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腳、抽筋、骨折......6種常見運動損傷處理方法,幫你快速恢復

2021-02-06 君復健

運動是一把雙刃劍,運動不得當就會引發運動損傷。運動損傷是指由於運動所致的急性或慢性損傷,其發生與運動項目、動作、運動能力水平、運動環境等因素都有密切關係。

據資料統計,25.82%的人最容易傷到膝關節,20.64%的人腳踝部容易受傷,17.76%的人會傷到腰部,大腿、臀部的受傷比例為8.9%,肩部的為8.44%,小腿佔到了8.2%。

而不同的運動項目又各有其不同的創傷多發部位,比如瑜伽、體操易傷腰、肩、膝、腕;跳躍性較強的運動易傷大腿後群肌肉;練力量易傷肩、肘、腰。

錯誤處理方法直接貼上創可貼。

正確處理:


衝洗:先用生理鹽水衝洗傷口,若傷口裡面有砂石等雜物,應用消毒工具清理乾淨。
消毒:小的傷口,可用75%的酒精棉球清潔消毒傷口周圍皮膚。消毒時要注意無菌操作,從傷口處向外周塗抹酒精處理傷口。
注意:若傷口較深,受傷嚴重的要到醫院處理並注射「破傷風」針。

錯誤處理方法:立即按摩、熱敷。

正確處理:

首先要立即停止運動。
冷敷:24小時內用冰袋冷敷扭傷的部位。
包紮:用繃帶加壓包紮。

受傷24小時後,根據受傷的情況用外敷、按摩、熱敷的方法,並及早進行扭傷關節功能的恢復性鍛鍊。注意:受傷後24小時之內,不要作按摩或熱療。

錯誤處理方法:如手指抽筋後,用另一隻手拉伸抽筋手指,直至指筋鬆弛。
正確處理:
手指、手掌抽筋:將手握成拳頭,然後用力張開,又迅速握拳。反覆做幾次,並用力向手背側擺動手掌。

手臂抽筋:將手握成拳頭並儘量屈肘,然後再用力伸開,反覆進行。

小腿或腳趾抽筋:用抽筋小腿對側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腳趾,用力向上拉,同時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小腿的膝蓋上,幫小腿伸直。


大腿抽筋:彎曲抽筋的大腿,與身體成直角,並彎屈膝關節,然後用兩手抱著小腿,用力使它貼在大腿上,並做震蕩動作,隨即向前伸直,反覆做此動作。

注意: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補充水分。

錯誤處理方法:立即用熱水浸泡拉傷的肌肉。
正確處理:

錯誤處理方法:揉搓脫臼部位。

正確處理:

常見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過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

對開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納,以免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傷口作初步包紮、止血後,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院處理。

骨折後肢體不穩定,容易移動,會加重損傷和劇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如一時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關節固定於軀幹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於對側的肢體上。

懷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臥在門板或擔架上,軀幹四周用衣服、被單等墊好,不致移動,不能抬傷者頭部,這樣會引起傷者脊髓損傷或發生截癱。昏迷者應俯臥,頭轉向一側,以免嘔吐時將嘔吐物吸入肺內。

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患者頭頸部,不使其在運輸途中發生晃動。

生命在於運動,但運動磕碰在所難免,學會正確處理傷口才能減輕傷害!

