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氣入丹田,三脈通九宮.靜坐入圍玄,功正盤上丹

2021-02-19 原神網攻略

在先秦時代特別是早期醫書和一些道書裡,不講元神,而講魂魄,魂魄是元神的組成要素,是靈性生命,

《黃庭經》裡講魄是肺中之神,共有七個,七魄使肺具有調氣,行氣的功能,為陰;魂是肝中之神,為陽。魂比魄高級,精細,魂魄都是道性物質,靈性存在。還有古人認為魄依附於人的形體為陰,魂依附於人的元氣為陽,人體陽氣壯大,則魄中陰氣自少,魂魄不完全是肝腎,也分別是來自父系系統和母系系統的陽神和陰神。這些說法很有意思,僅供了解,不必深究。

肝魂為性為仁,肺魄為情為義,生活中,一個人講仁義,自身的內五行之肝氣,肺氣,脾氣都會充盈。修道就是要使肝中之魂與肺中之魄和諧,使性情相合,丹道術語叫「金木相併」。「魂飛魄散」意味元神散為元氣而不能繼續以靈體的形態存在,復散為元氣,還原到宇宙間去。魂魄經過修煉,便是「元神」。這都是後天培育的過程。

真氣入丹田,三脈通九宮。

靜坐入圍玄,功正盤上丹

真氣入丹田,修煉者,無論如何都要使真氣進入丹田,進入下丹田以煉精化、鍊氣化神。下丹田非常重要。廣義上講,「人身無處不丹田」,能聚神氣的地方都是丹田,玄關顯象的地方都是丹田。

人身很多地方可以結丹,與丹道藥物、火候、爐鼎、脫體等相關的玄關真的無定位,但一定要在自己的身體裡求,修煉本身是「依身而建立」的。精神氣藥物、爐鼎等一切變化,名相、實質都離不開修煉者的身體。

三脈通九宮,任脈、中脈、督脈都與頭部的九宮相通。「泥丸百節皆有神」。頭部是神明之宮,古人分了九大部分,稱之為九宮。任脈、督脈、中脈三脈皆交會於頭部。

靜坐入圍玄,一定要靜坐,靜坐修煉,才能在修道上「入圍」,就好比運動員不斷地刻苦訓練才能有機會進入國家隊;進了國家隊,成績好的才能入圍「奧運會」。只有不斷靜坐,才能體會各種微妙、玄妙,才能體驗玄道。

功正盤上丹,功法一定要正,功夫一定要正,這樣盤坐而修,能修煉上品丹法。何為上品丹法,南宗祖師陳泥丸、白玉蟾多論之。「上品丹法,以精神、魂魄、意為藥材,以行住坐臥為火候,以清淨自然為運用。」關於三品丹法,大家網上檢索。

