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依託地質大數據構建「城市大腦」 向「下」要空間增強「物理...

2020-12-13 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訊 9月11日,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分論壇活動「超大韌性城市地下空間資源規劃、評價、開發以及關鍵技術分論壇」在溫州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17位地質專家分享了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各類技術,並通過線上連線,與國外的地質專家進行交流。

依託地質大數據等構建溫州「城市大腦」、整編形成「溫州故事」科普成果、開展龍港市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前期方案論證……在現場,浙江省第十一地質大隊溫州城市群地質項目負責人、博士王一鳴作了《溫州市城市地質安全風險及工作建議》的成果分享,讓更多專家從多維度看到溫州的發展潛力。

王一鳴說,溫州市地質資源特色鮮明,明礬石、螢石、葉蠟石等非金屬礦產豐富,其中明礬石儲量佔全世界的60%以上;葉蠟石儲量居全省首位,達6234.7千噸。同時,溫州城市建設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地質安全風險,如,突發性地質災害風險、特殊土工程地質風險、地下水和土壤環境風險、海岸環境地質風險等。

正是基於這種可預判的「風險」,王一鳴建議,可依託地質大數據構建「城市大腦」,以溫州都市圈核心區為試點,加強城市地下空間調查與系統規劃,向「下」要空間,增強城市發展的「物理韌性」。溫州本輪地下空間規劃即將到期,下一輪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划過程中,應儘量規避本次調查所劃定的負面地質環境影響因素;同時考慮地面人口密度分配、地下空間容量、連通性與功能分配等的有機結合;查明地質條件,按照「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與地上建築綜合布局。

