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2020全年業績前瞻】Q4醫藥板塊延續恢復態勢,結構性機會突出

2021-02-13 興證醫藥健康

徐佳熹、孫媛媛、黃翰漾、劉鷺、黃昭宇、東楠、朱新彥、王楠、王佳慧、楊希成、李博康、李昶霖、蔡瑩琛(港)、李偉(港)、周逸(港)、餘克清(港)


投資要點

2020Q4延續逐季恢復態勢,全年業績加速趨勢明顯:我們對重點覆蓋的57家醫藥上市公司2020全年業績進行了預測,預計2020全年淨利潤增速超過50%的有10家;淨利潤增速30%-50%的有11家;淨利潤增速20%-30%的有17家;淨利潤增速0-20%的有11家;淨利潤同比下滑的公司有7家;進行經營情況預測更新但暫不預測利潤端的公司共1家。

投資策略:從2020Q4單季度來看,醫藥板塊各個細分行業進一步恢復,目前國內工作生活已經基本恢復正常,同時醫院門診量、手術量也正向正常水平靠攏,儘管四季度國內多地出現疫情反彈,但隨著全國性疫苗注射工作的有序推進,我們預計國內疫情仍將處於可控範圍內。經過此次公共衛生事件的考驗,國民對於醫療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細分來看,我們預計醫療服務、創新藥產業鏈、醫療器械、自費消費類板塊公司四季度業績表現較好。

展望2021年,我們建議關注(1)醫療服務+自費消費:消費醫療板塊是醫保免疫板塊,且多數品種2020H1受到疫情負面影響,2021年業績高增長確定,可以逢低布局部分從長期來看客戶階段性疫情衝擊的各賽道龍頭企業,包括醫療服務中的愛爾眼科、金域醫學、通策醫療;藥店龍頭益豐藥房、大參林、一心堂、老百姓;品牌消費品中的片仔癀、雲南白藥、同仁堂;自費醫療中關注醫保外品種,比如我武生物、艾德生物、長春高新等。(2)創新藥及產業鏈:建議投資人關注其中的大市值龍頭——藥明康德、泰格醫藥、藥明生物等,細分賽道中具有出眾表現的公司——凱萊英、康龍化成、藥石科技、艾德生物等;研發、市場準入、銷售等多方面系統性優勢的Big Pharma:恆瑞醫藥、中國生物製藥、翰森製藥;新興的Biotech公司:部分具備BIC、FIC潛力的企業,如信達生物、君實生物、諾誠健華、康方生物、康寧傑瑞製藥、博瑞醫藥;(3)高成長賽道之醫療器械:新一代自主創新\進口替代的醫療器械企業從更長期來看將會面臨估值體系再造(類似之前的創新藥Pipeline估值)和成長提速的機會,相關公司如彩超化學發光的邁瑞醫療、安圖生物、新產業;內鏡耗材南微醫學;骨科耗材三友醫療;TAVR領域的啟明醫療、沛嘉醫療;主動脈、外周耗材、電生理領域的微創醫療、心脈醫療、惠泰醫療等。(4)高成長賽道之疫苗:有望迎來「量價齊升」行情,建議關注長春高新、康泰生物、華蘭生物、康希諾生物、智飛生物;(5)血製品:2021年白蛋白將會存在量價齊升的可能,血製品行業具備長期投資價值。推薦關注天壇生物、華蘭生物等。

部分標的Q4業績不達預期,新冠疫情不確定性,市場競爭加劇,行業政策嚴厲程度超預期

2020全年業績加速趨勢明顯:我們對重點覆蓋的57家醫藥上市公司2020全年業績進行了預測,預計2020全年淨利潤增速超過50%的有10家;淨利潤增速30%-50%的有11家;淨利潤增速20%-30%的有17家;淨利潤增速0-20%的有11家;淨利潤同比下滑的公司有7家;進行經營情況預測更新但暫不預測利潤端的公司共1家。