相關焦點

  • 如何預防和處理常見的跑步損傷?9種損傷處理方法,建議收藏!
    今天就為大家分享9種常見跑步損傷的預防和處理方法,讓你一文掌握跑步損傷!趕緊收藏!肌肉、肌腱處常見損傷肌肉痛肌肉持續發力,易造成肌肉損傷。身體修復損傷時產生的炎症則稱為肌肉痛,此損傷容易出現在肌肉拉伸發力的部位。
  • 健身運動損傷的應急處理方法,助你快速恢復
    運動損傷對於很多運動愛好者是很常見的,特別是年輕人群,他們熱愛運動,但常常因為缺乏一定的運動訓練知識而造成運動損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運動損傷後的應急措施: 1.擦傷:即皮膚的外皮擦傷。
  • 崴腳後的正確處理方法與康復圖鑑
    崴腳是骨科、急診最常見的損傷,佔運動損傷的第一位,可以說90%的人一生中都有過崴腳經歷。崴腳後伴隨而來就是腫脹和疼痛,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活動活動腳腕,若沒有疼痛或只是輕微疼痛,就不在意了。即使到了醫院,醫生說要制動(即禁止活動、多休息),很多人也認為是小題大做。
  • 崴腳小心骨折,可能成為「習慣性崴腳」。關於崴腳的這些...
    崴腳後不是骨折,就沒事了嗎?在所有的踝關節扭傷中,骨折僅佔15%,那其餘85%沒有骨折的情況。崴腳後如果醫生確認沒發生骨折,是非常幸運的,但這並不代表萬事大吉。沒發生骨折只是說明骨頭沒有損傷,但肯定有軟組織損傷,例如足踝部韌帶損傷。如果發生足踝部韌帶損傷,需要慎重對待。
  • 崴腳的正確處理和誤區,你知道嗎?|崴腳|誤區|處理|腫脹|靜養|症狀|...
    崴腳,是我們日常生活和鍛鍊中十分常見的損傷,醫學上叫做踝關節扭傷。一般大家都會把它當作一個日常小傷對待,不會格外引起太大的重視。但其實,崴腳之後如果不及時、正確的處理,也會引起一些嚴重的後遺症。比如說,近期網上有位女子因為崴腳導致並發肺栓塞,最終救治無效而死亡。雖然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其實很多疾病的併發症往往是防不勝防的。
  • 崴腳可不是小事!專家教您正確處理方法
    然而崴腳,也就是踝關節扭傷,可能嚴重傷害踝關節的韌帶和軟骨,甚至出現骨折,需要手術治療。那麼,為什麼會崴腳,我們又應該怎樣正確處理踝關節扭傷呢?二、牢記四步處理法大家在生活中可能都碰到過崴腳的情況,許多人覺得休息一下就沒事了,或者隨意活動踝關節。然而這些做法並不正確,甚至可能加重踝關節的損傷。踝關節扭傷屬於急性運動損傷,處理時也適用「休息、冰敷、加壓、抬高」的四步處理法。
  • 運動康復:崴腳怎麼辦?
    在為中考體育準備的運動訓練中,小夥伴們或者你們身邊的同學,有沒有遇到過崴腳的情況呢?那麼運動訓練過程中不小心崴腳我們又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呢?這就是體育大師課今天這一期內容涉及的問題啦。崴腳是最常見的急性損傷,學名是「踝關節扭傷」,是運動中較為常見的閉合性軟組織損傷之一。
  • 早讀 | 一次崴腳「經常崴」?關鍵處理技巧手冊收藏好!
    回想下,自己當時的處理方法是不是正確?5·29全國愛足日,為了讓大家能夠多關注足踝健康,能夠在崴腳時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以便更好的促進損傷的恢復和避免後遺症的產生,以下內容一定要知道!(願大家都少發生或不發生崴腳)你有過崴腳經歷嗎?
  • 拜登因逗狗崴腳骨折,康復師:防止崴腳應少穿軟底鞋
    這一既常見且多發的疾患,若得不到及時正確治療,常留下後遺症,導致長期慢性疼痛,步行、上樓、登山或下坡等均感困難,甚至生活、工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千萬不要忽視踝關節扭傷,急性踝關節扭傷處理不好導致的踝關節不穩定、反覆扭傷等可高達50%以上,從而導致踝關節陳舊性扭傷,病人飽受長期疼痛的折磨,所以無論哪種程度的損傷,其正確的早期處理均十分關鍵。
  • 腳運動性損傷怎麼處理?醫生教你正確的處理方法,儘快恢復!
    運動損傷一般都是指在運動過程中發生的損傷,損傷的部位也與所進行的運動有關,損傷的類型也很多,我們需要及時就醫診斷。像腳踝關節的損傷經常發生在一些激烈的足球、籃球比賽中,這也提醒我們運動前一定要做好防護。腳運動性損傷怎麼治療?
  • 男子一次崴腳後竟成「習慣」!崴腳後千萬別盲目靜養
    龍頭新聞訊(記者霍營)對於熱愛運動的市民來說,崴腳是十分常見的情況。然而當崴腳發生後,卻很少引起足夠的重視。殊不知,如果崴腳後沒有及時處理,時間一長,會發展成慢性踝關節不穩,即習慣性崴腳。醫生提醒,崴腳後切忌盲目靜養,只有進行科學的處理,才會讓踝關節快速康復。
