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狀況?豫晉交界有座神奇的廟宇,初一、十五人流湧動!

2020-12-22 旅遊實戰新動態

豫晉交界的太行山區,有座神奇的姜公廟。每逢初一、十五前來祈福的人絡繹不絕,因這裡有姜太公的傳說,便成為姜公廟。

關於這個廟宇,有這麼一個傳說,姜子牙一次雲遊四方,路過此處,看到此處群山巍峨挺拔,山上鬱鬱蔥蔥,紫氣繚繞、仙氣升騰,河水蜿蜒纏繞、金光粼粼,好一塊風水寶地。便按落雲頭,稍作休息。忽然,看到一個少年背著一個老太婆艱難地在崎嶇的山路間行走,姜子牙感到好奇,就面對少年,問道:「你背的是何人,何故到此?」

少年回答:「我背的鄰村李大娘,因他兒子、媳婦不孝,虐待她,她被迫出外乞討,流落街頭,我看了不忍,很同情她。並氣憤地說:「有朝一日我做了官,非得把這些不孝敬父母的人通通關進大牢。」姜子牙又問:「你願意當官嗎?」少年回答:「當然願意。」姜子牙說:「你小小年紀,就知道孝敬父母,救助他人,心地善良,難得可貴,你將來一定能做個愛民的好官,請記住我姜子牙今天說的話。」說罷,姜子牙轉眼騰雲駕霧而去,後來這個少年果然高中狀元。

他為了紀念姜子牙在此山封官應驗,就特地在此修廟一座,古往今來,許多想當官為民的人,在此許願大都得到應驗。故此廟就被視為當官升遷,必來祭拜之地,姜子牙為必拜之神。

要上紗帽山姜子牙廟進香,必須路經拜官亭,在亭上先祭拜一下以示自己的虔誠,然後再上山。同時在這裡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喘口氣。從這裡回頭看河對面的山,可清清楚楚隱隱約約展現出觀音菩薩的像,那就是觀音山。觀音山下有一個天然洞,整整齊齊,裡面塑了觀音菩薩的像,供人進香,俗話說:登上紗帽山,定能做大官,拜一拜觀音山,一年四季保平安。

當地一位村民介紹說:自姜公廟建成以後,這裡常年風調雨順,姜太公在人們的心中真是神靈,保衛著這裡的一方百姓。現在有好多外鄉人慕名而來,燒香許願,以求平安。每逢初一、十五,遊客絡繹不絕,市民、遊客前來燒香、祈財、求福、求學、求子。

北京、上海、河北、河南、江蘇等地的遊客均慕名而來,祈財、求福、保平安,太公廟的人氣越來越旺。目前,姜公廟已經成為山裡泉景區的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焦點

