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央行關於發行數字貨幣動作頻頻,據媒體報導,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型系統Demo有望在春節後推出。
而在春節之前,關於數字貨幣的信息又有最新進展。根據財新網從多個權威渠道獲悉,央行推動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已測試成功,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已在該平臺試運行,近期將成立研發中心持續完善;春節後央行旗下的數字貨幣研究所也將正式掛牌。
這意味著在全球範圍內,中國央行將成為首個發行數字貨幣並開展真實應用的中央銀行,並率先探索了區塊鏈的實際應用。
據悉,2016年12月15日,數字票據基於區塊鏈的全生命周期的登記流轉和基於數字貨幣的票款對付(DVP)結算功能已經全部實現,顯示數字貨幣在數字票據場景的應用驗證落地。目前已按計劃完成了數字票據平臺、數字貨幣系統模擬運行環境的上線部署,並與試點銀行進行了網絡聯通。
該項目的落地是由央行牽頭並自主創新研發的重大金融科技成果。此舉顯示中國央行緊跟金融科技的國際前沿趨勢,力求把握對金融科技應用的前瞻性和控制力、探索實踐前沿金融服務的決心和努力。
據一位參與研究的票交所人士透露,引入數字貨幣進行結算,可實現數字票據交易的資金流和信息流同步轉移,從而實現DVP票款對付結算;同時通過區塊鏈數字身份方案解決了不同金融機構間對用戶重複KYC認證的問題等。
「周小川行長希望利用數字票據平臺這個項目測試數字貨幣、區塊鏈以及其他成熟科技成果,並利用此項目集聚相關人才。」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去年11月中旬,央行官網曾公布其直屬單位招聘公告,其中招聘崗位包括從事數字貨幣研究與開發的人才,引發業內關注。
近年隨著區塊鏈等新興科技的興起,法定數字貨幣成為各國央行的重點研究領域,英國、加拿大等多國央行都表示將涉足該領域,但目前尚無一家中央銀行拿出落地的實際應用。今年初,歐洲央行(ECB)執行委員會成員伊夫•梅爾施(Yves Mersch)亦在公開場合表示,隨著電子支付方式的興起,公眾對央行數字貨幣的需求也將增加。目前是研發央行數字貨幣架構的最佳時機。
據了解,目前數字票據交易平臺與上海票交所(下稱票交所)是兩個獨立的交易平臺。2016年12月,作為全國統一票據交易平臺的票交所正式成立。兩者的區別是,票交所是基於紙票電子化、ECDS電票票據交易的平臺,而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則是有限的參與方參與建設、測試的交易平臺。
前述人士透露,未來技術條件成熟時,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將與票交所系統對接,最終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應該是全國統一的「網際網路+數字票據交易」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
集合諸多科技亮點
此次實踐是法定數字貨幣在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應用,運行範圍是參與的商業銀行,「將來如何應用於個人生活場景,還要繼續探索。」一位參與研發該項目人士表示。
據財新記者了解,該項目集合了諸多前沿科技亮點,包括數字貨幣、區塊鏈、數字票據、智能合約等,自主創新研發了符合數字票據和數字貨幣等金融業務場景特點的底層聯盟鏈,並在傳統區塊鏈技術基礎上,對隱私保護、安全加密等設計了創新機制。在吸收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等分布式技術優點的基礎上,也針對其缺點和不適用性進行了特殊改造,解決了傳統區塊鏈智能合約不易升級,以及升級後繁重的歷史數據遷移等問題。
「在新的設計模式下可以避免類似TheDAO事件帶來的風險,來解決業務邏輯升級。」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2016年6月17日發生了區塊鏈歷史上留下沉重一筆的攻擊事件。區塊鏈業界最大的眾籌項目TheDAO遭到黑客攻擊(被攻擊前擁有1.5億美元左右資產),由於其編寫的智能合約存在著重大缺陷,導致300多萬以太幣資產被分離出資產池轉移給攻擊者。
實體貨幣和數字貨幣或長期共存
2016年初,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財新周刊》專訪時曾透露,人民銀行深入研究了數字貨幣涉及的其他相關技術,比如區塊鏈技術、行動支付、可信可控雲計算、密碼算法、安全晶片等;他還表示,未來實體貨幣和數字貨幣有可能會長期共存。
其實早在2014年,央行就啟動了對數字貨幣的研究,在周小川行長的推動下,成立了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論證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2016年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了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戰略目標,也是全球中央銀行就法定數字貨幣的首次公開發聲,引起業內諸多關注。央行認為,發行數字貨幣可以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減少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提升央行對貨幣供給和貨幣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實現。
2016年7月,央行啟動了基於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原型研發工作,決定使用數字票據交易平臺作為法定數字貨幣的試點應用場景,並藉助數字票據交易平臺驗證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研究所主要牽頭負責底層區塊鏈平臺以及數字貨幣系統票交所分節點的研發任務。
2016年9月,票據交易平臺籌備組會同數字貨幣研究所籌備組,牽頭成立了數字票據交易平臺籌備組,啟動了數字票據交易平臺的封閉開發工作。
各國央行對數字貨幣的青睞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興起,法定數字貨幣成為近年來各國央行的重點研究領域,各國央行正強力推行央行數字貨幣體系。
除了瑞典之外,包括中國、日本、英國、加拿大、荷蘭、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在內的全球多家央行已經陸續開啟了數字貨幣之路。
中國對待數字貨幣的態度可謂是熱情主動:2014年,央行成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論證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2015年發布人民銀行發行數字貨幣的系列研究報告,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型方案完成兩輪修訂。2016年1月20日,央行召開的數字貨幣研討會上,央行首次對外公開發行數字貨幣目標。11月,中國人民銀行印製科學研究所公開招聘相關專業人員,從事數字貨幣研究與開發工作。2016年年底央行表示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型系統Demo有望在春節後推出。
日本央行對數字貨幣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2016年12月份,日本央行聯手歐洲央行啟動了一個聯合項目,研究能夠作為市場基礎的數字貨幣支持技術的潛在應用。兩家央行計劃在2017年公布主要研究結果。
加拿大央行則表示在2014年起就開始密切關注兩種不同類型的數字貨幣:一種是由央行背書的本國數字貨幣,另一種是沒有背書的加密數字貨幣,如比特幣。且加拿大央行的研究人員近年來也發表了多篇工作論文,探討中央銀行發行數字貨幣對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影響。2016年年中時加拿大央行表示他們正在開發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加元,據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這個數字貨幣被稱為CAD-COIN。
英國央行於2016年1月表示正在考慮是否發行央行數字貨幣,並於8月發表工作論文《中央銀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宏觀經濟學》,從理論上探討了中央銀行發行數字貨幣對宏觀經濟可能帶來的影響,並開始招募負責推動發行基於區塊鏈的數位化英鎊的研究主管。此外,英格蘭銀行還發布了結合了新分布式帳本技術優勢和傳統中心化管理貨幣形式的RSCoin,因此它又被稱為『混血』數字貨幣。該混血系統比美國停止使用金本位制度更加具有顛覆性,RSCoin的靈活性和監管性是新舊結合的最好範例。
澳大利亞央行也是探索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先行者,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在2016年2月就宣布正對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支付系統進行研究,並提議全面發行數字貨幣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