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遍地綠油油~生機中暗藏殺機~~
昨晚,9個國家股市罕見熔斷,美股更是遭遇史無前例的一周內兩次熔斷~
活了89歲的「股神」巴菲特爺爺,這輩子也只見過3次美股熔斷,而我們卻「幸運」一周見兩次~
熔斷的意思,就是股市跌太慘了,先暫停交易一會,好比家裡的保險絲燒斷了,修好前會停會電~
中國A股前幾天在硬撐,今天終於扛不住-4個點大幅低開~~看來,全球經濟不好, A股重回「碎鈔機」是十有八韭的事情~
2020一開年,疫情、油價股市暴跌,破產、裁員、降薪還在蔓延……黑天鵝一隻接著一隻。
春天已經來了,錢包卻還在過冬。難怪網友感嘆,「活著」都成了最大的奢望~~
萌主不炒股,如果你天生好賭,總想著炒股能讓你一夜暴富一次一次做韭菜還心懷僥倖,萌主可幫不了你~~
不過,炒股是拿錢想去賺更多的錢,這點和保險「以小博大」的槓桿原理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相似的。
萌主就從槓桿的角度和大家聊聊,分享一個看起來簡單粗暴,但是超級實用辦法,避免成為被收割的保險韭菜。
01
先說說兩個不懂保險槓桿瞎買入坑的案例~
前幾天,一個80後服裝廠小老闆在網上吐槽交不起保費了。
原來,他前幾年被代理人一通忽悠,看著服裝廠效益還行,一口氣給自己和家人買了15份保險。
子女教育金、養老金、返還型重疾險……全是一堆X安X壽等等大公司巨坑死貴的產品。
去年底的經濟下滑加上今年的疫情,服裝廠血虧,他的保費已經逾期了2個月了~
一年交費高達6萬,而其中一年交費1萬(25年交)的重疾險保額只有區區30萬,還有一大堆幾十年後收益率估計還比不上存銀行定期的理財險……氣得萌主一口老血噴出~~
這買的哪門子保險?分明是給自己找的累贅鴨!
近期還接觸了一個37歲的客戶,家庭年收入500萬,除了每月三四萬的房貸幾乎沒有別的負債,在代理人朋友的慫恿下一路買買買,一年保費8萬多。
願意花到8萬多,你說壽險、重疾、醫療保障啥不能買到高配,妥妥一個保障充足還不差錢的高淨值家庭!
然鵝,萌主用放大鏡來回看了客戶提供的8份保單,發現醫療險保額只有區區20萬,重疾險保額也僅僅50萬!真正意義上的壽險保障一份都沒有~~
家庭年收入那麼高,這點保額自家隨便都出得起,這樣買保險,你是去給保司和代理人「愛心捐獻」的吧?
02
說起槓桿,大家都知道阿基米德的名言:給我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
保險,就是用少量的錢,去撬動未來遭遇不確定性損失時更多的保險賠付,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以小博大」。
保險槓桿,簡單說就是總保費/保額的比值。
比如,一份重疾險,交費20年,每年4000,總保費就是8萬
如果保額是30萬,那它的槓桿就是1:3.75;
如果保額是15萬,那它的槓桿就是1:1.88。
顯然,保額30萬的槓桿作用更大,萬一出事,賠的錢也遠比15萬更能解決問題。
前面說的小陳,他買的重疾險總保費為25萬(25年交,每年1萬),撬動的總保額只有區區30萬,槓桿比為1:1.2,如果考慮到資金收益和貨幣貶值因素,這個槓桿更低。
這麼低的的槓桿,出事了保險公司賠給你的錢,約等於你自己出的錢,那你買保險有啥意義呢?幹嘛不風險自留,把錢存著,說不定這筆錢還能緩解你現在的現金流危機!
後面37歲客戶案例,道理一個樣。而且,她還違背了保險槓桿原理中另一個重要原則——優先保障家庭無法承受的不確定損失。
她的家庭收入那麼高,無法承受的風險絕不是20、50萬的醫藥費用,而是作為家庭經濟頂梁柱的老公意外身故導致、重疾可能導致的事業無法繼續。即便沒啥負債,老公起碼1000萬的定期壽險、上百萬的重疾險是不能少的。
03
當然,保險槓桿也是隨著保費調整、保險責任擴展等等而不斷變化的。
十幾年前,市面上可選擇的保險非常非常少,大家買的也不外乎老三樣,槓桿普遍很低。
2016年以來,國內產品出陳推新,市場上的產品恨不得一個季度換一茬,價格也越來越便宜,保障責任也越來越豐富,槓桿也一再刷新~~
萌主大致梳理了一下,當前市面上的主流壽險、重疾產品,大致槓桿如下:
假設30歲,買100萬保額的定期壽險(保20年交20年)
假設30歲,買50萬保額的定期重疾險(保到70歲交30年)
如果同樣條件買終身重疾險(交30年),男女性槓桿1:2以上是相對合理的,畢竟保一輩子,重疾發生的概率擺在那裡。如果低於1:2,那就不划算了~
以上基本可以作為保險產品性價比的「照妖鏡」。大家買保險前,不妨對照一下。如果不是保障責任遠好於同類型的產品,而槓桿又比這個標準低不少,那基本你就可以pass了~
寫在最後
如果不是深度沉迷的股民,往往只會當一次韭菜,被收割完後就收手。
而買保險卻沒那麼幸運,一旦買錯,它很可能會影響終身。錢白花了還不是最慘的,更慘的是萬一出事,才知道買的保險一定用處也沒有!
股市韭菜是一下子,保險韭菜卻是一輩子。
擦亮眼睛,別再做保險韭菜啦!