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天下第一奇峰」雙乳峰,有風景綺麗的三岔河,有淳樸濃鬱的布依風情。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給養著42萬勤勞的人民,在這1511平方公裡的沃土上繁衍生息。
近年來,貞豐縣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積極實施「旅遊 」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山地旅遊,著力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旅遊服務能力,綜合開發「貞豐古城—雙乳峰—三岔河—土布小鎮—北盤江峽谷」精品山地旅遊路線,打造納孔、相湖布衣漁村兩個鄉村旅遊民宿群,把旅遊業打造成為縣域經濟的新興支柱產業。
探索旅遊新模式,鄉村振興新標杆
2020年10月10日,「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100」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旅遊減貧案例中,貴州有5例入選,黔西南州貞豐縣者相鎮納孔村榜上有名。
納孔村位於貴州省貞豐縣三岔河畔的納孔布依寨,有6個自然村,1984人。近年來,該村利用三岔河被列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省級名勝風景區的機遇,憑藉著迷人的自然風光和濃鬱古樸的民族風情,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貞豐縣提出了「擦亮旅遊牌、唱響生態經、作美糯食宴、攻堅大脫貧」思路,堅定「旅遊 」融合發展方向,以及「神奇山水·浪漫貞豐」的發展定位,成功打造了雙乳峰景區、三岔河景區2個國家AAAA級景區,貞豐古城景區、北盤江大峽谷景區、龍山陽光農旅景區3個AAA級景區。
近年來,貞豐縣探索鄉村旅遊扶貧新模式,通過推進景村共建,將納孔村作為開展鄉村全域旅遊扶貧整村推進試點,探索採取「龍頭企業 民族村寨 家庭旅館 特色餐飲 土特產品 技能培訓」的模式,對試點村實行「統一改造、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食材配送、統一核算」,因戶施策,月底按每家每戶的接待遊客數等指標核定報酬,同時建立健全相關競爭激勵機制,吸引當地貧困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旅遊產業發展。
鄉村旅遊促發展,村美民富產業旺
者相鎮及納孔村鼓勵農戶發展鄉村旅遊,對開辦農家樂、鄉村旅館的農戶實施補貼,協調貸款,實行扶貧幫扶單位負責制,充分利用好寧波對口幫扶資金重點扶持貧困農戶。
「十三五」期間,先後對15戶農家樂、2戶農家旅館進行了每戶2萬元的資金補貼辦法進行扶持鼓勵,進行示範帶動。開展多樣化的旅遊扶貧模式,通過旅遊扶貧實踐,目前納孔村主要應用「生態 文化」「景區 農家」「農莊 遊購」等模式開展精準旅遊扶貧,發展鄉村旅遊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的原則,積極探索「企業 基地 農戶 產業 旅遊」的新樣板,以產業發展旅遊,以旅遊帶動產業。
截止到2019年底,全縣鄉村旅遊426.8萬人次,佔全縣旅遊人次的68%;旅遊收入27.3億元,佔全縣旅遊收入的56%,各項旅遊指標穩步增長。
為促進全縣旅遊業健康發展、標準化、規範化發展,貞豐縣編制了《貞豐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貞豐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和《貞豐縣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總體概念規劃》,加快推進全縣旅遊業發展。同時以創建美麗鄉村為抓手,發展鄉村旅遊為途徑,推動頂肖、必克、坡孔、巧巖等50個村莊民居改造及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打造了納孔村、必克村、對門山村等一批樣板村、示範村,其中納孔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特色民居村」,對門山村評為省級文明類「十佳美麗鄉村」。
「旅遊+就業」就業穩崗增收促脫貧
貞豐突顯「旅遊扶貧」主題,以創建全省首個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為契機,與易地扶貧搬遷相結合,積極打造「土布小鎮」「糯食小鎮」等文化旅遊型特色小鎮。所有的旅遊項目都圍繞群眾就業、創業、增收致富進行謀劃,引導貧困人口參與遊客接待服務,立足外來遊客接待服務需要,開發保潔員、講解員、戶外運動指導員、民族手工技術指導員、特色演藝節目演員、廚師、服務員、司機等崗位。
按照全省A級景區管理辦法和100個旅遊景區考核要求,強化景區帶動,將旅遊扶貧工作列入全縣A級旅遊景區管理,引導旅遊景區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到2019年,通過推進景村共建,帶動1500名以上貧困人口脫貧。
