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瘟疫,這個持續了幾千年的方法也許不夠好,但卻有用——隔離

2020-12-14 後浪科普

2020的肺炎疫情無疑引起了全球恐慌,各國史無前例的封鎖城鎮關閉邊境,超市的物資被搶購一空,城市的街頭變得空無一人,電影裡的末日似乎在真實生活中上演,不過這已經不是人類第一次面對瘟疫災難了,今天就讓我們回顧四個人類史上的瘟疫戰爭,當然這只是我認為影響比較大的幾個,還有一些例如瘧疾、肺結核、霍亂、愛滋等等,感興趣的可以自行了解。

黑死病——消滅了全歐洲一半的人口

黑死病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多次爆發,最嚴重的一次則是在14世紀,當時黑死病從亞洲傳到了歐洲,在1346到1353年的短短幾年間,黑死病一個彈指整個歐洲大陸就有30%到60%的人口消失,從此之後的400年病菌更是反覆蹂躪歐洲大陸,科學家估計前前後後死亡人數可能高達兩億人,可以說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瘟疫災難,引起黑死病的真實菌種已經無法考究,但最主流的推測是「鼠疫論」。

鼠疫論中黑死病的病原是鼠疫桿菌,主要會感染嚙齒類動物,如果跳蚤或蝨子在叮咬了受感染的老鼠後再去叮咬人類就會讓人們得到鼠疫,而受到感染的患者會再經由咳嗽將病毒繼續散播給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疫情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得到黑死病的人們的淋巴結會很快地被病菌入侵,讓身體冒出許多雞蛋大小的腫塊,不出幾天患者就會出現吐血或高燒等嚴重併發症快速地結束生命,而許多患者因為皮下出血全身發黑死狀非常悽慘,這也是為什麼這個疾病會叫黑死病的原因之一。

中世紀醫師對於這樣的現象束手無策,人們走投無路開始嘗試偏方,比如把蟾蜍幹敷在腫瘤上、鞭打自己贖罪、食用重金屬等等,基本上能吃能抹能喝的東西全用上了還是沒辦法控制疫情,到了後期坊間更出現了所謂的「瘟疫醫生」,這些人大多不具醫學背景,他們頭戴鳥嘴面具身穿長袍手持長棍穿梭在疫情災區,靠著蹩腳的醫術賺錢,由於他們還是用放血鞭打等偏方治療患者,自然對於緩解疫情沒有起到任何幫助。

至於黑死病最後是怎麼結束的,到現在都沒有明確的定論,不過大致上跟隔離隔離隔離脫不了關係(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疫情也就這樣漸漸平息了,那麼我們現在還要擔心黑死病嗎?你可能不知道其實鼠疫並沒有絕跡!不過由於現代醫療水平大幅提高,只要提早發現大部分患者都能被治癒,基本上不太會出現黑死病的災難了。

流感——全球五億人感染

1914到1918年全世界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大陸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將近一千萬位士兵為了戰爭付出了寶貴的性命,然而在1918年當大家慶祝戰爭步入尾聲時另一場災難才正要開始,一種神秘的病菌在壕溝裡流竄並隨著士兵的返鄉潮散播到了世界各地,這就是惡名昭彰的西班牙大流感,最終造成全球五億人感染,死亡人數高達五千萬人,是一戰死亡人數的五倍以上,成為了近代最慘烈的一場全球瘟疫。

攤開時間軸你會發現,1957年H2N2流感一百多萬人死亡,1968年H3N2流感一百多萬人死亡,2009H1N1流感估計有五十萬人死亡,你會發現即便是醫療如此發達的現代,流感對人類社會的威脅並沒有減少太多,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造成流感的是流感病毒,比起一般感冒它更容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流感可分為ABCD(也稱甲乙丙丁)型並可再細分為許多亞型,其中A型家族因為傳染力強致死率高疫情較容易失控,象是1918、1957、1968、2009的全球大流行通通都是A型流感惹出來的麻煩。

由於流感病毒是一種RNA病毒,病毒基因的變異快速,今年的H1N1跟明年的H1N1可能已經長得有些不一樣了,再加上A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雞豬等動物,是一種人畜共通病毒在病毒,利用宿主細胞進行複製時有時會發生「基因洗牌」的現象,比如2009年在墨西哥爆發的H1N1疫情就是禽類的A流病毒與人類的A流病毒同時感染了豬的細胞,誕生出了前所未見的新型A流再重新傳染給人類,由於人類對於新型流感病毒沒有抗體疫情便一下子失控釀成了極大的傷亡。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坦言世界每35年就會爆發一次嚴重的流感疫情,雖然我們每年都會施打疫苗對付流感病毒,但如果疫苗趕不上病毒變異的速度就阻擋不了疫情大爆發,在所有的傳染病當中變化多端的流感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天花——毀滅了美洲的原住民文化

