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一把雙刃劍,運動不得當就會引發運動損傷。運動損傷是指由於運動所致的急性或慢性損傷,其發生與運動項目、動作、運動能力水平、運動環境等因素都有密切關係。
據資料統計,25.82%的人最容易傷到膝關節,20.64%的人腳踝部容易受傷,17.76%的人會傷到腰部,大腿、臀部的受傷比例為8.9%,肩部的為8.44%,小腿佔到了8.2%。
而不同的運動項目又各有其不同的創傷多發部位,比如瑜伽、體操易傷腰、肩、膝、腕;跳躍性較強的運動易傷大腿後群肌肉;練力量易傷肩、肘、腰。
錯誤處理方法:直接貼上創可貼。
正確處理:
衝洗:先用生理鹽水衝洗傷口,若傷口裡面有砂石等雜物,應用消毒工具清理乾淨。
消毒:小的傷口,可用75%的酒精棉球清潔消毒傷口周圍皮膚。消毒時要注意無菌操作,從傷口處向外周塗抹酒精處理傷口。
注意:若傷口較深,受傷嚴重的要到醫院處理並注射「破傷風」針。
錯誤處理方法:立即按摩、熱敷。
正確處理:
首先要立即停止運動。
冷敷:24小時內用冰袋冷敷扭傷的部位。
包紮:用繃帶加壓包紮。
受傷24小時後,根據受傷的情況用外敷、按摩、熱敷的方法,並及早進行扭傷關節功能的恢復性鍛鍊。注意:受傷後24小時之內,不要作按摩或熱療。
錯誤處理方法:如手指抽筋後,用另一隻手拉伸抽筋手指,直至指筋鬆弛。
正確處理:
手指、手掌抽筋:將手握成拳頭,然後用力張開,又迅速握拳。反覆做幾次,並用力向手背側擺動手掌。
手臂抽筋:將手握成拳頭並儘量屈肘,然後再用力伸開,反覆進行。
小腿或腳趾抽筋:用抽筋小腿對側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腳趾,用力向上拉,同時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小腿的膝蓋上,幫小腿伸直。
大腿抽筋:彎曲抽筋的大腿,與身體成直角,並彎屈膝關節,然後用兩手抱著小腿,用力使它貼在大腿上,並做震蕩動作,隨即向前伸直,反覆做此動作。
注意: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補充水分。
錯誤處理方法:立即用熱水浸泡拉傷的肌肉。
正確處理:
錯誤處理方法:揉搓脫臼部位。
正確處理:
常見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過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
對開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納,以免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傷口作初步包紮、止血後,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院處理。
骨折後肢體不穩定,容易移動,會加重損傷和劇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如一時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關節固定於軀幹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於對側的肢體上。
懷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臥在門板或擔架上,軀幹四周用衣服、被單等墊好,不致移動,不能抬傷者頭部,這樣會引起傷者脊髓損傷或發生截癱。昏迷者應俯臥,頭轉向一側,以免嘔吐時將嘔吐物吸入肺內。
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患者頭頸部,不使其在運輸途中發生晃動。
生命在於運動,但運動磕碰在所難免,學會正確處理傷口才能減輕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