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政策風險大 港第二上市成出路

2021-12-24 詠竹坊

1、到港交所第二上市提振公司總成交量,兩地股價亦趨穩定

2、隨著投資者種類增加,有助公司達到估值修復。

記得2019年11月26日早上,全世界知名的財經新聞媒體聚集在香港交易所大堂,香港特區前特首董建華、現任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港交所主席史美倫、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 )董事局主席張勇等人站在一個大銅鑼前,隨著一聲敲鑼,再度開啟美國中概股回港第二上市的大門。

上世紀90年代,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提升了中國在國際資本市場的形象。伴隨中美博奕在過去幾年持續升溫,中概股身處風口中,股價持續波動。雖然價值可能被低估,但因為時差關係,中國大戶難以通宵投資美國中概股,加上中國官方實行資本管制,中國基金難以投資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讓中概股不得不考慮回流,尋求更合理估值。

早在5年前,已經有一波中概股回流潮,還記得奇虎360(601360.SH)、分眾傳媒(002027.SH)與巨人網絡(002558.SH)嗎?它們當年在美國私有化退市,再回到A股上市,取得更高估值。可是私有化成本高,重新上市也要更長時間審核,阿里巴巴為中概股示範了新的方案,以美國預託證券(ADR)互換方式回港第二上市,形成全天候股票流通體系,增加公司成交量,讓價格更穩定,進一步體現公司價值。

成交增加

截至12月11日,從阿里巴巴至今,已經有18家美國中概股到香港市場第二上市或雙重上市。統計這18隻股票在美國及香港過去3個月的表現,兩地股價的升跌幅度大約只有1到4個百分點的差別。

以阿里巴巴為例子,香港股價在過去三個月下跌了27.8%,在美國跌25.6%;網易(9999.HK ; NTES.US)在港股漲了17.9%,在美股升16.3%;攜程集團(9961.HK ; TCOM.US)呢?它的港股過去3個月跌了15.9%,美股也跌了18%。由此可見,兩地的股價表現相距不遠。

我們可以再比較一下阿里巴巴、京東(9618.HK ; JD.US)、寶尊電商(9991.HK ; BZUN.US)和拼多多(PDD.US)這四家電商企業的表現,沒有第二上市地位的拼多多,在美國的股價於過去1個月下跌29%;已經在香港第二上市的阿里巴巴,美股跌了23.7%、京東升了2.5%、寶尊電商更漲了14.7%。

再參考在兩地雙重上市的小鵬汽車(9868.HK ; XPEV.US),美股過去一年漲了5.6%,但只在美股上市的蔚來汽車(NIO.US)則跌了11%。

從以上的現象,反映有了港交所第二上市地位的中概股,其股價表現會較佳,這可能是因為香港與亞洲時區的投資者與基金,也可以更容易地交易相關股票,讓成交量增加,同時穩定股價表現。

以京東為例,去年6月18日在香港第二上市至今,美股的平均每日成交量約1,150萬股,港股平均每天有538.8萬股,相比在香港第二上市前一年,在美國的平均每日成交量只有1,392萬股,可見該股雖然美股交投減少,但在兩市的總成交量錄得升幅,或反映部分投資者轉而在港股市場投資京東。

再算算網易,從去年6月12日在香港第二上市前一年時間裡,網易美股的每天平均成交量只有193.5萬股,但自從在港第二上市後,美股的每日平均成交量增至291.5萬股,港股更高達521萬股;另一隻大型科網股百度,今年3月23日在香港第二上市,至今百度美股的每日平均成交量達640萬股,港股也接近400萬股,比美股以往的每天平均成交量583萬股同樣錄得升幅。這些例子都說明了更多投資者願意在兩地市場關注相關股份,令流通性大幅增加。

估值修復

自從改革開放後,中國雖然有不少世界級企業,但〝樹大有枯枝〞,也出現不少民企造假的案件。自從瑞幸咖啡醜聞後,中概股在美國成為沽空對象,估值大跌,相反在港第二上市後,隨著成交量與投資者種類增加,更充分反應中美投資者的真正看法,從而達到估值修復。

隨著中美角力白熱化,美國證監會(SEC)實施《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如果美國上市的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在3年內無法取得審計底稿、公司沒有申報是否為外國政府所有或控制,美國證監會可以禁止股票交易,最嚴重可以直接將公司除牌,被視為針對中概股的最重要一步棋。

另一方面,中國的《數據安全法》,令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不得不未雨綢繆。滴滴出行(DIDI.US)自行申請從美股除牌事件後,美國中概股急需多找一個上市信道,尤其牽涉大數據的科技企業,萬一被迫在美國退市後,也可以繼續交易,而香港股市正好提供了這個平臺。

