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豐:旅遊扶貧顯成效 脫貧攻堅展新顏

2020-12-23 金臺資訊

這裡有「天下第一奇峰」雙乳峰,有風景綺麗的三岔河,有淳樸濃鬱的布依風情。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給養著42萬勤勞的人民,在這1511平方公裡的沃土上繁衍生息。

近年來,貞豐縣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積極實施「旅遊 」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山地旅遊,著力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旅遊服務能力,綜合開發「貞豐古城—雙乳峰—三岔河—土布小鎮—北盤江峽谷」精品山地旅遊路線,打造納孔、相湖布衣漁村兩個鄉村旅遊民宿群,把旅遊業打造成為縣域經濟的新興支柱產業。

探索旅遊新模式,鄉村振興新標杆

2020年10月10日,「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100」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旅遊減貧案例中,貴州有5例入選,黔西南州貞豐縣者相鎮納孔村榜上有名。

納孔村位於貴州省貞豐縣三岔河畔的納孔布依寨,有6個自然村,1984人。近年來,該村利用三岔河被列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省級名勝風景區的機遇,憑藉著迷人的自然風光和濃鬱古樸的民族風情,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貞豐縣提出了「擦亮旅遊牌、唱響生態經、作美糯食宴、攻堅大脫貧」思路,堅定「旅遊 」融合發展方向,以及「神奇山水·浪漫貞豐」的發展定位,成功打造了雙乳峰景區、三岔河景區2個國家AAAA級景區,貞豐古城景區、北盤江大峽谷景區、龍山陽光農旅景區3個AAA級景區。

近年來,貞豐縣探索鄉村旅遊扶貧新模式,通過推進景村共建,將納孔村作為開展鄉村全域旅遊扶貧整村推進試點,探索採取「龍頭企業 民族村寨 家庭旅館 特色餐飲 土特產品 技能培訓」的模式,對試點村實行「統一改造、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食材配送、統一核算」,因戶施策,月底按每家每戶的接待遊客數等指標核定報酬,同時建立健全相關競爭激勵機制,吸引當地貧困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旅遊產業發展。

鄉村旅遊促發展,村美民富產業旺

者相鎮及納孔村鼓勵農戶發展鄉村旅遊,對開辦農家樂、鄉村旅館的農戶實施補貼,協調貸款,實行扶貧幫扶單位負責制,充分利用好寧波對口幫扶資金重點扶持貧困農戶。

「十三五」期間,先後對15戶農家樂、2戶農家旅館進行了每戶2萬元的資金補貼辦法進行扶持鼓勵,進行示範帶動。開展多樣化的旅遊扶貧模式,通過旅遊扶貧實踐,目前納孔村主要應用「生態 文化」「景區 農家」「農莊 遊購」等模式開展精準旅遊扶貧,發展鄉村旅遊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的原則,積極探索「企業 基地 農戶 產業 旅遊」的新樣板,以產業發展旅遊,以旅遊帶動產業。

截止到2019年底,全縣鄉村旅遊426.8萬人次,佔全縣旅遊人次的68%;旅遊收入27.3億元,佔全縣旅遊收入的56%,各項旅遊指標穩步增長。

為促進全縣旅遊業健康發展、標準化、規範化發展,貞豐縣編制了《貞豐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貞豐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和《貞豐縣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總體概念規劃》,加快推進全縣旅遊業發展。同時以創建美麗鄉村為抓手,發展鄉村旅遊為途徑,推動頂肖、必克、坡孔、巧巖等50個村莊民居改造及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打造了納孔村、必克村、對門山村等一批樣板村、示範村,其中納孔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特色民居村」,對門山村評為省級文明類「十佳美麗鄉村」。

「旅遊+就業」就業穩崗增收促脫貧

貞豐突顯「旅遊扶貧」主題,以創建全省首個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為契機,與易地扶貧搬遷相結合,積極打造「土布小鎮」「糯食小鎮」等文化旅遊型特色小鎮。所有的旅遊項目都圍繞群眾就業、創業、增收致富進行謀劃,引導貧困人口參與遊客接待服務,立足外來遊客接待服務需要,開發保潔員、講解員、戶外運動指導員、民族手工技術指導員、特色演藝節目演員、廚師、服務員、司機等崗位。

