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北新都心餐飲業探訪:堂食隔桌坐 外賣訂單翻番

2021-02-07 環京津網

新都心商圈一家米粉店,餐桌上設置了隔離護板。

文/圖 半島記者 劉笑笑 通訊員董慶玥

恢復堂食,顧客要隔桌而坐

近日,記者走進凱德Mall,扶梯口、護欄上隨處可見「此處已消毒,請佩戴口罩」字樣標示。除此之外,部分店鋪將每日採取的防疫措施製成展板擺放在餐廳門前。

在一家菜館門口,前來就餐的王女士選擇了用免洗洗手液進行消毒的方式,同時,菜館還有酒精擦拭或者使用洗手液在門前洗手臺進行消毒的方式,這讓王女士感到安心。「我們的員工要每天分時間段測溫四次,將體溫記錄表和餐廳消毒記錄表一起公示在餐廳內,保障員工的安全,也保障顧客的安全。」該菜館工作人員介紹,每餐吃完後,服務人員還要用酒精擦拭餐桌,從消毒櫃內取出餐具進行擺放。

近日,走進海底撈的於先生一行發現這裡跟以前有些不一樣,原本座無虛席的餐廳內空著一半的桌子,上面標識著「此桌不開放」。原來,疫情期間,餐廳按照規定開展堂食服務:店內實際用餐桌數不超過滿客的50%;餐桌之間間距要大於1米,且需隔桌安排就餐;每桌需要登記1名就餐顧客信息;大桌要隔位坐,一桌不超過5個人,中桌不超過3個人。「響應雙山街道市場監管部門的倡導,我們餐廳實行隔位就餐、錯時分散就餐制度,為了保證顧客之間保持距離,倡導兩位顧客採取相向錯位而坐。」導流的服務員介紹道。

「疫情態勢持續向好,但不能放鬆警惕,按規定規範就餐,雖然程序是麻煩了點兒,但十分有必要。」市民於先生笑著說,吃一次堂食就像參加了一次高考。

公筷行動,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為了更好地保障顧客的健康,我們在店內提供公筷公勺,並提倡顧客在就餐時使用。」位於商場7樓的一家水餃店店員介紹道,因為有的顧客可能留意不到桌上的公筷,或不了解公筷的作用,所以店員在上第一道菜的時候,會特意提示「歡迎使用公筷」。

外賣增多,積極復工減損失

雖然部分餐飲店恢復堂食,但記者看到,在店內就餐的顧客並不多。堂食比往常冷清,外賣平臺卻異常熱鬧。一家魯菜連鎖餐飲飯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外賣訂單甚至比年前都要好。

為了配合大量的外賣訂單,不少商家專門設置了外賣取餐窗口,騎手不用進店即可取餐。外賣訂單上還會附上安心卡,商品製作人、裝餐員、外賣騎手的姓名及體溫都記錄在上面。

「因為這次疫情,全國停止餐飲堂食,禁止集會聚餐,某種程度上,『迫使』所有餐飲去做外賣,我和很多餐飲老闆聊過,從銷售數據看,近期外賣訂單量比平時提升100%甚至更多,可見市場還是很大。」該魯菜連鎖飯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很多餐飲企業都在積極拓展線上外賣服務以減少損失。