來源:溫州晚報

記者 傅芳芳 通訊員 陳斌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聚焦雄安新區|區塊鏈:構建未來城市大腦「穹頂」
    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雄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雄安從一開始就植入了區塊鏈的基因,區塊鏈與城市作業系統一樣,作為智能城市的基礎設施嵌入到數字雄安建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角落。雄安新區設立之初,就確立了要建設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數字智慧之城。
  • 全國21個城市地質調查試點透視
    延安市沿河兩岸垂向地下空間利用模式建議圖當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0.6%,今後一個時期還會上升。黨中央提出,要更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 「2020·指尖城市」揭秘武漢交通「智慧大腦」 大數據賦能讓城市...
    10月24日,「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武漢市交管局,揭秘武漢交通「智慧大腦」,探秘武漢市交管局如何通過構建的系統化、精細化、智慧化的現代交通管理模式讓城市交通治理變得更聰明。「最強大腦」「最亮雙眼」,科技賦能助力智慧交通正值早高峰,一臺小車在二七長江大橋突然拋錨,橋面交通眼見受阻,這時,響應及時的漢警快騎迅速到場處置,交通很快恢復,那麼這一系列有如雷霆之勢的出警處置是如何做到的呢?武漢市交管局大數據指揮中心。
  • 科大訊飛助力合肥城市大腦建設,人工智慧讓城市更聰慧
    現如今,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社區等便民服務已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方方面面:構建起線上線下相融合、多渠道多路徑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體系,實現了市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全覆蓋;交通超腦示範應用完成1.0到2.0的迭代升級,著力解決交通擁堵、公共安全等群眾最關切的痛點;智慧社區搭建起「社區一張圖」「一屏管全城」的精細治理新場景,助力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合肥城市大腦圍繞城市治理、政務服務、
  • ...揭秘武漢交通「智慧大腦」 大數據賦能讓城市交通更「聰明」
    10月24日,「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武漢市交管局,揭秘武漢交通「智慧大腦」,探秘武漢市交管局如何通過構建的系統化、精細化、智慧化的現代交通管理模式讓城市交通治理變得更聰明。武漢市交管局大數據指揮中心。通訊員 供圖武漢交警靠的是「最強大腦」。
  • 解讀數字孿生概念——智慧城市大腦_科技_澎湃新聞-The Paper
    市民主動分享他們的個人數據信息,在構建智慧城市過程中 ,城市與市民和各機構共同合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近在我國的杭州,一座最智慧的城市 。城市數據大腦對信號燈以及路況的管控,使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橋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我們熟知的支付寶將社區連為一體,進行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改變了居民的社區生活方式。
  • 未來的杭州城市大腦「圈定」五大功能特徵
    會上,「杭州城市大腦」數字界面發布,它依託城市大腦中樞與技術框架體系,融合杭州辦事服務等平臺,建構便民、惠企、民生、民意、新聞服務「五個直達」。這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城市大腦變得更加可感可觸。「多遊一小時」「非浙A急事通」「小客車搖號」「公積金辦理」……藉助數字界面可以輕鬆「乘坐」城市大腦「快車」,遨遊38個依託於城市大腦建設的場景。
  • 智慧引領城市更新,打造城市感知網絡
    在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目標的指引下,城市關鍵基礎設施已逐步成為信息空間與物理空間相互融合的智能化基礎設施。多地智慧城市建設方案中都提出要加快推進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建設與改造,打造城市感知網絡。 在「兩網」建設中,「城市大腦」建設作為有力抓手備受各地青睞。建設「城市大腦」就是綜合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技術,推動實現智能發現、自動指令、快速處置、實時反饋的全流程精細化管理。憑藉「城市大腦」,可將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全部數據化,實現連接散落在城市各個單元的數據資源,從而打通「神經網絡」。這樣一來,原來分散在不同部門、不同機構的數據得以整合,從而發揮最大的效力。
  •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智慧城市」
    建設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平臺——城市大腦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平臺(城市大腦)構建了統一的開發標準和應用框架,搭建了數據接入、一級數倉和二級數倉基礎平臺,並實現各業務系統數據的統一存儲與管理目前,高精度的空中城市數據採集可以提供釐米級別的解析度和逼真的建築表面紋理。同時構建了全空間、三維立體、高精度的城市數位化模型。實現了城市宏觀大場景的數位化模型表達和空間分析。能夠提供細胞級城市建築物理設施、功能信息的精準表達,構建了數字孿生智慧城市的CIM城市信息模型。
  • 構建跟蹤防控體系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 城市大腦疫情防控平臺在海澱...
    為了做好返京人群分析、排查以及重點人群動態監測、跟蹤與預警服務,2月8日,海澱區政府城市大腦疫情防控平臺在海澱區城市服務管理指揮中心正式上線試運行,海澱區相關政府單位只要登錄「城市大腦疫情防控平臺」,返京人員的來源地、是否經由疫區、是否與確診病例同過車、駐留時長等信息就能實時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
  • 打造健康領域「最強大腦」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實踐...
    據介紹,2018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山東省、濟南市政府籤約,授權北方中心開展健康醫療大數據匯聚、加工、治理、應用和開放運營。「中心利用大數據打造了一個圍繞大健康領域全周期、數位化的『最強大腦』,不僅能夠處理海量、複雜的大健康領域數據,同時賦能各個行業,輸出給民眾、企業和政府,用數據造福百姓。」
  • 陳寧:搭建一個無處不在的、撬動神經末梢的城市大腦
    未來10年,智能終端的數量將迎來大爆發,誰能夠掌握AI邊緣計算技術,構建智能感知網絡,誰就能在下一輪競爭中搶佔先機。在第七屆全球深商大會「大國重器 智造未來」論壇中,雲天勵飛董事長兼CEO陳寧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由一張智能傳感器的網絡和一張城市大腦的網絡聯動神經末梢,可以實現智慧警務、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商業等N個應用場景的智慧化。
  • 佳華科技:2020年將實現數據復用和增值 構建智慧城市雲鏈大數據平臺
    佳華科技(688051)董事長李瑋在2019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0年公司將持續在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方面發力,實現數據的復用和增值,成為物聯網數據的「託管地」,做實平臺化建設,構建智慧城市雲鏈大數據平臺。
  • 聚焦數字賦能:與鄭州城市大腦共享未來智慧城市
    《2020年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中則明確提出,在原有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的基礎上增加城市數位化,要通過「人數城」融合建造一個「思考力」城市,這也無疑催生出每個人的無限遐想。時至今日,不僅是公共服務、民生辦事無需跑腿排隊,而且戰「疫」中還快速構建了「1+10」鄭州市疫情立體化防控系統,贏得高度關注和無數好評,也榮獲了賽迪網頒布的「2019智慧城市十大樣板工程」殊榮。
  • 「城市大腦」讓合肥更智慧
    近年來,合肥加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拓展各行業信息化應用場景建設,統籌構建市級大數據平臺、新一代政務雲、政務信息能力支撐平臺三位一體的「城市大腦」,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5G等技術應用到智慧城市生態構建上,為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 副中心「城市大腦」精準破解大城市病
    將海量數據轉化為治理效能,讓路燈信號燈等設施聰明起來副中心「城市大腦」精準破解大城市病「城市大腦」匯集了城市運行的各類數據。副中心42個路口的人行橫道安裝了自適應信號燈,可根據行人的停駐時間自動切換成過街綠燈(白繼開/攝)●按照國務院批覆的規劃,城市副中心建設不是簡單地造一個新城,而是要建設一座智慧城市。能讓城市副中心管理更加精細化的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平臺「城市大腦」應運而生●這兩年,不少家住通州的市民發現,家門口的路暢通了,很多路段的擁堵情況消失了。
  • 如何讓城市變「聰明」?他們這樣構建未來「大腦」
    首期報導從與人們生活密切可感的智慧城市開始。 今年5月,雲從科技與廣州市政府達成「數字基建」合作,雙方共建國內首個人機協同開放平臺,打造廣州智慧城市智能運行中樞,一個智慧的「未來城市大腦」即將展現在人們眼前。
  • 「WeSpace未來城市」報告發布,展望「新基建」下城市空間
    6月18日,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北京城市實驗室聯合騰訊研究院、騰訊雲共同推出的研究報告——《WeSpace·未來城市空間》(中英文版)正式發布,通過對科技與城市空間關係的深入研究,依託豐富的前沿實踐案例,展望「新基建」下未來城市空間場景的建設。
  • 聚焦生態文明 探索新時代地質教育發展新方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這樣的背景下,新時代地質教育亟待立足優勢、順應形勢,加快推進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努力造就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地質人才。
  • 360重慶安全大腦順利通過驗收,全方位賦能西南網安建設
    加快融合發展,增強綜合實力,著力提升城市承載力和集聚輻射功能,努力在推進主城區都市圈發展中展現新作為。結合十五年的一線網絡安全實戰經驗,360政企安全集團憑藉安全大數據、頂級安全專家、知識庫等核心能力,打造出了網絡空間的「預警機和反導系統」——360安全大腦,並以360安全大腦為中樞構建出新一代網絡安全能力體系,可有效幫助提升整體應對高級威脅攻擊的安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