預計2020全年同比淨利潤增幅50%以上的公司,共10家:貝達藥業(同比增長147%-151%,EPS1.38-1.40元(定增後)),萬泰生物(同比增長230%-275%,EPS1.59-1.81元),藥明康德(同比增長60%-65%,EPS1.22-1.25元),九洲藥業(同比增長51%-57%,EPS0.44-0.46元),泰格醫藥(同比增長90%-110%,EPS1.83-2.02元),康龍化成(同比增長85%-90%,EPS1.27-1.31元),健帆生物(同比增長49%-53%,EPS1.06-1.09元),魚躍醫療(同比增長121%-143%,EPS1.66-1.82元),金域醫學(同比增長230%-270%,EPS2.89-3.24元),大參林(同比增長47%-57%,EPS1.57-1.67元)。

 

預計2020全年同比淨利潤增幅30-50%的公司,共11家:邁克生物(同比增長38%-48%,EPS1.30-1.40元),心脈醫療(同比增長40%-55%,EPS2.76-3.05元),智飛生物(同比增長38%-41%,EPS2.05-2.08元),健友股份(同比增長34%-42%,EPS0.87-0.92元),凱萊英(同比增長35%-40%,EPS3.08-3.20元),昭衍新藥(同比增長40%-45%,EPS1.10-1.14元),麗珠集團(同比增長33%-38%,EPS1.83-1.90元),海爾生物(註:此處數據為收入端,同比增長35%-38%),愛博醫療(同比增長40%-53%,EPS0.99-1.07元),邁瑞醫療(同比增長36%-42%,EPS5.22-5.44元),益豐藥房(同比增長35%-41%,EPS1.38-1.44元)。

 

預計2020全年同比淨利潤增幅20-30%的公司,共17家:恆瑞醫藥(同比增長22%-25%,EPS1.22-1.25元),愛爾眼科(同比增長25%-31%,EPS0.42-0.44元),三友醫療(同比增長25%-27%,EPS0.59-0.61元),大博醫療(同比增長24%-26%,EPS1.43-1.46元),偉思醫療(同比增長28%-31%,EPS1.87-1.91元),康泰生物(同比增長20%-25%,EPS1.01-1.05元),藥石科技(同比增長15%-25%,EPS1.14-1.24元(定增後)),泰坦科技(同比增長23%-27%,EPS1.20-1.24元),佰仁醫療(同比增長26%-31%,EPS0.83-0.86元),華蘭生物(同比增長17%-27%,EPS1.07-1.16元),萬東醫療(同比增長27%-31%,EPS0.40-0.41元),老百姓(同比增長21%-30%,EPS1.51-1.62元),一心堂(同比增長22%-26%,EPS1.24-1.28元),健康元(同比增長17%-23%,EPS0.54-0.56元),雲南白藥(同比增長19%-35%,EPS3.90-4.43元),艾德生物(同比增長20%-25%,EPS0.73-0.76元),樂普醫療(同比增長23%-33%,EPS1.17-1.27元)。

 

預計2020全年同比淨利潤增幅0-20%的公司,共11家:華東醫藥(同比增長4%-6%,EPS1.68-1.71元),復星醫藥(同比增長9%-14%,EPS1.41-1.48元),上海醫藥(同比增長8%-11%,EPS1.55-1.59元),安圖生物(同比增長1%-10%,EPS1.73-1.89元),康弘藥業(同比增長5%-15%,EPS0.86-0.94元),恩華藥業(同比增長15%-20%,EPS0.76-0.79元),天士力(同比增長0%-10%,EPS0.66-0.73元),通化東寶(同比增長10%-15%,EPS0.44-0.46元),甘李藥業(同比增長7%-11%,EPS2.21-2.30元),新產業(同比增長16%-23%,EPS2.17-2.30元),我武生物(同比增長(-5%)-5%,EPS0.54-0.60元)。

 