按照全省A級景區管理辦法和100個旅遊景區考核要求,強化景區帶動,將旅遊扶貧工作列入全縣A級旅遊景區管理,引導旅遊景區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到2019年,通過推進景村共建,帶動1500名以上貧困人口脫貧。

實施旅遊資源開發扶貧行動。按照縣的統一部署,遵循「科學規劃設計、分類分步實施」的原則,通過新規劃開發的旅遊景區景點優先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帶動300名以上貧困人口脫貧。

實施旅遊扶貧示範創建行動。集中力量打造納孔、必克、巖魚、頂肖、小花江、相湖、壩橋等一批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寨和民宿群,通過鄉村旅遊扶貧示範創建,力爭鄉村旅遊經營戶數從2016年末的124戶增長到2019年的400戶;2017年打造2至3個民宿群。2019年,帶動1600名以上貧困人口脫貧。實施鄉村全域旅遊扶貧整村推進行動。探索鄉村旅遊扶貧新模式,將納孔村作為開展鄉村全域旅遊扶貧整村推進試點,因戶施策,吸引當地貧困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帶動200名以上貧困戶就地就業與脫貧。

實施鄉村旅遊標準化建設行動。加快鄉村旅遊標準化建設,按照貴州省鄉村旅遊村寨、經營戶(農家樂)、客棧質量等級評定的有關標準和程序,組織開展好全縣鄉村旅遊質量等級評定工作,推動形成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的鄉村旅遊產業體系,引導鄉村旅遊經營戶每戶吸納5名以上貧困人口就業,帶動70名以上貧困人口脫貧。

實施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培育行動。加快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打造,以「神奇山水·浪漫貞豐」為主題,開發推出「鄉村探秘之旅」「農事體驗之旅」「激情戶外之旅」「鄉愁追憶之旅」「民族風情之旅」「天籟聆聽之旅」6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立足外來遊客接待服務需要,開發保潔員、講解員、戶外運動指導員、民族手工技術指導員、特色演藝節目演員、廚師、服務員、司機等崗位。依託縣旅投公司大營銷中心,下大力氣推介貞豐旅遊精品線路,將貞豐古城、雙乳峰、三岔河、北盤江大峽谷、土布小鎮等營運起來;通過實施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培育行動,帶動400名貧困人口脫貧。

實施「旅遊 」多產業融合發展扶貧行動。豐富特色旅遊產品供給,推進旅遊與體育、文化、康養、農業、林業、水利、交通運輸等多產業深度融合,不斷催生鄉村旅遊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鄉村旅遊資源優勢向產業、市場優勢加速轉化,通過推動旅遊與多產業深度融合,帶動2300名以上貧困人口脫貧。

實施山地旅遊商品扶貧行動。大力開發山地旅遊商品,挖掘本地特有資源,深入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婦女特色手工「錦繡計劃」、鄉村旅遊後備廂工程,扶持開發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品質好、品種豐、品牌強的系列旅遊商品;通過特色山地旅遊商品開發和銷售,帶動4000名貧困人口脫貧。

「旅遊 扶貧」助力農戶脫貧奔小康

貞豐始終將旅遊業作為堅守兩條底線、決戰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以旅遊業帶一產、促二產、強三產,推動全域旅遊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生態旅遊業是貞豐縣的第一支柱產業,旅遊扶貧讓貧困群眾有了「金飯碗」。

貞豐依託自然資源豐富和遊客聚集的稟賦優勢,充分發揮雙玉峰景區和三岔河景區輻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旅遊扶貧,積極探索發展旅遊助推脫貧攻堅的新舉措,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成效,借著「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挖掘旅遊資源,因地制宜將品牌賽事、自然資源與特色文化相互結合,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走出了一條生態旅遊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雙贏的有效路徑。

作為貴州「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目前貞豐縣已初步形成了以管理創新為試點,以重點景區為核心帶動,以納孔、必克、相湖布依漁村等典型鄉村旅遊為延伸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數據顯示,2019年貞豐縣旅遊接待遊客625.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2.07億元,酒店入住率68.2%,通過旅遊帶動貧困戶脫貧4300人次。(文/李勇 圖由貞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相關焦點