事實上,香港第二上市本身存在這個優點,就算在美國除牌,其美國股份仍可轉換成香港上市的股份繼續交易,無需面對美國集體訴訟等法律風險,也不需動用大筆資金私有化公司。

以前企業搞第二上市,主要目的是提高成交量,讓股價更反映公司價值,但現在中概股更需要考慮的,反而是政策風險。在中美博奕的大前提下,你永遠不知誰將成為下一家滴滴,在香港第二上市的地位,可能會成為中概股的救命稻草。


詠竹坊專注於報導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新聞。我們的優質深度內容能夠幫助投資者及其他受眾更好地了解充滿活力的中國上市公司,幫助中國企業講好中國股事、 幫助廣大中小規模上市公司解決一個痛點:儘管有極佳的投資潛力,卻因為缺乏優質報導而導致無人問津。

Bamboo Works is a premium business content provider with a strong focus on Chinese companies listed in the U.S. and Hong Kong. We aim at providing high quality, in-depth coverage to help investors and oth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dynamic group of Chinese companies. Our platform aspires to help Chinese companies tell their stories in a credible way, offering them a new approach in their communications with stakeholders.

相關焦點

  • 中概股在港第二上市潮一觸即發
    阿里巴巴(9988)於去年11月成功在港第二上市,中概股在港上第二市潮一觸即發。
  • 中概股回港:直面海外巨頭,中資券商發力!
    直面海外機構中資券商加碼跨境業務中概股回港趨勢越發明顯,華興證券(香港)總裁林家昌告訴記者,回港上市的中概股和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他們的投資者基本是同一批機構,因此在回港上市的中概股基本都會選擇國際投行+中資券商一起做保薦人,這也為中資券商帶來更多的機會。
  • 【港股視角】一大波中概股回港潮來襲,誰將是最大贏家?
    同時,港股也將給回歸的中概股帶來多種機遇:融資渠道的拓寬、重估市值、避免美股風險等。 中概股回歸熱潮一波比一波熱鬧。自2019年11月,阿里巴巴率先回港上市,而後中概股公司網易和京東於2020年6月、新東方於10月,相繼登陸港交所。阿里巴巴港股上市儀式,圖源港交所官網如今,港股市場正在迎來更多頭部中概股的加入,這一次更像是大軍襲來。
  • 目前有36隻中概股符合回香港第二上市,回流香港是「長期故事」
    來源 | 明報中概股第二上市大潮捲起,即使少數「重量級」中概股已啟動來港招股,但內地專注為新經濟公司承銷上市的投行華興資本
  • 謹慎樂觀,建議布局赴港上市的中概股
    展望本周,我們對港股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需要警惕被重新糾正後的5月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導致的市場情緒由樂觀轉向悲觀,從而引發美股帶動全球股市回調的風險。板塊方面,我們建議投資者關注及適度布局赴港二次上市的、優質稀缺的龍頭中概股,如即將在港上市的京東和網易(詳細請查閱第五部分)。
  • 冷眼旁觀中概股
    下周 618 大促當天,京東也要在香港上市。拼多多、好未來、百度也時不時跟回港上市的消息扯上關係。 日趨複雜的國際關係肯定促成了一部分公司的回歸。但拋開這層因素,網際網路中概股在美股待著不香麼?它們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群體?借著這一波中概股返港二次上市潮,正好捋一捋中概股在美股的情況。
  • 中概股回歸熱有可能一場空歡喜
    中概股公司在國際上的信用將受到明顯打壓,中概股熱情已經過去,從做多到做空趨勢變化明顯。類似於愛康國賓這樣的公司,不存在假貨等風險,有美年的收購反過來證明了愛康國賓是質地較好的中概股,但美年的狙擊抬高了收購價格也提高了時間風險,如果愛康國賓不認可更高的收購價,就需要給投資者一個信用方面的交待。
  • 中概股紛紛回流香港說明了什麼?
    來源丨獨角獸早知道6月18日,京東上市的鐘聲在港交所響起,成為2020年繼網易之後第二家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企業。與此同時,百度、百勝中國、華住酒店等中概股企業也陸續傳出赴港上市的消息。近期,我也收到不少讀者的私信,中概股回歸對於內地與香港的資本市場究竟意味著什麼?這些巨頭回歸港股會對自身造成什麼影響?還有類似:如何看待這一波中概股「回流潮」?
  • 中概股加速撤離!新浪赴美上市20年後,私有化方案敲定,股價大漲回應,赴港還是回A?
    一方面,新浪目前的估值極低,雖然公司主營業務不佳,但是其持有的44.9%微博市值已經遠超公司整體估值;此外,隨著2020年5月美國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中概股在美國的政策環境越來越嚴苛,私有化後可以為回到國內再次上市等準備。興業證券指出,美國對中概股審核趨嚴或將常態化,已上市中概股或面臨退市風險,擬赴美上市企業將接受更嚴苛的審核。
  • 百度、B站們開啟2021中概股新一輪海歸潮
    同時,國內股市,無論港交所還是A股市場,都對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大開方便之門。在一拒一迎之間,越來越多的中概股紛紛展開行動,謀求登陸國內股市。 當時間跨越到2021年,這波中概股回歸的熱潮,還在肉眼可見地不斷升溫。