實施旅遊資源開發扶貧行動。按照縣的統一部署,遵循「科學規劃設計、分類分步實施」的原則,通過新規劃開發的旅遊景區景點優先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帶動300名以上貧困人口脫貧。
實施旅遊扶貧示範創建行動。集中力量打造納孔、必克、巖魚、頂肖、小花江、相湖、壩橋等一批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寨和民宿群,通過鄉村旅遊扶貧示範創建,力爭鄉村旅遊經營戶數從2016年末的124戶增長到2019年的400戶;2017年打造2至3個民宿群。2019年,帶動1600名以上貧困人口脫貧。實施鄉村全域旅遊扶貧整村推進行動。探索鄉村旅遊扶貧新模式,將納孔村作為開展鄉村全域旅遊扶貧整村推進試點,因戶施策,吸引當地貧困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帶動200名以上貧困戶就地就業與脫貧。
實施鄉村旅遊標準化建設行動。加快鄉村旅遊標準化建設,按照貴州省鄉村旅遊村寨、經營戶(農家樂)、客棧質量等級評定的有關標準和程序,組織開展好全縣鄉村旅遊質量等級評定工作,推動形成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的鄉村旅遊產業體系,引導鄉村旅遊經營戶每戶吸納5名以上貧困人口就業,帶動70名以上貧困人口脫貧。
實施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培育行動。加快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打造,以「神奇山水·浪漫貞豐」為主題,開發推出「鄉村探秘之旅」「農事體驗之旅」「激情戶外之旅」「鄉愁追憶之旅」「民族風情之旅」「天籟聆聽之旅」6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立足外來遊客接待服務需要,開發保潔員、講解員、戶外運動指導員、民族手工技術指導員、特色演藝節目演員、廚師、服務員、司機等崗位。依託縣旅投公司大營銷中心,下大力氣推介貞豐旅遊精品線路,將貞豐古城、雙乳峰、三岔河、北盤江大峽谷、土布小鎮等營運起來;通過實施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培育行動,帶動400名貧困人口脫貧。
實施「旅遊 」多產業融合發展扶貧行動。豐富特色旅遊產品供給,推進旅遊與體育、文化、康養、農業、林業、水利、交通運輸等多產業深度融合,不斷催生鄉村旅遊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鄉村旅遊資源優勢向產業、市場優勢加速轉化,通過推動旅遊與多產業深度融合,帶動2300名以上貧困人口脫貧。
實施山地旅遊商品扶貧行動。大力開發山地旅遊商品,挖掘本地特有資源,深入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婦女特色手工「錦繡計劃」、鄉村旅遊後備廂工程,扶持開發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品質好、品種豐、品牌強的系列旅遊商品;通過特色山地旅遊商品開發和銷售,帶動4000名貧困人口脫貧。
「旅遊 扶貧」助力農戶脫貧奔小康
貞豐始終將旅遊業作為堅守兩條底線、決戰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以旅遊業帶一產、促二產、強三產,推動全域旅遊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生態旅遊業是貞豐縣的第一支柱產業,旅遊扶貧讓貧困群眾有了「金飯碗」。
貞豐依託自然資源豐富和遊客聚集的稟賦優勢,充分發揮雙玉峰景區和三岔河景區輻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旅遊扶貧,積極探索發展旅遊助推脫貧攻堅的新舉措,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成效,借著「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挖掘旅遊資源,因地制宜將品牌賽事、自然資源與特色文化相互結合,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走出了一條生態旅遊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雙贏的有效路徑。
作為貴州「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目前貞豐縣已初步形成了以管理創新為試點,以重點景區為核心帶動,以納孔、必克、相湖布依漁村等典型鄉村旅遊為延伸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數據顯示,2019年貞豐縣旅遊接待遊客625.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2.07億元,酒店入住率68.2%,通過旅遊帶動貧困戶脫貧4300人次。(文/李勇 圖由貞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