相關焦點

  • 青島餐飲業逐漸回暖 不少店家有序恢復堂食
    原標題:青島餐飲業逐漸回暖 不少餐飲店「硬核」防疫下有序恢復堂食民以食為天,餐飲是最具煙火氣的行當,也是在疫情出現轉機後大眾關注的焦點。近日,省商務廳下發通知,指導餐飲企業藉助分餐制開展正常堂食經營。而早在本月初,青島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通知,要求支持疫情防控和生產生活必需的行業儘快全面復工。
  • 湘潭餐飲業開放堂食,人氣如何?能放心吃了嗎?
    湘潭餐飲業開放堂食,人氣如何?能放心吃了嗎?3月中旬起,湘潭餐飲業陸續復工復產,逐步開放堂食。堂食能不能放心吃?飯店的人氣怎麼樣?連日來,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進行了探訪。
  • 青島餐飲店恢復堂食 久違的味道回來了
    近日,省商務廳下發通知,指導餐飲企業藉助分餐制開展正常堂食經營。而早在本月初,青島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通知,要求支持疫情防控和生產生活必需的行業儘快全面復工。在政策的指引下,餐飲業拉開復甦的大幕。昨天,記者兵分兩路對青島餐飲市場進行探訪,發現不少餐飲店已經恢復堂食,而外賣和自取仍是主流方式。當然,無論何種方式,「硬核」防疫必不可少。
  • @吃貨們,我們探訪了南京這些可堂食的餐廳
    江蘇大蓉和董事長張恆說,大廳的開放式餐位暫不使用,全部開放包間,每個包間人數減半,有的就兩三位客人,最大能容納20人的包間現在最多只坐10人。「後面幾天也陸陸續續有預約。」張恆說,看到網上的通知,總算是聽到好消息了。餐飲業,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之一為求生存,很多餐飲業依靠外賣維持運轉。
  • 「堂食」體驗——坐在火鍋店,久違的味道回來了
    3月21日,記者來到位於海港區建設大街上的如意坊海鮮豆撈火鍋店進行探訪。「可『堂食』,我們做了消毒和安全防護,請放心就餐!」在火鍋店的門口,記者看到一張醒目的安全提示。進入火鍋店就餐,消費者首先得過幾道常規「關卡」。
  • 銀川餐飲業陸續開門迎客 少數餐廳提供堂食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餐飲業逐漸復甦。3月13日,記者對銀川三區的餐飲業走訪發現,除給食客打包的餐廳外,也有不少餐廳陸續開放堂食,銀川街頭巷尾的煙火氣漸濃。吃飯一人一桌。經營者多以打包、外賣為主當日,記者走訪發現,開門營業的餐廳中多數以打包、外賣為主。
  • 青島市南區:打好「組合拳」 助力餐飲業「重燃」
    有著「煙火氣息」的餐飲業復工是一座城市復甦的重要體現。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餐飲業「寒冬」,青島市市南區不等不靠,迅速行動,聚焦餐飲企業面臨的暫時歇業、客流驟減、現金流吃緊等問題,靠前服務,精準施策,打好「組合拳」,全力推動資源整合、平臺共建、抱團發展、有序復工,助力餐飲業「重燃」。
  • 西安人,堂食來啦!進店登記、隔桌就餐、火鍋店可實行「一人一鍋...
    隨著復工以來餐飲消費的需求增多,餐飲業也在日漸回暖、恢復正常。昨日,我市餐飲堂食開始有序開放。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目前餐飲堂食對消費者就餐的距離、進店前的登記、店內消殺等都有要求,在安全前提下讓大家享受美食。
  • 景德鎮的餐飲店恢復堂食,你選擇現場吃還是打包帶走?
    停業了近兩個月的餐飲店恢復堂食,吃貨們垂涎已久的美味終於可以進店享用。疫情期間,恢復堂食的餐飲店如何做好復工工作?3月23日,瓷都晚報記者進行實地探訪。「我們是今天(3月23日)正式恢復堂食,顧客進店用餐必須登記、量體溫、出示健康碼,顧客用餐時也會要求隔桌而坐,確保按防控要求恢復堂食。」一家名為「蘇格裡島」餐飲店的店長向記者介紹,由於剛恢復堂食,預計客人不會太多,餐飲店完全能夠做好客人用餐的防護工作。「全方位防護,敬請安心享用」、「復工防疫,溫馨提醒」….
  • 實探杭州高人氣餐飲後廚,堂食or外賣到底安不安全?
    📱點餐方式:堂食+外賣🏠點餐門店:中山北路、星光店、萬塘店、火車東站店🔍堂食標準:隔桌入座後廚食材整理乾淨整齊,備餐可見過程,外賣填寫安心卡並用食品安全封口打包。進店堂食之前要出示健康碼測溫,登記信息,再用消毒液將手消完毒就可以進去堂食,兩桌座位間隔超大且一客一消毒。座椅和餐桌都在使用後會有服務員立即擦拭消毒。
  • @好吃佬們 武漢餐飲業有序恢復堂食啦!
    為推動餐飲業有序復工復產,繁榮城市經濟生活,武漢市餐飲業協會4月26日發布《武漢餐飲恢復堂食細則》,對開放堂食後的餐桌距離、進餐模式、消毒管理提供明確指導。餐飲企業只要對準達標即可開放堂食服務。《武漢餐飲恢復堂食細則》要求,開放堂食後,顧客進餐需出示健康碼、測溫、消毒、洗手方可入座,在進餐區域,要求餐桌間距保持1.5至2米的距離,每桌顧客按桌面大小減少人數。在員工管理上,要對每位員工進行防護知識培訓,要求員工正確配戴口罩、儘量不乘坐交通工具、在接待中勤洗手,同時要對員工的健康狀況進行嚴格監控。
