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基金帳戶資產從100萬到120萬又到105萬, 請問你是賺了還是虧了?

2022-01-05 巴蜀養基場

最近市場連續下跌,看著基金帳戶持續縮水,內心不免惶恐。跟朋友交流,朋友寬慰到:反正去年賺了不少,不要把市場暫時放在你這裡的錢當成你自己的錢了。說完,內心頓感輕鬆,覺得投資還真是一場心理遊戲。

不信,跟著我一起來做幾道數學題(重點看看描紅的字)

第1題

1. 帳戶原始資金100萬,後來漲到了120萬,接著下跌到了105萬,請問你是賺了還是虧了?

我在VIP群裡問了問。有人說賺了,因為本金是100萬,現在變成了105萬,前後賺了5萬。也有人說賺了,但是感覺虧了。

我們繼續來看第2題

2. 帳戶原始資金100萬,在理財經理A君的建議下買了一款理財產品,3年了,終於賺到了120萬。恰好春節後,又聽A君建議,120萬買了一隻基金,1星期左右時間,下跌到了105萬,請問你是賺了還是虧了?

這時候大家意見相對統一了,肯定是虧了。有朋友說這涉及到「損失厭惡」,也有朋友說這涉及到「時間成本」。

 我們繼續看第3題

3. 帳戶原始資金100萬,在理財經理A君的建議下買了一款理財產品,3年了,終於賺到了120萬。恰好春節後,又聽A君建議,120萬買了一隻基金,1星期左右時間,下跌到了105萬。你的一個好朋友,3年前買了100萬P2P產品,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今年春節前後只討回來了25萬。請問你又是什麼感覺?

繼續看第4題

4. 帳戶原始資金100萬,中間賺到了120萬,現在虧到了105萬。但是周邊很多朋友,都是春節後買進去的,100萬直接變成了85萬,請問你又是什麼感覺?

繼續看第5題

5. 帳戶原始資金100萬,中間賺到了120萬。理財經理髮簡訊讓你贖回,你沒有聽,現在下跌到了105萬。你又是什麼感覺?而且當你發現其他客戶都贖回了,就你沒贖回你又是什麼感覺?

6. 帳戶原始資金100萬,中間賺到了120萬。理財經理髮簡訊讓你贖回,你聽了及時止盈了。現在下跌到了105萬。你又是什麼感覺?…… ……

看完有什麼感受?有沒有一種好像賺了又好像虧了,跟別人比較好像又賺了的感覺呢?虧到底是一種「客觀現實」還是一種「主觀認知」呢?

有人說肯定是客觀現實啊,因為帳戶實實在在的少了好幾萬呢。但是如果你拉長看呢?這次因為虧了幾萬,後面這次痛苦的記憶可能又讓你賺了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呢?到底虧損衡量的尺度和時間是什麼呢?

進而引發我的思考:

我們常說投資是認知的變現,這裡的認知反映的不僅僅是客觀世界,還帶有我們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認知」。而我們的「主觀認知」又受著情境的影響,在不同場景我們感受和決策行為可能不一樣。在相同的場景,但是人狀態不一樣,我們的感受和決策行為可能也不一樣。

認知失調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廷格在1957年提出來的,是指當個體的行為與態度不一致時出現的一種令人不愉快的動機狀態。個體為了克服這種不愉快的感覺,需要進行「認知不一致」的「校正」。

同樣面對虧損,有人「強壓/忍著」,告訴自己「漲漲跌跌很正常」;也有人需要「發洩」,去貼吧罵、去銀行投訴;也有人會「轉移注意力」,關掉帳戶、推微信群不看;還有人會「深入研究」,去看資訊、去請教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所有的行為其實都是為了讓自己處於一種「認知協調」的狀態。

之前我專門寫過關於認知失調的文章,有興趣可以點擊看看:

金融營銷必讀!「認知失調」在基金營銷中的運用(上)

客戶買的基金都虧了,除了打雞血、發投資語錄,還能怎麼辦?