預計2020全年同比淨利潤下滑的公司,共7家:科倫藥業(同比增長(-20%)-(-8%),EPS0.52-0.60元),南微醫學(同比增長(-15%)-(-0%),EPS1.94-2.28元),華潤三九(同比增長(-18%)-(-10%),EPS1.77-1.94元),同仁堂(同比增長(-15%)-(-10%),EPS0.61-0.72元),康緣藥業(同比增長(-45%)-(-35%),EPS0.47-0.56元),濟川藥業(同比增長(-22%)-(-10%),EPS1.55-1.79元),開立醫療(同比增長(-2%)-(-1%),EPS0.24-0.25元)。

 

暫不預測同比變化幅度的公司,共1家:天智航(由於2019年同期可比數據為負,暫未給出同比變化數據)。

從2020Q4單季度來看,醫藥板塊各個細分行業進一步恢復,目前國內工作生活已經基本恢復正常,同時醫院門診量、手術量也正向正常水平靠攏,儘管四季度國內多地出現疫情反彈,但隨著全國性疫苗注射工作的有序推進,我們預計國內疫情仍將處於可控範圍內。經過此次公共衛生事件的考驗,國民對於醫療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Q4單季度各細分行業增長恢復情況有所分化,以下我們針對各個細分板塊進行討論分析。

 

1)醫療服務

隨著疫情改善,醫療服務企業業績整體恢復較快,龍頭公司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等在四季度經營基本全面恢復,由於門診量逐步恢復以及積壓需求在四季度逐步釋放,同比增速較高;對於ICL板塊,四季度金域醫學在新冠檢測的驅動下仍然繼續保持著高增速,新冠檢測數量與疫情相關存在不確定性,但我們看到新冠檢測常態化的趨勢,並且隨著醫院手術量逐步恢復,常規檢測、特檢業務迅速恢復。

 

2)創新藥產業鏈

四季度海外疫情形勢仍然不容樂觀,產業轉移趨勢進一步加強,國內創新藥產業鏈CRO/CDMO承接部分歐美訂單,訂單量充足,產能穩步釋放,業績保持穩步增長。CRO企業藥明康德和昭衍新藥等在行業持續向好的趨勢下,在訂單驅動下業績繼續快速增長,CDMO企業凱萊英業績仍保持穩定增長。

 

3)醫療器械

醫療器械類公司四季度恢復較快,不論是擇期或者是剛需經營基本恢復正常水平。剛需類產品如健帆生物延續前期穩定增長的基礎上肝病產品需求逐步恢復;基數較小的某些細分賽道的創新醫療器械公司恢復也較好,如心脈醫療擇期的腹主動脈手術量進一步回升,帶動業績增長,在此基礎上新產品也放量迅速。長期看醫療器械板塊特別是創新醫療器械板塊未來面臨的政策壓力相對較小,大多器械細分板塊目前以進口產品為主,國產產品市佔率較低,目前市場上陸續出現適應臨床又得到醫生認可的國產產品,國產替代潮流勢不可擋。

 

4)自費消費類

自費消費賽道既有相對剛性穩定的下遊需求,又有消費升級的推動力,是醫保控費下的理想避風港。對於自費消費類,如藥店板塊,今年以來零售藥店整體保持快速增長態勢,藥店板塊的益豐藥房、大參林、一心堂和老百姓等公司業績表現較好,我們預計幾大藥房Q4單季度利潤端增速均高於20%。

 

5)創新藥

從四季度來看,創新藥板塊公司內部出現一定程度的分化,行業龍頭業績表現較好,我們預計恆瑞醫藥Q4單季度歸母淨利潤增速達40%以上。總體來說,創新藥賽道公司受益於國家政策及各創新藥企研發管線逐步兌現,行業總體維持高景氣度,醫保有望助力加速。

 

6)品牌中藥和OTC

由於廣大群眾在新冠疫情防控下佩戴口罩已成常態化,呼吸道疾病相關的OTC藥物四季度銷量表現仍然欠佳,除呼吸道以外的OTC藥物整體恢復穩健。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品牌OTC具有品牌溢價效應,憑藉其高質量和市場口碑,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品牌OTC企業的業績有望持續復甦。

