還是值得來一句稱讚的。
  • 女人別總披頭散髮,35歲薇婭上直播扎發不重樣,時髦減齡還上鏡
    大概她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現在她在直播間中很少再見到披髮的造型,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她不重樣的扎發造型吧。,秒變少女時代!,嘗試一下高馬尾帶來的快樂,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能夠這麼少女,沿著耳朵垂直往頭頂梳的角度是高馬尾的最佳位置,這個時候一定要記住「緊」法則,在最後拉松一下整體造型就OK啦,簡單又不失大氣的風範!
  • 這個夏天每天寵你不重樣
    當下人們逛街的標配早已是,一杯奶茶不離手,一邊打卡一邊走。作為重慶奶茶控必打卡的商圈,龍湖重慶時代天街集結54家當紅茶飲品牌,帶來今夏奶茶打卡潮坐標。人氣品牌喜茶、奈雪、SEVENBUS、一點點、星卡裡、茶百道、COCO都可、鹿角巷、伏見桃山……齊上陣,讓你不出天街飲百味。
  • 【百科科普】為什麼開車的人都愛帶偏光的墨鏡?除了耍酷,還因為……
    【百科科普】為什麼開車的人都愛帶偏光的墨鏡?其實也就3種情況需要戴墨鏡冬天雪地行駛時冬天,白茫茫的積雪在陽光照射下會十分刺眼,讓人容易出現視覺疲勞、流眼淚等。陽光強烈的情況下開車時,前方除了直射陽光會刺眼外,還有路面、前車後風擋、兩側建築物玻璃牆的反光等等。所以如果沒有墨鏡的遮攔,很容易造成眼疲勞。
  • 你為什麼不喜歡蔡徐坤?為什麼這麼多人黑他?
    這個名字火的簡直不能再火。一年多時間,能炒的這麼火熱,背後的團隊一定是很厲害的。人紅是非多,這句話用在誰身上我想都很合適吧。你紅了,亂七八糟的事情接踵而來,但是蔡徐坤真的算是現在被黑的最慘的一位歌手??相比之前TFboys還要慘吧。至於大家為什麼會不喜歡甚至於討厭這個人呢?小編也扒到了一些黑料,不知道是否有關了。
  • 這個時代是對直男最不友好的時代
    「直男」這個詞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反正只要是說一個男人是直男,那麼就是貶低這個男人。那麼直男往往有什麼表現呢,我查了一下百度解釋,它是這麼定義的「在任何情況下都只對女性產生愛情和性慾的男性,也就是異性戀男性」。
  • 明明生酮了,為什麼還這麼累呢?生酮後出現長時間疲勞怎麼辦
    但是,進入這個狀態,可不是1-2天的事情,很多小夥伴發現,我怎麼酮體水平也很高,卻還是很疲憊啊,沒有那個精力很好的感覺。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或者自己根本就不適合生酮飲食呢?了解這個話題,我們先來了解生酮期間,身體一個重要變化。
  • 365天不帶重樣!像老蘇州人一樣吃早餐,從一碗蘇式面開始走起
    但是蘇州人早點之豐富不止於此,大概可以一年365天都吃不帶重樣的。好了,幫你選好了自明天起,三十天內不重樣的早點,照著吃。在這座溫婉而現代的城,說不定我們能遇見。很多人可能從未吃過,面和澆頭分開,麵條碼得紋絲不亂。清而不油的湯一次可以喝下一大碗,從此早餐少了面好像一天都不完整。你喜歡哪種澆頭呢?
  • 為什麼帶出馬緣分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多?
    (圖片來自網絡)帶緣分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多?如今的薩滿仙門,出馬弟子日益增多。不得不說,末法時期,帶緣分的弟馬確實越來越多。但很多人,基本都是稀裡糊塗的供了堂口。今天總結一下,帶緣分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多?很多人都不信因果了。真正信仰修行的人越來越少,貪圖名利用其攬財的人越來越多。這也是很多神行騙子過多的一個表現。另一方面,末法時期,都說亂世出英雄,仙家也著急修為正果,所以著急下山抓弟馬。這也是帶緣分的人越來越多的一個原因。二、老輩不相信,普遍低齡化1、很多老一輩的帶緣分,但是基本都不信。甚很多都是磨得不行了才立,立完後也是不相信。
  • 向這個時代說不!