目前市面上很多講行為金融學的,將投資中行為偏差分成了兩大類「情感性偏差」和「認知性偏差」。比如帳戶從100萬到120萬再到105萬,這裡面就涉及到「心理帳戶偏差」,屬於「認知性偏差」一種。

對很多投資者而言,投資中最首要的事情,是認識自己的特質,你是屬於什麼特質的人?我們常說投資是逆人性的,逆的是「自我的無意識」,就是你會不自覺的在哪些地方「踩坑」。

對於理財經理而言,服務高淨值客戶的關鍵點在於:你比客戶更了解客戶。客戶會有「過度自信」、客戶會有「可得性偏差/啟發性偏差」,但是你能協助她「撥亂反正」。所以,優秀的理財經理應該是經過市場的洗禮,自己先得是一塊試金石,先充分參與過市場,接著再跟市場保持一定距離,這樣才能更加客觀和公正。

如果沒有參與市場,你不會跟客戶情緒共鳴,你不會知道在哪些地方會有什麼樣的情緒。但是過分參與市場,你又會喪失理性的判斷。

心理帳戶是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理察·塞勒提出來的,指的是人會無意識的把財富劃歸到不同的帳戶進行管理。比如,原始投資金額是100萬,因為市場上漲,帳戶變成了120萬,我們會覺得「20萬」是「賺來的錢」,不是我們本金,即使虧損了無所謂。也就是在股市泡沫中後期,很多人都覺得是在用「莊家的錢」在炒股。心理帳戶有時候會讓我們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為,有時候又可以減緩我們「認知失調」。在使用時候,要認識到其「雙面性」。

當你盈利豐厚時,市場還在繼續上漲

我們要關注是否初步達成了自我投資目標,周圍投資熱情是否高漲,內心是不是很渴望快速致富,想大比例加倉?是不是在想,反正已經賺了不少了,下跌也能扛得住。當出現這樣念頭時,一定要提醒自己「賺來的錢也是錢」,及時「落袋為安」。

當出現回撤,市場還在繼續下跌

你短時間也不花錢,但是內心又比較焦慮,這時候要有點阿Q精神,就如我朋友安慰我一般,反正都是「市場的錢」,能減緩我們的焦慮感。

寫到這裡,其實還得回歸我們投資的目標和投資的狀態。

1.投資目標就在於看你想超越平均收益還是覺得有個平均收益就不錯了。

正如格雷厄姆所言:投資藝術有一個特點不為大眾所知。門外漢只需要掌握些許努力與能力(我理解的些許努力與能力就是情緒掌控能力和能辯證獨立思考,不盲從的能力),便可以取得令人尊敬(即使並不可觀)的結果。但是如果人們想在這個容易獲取的標準上更進一步,就需要更多的實踐和智慧(我理解的可能就涉及到具體資產配置、再平衡、對周期的理解及對人性深度的解讀)。


2.投資的狀態應該是時刻反思是否處於」閒錢、閒心、閒時「狀態。是否急需用錢或者贖回基金是否有更好的投資?如果都不是,那這筆錢就是」閒錢「可以繼續持有不動;市場下跌是否讓你無法進行正常工作,無法保存一顆」閒心「?如果是,那就是倉位過重或者持有品種不合適,在市場反彈時候一定要記住做一些調整;同樣的,這邊投資是否佔用了你太多的時間,讓你日夜琢磨、鑽研,無心做別的事?如果是,那也需要做一些修正。

這方面文章,我前面也寫過兩篇,有興趣可以點開看看:

如何理解投資理財中的「閒錢、閒時和閒心」?

市場調整,持有的基金到底該不該調整?

同樣的很多剛開始接觸基金的理財經理覺得賣基金很輕鬆,但是發現想提高一點似乎阻力很大,我們寫基金營銷文章已經寫了快5年了,最近也把日常的一些所見、所思做了一個整理,差不多150多篇精華文章,有興趣的可以掃碼讀讀。

當然,如果您想更快速、更系統的學習,可以直接掃碼購買我的線上專欄《低風險高效營銷》,20節視頻課,從投資常識,到如何讓客戶買,再到如何讓客戶多買,最後售後如何做,我做了系統講解。這們課程是去年原油寶事件之後上架的,一經推出,很多銀行/證券公司都進行了採購,聽過的都覺得「茅塞頓開、原來基金還能這麼賣」!

如果您是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銀行的,想批量購買,我們還有各種組合套餐,價格實惠,歡迎垂詢(九思基哥 18608036474 微信同號)。