你知道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美國總統林肯他們之間有什麼共通點嗎?答案是他們都得過天花,天花的名字雖美,但卻不是什麼好事,最悲慘的故事發生在16世紀。

隨著新大陸的發現天花病毒跟著歐洲士兵飄洋過海地來到了美洲,但由於美洲原住民完全沒有抗體,天花在這塊大陸上橫行肆虐造成部落大規模死亡,也讓美洲文明因此衰敗,奠定下歐洲人成功殖民的契機,天花的恐怖之處在於它可藉由空氣傳播,患者會發燒嘔吐起疹子,約有30%的人會在感染後兩周內死亡,而倖存者也會留下永久的傷疤,在18世紀天花每年造成四十多萬歐洲人死亡,而總計死於天花的有數億人。

正因天花如此可怕,人類花了許多力氣嘗試預防,在明代時中國人便發明了「人痘法」,透過沾染微量病毒讓健康者患病後產生抵抗力,後來英國人詹納採用牛痘法將天花病毒的近親牛痘病毒製成疫苗進而讓人們對天花產生免疫力,隨著天花疫苗漸漸普及再加上全面性的監測與防堵,疫情感染人數大幅下降,最終在1980年WHO正式宣布天花病毒從地球上完全消失,成為史上第一個被消滅的傳染病,也是人類在近代抗疫史中少數贏得勝利的戰爭。

伊波拉——無知比瘟疫更可怕

1976年剛果一名男子買了野味回家幾日後開始發冷發燒,送醫後不久便死於不明的出血綜合症,這本不是什麼大事,然而由於該醫院的護士沒有好好清潔針頭,一場神秘的疾病風暴就這樣悄悄開始了,鄰近的村莊隨後也開始大規模爆發感染,讓許多家庭因此破碎,而同一時間南蘇丹也出現了類似的神秘病症患者,剛開始像普通感冒一樣發燒痠痛喉嚨痛,而後轉為腹瀉嘔吐,最後內出血多重器官衰竭直到死亡,這個神秘的疾病正是惡名昭彰的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可以透過血液、口水、體液傳染,平均死亡率有五成最可高達近九成,雖然科學家推測疾病的天然宿主是果蝠,卻一直沒辦法破解病毒是怎麼轉移到人身上的,由於伊波拉的高死亡率,一旦有案例通報防疫團隊就要用盡方法防堵疫情擴散,但是在各方努力防疫時另一股推力卻也越來越強烈。

許多疫區的居民深信伊波拉的病毒並不存在,醫療人員也不過是藉此斂財,也有人認為病毒正是醫生們帶來的,在種種不理性的指控下醫護人員乃至於報導疫情的記者都容易受到攻擊甚至慘遭殺害,比起醫生許多居民更願意相信巫術,而當地擁抱親吻屍體的喪葬方式更是讓防疫雪上加霜,未來該如何防範伊波拉的疫情再次爆發想必對於醫療團隊和非洲各國政府都會是嚴峻的挑戰。

未來的瘟疫

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曾經被抗生素完全壓制的細菌漸漸出現了頑強的抗藥性,更出現了能抵抗多種抗生素的超級細菌,我們可以看到流感病毒每年都以未知的形態反撲,MERS、寨卡病毒也多次證明人類面對新型病毒的出現仍然準備不足,我們還可以看到CRISPR技術讓人們輕易取得了上帝的手術刀,只要不小心人造病菌很可能流出實驗室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結語

2020全球爆發的肺炎疫情讓先進國家相繼淪陷,也讓全球防疫體系的脆弱與不堪攤在陽光下,不過危機就是轉機,每一次的疫情我們都應該有所收穫,我可以肯定的說,像天花這種可以被完全消滅的病毒實在是太少了,而我們對抗的手段並沒有大的發展,我能看到的除了隔離就只有相信現代醫療體系。

最近幾天我看到有部分區域被隔離了,希望您可以理解,隔離這件事雖然聽起來老掉牙,但是目前對抗瘟疫我們依舊別無它法,你說呢?