  • 「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雖然是俗話,但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暗藏兇險
    導讀: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聽說到這樣的一句話,」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按理說初一是農曆每個月的第一天,為何不說躲過初一,躲不過三十呢?其中的奧秘就在於初一和十五的這兩天有玄機,本文要說的就是:"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雖然是俗話,但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暗藏兇險。
  • 農曆初一、十五為何特別重要?
    農曆初一和十五是什麼日子?  再者,由於初一是每月的第一天,十五是每月一半的日子,按照傳統習俗,有到寺院燒香拜佛、祈求平安福報等做法,或者在家裡吃齋、念佛、念經、供養等做種種善事活動,以培福增德。
  • 佛教知識| 初一、十五為何這麼重要?
    農曆初一和十五是什麼日子? 初一十五是一個月中的具體兩天,初一是農曆每月的第一天,十五是農曆每月的第十五天,同時,初一十五也是佛教中的十齋日,《地藏經》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
  • 今年清明節是三月初一,有人說初一不宜上墳,這說法靠譜嗎
    那麼這些說法到底有什麼含義呢,靠譜嗎?民間到是流行初一、十五上供的說法,主要是去一些廟宇燒香,在棒奔霸這裡的很多農村的廟宇,平時都是大門緊閉,只有在農曆的十五和初一,才會打開大門,供香客們前來燒香,平時有特殊情況要來還願的,大門兩側都有電話,可以給人家打電話,這些廟裡的人,我們這俗稱是叫做行好的,意思是只做好事,因為在廟裡幫忙是一分錢不能拿的,只幹活,做善事,就是不能拿錢,這些行好的據說是只有在廟裡幫忙幹活,身體、精神狀況一切良好
  • 初一、十五吃齋的意義!
    有專家作過考證,素食在中國古代有三種含義:一是指蔬食,此義與我們現代意義的素食重合;二是指生吃各種瓜果植物,與現代意義上的天然純素食有相近的地方,區別只是現代人已很難吃上他們理念中的「天然純素食」;第三指無功而食祿,那已是社會學領域中的事,與本文之旨無關。古老的中醫學一直是主張多用清淡素食,少用肥膩厚味的。
  • 俗語「男不佔初一,女不佔十五」,女孩子十五出生有什麼講究嗎?
    說了這麼多習俗,筆者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關於農村生孩子「吉日」的俗語「男不佔初一,女不佔十五」。男不佔初一在農村,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準備好很多美酒佳餚,同時也會準備好過年的煙火,一家人團團圓圓的聚在一起。
  • 初一,十五戒殺吃素的好處!
    您知道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在傳統寺院裡,同住的比丘們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集會一處,請精熟律法的比丘說戒,以反省過去半月內的修行是否合乎戒律。而作為在家佛弟子的居士們,則應在這樣的日子裡齋戒淨心,自然就只能吃素淨的食物了。上天有好生惡殺之德,天地孕育萬物,喜其生而惡其死,體察天地之心,以殺生為戒,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倡素食。《黃庭經》曰:「淡然無味天人糧」。
  • 農曆正月初一是什麼星座?農曆正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號?
    農曆正月初一是什麼星座?農曆正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號?問題:農曆正月初一是什麼星座?農曆正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號?回答:農曆正月初一(陰曆1月1日)出生的十二星座(太陽星座)有可能是水瓶座,也有可能是雙魚座。
  • 為何初一、十五要吃素?其中大有學問
    農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而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內部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素食」在中國古代的含義並不等於「不吃肉」。漢語「素」字本義是指白色、乾淨和質樸。
  •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小孩生在初一和十五,有啥講究?
    至今在農村仍有很多算的非常精準的,他們根據生辰八字和面相來預測福禍,只不過火車站天橋上這些算命的估計都是為了養家餬口而沒有真本事的。那麼根據出生的年月日來預測將來到底準確嗎?為此咱們老祖宗也留下了一句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小孩生在初一和十五,有啥講究?第一、初一的娘娘。為什麼說初一出生的孩子是「娘娘」呢?
  • 朱子文化苑頻道家庭文化博覽•千裡走單騎,豫晉陝走秋(之三...
    三郊口,是豫晉兩省的交界,在此,一腳踏豫晉兩省。在河南一側,好端端的公路上立起三個巨大的水泥墩,中間僅容小車通過,貨車與客車均無法通行,兩省客車只能在此下客,再換乘對方客車。省與省之間為何要設如此壁壘?給百姓和交通造成極大不便,可能還是涉及各自利益關係。
  • 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
    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在《地藏經》中有:「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在農曆初一和十五兩日,均屬於十齋日,為四天王太子巡視凡間的日子,天神會按人們日常所作善惡,定其罪惡深淺,增減凡人福祿壽命。
  • 為什麼要在初一十五吃素?
    在《四分律羯磨疏》上,就有「布薩食」的規定,所謂布薩食,就是齋日(其中包含了初一、十五的朔望日)之清淨飲食。在傳統寺院裡,同住的比丘們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集會一處,請精熟律法的比丘說戒,以反省過去半月內的修行是否合乎戒本。若有犯戒者,則於大眾前懺悔,這樣,同修的比丘們便能長住於淨戒之中,長養善法,增長功德。而作為在家佛弟子的居士們,則應在這樣的日子裡齋戒淨心,自然就只能吃素淨的食物了。
  • 觀自在素食館:初一十五吃素的緣故
    農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而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內部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
  • 農村有「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的說法,為何如此說?
    除此之外,農村人針對男人女人出生日子也是有避諱,有農村「男不可初一,女不可十五」的說法,這有哪些危害嗎?農村有「男不可初一,女不可十五」的說法,為什麼這般說?農村避諱的日子在農村,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和七月十五等日子,全是不大好的時間,有的地區還對三月初三有一些忌諱,那麼這全是怎麼回事?
  • 民間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
    反過來則很好,老話有:「初一的太太十五的官」,意思是說女人出生在正月初一,一輩子都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男人出生在正月十五,以後就是當官的命。這裡的「初一」、「十五」不是泛指,而是特指農曆的正月初一和十五。那麼古人為何會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呢?它的根據是什麼?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一、場景說。
  • 為什麼初一、十五要焚香呢?有什麼說法嗎
    小時候,常常看到母親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就會在香爐裡點上幾支香。然後拿去屋外場心,放在凳子上,最後對著香爐拜三拜。後來查了一些資料,才了解了民間初一十五燒香拜佛的習俗。原來初一和十五是十齋日,所謂十齋日就是黑白無常在人間遊歷的日子。如果這幾天有人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那肯定是要好好拜佛去祈求菩薩原諒的;即使沒有罪過,那麼在十齋日去祭拜,菩薩也會保你平安如意。也可以為家人們祈福,保平安。
  • 初一十五要上香,這有什麼講究嗎?
    在初一十五上香,是古代先秦祭祀禮儀與宗教禮儀融合的結果。先秦時期,每月的朔望即初一十五有祭祀的禮儀,漢代劉熙所著《釋名》一書記載「朔望祭曰殷奠,所用殷眾也」,即在初一、十五舉行大祭。但是先秦時期的朔望殷奠僅針對大夫以上階層,在逝者死後尚未下葬之前,若逢初一、十五則舉行重大的祭祀。畢沅解釋說:「朔奠謂未葬前,月朔大奠於殯宮。今若有新物,則其禮如朔之奠。大夫以上則朔望大奠,若士則朔而不望。」這一禮儀並沒有普及到全民,只針對中上等貴族,而且這種祭祀儀式中也沒有燒香禮儀。
  • 為什麼提倡在初一、十五吃素?
    清末薛寶辰曾有素食專著《素食說略》,其中記述了200多種素食,其生動性和豐富性已大大超過了前代,真可謂是琳琅滿目,洋洋大觀。   - 2 - 從科學的角度解析:為什麼要初一、十五吃素?在傳統寺院裡,同住的比丘們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集會一處,請精熟律法的比丘說戒,以反省過去半月內的修行是否合乎戒律。  若有犯戒者,則於大眾前懺悔。而作為在家佛弟子的居士們,則應在這樣的日子裡齋戒淨心,自然就只能吃素淨的食物了。
  • 寧波名字最「詭異」的寺廟,每月只在初一和十五開門,遊客:任性
    為什麼說這座寺廟「奇怪」呢?因為寺廟的名字裡竟然有個「鬼」字,是不是夠另類?我們懷著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根據地圖的指引沿著鄉間小路去尋找這間隱蔽的寺廟。當我們走在狹窄的鄉村道路上時,不遠處寺廟的紅色圍牆就變得越來越顯眼。原來,寧波郊區的這座寺廟名字叫做「鬼谷廟」,顧名思義,應該就是用來供奉我國古代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鬼谷子」的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