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港交所第二上市提振公司總成交量,兩地股價亦趨穩定
2、隨著投資者種類增加,有助公司達到估值修復。
記得2019年11月26日早上,全世界知名的財經新聞媒體聚集在香港交易所大堂,香港特區前特首董建華、現任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港交所主席史美倫、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 )董事局主席張勇等人站在一個大銅鑼前,隨著一聲敲鑼,再度開啟美國中概股回港第二上市的大門。
上世紀90年代,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提升了中國在國際資本市場的形象。伴隨中美博奕在過去幾年持續升溫,中概股身處風口中,股價持續波動。雖然價值可能被低估,但因為時差關係,中國大戶難以通宵投資美國中概股,加上中國官方實行資本管制,中國基金難以投資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讓中概股不得不考慮回流,尋求更合理估值。
早在5年前,已經有一波中概股回流潮,還記得奇虎360(601360.SH)、分眾傳媒(002027.SH)與巨人網絡(002558.SH)嗎?它們當年在美國私有化退市,再回到A股上市,取得更高估值。可是私有化成本高,重新上市也要更長時間審核,阿里巴巴為中概股示範了新的方案,以美國預託證券(ADR)互換方式回港第二上市,形成全天候股票流通體系,增加公司成交量,讓價格更穩定,進一步體現公司價值。
成交增加截至12月11日,從阿里巴巴至今,已經有18家美國中概股到香港市場第二上市或雙重上市。統計這18隻股票在美國及香港過去3個月的表現,兩地股價的升跌幅度大約只有1到4個百分點的差別。
以阿里巴巴為例子,香港股價在過去三個月下跌了27.8%,在美國跌25.6%;網易(9999.HK ; NTES.US)在港股漲了17.9%,在美股升16.3%;攜程集團(9961.HK ; TCOM.US)呢?它的港股過去3個月跌了15.9%,美股也跌了18%。由此可見,兩地的股價表現相距不遠。
我們可以再比較一下阿里巴巴、京東(9618.HK ; JD.US)、寶尊電商(9991.HK ; BZUN.US)和拼多多(PDD.US)這四家電商企業的表現,沒有第二上市地位的拼多多,在美國的股價於過去1個月下跌29%;已經在香港第二上市的阿里巴巴,美股跌了23.7%、京東升了2.5%、寶尊電商更漲了14.7%。
再參考在兩地雙重上市的小鵬汽車(9868.HK ; XPEV.US),美股過去一年漲了5.6%,但只在美股上市的蔚來汽車(NIO.US)則跌了11%。
從以上的現象,反映有了港交所第二上市地位的中概股,其股價表現會較佳,這可能是因為香港與亞洲時區的投資者與基金,也可以更容易地交易相關股票,讓成交量增加,同時穩定股價表現。
以京東為例,去年6月18日在香港第二上市至今,美股的平均每日成交量約1,150萬股,港股平均每天有538.8萬股,相比在香港第二上市前一年,在美國的平均每日成交量只有1,392萬股,可見該股雖然美股交投減少,但在兩市的總成交量錄得升幅,或反映部分投資者轉而在港股市場投資京東。
再算算網易,從去年6月12日在香港第二上市前一年時間裡,網易美股的每天平均成交量只有193.5萬股,但自從在港第二上市後,美股的每日平均成交量增至291.5萬股,港股更高達521萬股;另一隻大型科網股百度,今年3月23日在香港第二上市,至今百度美股的每日平均成交量達640萬股,港股也接近400萬股,比美股以往的每天平均成交量583萬股同樣錄得升幅。這些例子都說明了更多投資者願意在兩地市場關注相關股份,令流通性大幅增加。
估值修復自從改革開放後,中國雖然有不少世界級企業,但〝樹大有枯枝〞,也出現不少民企造假的案件。自從瑞幸咖啡醜聞後,中概股在美國成為沽空對象,估值大跌,相反在港第二上市後,隨著成交量與投資者種類增加,更充分反應中美投資者的真正看法,從而達到估值修復。
隨著中美角力白熱化,美國證監會(SEC)實施《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如果美國上市的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在3年內無法取得審計底稿、公司沒有申報是否為外國政府所有或控制,美國證監會可以禁止股票交易,最嚴重可以直接將公司除牌,被視為針對中概股的最重要一步棋。
另一方面,中國的《數據安全法》,令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不得不未雨綢繆。滴滴出行(DIDI.US)自行申請從美股除牌事件後,美國中概股急需多找一個上市信道,尤其牽涉大數據的科技企業,萬一被迫在美國退市後,也可以繼續交易,而香港股市正好提供了這個平臺。
事實上,香港第二上市本身存在這個優點,就算在美國除牌,其美國股份仍可轉換成香港上市的股份繼續交易,無需面對美國集體訴訟等法律風險,也不需動用大筆資金私有化公司。
以前企業搞第二上市,主要目的是提高成交量,讓股價更反映公司價值,但現在中概股更需要考慮的,反而是政策風險。在中美博奕的大前提下,你永遠不知誰將成為下一家滴滴,在香港第二上市的地位,可能會成為中概股的救命稻草。
詠竹坊專注於報導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新聞。我們的優質深度內容能夠幫助投資者及其他受眾更好地了解充滿活力的中國上市公司,幫助中國企業講好中國股事、 幫助廣大中小規模上市公司解決一個痛點:儘管有極佳的投資潛力,卻因為缺乏優質報導而導致無人問津。
Bamboo Works is a premium business content provider with a strong focus on Chinese companies listed in the U.S. and Hong Kong. We aim at providing high quality, in-depth coverage to help investors and oth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dynamic group of Chinese companies. Our platform aspires to help Chinese companies tell their stories in a credible way, offering them a new approach in their communications with stake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