相關焦點

  • 怎麼用100萬賺到1000萬
    但是你要問難度呢,就很難講了,用1000萬本金賺1000萬,和用100萬本金賺1000萬是不一樣的。我這裡呢,就按照「用一百萬本金做到1000萬市值」,也就是10倍來做案例吧。根據《申購新股能賺到100萬嗎?》的計算,其實所謂「賺」到100萬,無非是積累了100萬,包括累計投入了50萬本金和50萬收益。
  • 申購新股真的能賺到100萬嗎?
    但如果考慮到隱含條件,新股申購實現原始積累,和其他方案賺到100萬一樣並不容易。此外,你必須知道有股市這個東西的存在,且要知道新股發行制度的要點,知道為什麼有套利空間,且知道為什麼有人買新股給你送錢,而不是你去買新股給別人送錢。這一關又攔住了80%的人,大部分人開了股票帳戶就去賭,結果把錢都虧了。能選擇申購新股,並且不為投機所動,已經是top 1%。也就是說,任何能開始這個規劃的人,已經是全國top1%的人。
  • 買股票基金有賺到錢的嗎?廈門網友回復:去年虧了35萬,今年回賺73萬!可是…
    可是這些操作真的能賺到錢嗎?最近有魚友在論壇發帖詢問:你們買過股票、基金(不算餘額寶的話)嗎?賺到錢了嗎?你猜猜大家都怎麼說?你們買過的股票、基金賺到錢了嗎?你們買過股票、基金(不算餘額寶的話)嗎?賺到錢了嗎?有網友表示,確實賺到錢了。@一盞流年:現在投入四十萬,賺了三十萬左右!
  • 如何賺到人生中的第一個1000萬
    ,如果沒有投資能力可能虧的連個渣都不剩,其實最適合大部分人的還是指數基金投資,不要看不起指數投資,也許你的股票投資都低於指數基金的投資收益,不信嗎?假設你從孩子3歲開始,按年化收益率約10%計算,堅持定投15年,尤其是利用定投的複利效果,還能 「聚沙成塔」,到孩子18歲上大學時收穫一大筆資金,輕鬆覆蓋教育費用。下表列出你每月定投不同金額的情況下,孩子上大學時可能獲得的總收入。註:「上大學時總教育基金」按基金定投年化8%收益計算模擬計算,不代表實際業績。
  • 用10萬買基金,需要多少年才能賺到100萬?
    這應該是每個打算做基金投資的人首先想知道的問題。對大部分基金來說,無疑是可以賺到錢的,至於能讓資產增長的速度有多快,那就得看情況了。假如用10萬元來做基金投資,有沒有可能賺到100萬?或者需要多久才能賺到100萬呢?做基金投資10萬本金要多少年能賺100萬?
  • 深圳壓鑄工的理想:10年我能賺到100萬嗎?
    熊市中失望的是帳戶的數字在變綠在虧錢。現在看大師們的動態的是我的最愛,這裡各位兄觀點很豐富。今晚自己在這裡開個帖子,記錄股市,工作,生活三點一線的動態。說下我的夢想吧,希望十年後的今天能通過股市賺到100萬。( 只要我還安靜的活著,就會默默的記錄)
  • 炒「指數」 兩單虧了40萬 新交所稱「原油指數」合規合法
    投資50萬,賺100萬,這種翻倍盈利的好事很容易讓人頭暈腦轉,忽略了投資的風險。山東的劉先生在新華(大慶)產權交易所旗下的056號會員單位信天瑞(廈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開戶,雖然剛開始在老師的喊單指導下先賺了點錢,但不料行情急轉直下,接連兩單就虧了40多萬,累積下來不光將之前賺到的錢全都賠了進去,總共虧了50多萬元。
  • FinTech前傳 炒股3年,我是如何從10萬賺到4100萬的
    言歸正傳,今天美信金融來教你如何花3年時間從10萬美元炒股炒到4100萬美元。 1. 概述 在Tastytrade的往期節目裡,做客嘉賓多次邀請到了「超級交易員」凱倫·布魯頓(Karen Bruton )。
  • 從100萬賺到160億!他又出手了:15億抄底A股晶片龍頭
    葛衛東可謂是叱吒資本市場的風雲人物,10多年間將100萬資產做成百億級別。在期貨市場翻雲覆雨,在股市也是大鱷,最近幾年,葛衛東開始逐步提速布局A股,他的選股策略是什麼?他又是如何從100萬膨脹至160億的?15億抄底A股晶片龍頭對於葛衛東來說,這是他在兆易創新上的再次加碼。
  • 月存1000元,多久能到100萬?
    可能,你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從賺的第一個1000元開始!01月存1000元,多久能到100萬?對一個月光族來說,每月堅持存下一定儲蓄,確實是件很痛苦的事,可以從開始的500元、1000元,慢慢遞增,控制自己消費。
  • 私募基金投資門檻為什麼是100萬?