  • 分析完Top 25中概股科技公司,我們發現了回港二次上市的硬指標
    ,越來越成為赴美上市的中概股「標配」選擇。離用戶市場更近,能夠獲得更高的估值,香港同股不同權機制的落地,阿里成功上市後的示範效應等等……形成了香港市場的拉力。與此同時,多家中概股曝醜聞,美國市場市場對中概股信心缺失,對中概股監管越來越嚴厲,以及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打壓越發嚴重等等……構成了美國市場的推力。一推一拉之間,中概股回香港市場二次上市,似乎成為了絕佳選擇。
  • 京東 : 傳已秘密遞表,最快6月在香港掛牌上市,其他中概股紛紛提速
    據外媒引述知情人士稱,中國第二大電商京東(JD)已以保密形式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請,擬第二上市,美銀、中信裡昂及瑞銀為主要投行。截至發稿時,證券時報記者通過參與京東赴港上市的消息人士確認,京東已經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文件。
  • 2020美股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第一股網易的三個標籤&個人申購策略
    6月10日為配售結果公布及暗盤日,6月11日正式於香港聯交所上市。本文梳理一下網易的過去、現在,看下有沒有打新、中長期持股的價值。2000年,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是第一批登陸美股市場的網際網路中概股。自傳回港二次上市以來,疊加疫情期間優秀的一季度業績報告,網易近期屢創新高。截止6月2日晚最新價408.65美元,市值達527.96億。
  • 該如何冷靜看待中概股?
    這周網易在香港完成了二次上市。發行價 123 港元,周五交易收盤 128.5 港元,總市值超過 4400 億港元。下周 618 大促當天,京東也要在香港上市。拼多多、好未來、百度也時不時跟回港上市的消息扯上關係。日趨複雜的國際關係肯定促成了一部分公司的回歸。但拋開這層因素,網際網路中概股在美股待著不香麼?它們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群體?
  • ​攜程赴港二次上市,市值超1700億港元!中概股回歸還有哪些興奮點?
    這是繼2003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攜程在香港的第二次上市,首日開盤價報281港元/股,漲4.85%。截至收盤,攜程集團-S報280.2港元/股,漲4.55%,市值達1772.8億港元。據公開信息,攜程此次回港上市的國際發售與香港公開發售的最終發售價鎖定在每股268港元,共計發行31,635,600股普通股。若不計其他因素,攜程回港二次上市的募資淨額至少為83億港元。
  • 回港日程提前!網易秘密提交赴港上市申請,最快6月底掛牌,3萬億市值中概股扎堆二次上市
    目前看來,有條件的中概股回港上市已是趨勢。繼阿里、京東之後,記者從某外資投行處獲悉,網易已秘密提交赴港上市申請,回港進程至少提前半年,但對方並未透露更多細節,包括募資規模,何時路演等。記者就此向網易相關負責人求證,對方表示現階段不予置評。
  • 董登新:2020年是中概股回歸元年
    2020年註定是中概股回歸元年。兩個原因:第一,早在2018年,港交所和中國證監會就已作好中概股回歸的通道設計;第二,美國對華為及中國高科技的無底線、赤裸裸打壓,已經嚴重波及中概股的生存,目前中概股在美國掛牌的成本與風險被數倍放大,甚至可能面臨集體摘牌的風險。
  • 網易打響中概股回港第一槍,上市首日市值破4000億
    上午9點30分,網易(9999.HK)在香港聯交所鳴鑼上市,開盤價133港元,較發行價123港元上漲逾8%。在杭州上市慶典現場,網易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丁磊與8位「熱愛者」一起登臺完成「雲敲鑼」。站在舞臺中央的8位「熱愛者」中有網易產品的資深用戶、也有出色的員工代表。在公開招股期間,網易受到了市場的熱情歡迎,獲大幅超額認購。
  • 中概股紛紛回流香港說明了什麼?證監會中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權威解讀
    ,成為2020年繼網易之後第二家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企業。與此同時,百度、百勝中國等中概股企業也陸續傳出赴港上市的消息。  如何看待這一波中概股「回流潮」?投資者為何看好香港資本市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專訪了證監會中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前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談從炎。中概股企業在香港二次上市,是為了打造多元融資渠道、分散風險網易、京東等為何回港上市?
  • 被嫌棄的中概股的一生
    在重壓之下,第一個產生深邃裂隙的,就是在美上市的中概股。12月初的中概股遍地哀嚎。在11-12月納斯達克指數「微跌」6%的過程中,大量中概股在很短的時間內下跌了30%甚至更高。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明確告知,要求在美上市的企業必須全面審查底稿。中概股長期以來的敏感地帶再次被重重一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