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雅痞」,比國外早流行10個世紀!

2021-02-17 字媒體

文 | 陶短房

[旅居加拿大的專欄作家、評論人]


/雅痞/



其實所謂「雅痞」(Yuppie),上世紀80年代初一般譯作「雅皮士」(Young Urban Professional),港臺也有譯作「亞皮士」、「優皮士」的。


特指上世紀60-70年代北美因反戰風潮而興起的「嬉皮士」風潮後,隨著裡根的當選總統、「美國第一」論重新抬頭,以及「新保守主義」再度成為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主流意識,而崛起的「一代新人」。(大喘氣,定義好長...)


這批人的共同特點是年輕、不靠家資而主要靠個人奮鬥建功立業(這和不思進取的「嬉皮士」針鋒相對),得體的言談舉止、衣著服飾和社交圈,講究「檔次」和「品味」的生活和生活方式,等等。



/不思進取的嬉皮士/

也就是說,最初「雅痞」指的是隨「新保守主義」而崛起的中青年中產階級和專業人士,但上世紀末以後,隨著中產階級陣容的擴大,「雅痞」一詞被一些社會學家戲稱為「和美國寫字樓裡被摘下的領帶那樣被悄然雪藏」(上世紀80年代美國寫字樓流行正裝上班,上世紀末開始則流行便裝上班)


沉寂了不少年,近年來重新被叫響,卻似更多意指「講品味、上檔次的生活方式」,而非原本的主要指採取這類生活方式的中產階級個人了。






在漢語語境裡有沒有類似「雅痞」這樣的詞彙或稱呼呢?如果指的是最初意義上的「雅皮士」,基本上可以和先秦就出現的「士」這個概念相對應。


「士」指的正是有學問、有資歷、有品位,但因為種種原因缺乏家世背景積累的人才,這個概念在中國古代出現很早,應該誕生於西周晚期的《詩經.大雅.文王之什》中就說「濟濟多士,文王以寧」,這裡面說的「士」,指周滅商之前由關東等地投奔周文王、周武王的人才,如呂望、南宮适等「文王八士」。


/周文王/

由於商周之際知識和教育大多被貴族所壟斷,這些「士」其實原本也是貴族,只是因為種種原因在本土失勢,不得不換個環境重新碰碰運氣,他們既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對於還未奪取天下的周國而言,也只能是「根基淺薄、靠個人奮鬥」的「士」了。



/電影《英雄》/

到了春秋末年,隨著諸侯爭霸加劇,一方面人才缺口加大,另一方面教育開始普及,更多民間人士開始躋身「士」的行列,並且通過各種手段(相互引薦、自炫鬻 yù-即自我炫耀、遊說、立軍功、先當門客或幕僚而後飛黃騰達)、途徑(或文或武)實現個人奮鬥的理想目標,這樣的「士」和「雅皮士」或「雅痞」的最初概念,已近乎一模一樣了。


/電影《英雄》/

和貴族出身的「卿大夫」不同,「士」主要靠個人才能、修養出人頭地,而很難依賴身份、家資,他們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自己的形象、談吐,以博取和維持一個良好的地位。


/《趙氏孤兒》/

著名的「鄒忌和城北徐公比美」就是個典型例子,比美時的鄒忌雖然貴為相國,但他正是靠遊說起家的「士」,因此對自己的形象特別敏感。



/鄒忌:嗯哼,又帥了哦~/

未發跡時的蘇秦出門遊說,明明已一貧如洗卻仍然穿著破爛不堪的黑貂裘;韓信在老家時連一日三餐都難以獲得,卻仍然要挎著一口很晃眼的長劍……


/《楚漢傳奇》韓信/

這些事例都表明,「士」有「士」約定俗成的風度、服飾、修養和生活方式,即便發跡了也要注意時刻保持以免得而復失,即便潦倒也要儘可能維持基本體面,否則就有被踢出「士行」的危險——這種「士的形象」,似乎更貼近後一種「雅痞」的概念。



那麼什麼是「士的形象」(或者說「中國古代『雅痞』」形象)呢?



/圖片來自網絡/

孔子和儒家學派將之概括為「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按照今天的理解,包括行為舉止修養和藝術氣質(禮和樂)、文化知識(書和數),以及體育能力(射、御),這些要求和現代「雅痞」頗相吻合。


/電影《孔子》/

隨著時代的發展,「六藝」的概念也在不斷變化,比如「書」即文科知識,從戰國到晚清其內涵,經歷過幾次劇變,而車戰時代的「高級必殺技」——御術(駕馬車),到了騎射盛行的秦漢已無足輕重,等坐起來更舒服的轎子取代馬車、牛車,就退化到只剩下一個含糊的影子了。




既然「雅痞」和「雅皮士」在中國古代早已有之,那麼「嬉皮士」呢?



/嬉皮士崇尚自由/

當然也有,魏晉之交,許多「士」推崇放誕的生活方式、不拘一格的禮節和標新立異的服飾,在幾百年時間裡,這些「魏晉名士」有裸奔的,有吸毒(服食早期毒品「寒食散」)的,有酗酒的,也有自甘沉淪的,是不是和「嬉皮士」很像?