不能靜坐修證,談何把握真氣?張紫陽《青華秘文》裡說,「能靜,金丹坐而致也。」很多老師強調靜坐,不是偶然的。

舉報/反饋

發表評論

相關焦點

  • 無極靜坐導引功:意守丹田封七竅,身輕如燕百病消!
    無極靜坐導引功共分16式,以靜坐始,以靜坐終。
  • 九宮鐵布衫
    九宮鐵布衫是九宮門用於練習周身抗打力的硬氣功功法。功成之後,全身具有很強的抗打能力,在實戰中有重要的用途。
  • 強壯身體,補益元氣——揉丹田功
    一、預備式採用靜坐入定法的任何坐式。二、動作說明1.揉丹田法:左手心放在丹田,右手重疊壓在左手上。先呼氣三口,然後將雙手由上而下按摩三次。然後手壓著丹田,先沿順時針方向自左而右圍繞丹田轉24或36圈,然後再沿逆時針方向自右而左轉24或36圈。2.揉中宮法:左手放在心窩處,自上而下按摩三次,再用兩手同時用力,沿順時針方向揉小腹部,輕輕旋轉按摩36圈,再逆時針旋轉按摩36圈。接著雙手放在心窩處向下推,直推到恥骨處。然後雙手分開分別順著左、右兩肋自上而下按揉,最後雙手再回到心窩處。
  • 武當九宮門秘傳武技:九宮鐵布衫 (稀有)
    九宮鐵布衫是九宮門用於練習周身抗打力的硬氣功功法。功成之後,全身具有很強的抗打能力,在實戰中有重要的用途。
  • 神奇的丹田呼吸法
    在開發右腦功能、促進健康長壽的過程中,丹田呼吸法吏是必不可少。所謂丹田呼吸法是指吸氣時讓腹部凸起、呼氣時壓縮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丹田呼吸法由三階段構成:吸氣、止氣、呼氣。開始吸氣時全身用力,儘量使下腹部向外膨脹,並使下腹部達到弧形狀態。此時肺部及腹部會充滿空氣而鼓起,但還不能停止,仍然要使盡力氣來持續吸氣,不管有沒有吸進空氣,只管吸氣再吸氣。
  • 靜坐守空,純任自然,功無止境,其妙無窮
    就這樣靜坐守空,持之以恆,可逐漸丹田氣盈。三年多來、已收到了「意不注而無所不注,心不為而無所不為」的奇效。在氣通大小周天之後,我常出現內氣沿任脈上行的情況,開始我以為是氣逆出偏,於是以意領氣,力注丹田,誰知事與願違,造成胸悶不適,經仔細琢磨,體會到靜坐守空,貴在自然。再次出現上述情況時,我置之不理,任其任督倒轉,並無不適之感。此後出現的各種情況,我都順其自然。
  • 將「氣沉丹田」一網打盡的好文
    氣沉丹田的功效:(一)肺的容積擴大普通人呼吸,一分鐘十七八次。氣沉丹田的人,一分鐘十一二次,因其呼吸氣量多,肺的容積便擴大,由於呼吸使肺自上下運動,橫膈膜向下伸展,從而無形中又擴大了胸部的容積。(二)心的活動旺盛人身上有隨意肌與不隨意肌,心臟屬不隨意肌,不能以人的意力而使之活動,但氣沉丹田,使橫膈膜上下伸縮,增進心臟活動機能,血液循環旺盛。(三)促進肝的活動人體全身循環的血液總量,約有二升。
  • 靜坐與健康的關係
    若能學習靜坐並持之以恆,對上述疾病,均有很好的療效,還能預防於未然。如果工作辛勞,或用神過久精神昏昧,形容憔悴的話,只要你能靜坐半小時,便可恢復充沛的精力,皮膚潤澤,面色光彩,而且心平氣和,意志高昂。靜坐能使心平靜,故能使身體處於良好的健康狀況。靜坐有了一定的功夫,可能發覺腹部充實,似有一股氣於其中,每每從放氣之時,可將腹內一切鬱積排出。未學靜坐之前,身中毛孔似是閉塞,若靜坐數月之後,遍身毛孔會有暢通無礙的感覺。靜坐日久,呼吸會微細而慢長。由於呼吸的氣息長,自然臻於慢細。及至最微細時,幾乎不用鼻孔出入,此時感覺全身所有毛孔,有如藕孔,亦如紗布,氣息便從此出入。
  • 按這三步走,初學者也能做到氣沉丹田!
    《東醫寶鑑》引《仙經》之文,不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還闡述了丹田的功能:「腦為髓海,上丹田;心為絳火,中丹田;臍下三寸為下丹田。  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氣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稱精氣神為三寶,視丹田為貯藏精氣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視丹田的意義,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 道家雷法:金光火雲,交映丹田,一如元始,一氣制雷
    清微派清微派,為符籙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始於南宋,流傳於元至明初,清初間亦有傳承。該派自稱出於元始天尊的居所清微天,所以以清微為名。清微認為道本同源,後來分為上清、靈寶、道德和正一四派,至十傳乃由清微初祖祖舒元君會四派而為一,始立清微宗派。
  • 南懷瑾老師:女性月經懷孕能不能靜坐?有沒有修道的秘訣?