  • 貞豐:精準扶貧念好「山字經」 鄉村振興寫好「水文章」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地處雲貴高原向廣西低山丘陵過度地帶,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區域,世居於這一方水土的貞豐人民秉持綠色生態文明理念,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思路,靠山治山養山吃山,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念好「山字經」、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寫好「水文章」,在中華民族擺脫貧困的歷史決戰中奏響慷概激昂的「貞豐樂章」
  • 指數量化扶貧成效 政企合作助推畢節脫貧攻堅
    該指數以畢節扶貧工作為研究樣本,通過對畢節市精準扶貧工作的規劃、措施、模式及取得成效的客觀數據總結,準確透視畢節市精準扶貧工作的發展理念、模式和效果,並將精準扶貧的畢節模式向社會推廣,供各界借鑑。扶貧指數·量化評估中國·畢節精準扶貧指數主要涵蓋扶貧精準度和扶貧成效兩大類分項指數,並下設4個細分指數和12個具體指標。
  • 脫貧生態要雙贏——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談生態扶貧成效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題:脫貧生態要雙贏——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談生態扶貧成效  新華社記者胡璐  我國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但往往由於生態重要、脆弱,也迫切需要推進生態建設
  • 甘肅隴南:脫貧成效「三個第一」的嬗變之路
    面對艱巨的脫貧任務,近年來隴南市以「弱鳥先飛、至貧先富」的勇氣和「敢死拼命」的精神決戰貧困。創下電商扶貧成效全國第一、人居環境改善力度全國第一、農民收入年均增速居秦巴山片特困區第一的「三個第一」。3月30日,「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採訪團走進隴南。
  • 【扶貧攻堅先鋒譜①】敢叫大山換新顏 ——記縣審計局駐花林寺鎮橫...
    【扶貧攻堅先鋒譜①】敢叫大山換新顏 ——記縣審計局駐花林寺鎮橫巖坪村工作組 2020-12-15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扶綏縣2020年扶貧成效「四合一...
    11月11日晚,縣委副書記、縣長黃建輝在縣黨政辦公大樓主持召開扶綏縣2020年扶貧成效「四合一」考核迎檢工作部署會。會議就推進我縣2020年度扶貧成效「四合一」考核迎檢工作做出部署要求。
  • 情系藍田 扶貧路上顯擔當——西安城投集團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連續兩個夏季,這裡荷花盛開,吸引著遊人觀水賞荷,帶動鄉村旅遊經濟起步發展。據工作隊員介紹,目前蓮菜產品的包裝和商標設計已經完成,與盒馬鮮生、永輝超市初步洽談,計劃先在集團系統銷售,然後推向市場。產業扶貧為貧困村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
  • 介紹教育部直屬高校扶貧工作進展及成效[圖文直播] - 中華人民共和...
    ,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高校扶貧道路。教育部成立部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陳寶生部長任組長,認真履行直屬高校定點扶貧牽頭職責,兩次印發做好直屬高校定點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強化工作指導,明確直屬高校定點的「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每年召開扶貧工作推進會,組成籤訂定點扶貧責任書,開展年度扶貧成效考核,壓實高校扶貧責任。
  • 養鱷魚種水果搞旅遊產業扶貧成效顯著珠海匯華集團獲「廣東扶貧濟...
    該集團因在脫貧攻堅領域的持續投入與突出貢獻,前不久被廣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2019年度「廣東扶貧濟困紅棉杯」銀杯獎。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大塘篤村位於高州市南塘鎮南部,總面積12平方千米,耕地面積3359畝,林地面積4000畝,水域面積400畝。
  • 「兩通」目標基本完成 交通扶貧成效顯著
    會議指出,過去一年,交通運輸行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兩通」目標基本完成,交通扶貧成效顯著。「兩通」目標基本完成2020年,交通運輸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掛圖作戰,銷號管理,全年新增29個鄉鎮和1146個建制村通客車,基本實現了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客車目標。
  • 快來選出你心中遂寧最優秀的脫貧攻堅徵文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的重要指示,生動講好脫貧攻堅遂寧故事,總結、提煉、弘揚脫貧攻堅精神,連日來,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面向全市在校學生、幹部職工和公民個人開展脫貧攻堅徵文活動。
  • 【決勝2020】「土窯洞」變成「網紅點」 文化旅遊開闢脫貧新道路
    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用文化和旅遊的力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旅遊扶貧讓貧困戶端上「金飯碗」  依託家門口的陝北文化藝術創作基地,配套各項扶貧政策措施,賀家莊村每戶貧困戶純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目前,全村6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都嵌入各類產業鏈,擺脫貧困。讓貧困戶吃上了「旅遊飯」,發上了「旅遊財」,帶動更多群眾走上了致富路。