    100萬現金做投資的人群,則必須是很少比例的高淨值人士。這無疑加大了開拓市場的難度,所以這絕對不是私募基金公司在做「資產歧視」,而是來自監管使然。尤其在7.15新規之後,對投資人有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單個投資人購買私募基金的最低金額必須不少於100萬元,並且不能拆分。所以如果還有人說和你一起湊錢買私募,或者有私募公司告訴你購買單只產品的金額可以低於100萬,那你可要當心哦,我們保證這絕對違規或是騙子!
  • A7到A8的資產增長方法
    但是你要問難度呢,就很難講了,用1000萬本金賺1000萬,和用100萬本金賺1000萬是不一樣的。我這裡呢,就按照「用一百萬本金做到1000萬市值」,也就是10倍來做案例吧。其實所謂「賺」到100萬,無非是積累了100萬,包括累計投入了50萬本金和50萬收益。凡事沒有「本金」無法實現,就算是最少最少的要求,要實現「1000萬市值」,也需要100萬本金,也許還需要融資。
  • 虧了點數,為何卻賺了錢?
    點數與盈虧沒必然關係 外匯交易,盈利不一定需要靠賺點數,就算一個月賺了100點,也未必一定盈利,同樣,就算一個月下來虧了100點,也不代表一定會虧損。 當你止損20點的時,你需要下0.5手,一旦止盈了是賺40點,盈利200美金,當你遇到止損50點的機會時,由於你的止損最大是100美金,所以只能下0.2手,如果剛好止損了,那虧損50點,虧損金額是100美金。
  • 「只買基金,不碰股票!」河南一外賣小哥自學理財,平均月入5萬,資產已翻到100萬…
    在送外賣的間隙,他也會偶爾看看盤,了解下各個板塊的漲跌情況,靠著不斷的琢磨,他在不碰任何一支股票的情況下,光靠買基金平均每個月月入5萬,是他送外賣收入的15倍。對於理財這件事,小哥稱得上「狂熱」,但相比於賺到錢,他更享受財富增長的感覺,這或許跟他的出身有關。
  • 只買基金,不碰股票!河南外賣小哥自學理財,資產已翻到100萬!
    如何通過做騎手賺到100萬?在大家印象中,金融理財人士大都西裝筆挺,與地攤的煙火氣形成強烈對比。可你相信嗎?最近,一位外賣小哥火了,原因正是他特別善於理財。偶然搜到的一本《基金經理》,裡面關於基金經理操盤籌謀、叱吒風雲、機構博弈的描寫,更是徹底點燃了他內心的不安分。他暗暗立下了人生目標:要靠投資實現財務自由,改變自己和這個家的命運。只有初中學歷,卻一直沒放棄對理財的鑽研。
  • 9年,60萬賺到3.6億!(編好漁網等魚來,量化複利靠堅持)
    (2017年商品市場)應該還是會持續火爆,隨著公募基金配置商品期貨、房產調控、資產配置荒等因素,資金仍舊大量湧入,對整體期貨市場是利多的。低調做人,實在做事,把姿態放低,以平和的心態接受市場行情波動,順其自然的獲取市場投資收益。以打造中國的元盛為目標而不懈努力!整體是多策略、多品種、多周期的動態資產組合策略。
  • 2020股民眾生相:有人賺幾百萬資產翻倍,有人虧百萬不敢告訴家人
    已經到年底了,也是股民們亮出成績單的時候了。最近,《鳳凰WEEKLY財經》找到4位股民朋友,聊了聊這一年的經驗與教訓。即將過去的2020年,有股民個人資產翻了幾倍,也有股民在股市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元。不過,賺錢並不是發生在每個人身上,也有股民在別人賺大錢的時候,在股市虧了100萬元,因為覺得丟臉而不敢告訴家人。
  • 私募基金的投資門檻為什麼是100萬?
    某某私募基金的最新收益率是多少?某某私募大佬是不是在發新產品?一副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樣子,但是聽說私募投資要100萬起步的時候,就會反問: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才5萬元,私募基金憑什麼要100萬?這不是限制我們投資嘛!接下來我們一起探個究竟。
  • 有100萬到500萬現金該怎麼投資?六位明星投資人的不同選擇
    本土機構投資者若拿出5-10個點的配置比重到一些關鍵領域不斷努力的科技企業,5-10年後或有驚喜。看完大佬觀點,現在來說說:如果現在給你一大筆現金,你會怎麼投資?這筆錢可能是100萬、500萬、或者1000萬。 投資期限是1年、5年、10年,你給出的答案一樣嗎?
  • 跑外賣能月入過萬,我買基金可以賺到多少呢?
    看完後我反倒羨慕這位外賣小哥會理財,靠基金賺錢了。我腦海浮過一個想法——同樣是外賣員,我是不是也可以試試買基金攢錢供我弟上學?於是跟著買了一本《基金經理》,裡面是關於基金經理操盤籌謀、叱吒風雲、機構博弈的描寫,雖然很精彩,可我哪看得懂這些門道。但我還是想著先邊買基金邊學習,畢竟不能老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