 

7)生物製品

疫苗板塊公司四季度總體延續恢復態勢,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業務運營逐漸恢復正常,如康泰生物四聯苗已在多數省份完成補標,萬泰生物2價HPV疫苗放量推動業績較快增長,我們預計2021年新冠疫苗放量速度繼續加快,為相關公司帶來較大業績彈性。對於血製品板塊,由於2020H1採漿量受疫情影響有所下降,而從採漿反應到供給一般需要半年時間體現,因此四季度血製品板塊業績出現一定程度的受損。

 

從股價表現來看,2020年四季度醫藥板塊指數漲幅為3.77%,板塊表現弱於滬深300指數13.60%的漲幅,位於全行業中下遊水平,總體來說,自12月開始,一線龍頭白馬公司的漲幅遠遠好於二三線公司,顯示出極大分化。其中醫療服務漲幅最大,主要是因為四季度醫保政策壓力較大,市場尋找政策避風港,醫療服務作為「業績高增長+醫保免疫」板塊,成為板塊最具備確定性的板塊。化學製藥的漲幅主要集中在12月份,隨著創新藥談判事件落地,且談判結果好於預期,化學製藥龍頭代表恆瑞醫藥創出歷史新高,帶動了板塊上漲。生物製品表現居中,主要是疫苗板塊隨著海外疫苗有效性數據公布出現一定波動。中藥、原料藥表現居後,主要是因為這兩個板塊中大部分公司屬於傳統板塊,不符合「消費升級+創新」的基金抱團重倉股特徵(品牌中藥除外)。四季度商業板塊表現最差,藥店出現明顯回調,主要是因為市場對於網際網路醫療給藥店帶來的影響不確定性的擔憂,但我們認為網際網路醫療及新零售背景下,線上線下客流重構是大勢所趨,中短期來看,連鎖藥店護城河較深,長期邏輯向好。

板塊投資策略

展望未來,我們預計2021年結構性機會更大,「醫保免疫+業績高增長」是兩大關鍵詞,特別是2020上半年在疫情中受損的領域,如醫院端銷售的處方藥、醫療器械、部分醫療服務、IVD中的化學發光等,2021年上半年會有較好的同比增長。建議關注「醫療服務+自費消費」、「創新藥產業鏈」、「醫療器械」、「疫苗」、「血製品」板塊。

 

(1)醫療服務+自費消費

消費醫療板塊是醫保免疫板塊,且多數品種2020H1受到疫情負面影響,2021年業績高增長確定,可以逢低布局部分從長期來看客戶階段性疫情衝擊的各賽道龍頭企業,包括醫療服務中的愛爾眼科、金域醫學、通策醫療;藥店龍頭益豐藥房、大參林、一心堂、老百姓;品牌消費品中的片仔癀、雲南白藥、同仁堂。隨著疫情趨於平緩,消費升級仍將是醫藥行業發展的大趨勢,而龍頭企業將持續受益於行業的併購整合和品牌集中度的提升。自費醫療中關注醫保外品種,比如我武生物、艾德生物、長春高新等。

 

(2)創新藥及產業鏈

創新藥「賣水人」——儘管其中不少企業2020Q1遭遇了疫情的影響,但其長期發展趨勢未變,業績加速趨勢明顯,建議關注其中的大市值龍頭(如藥明康德、泰格醫藥、藥明生物)和在細分賽道中具有出眾表現的公司(如凱萊英、康龍化成、藥石科技、艾德生物)。

 

研發、市場準入、銷售等多方面系統性優勢的Big Pharma——恆瑞醫藥、中國生物製藥、翰森製藥等公司,其全產業鏈的優勢正在逐步顯現,拉開與後續企業的差距。這類公司依然將是投資者底倉類型的配置品種。新興的Biotech公司——部分具備BIC、FIC潛力的企業,如信達生物、君實生物、諾誠健華、康方生物、康寧傑瑞製藥、博瑞醫藥等公司。