  • 堂食來了,街道又充滿了煙火氣,那麼誰知道堂食一詞的由來?
    要問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對哪個行業的衝擊最大,那麼無疑是餐飲業,又有多少餐廳在這個寒冬倒下,又有多少餐廳能夠看到春天的到來!隨著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城市從禁止餐廳堂食到有序的放開堂食。現在終於可以有序放開堂食了,雖然大家還不能面對面就餐、不能拼桌、只能隔桌而坐,但是總歸是好的開始。冷寂已久的街道也逐漸有了人氣,仿佛末日來臨一般空蕩的城市也有了生機,而備受打擊的餐飲業也有了喘息的機會。那麼,問題來了,「堂食」一詞是什麼時候誕生的?最初釋義究竟是什麼?
  • 鞏固外賣、提升堂食、試水分餐……武漢餐飲「變法」求生
    肥肥蝦莊區域經理陳高生介紹,4月底開放堂食以來,每天有客人進店消費,以年輕人居多,很多顧客對堂食有擔心,也很正常。「過去我們以堂食為主,外賣佔20%,沒想到疫情期間,外賣成了大頭。」肥肥蝦莊老闆吳後軍介紹,有好幾家門店的線上單量超過往年。石牌嶺店是首批覆工復產的餐飲門店,目前單量穩定在300單左右,五一期間還超過400單,而去年五一約300單。
  • 太原迎澤區已有超400家餐飲企業恢復堂食
    3月18日,食品街、中正天街、銅鑼灣步行街等不少餐飲門店已經恢復堂食。來自迎澤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18日,迎澤區各大商圈、社區等地已經有400餘家餐飲店開放堂食,市民味蕾迎來「大復工」。 記者實地探訪了位於并州北路的中正天街。
  • 迎澤區超400家餐飲企業恢復堂食 太原「煙火氣」漸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3月18日,食品街、中正天街、銅鑼灣步行街等不少餐飲門店已經恢復堂食。來自迎澤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18日,迎澤區各大商圈、社區等地已經有400餘家餐飲店開放堂食,市民味蕾迎來「大復工」。記者實地探訪了位於并州北路的中正天街。
  • 記者探訪:武漢餐飲店逐步恢復堂食 掃碼測溫是「標配」
    餐飲小店加入「堂食」5月1日晚8點,記者在武漢市武昌區大成路看到,路邊的燒烤、火鍋店等餐飲店紛紛開門迎客,前來就餐的市民絡繹不絕。 「今天第一天開始堂食,可以進店吃,先掃碼、測溫。」在大成路邊的一家老字號牛雜火鍋店外,服務人員拿著二維碼和測溫器坐在門口,並要求進店就餐的顧客掃碼測溫。 記者看到,店內就餐的顧客都自覺隔開一個桌子而坐。 「來前還專門給老闆打電話諮詢,看能不能堂食,才約了朋友一起前來。」
  • 品牌餐飲店搶佔外賣地盤是個好時機
    近日,記者隨市餐飲旅店行業協會走訪多家餐飲企業獲悉,雖多家餐飲門店已恢復堂食,但大部分餐廳經營狀況和疫情之前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尤其是中餐廳、火鍋店等,營業額僅恢復到以往的10%至20%。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餐飲企業的外賣業務成績亮眼,有的餐廳外賣訂單已恢復至往常,有的甚至比以往多了一倍。
  • 探訪深圳10區!餐飲上座率逐日提升,盼疫後「宴」陽高照
    萬李說,相信在疫情結束後,婚宴的訂單將會迎來小高峰。 龍華—上河坊商圈 商戶大多恢復營業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餐飲業也逐漸迎來復甦。日前,記者在位於龍華區民治街道的上河坊商圈看到,大部分門店均已恢復正常營業,同時也開放了堂食,不過客流量與此前相比減少了很多。
  • 北京部分商圈餐廳恢復堂食 要求每桌最多坐2人
    今天(3月20日),新京報記者走訪看到,多家商圈已經開放堂食,並規劃好餐位,要求每桌最多坐2人,並隔位、分散就座。北京薈聚中心,部分餐廳一張餐桌只配一把椅子,且朝同一個方向。受訪者供圖北京薈聚中心從今天起開放堂食,目前有40多家餐廳營業。
  • 走訪餐飲業感受「堂食躁動」:西貝海底撈緩慢「回血」,外婆家某...
    剛到飯點兒,《華夏時報》記者拿到的排位號前面就已經有8桌在等候——在疫情對餐飲業堂食業務衝擊近一個半月後,堂食業務已經開始躁動。受疫情影響,原本正值春節消費旺季的全國餐飲業被按下了暫停鍵,即便是海底撈、西貝等全國型連鎖餐飲企業也不得不尋求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幫助。3月下旬,《華夏時報》在走訪北京街頭各餐飲店,發現大部門門店依然門可羅雀,一派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