  • 袁尚勇:脫貧後 丹寨旅遊的廣告詞變了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文/彭典 張鴻傑 視頻/吳蔚)「幾年前,丹寨打出的廣告詞是『遊丹寨就是扶貧』;現在丹寨脫貧了,我們的廣告詞變成了『歡迎來丹寨度假』!」12月7日,在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上,聊起丹寨縣的變化,貴州省黔東南州政協副主席、丹寨縣委書記袁尚勇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 【網絡扶貧】扶貧帶入新思維 精準幫扶見成效
    【網絡扶貧】扶貧帶入新思維 精準幫扶見成效養雞、護林……郊區周潭鎮楓林村貧困戶周總社每天生活忙碌充實。日前,記者在楓林鄉村生態家庭農場見到周總社時,他剛剛結束護林工作到家庭農場幫忙打掃、餵雞。「在養雞場幫忙加上護林員工資和其他補貼,我一年能收入15000元。」
  • 熱點觀察|這是考驗脫貧攻堅最終成效的一把尺子
    這是當前脫貧攻堅階段最重要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推進到今天這樣的程度,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如何高效快速提升精準脫貧的能力水平,成為考驗脫貧攻堅最終成效的一把尺子。在供給環節,鼓勵企業在貧困地區建立生產基地,支持開發休閒農業和旅遊開發。在消費環節,通過組織政府採購、「農校對接」、「萬企幫萬村」等形式,搭建產品專賣和銷售平臺,擴大對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規模。截至7月中旬,政府採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網絡交易平臺的供應商已覆蓋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交易額突破10億元,惠及50多萬貧困農戶。
  • 七星關:精準施策凸優勢 脫貧攻堅顯成效-新華網
    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清水鋪鎮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五個一批」幫扶措施、「六個精準」工作要求認真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堅持以「四個三」為抓手,繪好「三張圖」,熟記「三類信息」,緊盯「三種人」,抓實「三個清單」。  脫貧致富,產業是根本,產業強則百姓富。
  • 龍田村的脫貧故事——東西部協作扶貧見成效
    嶄新的村民服務中心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顧芳):2020年底,中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經過8年的持續奮戰,中國已經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作為全國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的示範,自2016年起,江蘇省蘇州高新區開始定點幫扶萬山區。在龍田村定點幫扶的蘇州高新區派駐萬山區扶貧幹部楊亮對初到龍田村的情景還記憶猶新。「從全村百姓殷切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對扶貧幹部的信任和期望,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帶領當地老百姓走出大山,走出貧困。」
  • 資源縣:「督效合一」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廣西新聞網桂林12月2日訊(通訊員 謝名偉 實習生 何佳)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資源縣強化督查暗訪和績效考評,不斷壓實各級各部門幫扶責任,紮實推進各項政策和幫扶措施持續落地,著力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整合督查力量,建強督查隊伍。
  • 展扶貧成效|臺北村的「前世今生」
    展美麗鄉村畫卷譜脫貧致富華章今天【展扶貧成效】小布帶給大家的是臺北村的「前世今生」2015年,蘭花集團莒山煤礦與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開展結對幫扶以來,用實際行動踐行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先後投入資金物資近100萬元、協調引進資金近500餘萬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熱度、速度,盡銳出戰,勠力向貧困發起猛攻,帶領貧困群眾穩步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階段性目標,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退出。如今的臺北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日新月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美麗鄉村的嶄新藍圖完美展現,脫貧致富華章振奮人心。
  • 【駐村扶貧故事】凝心靜氣助脫貧 誓叫舊貌換新顏——河北工程大學...
    而羊肚菌種植也是西下莊村第一個扶貧產業項目。 ---2018年—2019年,投資7.8萬元,種植中藥材連翹20畝14800棵。 ---投資15萬元,鋪設管道2200米,建設25立方米蓄水池兩個,解決了村民安全飲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