 

(3)高成長賽道之醫療器械

目前該領域的政策環境與幾年前的藥品類似(集採+鼓勵創新+進口替代),且大部分可擇期手術在2020H1受到影響,這部分公司切換到2021年業績會明顯加速。新一代自主創新/進口替代的醫療器械企業從更長期來看將會面臨估值體系再造(類似之前的創新藥Pipeline估值)和成長提速的機會。從細分板塊來看,心血管支架、監護儀等已經實現進口替代,也誕生了樂普醫療、微創醫療、邁瑞醫療這樣的龍頭大公司。彩超、化學發光、內鏡耗材或者微創耗材、骨科耗材、心腦血管耗材等板塊,在技術已經媲美進口產品後,目前正在逐步進口替代,是未來牛股誕生的重要細分領域。相關公司如彩超化學發光的邁瑞醫療、安圖生物、新產業;內鏡耗材的南微醫學;骨科耗材的三友醫療;TAVR領域的啟明醫療、沛嘉醫療;主動脈、外周耗材、電生理領域的微創醫療、心脈醫療、惠泰醫療等。

 

(4)高成長賽道之疫苗

19年疫苗管理法出臺後行業迎來拐點,國產疫苗迎來產品上市周期,2020年公眾健康意識提升帶來需求爆發,且行業壁壘提高,疫苗有望迎來「量價齊升」行情。建議關注長春高新、康泰生物、華蘭生物、康希諾生物、智飛生物。也可以關注新上市公司萬泰生物、康華生物

 

(5)血製品

立足當下,我國血製品供應偏緊,主要是受到2020H1疫情影響,由於從採漿到反應到供給情況一般需要半年時間體現,因此三四季度的供應受到上半年採漿量下滑的影響。從細分品類來講,由於受到2020H1採漿量影響,目前國產人血白蛋白的供應整體略偏緊,2021年角度來看外資進口血製品企業2020年受到全球疫情影響,整體採漿受到影響(CSL截至2020年6月的年採漿量相對上一年減少了5%)。短期看,我們預計2021上半年進口白蛋白供給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國產白蛋白將會填補進口白蛋白帶來的缺口,且隨著供給收緊國產人血白蛋白將會有漲價預期,故2021年白蛋白將會存在量價齊升的可能。長期看,我國多種血製品人均用量低於全球水平,隨著未來學術推廣的深入,醫生與患者對於產品的認知的深入,我國血製品行業將會進一步發展,血製品行業具備長期投資價值。推薦關注天壇生物、華蘭生物等。

註:文中報告節選自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已公開發布研究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告。

證券研究報告:【醫藥2020全年業績前瞻】Q4醫藥板塊延續恢復態勢,結構性機會突出

對外發布時間:2021年01月14日

報告發布機構: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分析師:

徐佳熹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13080003

孫媛媛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15090001

使用本研究報告的風險提示及法律聲明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已具備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僅供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的客戶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中的信息、意見等均僅供客戶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徵價邀請或要約。該等信息、意見並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客戶應當對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並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必要時就法律、商業、財務、稅收等方面諮詢專家的意見。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本公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並不對使用本報告所包含的材料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相關的其他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於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不應作為日後的表現依據;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說明,本報告中所引用的關於業績的數據代表過往表現。過往的業績表現亦不應作為日後回報的預示。我們不承諾也不保證,任何所預示的回報會得以實現。分析中所做的回報預測可能是基於相應的假設。任何假設的變化可能會顯著地影響所預測的回報。      

本公司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本公司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本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自營部門以及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      

本報告的版權歸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對本報告保留一切權利。除非另有書面顯示,否則本報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權均屬本公司。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授權,本報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製作任何形式的拷貝、複印件或複製品,或再次分發給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權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經授權的轉載,本公司不承擔任何轉載責任。       