  • 經常崴腳也是病!被忽略的崴腳復健方法,趕緊來學學
    一般由踝關節內翻造成外側副韌帶撕裂引起,外翻則不常見,這與人體腳踝結構有關:外側韌帶和肌肉較薄弱;內側較寬厚。所以踝關節具有較差的穩定性,易受傷。崴腳後,由於人體外側三角韌帶(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後韌帶)生長分散,距腓前韌帶最為薄弱,最容易受到損傷。同時,人的皮下脂肪、關節囊、肌腱等踝部軟組織會產生挫傷,附近的毛細血管可能破裂。
  • 運動時經常崴腳,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腳踝扭傷,也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崴腳」。崴腳是一種典型的運動型損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但就是這樣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卻始終沒能引起人們足夠多的重視。
  • 以為是崴腳,沒想到是骨折?崴腳超過這個時間,得多注意
    原來,李阿姨上一次跳舞崴腳了還沒有好,幾天後才到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是骨折了,都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李阿姨只能在家裡好好休息了。骨折的疼痛程度和腫脹程度,其實比普通的崴腳要嚴重,李阿姨有些大意了。另外崴腳也是可以引起骨折的,如果沒有引起骨折,那麼也可能會造成韌帶或者關節囊的軟組織損傷,這種我們叫做足踝的扭傷。
  • 經常崴腳,說明你韌帶鬆了
    踝關節扭傷,俗稱為崴腳,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很多人在一次比較嚴重的崴腳後,沒有處理好,一段時間後,崴腳又會找上門,反反覆覆,造成了習慣性崴腳。之所以會出現習慣性崴腳,主要是因為那次嚴重的崴腳,使踝關節外側韌帶發生了拉傷或者斷裂,或者拉傷。
  • 那些日常運動抽筋的處理方法
    日常生活中,老年動脈硬化者和妊娠期孕婦是其高發人群,著涼和缺鈣是常見誘因,下肢動脈硬化是引起抽筋的嚴重疾病。而運動中的抽筋也最為常見,因此,我們就運動中的抽筋展開話題。,體內缺少氯化物(主要是食鹽),也會引起抽筋;5、驟增運動的負荷強度,或突然改變運動的方式而引起肌肉急劇收縮;6、以不適當的姿勢從事運動或肌肉協調不良;7、局部循環不良;8、肌肉或肌腱輕裂傷;9、情緒過度緊張;10、嚴重腹瀉、嘔吐和飲食中的礦物質(如鎂、鈣)含量不足。
  • 預防運動損傷,你要了解這8種骨折類型,和4項動態拉伸訓練!
    這時,就可能發生我們最討厭的運動損傷在之前幾篇運動損傷系列文中,我們主要從肌肉角度,為大家講解運動損傷發生時,肌肉拉傷、撕裂的預防及處理。今天,我們將從骨骼形態角度,為大家講述骨骼的運動損傷。1、總結 | 常見的8種骨折類型2、4項動態拉伸訓練
  • 崴腳後到底熱敷還是冰敷,資深崴腳倒黴蛋告訴你,咋處理好得更快
    踝關節扭傷,是最常見的一種運動性損傷。很多朋友對這種運動損傷重視不夠,沒有及時有效地處理,就可能反覆發作。一旦造成了踝關節永久性的傷害,很可能失去參加體育運動的機會,對今後的生活留下非常不好的影響。踝關節連接著我們的小腿和足部,是支撐人們日常運動的重要樞紐,同時還需要承受大部分的體重。踝關節具有運動和承重的雙重功能,但卻非常脆弱。
  • 下肢損傷中,這8種很常見,幾乎全是骨折,但也可以恢復很快
    下肢損傷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不同的損傷類型患者的臨床表現不相同,在治療方法的選擇上也各不相同。在下肢損傷之後會影響患者的正常行走,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必須要針對常見的下肢損傷疾病進行了解,掌握正確的治療方法,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
  • 擦傷、肌腱拉傷、韌帶損傷,常見運動損傷應急處理攻略在這裡!
    籃球、足球等對抗性運動最易出現膝、踝關節韌帶損傷、手指關節挫傷、皮膚擦傷及腰扭傷等運動風險;喜愛羽毛球、網球等揮拍運動最易出現肘關節、肩關節以及膝關節損傷風險;跑步等田徑運動最易出現踝關節扭傷、膝關節軟骨和韌帶損傷、腿部肌肉拉傷等風險。熱愛爬山、爬樓梯等運動最易出現關節、肌肉疼痛類風險,以膝關節損傷更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