/竹林七賢/

「魏晉名士」不僅有「士」,也有更高階層的貴族子弟,但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在黑暗和混亂的時代,對前途悲觀失望,從而產生了一種「不放縱白不放縱」的心態並訴諸行動。從這一點上看,「魏晉風氣」的成因(有人稱之為「正始之風」),的確與「嬉皮士」的成因(「垮了的一代」)有異曲同工之妙。


/嬉皮士風格/

而每當古代中國社會趨於安定,讓「士」這一階層的才俊重新燃起「學而優則仕」的巨大希望時,「魏晉之風」就會被普遍摒棄和邊緣化,出現所謂「士風醇正」的局面——這和上世紀80年代起美國「雅皮士」文化的崛起背景,又何其相似!


/掰掰/

相關焦點

  • 雅痞時尚文化全揭秘
    從現代都市劇造型到時尚封面,他們領結歪斜,髮絲凌亂,暗色西服內微微露出印花襯衫,再加上曖昧不明的微笑,輕易收穫「師奶殺手」的稱號,而這時,雅痞也終於不再只是小眾潮流人士之間的接頭暗號。雅皮士風尚時尚是個輪迴,如今風行的小腳褲上次成為絕對時尚單品不過是在二十年前,而yuppie風尚的真正源頭也絕非人們最近的頭腦一熱,它自然早有來自。
  • 春夏流行的5大都市雅痞鞋
    時尚亂入整理了今年春夏最流行五種鞋款,供各位喜歡時尚休閒風格和雅痞風格(smart casual)的男生參考。1. 流蘇樂福鞋流蘇款的樂福鞋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始流行。與傳統款式相比,流蘇款式較休閒,不但可以為正式的西裝搭配增加一點趣味性,也可以為休閒的穿搭增加一點正式感,這樣半休閒半正式的款式,正是它大受歡迎的原因。西裝造型:
  • 喇叭褲:雅痞女孩專屬詞
    還有在今年大熱的喇叭褲就很有腔調,這種是屬於不同於傳統力量單品,而更多的是傳達女人如同君子般的雅痞姿態。那麼現在也有很多的人問什麼是雅痞? 其實雅痞也是一個形容詞,一般都是體現在男生們的身上,這些雅痞的形象也是十分灑脫的,帶來的高級感和瀟灑的樣式是很多人擁有的。
  • 「你不知道」早在16世紀就流行倒三角身材了
    上期我們談到了中國服裝發展史中造型元素對服裝風格的影響,那麼今天我們可以就西方服裝發展史,談談古今中外的服裝造型元素對我們如今的服裝風格產生的影響。都說流行是一個大循環,在風格往復的時代洪流中,我們能從歷史中借鑑的靈感與元素,可以有多少。
  • 有種酷叫雅痞!妙用NB 996加入型男一族
    雅痞指的是年輕族群中對生活品質要求很高的階層,他們一般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上市世紀80年代雅痞在歐、美國家蔚然成風,他們的著裝、消費行為以及生活方式帶有較明顯的群體特徵。The Beatles (披頭四樂隊)是流行音樂排行榜上專輯榜冠軍最多
  • 誰定義了雅痞?New Balance996雅痞改變世界
    「雅」與「痞」仿佛一個人的雙重人格,「雅」當為主體,以形容那些有文化有知識有考究生活方式的人;但光有「雅」還不足以成為一種流行,還需要一部分極注重細節極有選擇的
  • 國外很流行的聚餐方式——Potluck
    波哥在這以人格擔保【如果還有的話】,這次改版是本著先吃麵包,再談精神的方針,絕對不是因為覺得麵包更能吸引流量這種膚淺的原因,絕對不是。。。【感覺這次之後,人品真的是敗光了】 Potluck起源是在16世紀的英國,最開始是指留給不請自來的客人的食物。
  • 半個世紀以前中國就有了光刻機,現在卻全靠進口,原因令人深思
    半個世紀以前中國就有了光刻機,現在卻全靠進口,原因令人深思。隨著中國晶片產業的不斷發展,中國對晶片生產設備的需求也逐漸提升。從最初的28nm,再到14nm,最後到現在國際流行的7nm工藝,工藝的升級意味著中國需要更先進的生產設備,而其中最關鍵的設備無疑是光刻機。
  • 百利金M400:此痞非彼痞的雅痞
    1932年,作為化學家的卡爾·霍內曼(原來創始人就是個掌握著時代新興技能的雅痞啊),在當地一個老舊農舍裡創辦了一間小顏料作坊,並通過10年間的蓬勃發展,卡爾決定擴大規模,於1842年6月15日用2400金幣在漢諾瓦建立了一家更大的顏料工廠。
  • 「流行的世紀」十九世紀西方服飾展-----杭州考察筆記之一
    十九世紀的歐洲被稱為「流行的世紀」,這裡的流行主要指女裝。中國絲綢博物館館藏十九世紀帝政樣式女裝袖子拿破崙時期的帝政樣式,人們除了穿著白色衣裙外,為了禦寒保暖和增加美感,還流行用各種顏色豐富的披肩「肖爾(shawl)」來裝飾自己,上圖絲綢博物館展出的帝政樣式女裝,在連衣裙外還搭配了當時流行的短外套