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提及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並進行交易,也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業務服務。因此,投資者應當考慮到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關人員可能存在影響本報告觀點客觀性的潛在利益衝突。投資者請勿將本報告視為投資或其他決定的唯一信賴依據。

投資評級說明   

報告中投資建議所涉及的評級分為股票評級和行業評級(另有說明的除外)。評級標準為報告發布日後的12個月公司股價(或行業指數)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的漲跌幅,A股市場以上證綜指或深圳成指為基準。       行業評級:推薦-相對表現優於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中性-相對表現與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持平;迴避-相對表現弱於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       股票評級:買入-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大於15%;審慎增持-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5%~15%之間;中性-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5%~5%之間;減持-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小於-5%;無評級-由於我們無法獲取必要的資料,或者公司面臨無法預見結果的重大不確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們無法給出明確的投資評級。

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平臺所載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本平臺內容僅供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使用,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閱或轉載本平臺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平臺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平臺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不是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的發布平臺,所發布觀點不代表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的報告為準。本平臺所載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或發布本平臺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臺所載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中泰醫藥|行業月報】2020年三季報總結暨11月月報:結構性行情延續,調整中堅守高景氣、業績確定性較高的子板塊
    ■ 2020年三季報收官,醫藥板塊表現分化,結構性行情有望延續。醫療器械、特色原料藥、疫苗、CRO/CDMO、藥店等子板塊持續快速增長,建議繼續重點關注和布局。醫療服務具有剛需特性,隨著國內疫情受控,企業復工復產順利進行,醫院門診恢復常態,延後的需求得以逐漸釋放,期待Q4及明年的進一步恢復;5)醫藥商業(10.67%,-12.61%,3.77%):同比有所放緩,相比上半年回正,中藥及化學製劑板塊受到政策影響仍舊承壓。醫藥板塊持續分化,高景氣、疫情受益的子板塊在業績和股價上均有持續靚麗表現。
  • 一季報行情開啟,建議關注高增長的醫藥板塊-醫藥行業周報(2021.03.22-2021.03.26)
