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損傷對於很多運動愛好者是很常見的,特別是年輕人群,他們熱愛運動,但常常因為缺乏一定的運動訓練知識而造成運動損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運動損傷後的應急措施:
1.擦傷:即皮膚的外皮擦傷。如擦傷部位比較淺,只需塗紅藥水就可以;如擦傷傷口較髒或有流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創後再塗上紅藥水或紫藥水。
2.肌肉拉傷:指肌纖維撕裂而導致的損傷。主要因為運動過度或熱身不到位造成,可依據疼痛程度了解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疼痛感應該馬上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純棉毛巾,保持半小時,以使小血管收縮,降低局部充血、水腫。切勿搓揉及熱敷。
3.挫傷:因為身體局部遭受鈍器打擊而造成的組織損傷。輕度損傷不需特殊處理,經冰敷處理二十四小時後能用活血化瘀叮劑,局部能用傷溼止痛膏貼上,在傷後第一日予以冰敷,隔天熱敷。約一星期後可吸收消失。較重的挫傷能用雲南白藥加白酒調敷傷處並包紮,隔天換藥一次,每天2-3次,加理療。
4.扭到:因為膝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擰扭了附在膝關節外面的韌帶及肌腱所導致的。多發生在膝關節、踝關節、腕關節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傷,其治療方法也不同。
急性腰扭傷:可讓患者仰臥在墊得較厚的木床上,腰下墊1個枕頭,先冰敷,後熱敷。
關節扭傷:膝關節、踝關節、腕關節扭傷時,將扭到部位墊高,先冰敷兩三天後再熱敷。如扭到部位腫脹、皮膚青紫和疼痛,可用陳醋半斤燉熱後用純棉毛巾蘸敷傷處,每天2-3次,每一次十分鐘。
5.脫臼:即關節脫位。如果發生脫臼,應囑病人保持安靜、不要再活動,更不能搓揉脫臼部位。如脫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彎曲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託起,掛在頸上,再用一條繃帶纏過腦部在另一側腦作結。如脫臼部位在髖部,則應該馬上讓病人躺在軟臥上送至醫院。
6.骨折:比較常見骨折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過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對開放性骨折,不能用手回納,以防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殺菌紗布對傷口作初步包紮、止血後,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院處理。骨折後肢體不穩定,容易移動,會加重損傷和劇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如一下子找不著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關節固定於軀幹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於另一側的肢體上。懷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臥在門板或擔架上,軀幹四周圍用衣服、被單等墊好,不致移動,不能抬傷員頭部,那樣會引起傷員脊髓損傷或發生截癱。昏迷者應俯臥,頭轉向側,以防嘔吐時將嘔吐物吸入肺內。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患者頭頸部,避免其在運送路上發生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