相關焦點

  • 黃熱病:1878年密西西比河流域大瘟疫
    該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熱帶地區流行,東南亞熱帶國家和地區亦有零星散發病例報告。黃熱病病如其名:罹患黃熱病的患者臨床症狀表現為因黃熱病毒侵犯肝臟誘發黃疸導致膚色蠟黃、頭疼、肌肉酸痛、食欲不振,伴隨持續高熱。
  • 倫敦大瘟疫,市民不願隔離付出慘重代價,亞姆村改寫了英國歷史
    往前推300年,到了1665年,倫敦發生了一場大瘟疫死亡超過8萬人;而再往前推300年,到了1348年,倫敦又爆發了一場瘟疫,從這年開始持續300多年。可是這些300年一輪迴的疫情,都沒有警醒這些英國紳士,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1655年這場倫敦大瘟疫。 倫敦大瘟疫是可以說是在英國本土爆發的最後一次大型鼠疫了,在之前的30年裡也爆發過兩次,造成了數萬人死亡。
  • 肖一之讀《瘟疫年紀事》|瘟疫中的遊蕩者
    在瘟疫籠罩下的倫敦城,這樣的日子還會持續好幾個月。1665年的這場鼠疫爆發後來被稱為「倫敦大瘟疫」(The Great Plague of London),大約有十萬人歿於疫病,瘟疫從1665年4月開始從倫敦西部向東部蔓延,雖然到了12月前後不再有大規模爆發,但零星的病例依然不時出現。
  • 1630年佛羅倫斯瘟疫:社會交換的隱喻(上)
    【譯者按】這是義大利文化史學家朱利亞·卡爾維學術生涯早期的一篇文章:「1630年佛羅倫斯瘟疫:社會交換的隱喻」,發表於1986年。在這篇文章中,卡爾維教授通過發掘瘟疫期間法律訴訟文件,揭示了官方瘟疫記錄和敘述所忽視的社會階層和社會文化現象。
  • 瘟疫橫行的日子,中世紀歐洲人如何逃離黑死病噩夢
    其他來自東方的香料如桂皮、蘇合香、龍腦、丁香等等各有粉絲,它們雖然沒那麼神聖,卻也足夠昂貴、神秘。這些都屬於上流階級的選擇,至於平民百姓,馬鞭草、薄荷、艾草,只能有什麼用什麼。反正每一種都提供了淨化空氣的想像,至於真實的效果只是掩蓋屍臭。空氣淨化被證明效果不佳時,水就成了目標。清潔的水源成為珍貴的資源,在水裡大量使用香料也可以作為替代。
  • 隔離種類有哪些 家裝隔離用什麼好
    畢竟只要得了這種肺炎,那勢必要面臨著被隔離的危險。其實在醫學上,隔離的類型還是比較多的,所以大家有必要對於隔離的種類了解清楚,那麼,隔離種類有哪些?家裝隔離用什麼好?隔離種類有哪些隔離種類主要包括了嚴密隔離、呼吸道隔離、消化道隔離、接觸隔離、昆蟲隔離、保護性隔離以及血液、體液隔離。
  • 沒有發達醫療做支撐,300年前倫敦遭受瘟疫,即便隔離也死10萬人
    1665年,對於英國倫敦來說,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一場大瘟疫橫掃倫敦,最終導致了大約10萬人死亡,佔當時倫敦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一開始零星死去的人們身上都存在著不同尋常的腫塊。大家對這一症狀並不陌生,正是幾個世紀前肆虐歐洲的黑死病的典型症狀,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鼠疫。
  • 疫情時期,你也許想讀一讀這些和大瘟疫有關的書
    隔離期間最適合一個人靜靜地看書。在這個從天而降的悠長假期裡,你可能想讀一讀和大瘟疫有關的書。除了經典著作《十日談》和《瘟疫年紀事》,近些年也有不少描寫大瘟疫或以大瘟疫為背景的好書,一起來看看。Poster of the film 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
  • 聊一聊人類歷史上繞不開的20次大瘟疫
    公元前430年左右,這座城市經歷了一場持續五年的大瘟疫。 公元前430年左右,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一場戰爭開始後不久,一場瘟疫肆虐了雅典人民,並持續了5年。有人估計死亡人數高達10萬人。
  • 【青年思考】一部與瘟疫抗爭的中國史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持續開展流感及相關疾病監測,發現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診斷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新型肺炎存在人傳人現象。國家衛生健康委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2020年1月30日,世衛組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強調不建議實施旅行和貿易限制,並再次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舉措。
  • 史上最嚴重的七場瘟疫,這個種族幾乎被病毒滅絕
    法國、義大利等多個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封鎖交通,全民居家隔離。圖片來源見水印作家薩拉馬戈曾說,在一場瘟疫中不會有肇事者,我們都是受害者。一部人類歷史,也是與病毒抗爭的歷史,在科學水平與醫療技術均不發達的年代,瘟疫的降臨便猶如世界末日。