    本周,醫藥板塊繼續延續震蕩上行趨勢,中信醫藥指數漲幅約為3.28%。正如我們在3月初月報《建議戰略性配置醫藥板塊》中提到的,一季報行情已成為當前最重要的主線。 去年疫情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一季度,醫藥大部分公司受到疫情較大影響,今年一季度醫藥板塊恢復明顯,其中CXO、醫療服務、生物製品、醫院端處方藥,以及醫療器械中2020年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子行業(如手術產業鏈、IVD中的非新冠檢測等)實現較快增長態勢。
  • 【2019H1中報小結】增長如期提速,醫藥牛市有望延續
    Q2業績加速增長,全年前低後高趨勢漸顯:不同於去年全年業績的前高后低,利潤增速逐季放緩,今年有望走出前低後高逐季向好的趨勢。4月1日起,製造業等行業原有16%增值稅稅率降至13%,對行業利潤的提升有極大幫助。
  • 巨·研究|自主可控進程加快激活科技股 A股結構性行情延續
    每月月初和月中,這裡有全行業的透析,用簡單通俗的語言,讓你對行業全盤掌握;摘要:1、 從2020年三季報業績來看,農林牧漁、電氣設備兩大行業營收與淨利潤增速均實現兩位數增長。2、 電子板塊機構關注度最高。電子、醫藥、計算機為機構調研前三;3、 國產28nm光刻機即將下線刺激科技股活躍。
  • 【民生醫藥|周報】醫藥外包、特色原料藥等帶動,板塊反彈
    根據wind中信醫藥分類看,上周中信醫藥所有板塊都上漲,其中醫藥器械、化學原料藥板塊漲幅最大;考慮中信醫藥分類涉及部分公司交叉業務,根據我們的分類情況來看,上周(2020.1.6-1.10)醫藥服務、特色原料藥、生物藥板塊漲幅最好,分別為5.44%、5.43%、5.29%;醫藥服務板塊主要是受昭衍新藥披露全年業績預告的帶動影響板塊內昭衍新藥、泰格醫藥、凱萊英均收穫10%
  • 通化東寶(600867)2016年三季報點評:Q3業績加速超預期,全年有望延續高增長【興證醫藥】
    新財富請支持興證醫藥團隊第一(徐佳熹/項軍/孫媛媛/霍燃/趙壘/張佳博)
  • 【90號股票】醫藥股加速爆發,超九成公司預盈,板塊投資前景如何?
    此外,去年全球疫情大環境下,醫藥企業經營更好,不少年報業績大幅預增。在基本面良好的情況下,醫藥板塊投資前景如何?醫藥股漲勢強勁 多隻個股漲停1月22日,醫藥生物板塊逆市上漲。新冠肺炎檢測、體外診斷、醫療服務、醫療器械等多個概念漲幅居前。截至收盤,碩世生物、三諾生物、中源協和、金域醫學等多隻股票漲停。
  • 焦點|「穩」字當頭,關注龍頭:A股19H1業績前瞻(一)
    目前正值A股上市公司中報業績預告發布季,提前預判行業及公司2019年中期業績,無疑可避雷擇優。因此,本期《焦點》,我們就將為您詳細梳理A股19H1業績前瞻並將給出了相應的投資建議。在第一輯中,涉及行業主要包括銀行、食品飲料、社會服務、醫藥、輕工製造、石油石化、公用事業,以及煤炭等中報季來臨,銀行基本面量價風險三要素運行平穩。
  • 中報業績炒戰打響 醫藥等6大板塊成績優黑馬營
    截至目前共有超過千隻個股披露中報預告,從行業來看,醫藥、傳媒、電子、電氣設備、計算機、汽車等板塊是業績預增較為集中的板塊,投資者可從中精選成長個股作為選股標的。LED產能逐步出清細分領域來看,LED產能逐步出清,企業再度啟航,行業龍頭業績保持快速增長;消費電子領域,「網際網路+」和「中國製造2025」帶動產業升級消費電子類方面,龍頭企業表現依舊穩健。大族雷射(002008)以自動化為核心思路,力求在機器人(300024)自動化生產方面有所突破,雷射行業延續了高增長的態勢,整體業績都超預期。
  • 價值投資時代下的確定性會:醫藥板塊!高成長核心資產投資手冊
    ,醫藥也有非常高的科技含量和屬性,所以同時也是科技板塊的範疇。醫藥大部分時間是穿越牛熊的走勢,一個好的醫藥公司往往可以給投資者帶來穩定長期的回報。2021年為十四五規劃的開始,也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一年,A股中的醫藥板塊今後具有哪些投資機會?未來哪幾個方向發展最快?核心資產又是哪些?本文將用簡單明了的方式和大家分享。我們從醫療服務、創新藥產業鏈、醫療器械、自費消費類這四個最具潛力的板塊來分析。
  • 復星國際公布2020全年業績:總收入1366億元,積勢蓄力,銳意成長
    (香港、上海,2021年3月30日)復星國際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股份代號:00656)及其附屬公司(簡稱「復星國際」、「復星」或「集團」)今日公布2020年(簡稱「報告期」)全年業績。報告期內,集團完成總收入人民幣1,366億元,歸母淨利潤為人民幣80.2億元,產業運營利潤達人民幣81.5億元。