  • 比男神更高級的詞叫:雅痞
    現在人們總是用「男神」、「人生贏家」、「成功人士「形容社會精英男士,很多人並不知道,在20世紀80年代的西方國家,社會往往稱呼他們為「yuppie」(雅痞)。而平日的倫敦街頭,遠遠望去,經典的英倫巴士像一層層湧動的紅色浪潮,隱約可見紳士雅痞們在紅色浪潮中優雅漫步的身影。他們在極具英倫風標誌的紅色電話亭中駐足停留,向遠方的朋友致以問候,偶爾調皮地開個玩笑,他們笑著聊著,讓整個城市瀰漫著快樂的氣息。
  • 亮仔丨那些意外在國外很流行的中國元素
    或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日本商品和一些其他國家的進口商品、服務、甚至明星在中國更有人氣。但是實際上,這些年從中國出口到日本的商品有所增加,在國外確實能找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而且,有些東西在大家眼中看起來沒什麼,在國外卻意想不到地非常受歡迎!最近珍珠奶茶的熱度稍微降了一些,但仍然掩飾不了大家對它的喜歡。
  • 國外流行的「臉基尼」竟是中國大媽發明?新品發布會造型太魔幻!
    本次發布的新款「臉基尼」是一次中西文化的結合,在具有中國元素的基礎上,還增添了西域的服飾文化,通過獨特的珠寶頭飾和絢麗多彩的服飾印花來展現
  • 「雅痞」家居風格到底是一種什麼格調?!
    「亦雅亦痞,非雅非痞」我想,你肯定會問什麼是雅痞?「雅痞」是當下男裝中最流行的也是倍受時尚人士青睞的風格之一,「雅痞」這個詞在中國作為一種時尚詞彙流行的時間並不長,在過去中國人更喜歡用「小資」來稱呼類似這樣的人群和生活方式!
  • 國外最火的10個網絡流行英文表達,看看你知道多少!
    國外最火的10個英文表達,這些國外的網絡流行語,一起來看看你都有猜對嗎?
  • 雅痞風到底是股什麼風?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位名叫Dandy的年輕人終於按耐不住其內心對時尚極度的嚮往和追求,著手將面料講究、做工精細,極富設計美感的衣服混搭起來。如此嶄新的嘗試竟然讓倫敦城掀起了一股新時代的審美浪潮。英國作家託馬斯 · 卡萊爾在1836年寫道Dandy是個穿衣服的男人,一個把工作,行業,生命都投注在穿衣服上的男人。他所有的靈魂,精神,錢包及人格全部都奉獻到唯一的目標:衣著光鮮。別人是為生活而穿衣,而Dandy是為穿衣而生活。
  • Chinoiserie——流傳在18世紀法國的中國夢
    美國瓊斯·德尚的《原來,我們的生活很巴黎》稱:「事實上,想了解法國奢侈品改變風尚的原因和方式,以及新的一類古董奢侈品包含哪些物品,關鍵要知曉17世紀末流行全歐洲的東方裝飾風。」在18世紀的法國,一個名為「Chinoiserie」的風格驚豔了世界:富麗的色彩、繁複的設計,這種風尚在19世紀被命名為「Chinoiserie 」,又稱『中國風』、『東洋風』指一些來自中國或依據中國品味而製作的藝術品、家具、奇異珍品。這個名詞背後是對神奇富饒的東方寶藏的憧憬。
  • 首個國際茶日,聊聊國外的茶~cha
    今天是首個國際茶日,去看看國外都流行什麼樣的茶文化吧;印度拉茶靈魂就在香料裡以香料入茶,其實最早這麼做的是中國。早在唐朝時期,就流行一種煮茶法。布滿印度街頭的各個奶茶攤,對香料的使用與比例並不完全相同,所以他們每一家熬出來的奶茶風味都不一樣。
  • 「另類」紳士派孟克鞋,可正式可雅痞,你想要的格調我都有!
    如果你是個年輕的小夥子,並且還沒找到一雙你鍾意的孟克鞋,那我建議你繼續看下去,這才是年輕人應該擁有的雙扣孟克。 這種獨特的扣帶設計、實用而且美觀,在當時,修道士能算得上是引領潮流的群體,所以這種鞋款便很快在各地流行起來,並被賦予了「僧侶搭帶」(monk strap)的名字。以華麗著稱的僧侶搭帶在18世紀的法國廣為流行,並且深受皇室的寵幸,這種設計也從鞋履延伸到了服裝上。
  • 說到「亞洲雅痞」,他算一位
    雅痞的英文名:Yuppie,是一個舶來詞,由 young,urban,professional 三個單詞組合而成。原本意思指的是一群年輕,生活在城市裡,雖然沒有貴族文化背景,但受到過一定高程度教育的年輕紳士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