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不斷普及,一方面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伴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出現了很多現實裡客客氣氣,文文明明的人到了網絡上卻變得戾氣很重,繼而變成了網絡噴子、鍵盤俠,這些鍵盤俠和噴子產生的原因是什麼?他們有哪些特點呢?
馬克思說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既然出現了這種社會現象,那麼一定有它存在的現實基礎。網絡噴子、鍵盤俠等網絡現象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敢說。網絡所具有的匿名化帶來的身份模糊、責任模糊,使得人們敢於發表更加激烈的意見。在現實生活中,受制於身份、利益、階級等限制,有些話是不能亂講的,也是不敢講的。但是在網絡上,隨著責任的模糊化,人們不需要承擔現實中立刻要碰到的矛盾,進而變得敢於講話。
第二:想說。人人都有想要自我表達的願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言論受制於身份等原因是想說卻不能說的,很多言論說了也是沒人傾聽的(受限於聽眾)。但是在網絡上就不一樣了,人們一方面既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無懲罰),又可以以自己的言論獲得別人的關注、讚賞(有獎勵)。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想法會變得比較激進。另外網絡的受眾是非常廣闊的,就算再細分的領域,再微小的人也能形成自己的群體,有了群體就有了聽眾而且是比較忠實的聽眾。在現代社會不得不說每個人都有壓力,不同的年齡階層壓力點不一樣,學生面臨升學壓力,已經工作的人面臨業績壓力,未婚人員面臨結婚壓力,已婚人員面臨家庭壓力。那麼這些壓力在哪釋放呢?現實中與人產生矛盾的代價是很高的尤其是成年人,輕則受傷、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丟掉工作,重則危及生命和社會人格。但是在網絡上就不一樣了,可以表激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毫無責任,可以隨意發洩壓力而不需要承擔後果,你說人們想不想?
第三:能說。網絡是自由的、便捷的,尤其是最近幾年的移動網際網路迅猛的發展,深入到千家萬戶,每個家庭每個年齡階段,每個領域、行業。可以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網際網路。它把全世界的人們如此緊密地聯繫到一起,而且把每個人表達的權利如此低門檻的放到每個人面前。使得每個人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另一方面,現實生活中很多不能說的話,到了網絡上隨著責任的模糊化,自然就能說了,反正又不是我一個人在說對吧?平臺和商家,無法控制每個人的嘴巴,而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
經常瀏覽新聞網站的朋友觀察可以發現評論區是最容易網絡噴子、鍵盤俠產生的,而且他們的特點非常明顯。
第一:邏輯混亂,偷換概念。觀察一些噴子的評論,尤其是比較長一點的評論可以看到邏輯是非常混亂的,正常的邏輯應該是嚴格遵循三段論,一個包含大項和中項的命題(大前提)、一個包含小項和中項的命題(小前提)以及一個包含小項和大項的命題(結論)三部分。缺少任何一部分都無法構成有效推理。而噴子和鍵盤俠最喜歡缺,舉兩個例子:1.你是物流學院的學生,你應當學好物流理論。其中就省略了大前提凡是物流學院的學生都應該學好物流理論。2.你明明說的A,他非要把你的概念擴大化外延到能夠覆蓋B,然後偷偷換成B然後說你說的不對。利用概念的外延,偷換掉概念。
第二:以點蓋面,跳躍式推理。一個人學習成績不好,就什麼都不好。一個作者寫了某段小時候的經歷,來說明自己小時候也遇到過不好的老師。這人非要說所有的人都遇到過,然後得出結論所有的老師都是不好的。一個女子穿了短裙,就說這女人肯定風騷不是*女等等。魯迅說的:一見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 體,立刻想到生殖 器……中國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第三:人身攻擊,以人為論據。噴子最好幹的就是這件事。辯論不過別人就開始急躁,開始攻擊別人,要麼攻擊別人短處,要麼就帶上對方的父母、朋友、戀人、孩子、經歷、品質等一起問候。你這麼厲害還不是個單身狗,還不是沒女朋友。你說辯論一個問題就辯論問題本身對錯就行了,他非要去攻擊別人本身,別人本身有沒有問題和辯題本身的對錯是兩碼事好吧。
第四,死不認錯,就算知錯也不改。有些噴子別人已經有理有據的論證了這種觀點是錯的,他還是不肯認錯的,喜歡自說自話,自我論證。我就是不信,除非你證明給我看,就算你證明了也不能說明你是對的……諸如此類。
有些朋友說既然網絡暴力這麼嚴重,網絡鍵盤俠、噴子這麼多我們是不是該加強監管呢?正如現在逐漸推行的實名制,平臺審核機制呢?正如老子說的福禍相依,這件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你是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