  • 中報披露:食品飲料醫藥軍工三大行業業績確定性較高
    白酒未來六個季度逐季環比改善的趨勢較為明顯,回調不改投資邏輯,持續堅定推薦白酒板塊,重點推薦瀘州老窖,五糧液,茅臺,口子窖,今世緣。  除白酒被業內集體看好外,業績穩定的調味品同樣受關注。劉暢表示,複合調味品定製化趨勢顯著,基礎調味品業績穩定性強。啤酒行業動銷延續恢復趨勢,看好結構良好的龍頭企業。
  • 醫藥生物板半年報深解 上海醫藥、恆瑞醫藥、英科醫療香不香?
    上海醫藥半年報表示,上半年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市場需求繼續回升,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公司保持良好經營態勢。細分業務線,並不誇言。醫藥工業方面,60個重點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94%,同比增幅前五的重點產品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翻一番;中藥板塊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
  • 2020香港新股集資再創新高 業內人士稱今年港股市場或仍以結構性行情為主
    香港新股集資額預計將創2010年以來高峰,成為2020年全球新股集資額第二高。分析人士認為,2020年香港市場總體而言呈現大幅波動和板塊分化的趨勢,隨著美國大選的落定以及疫苗的推出,市場的底部已經形成了,但從貨幣角度和經濟的指引看,香港市場還不具備一個全面的牛市,2021年港股市場應該還是結構性行情為主。2018年港交所修改了上市規則之後,吸引了大批獨角獸來港上市。
  • 結構性前瞻:寧組合與茅組合爭鬥的邏輯與來年結構性指引
    這說明目前的市場運行非常複雜,任何個股和板塊的啟動事先都幾乎沒有技術上的暗示,如果你頻繁的操作追逐熱點的話,很可能陷入追漲殺跌這樣一種惡性的循環。拐點的形成與趨勢的確認,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時間,成交量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暗示,其他還有均線系統、三指標體系等等。今天我們談的是我們要談一下茅組合和寧組合走強背後到底暗含什麼意思,同時討論來年的結構性方向。
  • 聚光燈下的醫藥股加速調整,2021醫藥行業投資機會再分辨
    編輯丨中鼎控股集團2020年以來,醫藥成為聚光燈下的優質賽道,2021年有哪些新上車的途徑?近期A股剛剛站上3600點,就表現出震蕩調整之勢,去年整體表現優異的醫藥板塊也一直處於調整之中。板塊一跌,準備上車的人又開始猶豫了。
  • 看好A股這些投資機會
    基金認為,明年上半年國內經濟復甦態勢或將延續,A股上市公司盈利加速,到下半年可能邊際回落。權益市場配置價值仍然明顯,一季度可能出現做多窗口,尋找低估順周期行業優質個股,新興經濟中的科技、醫藥及消費升級等仍是長期方向。
  • 【國信醫藥】短期回調不改行業長期邏輯,積極關注龍頭投資機會(周觀點)
    我們認為,醫藥板塊短期可能仍會有調整的壓力,但是未來2-3年內行業整體處於產業升級、格局改善的景氣上升期,短期回調不改行業長期邏輯。我們建議積極關注調整過程中核心龍頭的投資機會,包括恆瑞醫藥、邁瑞醫療;同時建議關注前期漲幅相對較小、邊際改善的標的:迪安診斷、先健科技;並且推薦關注測序領域賽道的優質標的貝瑞基因:肝癌早篩項目本周即將正式落地,擬定增布局測序產業鏈。
  • ...醫藥生物上演賽道為王、生豬牽一髮動全身?2021大消費投資思路...
    但由於今年渠道和終端對旺季旺銷預計不足,備貨保守,回款意願不強, 因此補貨的需求遞延至 Q4 確認。2021 年的春節,將繼續延續中秋的邏輯(出國不暢、旺季拉長、消費集中等因素),再疊加業績基數低,白酒的業績將呈現更高彈性的增長。因此,白酒板塊未來幾個季度的業績會呈現逐季加速的態勢。3、非白酒:經過了 Q2 的加速增長之後, Q3 增速回落。
  • 中信建投醫藥&消費團隊最新研究觀點
    基金持倉:Q4醫藥倉位下降,配置思路仍為優勢賽道優質公司2020年Q4基金醫藥持倉比例小幅下降。公募基金Q4醫藥持倉比例為12.31%,較前一季度下降1.07個百分點,剔除醫藥基金後的持股比例為8.20%,較前一季度下降1.00個百分點。拉長來看,目前基金持倉比例接近歷史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