    雖然我還有雅礱江、大運河、怒江、錢塘江以至塞納河、尼羅河的旅程,但是要麼不成故事,要麼故事有點私人……我突然想到,我蓄謀已久的一篇文章終於可以、必須寫了。這就是和大夥說點心裡話,大白話,發了這麼多優美故事,要說中心思想了。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活得挺不容易,我總還年長几歲,想說幾句看能不能幫上大家。這一刻,如同我一張照片的標題:我其實等你很久了。圖見右頁。
  • 給山西人一袋麵粉,他們做出的麵食,吃一年都不帶重樣的
    有種說法是「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你要是給山西人一袋麵粉,他們能做出上千種麵食,說吃一年都不帶重樣的絕不誇張。但是外地人一般只知道山西刀削麵,別的好像不太有名,山西人為什麼愛吃麵呢?還因山西冬季寒冷乾燥,冬天比較漫長,過去山西人想在冬天吃到時鮮蔬菜很困難。種種原因使得山西人習慣以麵食和雜糧為主食。當然,以前吃雜糧可能是無奈之選,但如今已是飲食習慣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在飲食越來越精細的今天,很多人也意識到適當地吃些雜糧更有利於身體健康。我們一起看看山西人到底有多會吃麵吧。
  • 為什麼英語老師都年輕漂亮?衣服一個月不重樣?網友:真相在這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中學時期的英語老師一般都是年輕的女性,長相不說很漂亮,但起碼都是清秀起步。性格溫和,知識面非常廣泛,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了解。並且感覺他們都活得很出彩,有事沒事就出去旅遊,衣服一個月不帶重樣的!
  • 經常開長途的人,車內放上這5件東西,開夜車跑高速安全還不疲勞
    放上這5樣東西,開夜車跑高速既安全又不累很多人都知道,有一輛自己的汽車是非常方便的,可以自由安排行程,不用擔心時間和距離等問題。但是汽車除了方便之外,還是有很多安全隱患的。所以駕駛者必須按照交通規則開車,養成良好的開車習慣。尤其是對於一些開長途夜車的人,需要注意的地方更多。
  • 眼睛乾澀、疲勞、模糊怎麼辦?用這個純中藥護眼方,還你明目清眸!
    進入一人一部手機的資訊時代加之現代工作壓力熬夜成常態很多人眼睛都開始不好了要麼是眼睛疲勞乾澀疼痛紅腫
  • 一周瘦6斤,7天不重樣,私教減肥食譜,看到的人忍不住收藏!
    一周瘦6斤,7天不重樣,私教減肥食譜,看到的人忍不住收藏!冬天到了,很多人都覺得這麼冷的天氣,都覺得自己身體上的脂肪都在長,所以,減肥這件事一定要提上日程來,小編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很多人都覺得冬天不穿短的衣服,不會露大腿,所以,大家都盡情的吃肉,吃火鍋,可是,這個時候,脂肪正在偷偷的長入你的體內,讓你在來年春天的時候嚇一大跳,原來自己已經這麼胖了。
  • 中國人如何觀察世界,可能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題材-虎嗅網
    一段喜馬拉雅山地中不太平整的柏油路,一側是山體,另一側是地勢下陷長滿草樹的溝谷。第一次騎摩託車的劉子超在行駛四五十公裡之後有些疲累,一個拐彎沒注意,連車帶人側翻摔在馬路上,人因為慣性飛滑出去。他清晰聽見自己的頭盔在路面上一面撞得咣咣咣一面刺溜的聲音,褲子磨破了,腳踝血肉模糊,疼得根本爬不起來。
  • 膩害 這個媽媽每天上班還做到了早餐30天不重樣!
    這位媽媽表示,很多人都不重視早餐,早上都趕著去上班,都會忽略早餐或者隨便解決,但是她覺得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不妨收藏起來,跟著這份菜單也為你的家人做一個月不重複的早餐!其實只要你用心,都可以為你愛的人烹飪出美味的早餐!
  • 夏天再熱,午餐也不糊弄,1周飯菜不重樣,每天吃光光
    夏天再熱,午餐也不糊弄,1周飯菜不重樣,每天吃光光在我們家,多年來對午餐都非常的重視,早上以營養為主,所以不豐盛以補充蛋白質為主,加上人到中年怕胖,所以晚餐也是吃得少,基本是素菜為主,連主食都省了,所以一日三餐中午餐我們家是非常豐盛的,即便現在天氣再熱,午餐也是不糊弄用心做,下面和大家分享下我家連續
  • 賈寶玉這麼大的人,睡覺為什麼還穿「合歡襟」?襲人知道他不老實
    在這個時期,女性的內衣是見不得人的東西,並且上面也不準繡有圖案等東西。到了漢代,才有「肚兜」這一稱呼,之後歷朝歷代對其稱呼雖有不同,但是,其功能都是一樣的,肚兜在唐朝被稱為「抹胸」,到了元代又被稱為「合歡襟」,顧名思義就是夫妻合歡時所穿的衣物。清朝時期沿用了「肚兜」的稱呼,並且肚兜上面的圖案不同,代表著它的寓意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