    可是沒有練過盤腿的孕婦最好不要盤腿靜坐。懷孕以前有盤腿習慣的人,當然可以盤腿,這都沒有關係。《如何靜坐問答錄》-------------平常一般學習靜坐的人,大體上都注重守在下丹田一竅,所謂「氣沉丹田」,或者「藏神於丹田」,乃至「意守丹田」等,即此之謂。有的認為只要守住了下丹田,便可「藏精固氣」,或者「煉精化炁」。
  • 靜坐方法+經驗(實修參考)
    古人所謂開通三關者,即指此。(尾閭為一關;背部夾脊為二關,名夾骨關;枕骨為三關,名玉枕關。) 古人解此震動之理,其說頗多,茲引近理者,要不能繩上嚴格的科學,而固非無可取者。其言曰:胎兒在母體中,本不以鼻為呼吸,而其體中潛氣內轉,本循脊骨上升於頂,下降於臍,是名胎息。一自墮地後,此脈即不通,而以鼻為呼吸矣。靜坐之久,能假此動力,仍返胎兒呼吸之路,即回復胎息之始基。
  • 道家子午訣,秘傳靜坐掐決,盤坐方法
    當今許多人學習道教靜坐,但是往往苦於念頭難除,及無法得氣,其實這與靜坐時的手印要訣,存在極大關係。倘若得法,則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於道教修煉的手印, 自古以來都在師徒間秘密傳授,因而世人罕知。為了使大家不再疑惑,現在打破框框,將其中要訣,詳細公開於此。   修煉時雙手結印,道教稱為「掐訣」,又稱「抱訣」或「抱印」。
  • 南懷瑾老師講靜坐入門:靜坐七支坐法(匯集版)
    開始習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豎。使背脊每個骨節,猶如算盤子的疊豎。但身體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過拘泥直豎,更不可以過分用力。 (三)左右兩手圜結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
  • 丹田在哪?如何氣沉丹田
    要做到氣沉丹田,華佗五禽戲要求:必須先要做到全身舒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背,腰胯放鬆。不夠習練哪種氣功功法,氣沉丹田不必過分強求,以免產生不良效果。丹田一般指中丹田,即是以臍下10釐米(相當於現代經絡學說所指關元穴)為圓心的小腹內一個小範圍。氣功學上又將丹田分為上、中、下3處。氣沉丹田是指中丹田。
  • 五十營靜坐調息法——仙家靜坐養生訣竅
    早年間,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的階段,直到跟隨老師學習靜坐之後,才漸漸明白其中的奧妙。也才明白古人所說的「不遇強師莫亂猜」的意味。   古代的修煉家們,為了達到收斂心神的目的,總結出了很多方法。參,三也;同,通也;契,書契。《周易參同契》謂大易、黃老、煉丹爐火三道相通。現代生活裡,已經很難達到像古人那樣,把耳目口三寶通通封閉來保養精氣神。陳攖寧先生在早年傳授道家靜功的時候,把靜功的方法做了極大的簡化,總結出了一個針對現代人生活習慣的靜功養生法,叫做聽息法。下手功夫是首先要排除一切雜念,使腦神經絕對安靜下來,這是最要緊的一個原則。
  • 修習靜坐禪定的方法
    懂得怎麼靜坐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與出定。不懂修禪定的人,即使入了定了也不知道是入了定,就那樣在那裡傻等。很多出家人都能進入初禪、二禪、三禪,甚至有的出家人修到了四禪。他們的靜坐經驗是什麼呢?原來每一次他坐下來時,總想體驗他上一次靜坐的覺受,然後就等、等、等時間到了,他所期待的體驗又出來了,就如此入定了。
  • 【功法教學】《丹田呼吸法、虛樁、松肩式》
    這是禪修明心見性法門的基礎,每天修練可以改善心境,使修練者心平氣和;再者,練習丹田呼吸可以改善身體健康。已有臨床實證指出,每天練習丹田呼吸法有助於改善情緒、睡眠及腸道問題。所以,丹田呼吸是修禪的入門,也是改善人們心理及身體狀況的方法。
  • 丹田內轉練太極,舍此別無他途
    打起拳來,小腹內部內氣鼓蕩,翻江倒海;外形則轉臂旋腕,旋腕轉背,旋踝轉膝,以丹田內轉為核心(原動力),貫串整體一系列的螺旋運動,非圓即弧。這種丹田內轉功夫,可以使腹部臟器,特別是盆腔內的臟器,通過自我摩蕩,自我按摩,而增強其機能,生精化氣,有益於打通前後三關,舒通經絡,通任督二脈。
  • 氣功靜坐效應種種(十)---任脈的重心在於中宮
    氣功靜坐參考三、靜坐時氣機的反應(五)「任脈」線路上的氣機反應五行為土,「四象五行皆籍土,九宮八卦不離土」。脾胃對於一個人的健康長壽和養生修道,實在太重要了。靜坐到腸胃有氣機滾動,乃至氣機鳴蕩,內在有如氣泡聲音等感覺的時候,這便是初步的第一徵候。之後,往往有食慾亢進,或者感覺氣滿而不思食的現象。如果有了食慾亢進的情形,必須要節制飲食,不可貪圖口福之欲而過分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