  • 戰「疫」每日觀察丨瘟疫常改寫人類歷史 但並非隨心所欲
    這符合千百年來呈現的規律——瘟疫經常改寫人類歷史,但也並非隨心所欲。幾千年來,瘟疫與人類社會發生過太多的糾纏。從結果看,至少有三種呈現方式:一是野蠻地傷人奪命。在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以前,瘟疫的殺傷力是極其驚人的——無論是在古希臘、古羅馬,還是中世紀的歐洲,亦或在早期殖民者踏足的美洲大陸、亞洲大陸。一場瘟疫,能長存幾十、上百、數百年,甚至滅國,或奪去某個大洲的三四成生命。
  • ​南方朔:瘟疫文學論
    一個自稱「雪人」(Snowman)的人,在渺無人煙的森林裡生活,他必須包著在樹上睡眠,因為森林裡有許多用生物科技做出來的奇怪動物在徜徉,例如有一種叫「狗狼」(wolvogs)──它是用基因裂解轉殖而做出來的動物,看到人會像狗一樣熱情的搖尾巴,但那是一種欺敵術,它其實殘狠如野狼,它被製造出來之目的即在於做欺敵性的攻擊。
  • 在世界電影裡讀懂「瘟疫」 還原現實透視人心
    猶如哲學家霍爾巴赫所言,瘟疫昭示了人類的無知和恐懼。每一次病毒降臨,人們總要面對生存和死亡、自由和秩序、善良和邪惡的多重詰問。電影裡的瘟疫是一面鏡子,逼真地記錄災難,還原現實和透視人心。槍炮與玫瑰至今,1976年那部《卡桑德拉大橋》還是令人回味無窮,不是因其豪華的明星陣容,而是深刻的主題。電影講述了一場由恐怖分子襲擊實驗室引發的政治災難,染上病毒的國際列車被隔離,而當局為了掩蓋真相,讓無辜旅客和帶菌病人一同駛向未知的死亡之橋。
  • 1630年佛羅倫斯瘟疫:社會交換的隱喻(中)
    首先,我發現我和大家似乎都沒有多少對瘟疫的記憶和認識,也幾乎完全不知道個人該如何反應,政府和社會將如何反應。2003年春天SARS爆發時,我在不算疫區中心的西安。當時我正懷孕,而父親重病手術後不久。當時術後需要持續治療的父親,醫院以SARS為藉口拒絕接收,除非同意花幾十萬做幹細胞移植。
  • 看圖防疫——瘟疫下復興的日本民俗文化
    坊間流傳著各種各樣新冠的預防方法,其中甚至有用大蒜來增強免疫力以抵抗新冠病毒這樣的謬論在世界各國傳播。的確,如果不食用過量就無大礙。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期,可能連科學家都會失去理智。人們心神不寧,感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或許會想「不採取點什麼措施,真的沒關係嗎?」。這樣的現象,古今中外皆是如此。那麼,要如何去消除人們這樣的不安,做到冷靜應對呢?
  • 世界名畫裡的八次人類大瘟疫
    這場持續數年的瘟疫,使羅馬約750-1500萬人陸續斃命。瘟疫削弱帝國軍力,對社會和政治,文學和藝術領域造成毀滅性打擊,直接導致羅馬「黃金時代」的終結。越來越多人認為黑死病是神降下的懲罰,教堂強調通過宗教儀式進行救贖,而對抗瘟疫的正確方式是懺悔 —— 當時許多繪畫,都描繪了受難者接受牧師祈福的場面。死亡,成為嚴酷的事實。天堂遙不可及,地獄就在人間。以至於中世紀文化中,到處都有瘟疫的影子,人們用這種方式表達社會集體的絕望和沮喪情緒。
  • 愛在瘟疫蔓延時
    《愛在瘟疫蔓延時》,達明作品,收錄於1980年代最後一年5月發行的專輯《意難平》中,作詞周耀輝,作曲劉以達,演唱者明哥。達明的歌,有意無意總是拿名著或名片來命名,如《石頭記》《半生緣》《馬路天使》等。《愛在瘟疫蔓延時》這歌名,也來自《百年獨孤》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一部作品。它有另一個廣為人知的譯名:《霍亂時期的愛情》。
  • 歷史上那些讓人恐懼的瘟疫,都是怎麼消失的
    幾千年來 ,致命的瘟疫時常在折磨著人類,並引起整個人類社會的恐慌和混亂。 不是,反而愛滋病的數值在不斷增長,1981年,愛滋病才在中美洲被發現,不到40年的光景,目前大約有3690萬人「包括大約260萬兒童」受到這種病毒的感染,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一份報告,其中約有1710萬人不知道他們有這種病毒,約有2200萬人無法獲得愛滋病毒治療。 為什麼愛滋病能夠以如此快速的速度進行蔓延?
  • ——中世紀歐洲瘟疫大流行
    因為從1347至1353年的7年間,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硬生生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到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而堪稱人類史上最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因戰爭而死去的總人數才為其人口的5%。足以看出這場瘟疫給歐洲人民帶來的災難。這場瘟疫在很多文獻中被記為「黑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